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可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1
作者 叶茂森 王耀 +3 位作者 许冰 王康康 张胜楠 冯建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9,I0005-I0008,共13页
构建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本研究采用水热法、煅烧法以及溶剂热法合成了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不同研究手段分析材料的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 构建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本研究采用水热法、煅烧法以及溶剂热法合成了Ⅱ/Z型Bi_(2)MoO_(6)/Ag_(2)O/Bi_(2)O_(3)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不同研究手段分析材料的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复合材料的最佳组成为25%ABOBM(Ag_(2)O/Bi_(2)O_(3)和Bi_(2)MoO_(6)的质量比为1:4)。在可见光照射下25%ABOBM对四环素(TC)的降解效率可达85.6%,明显高于Ag_(2)O/Bi_(2)O_(3)和Bi_(2)MoO_(6),而且三次循环实验后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5%ABOBM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可归因于Ag_(2)O、Bi_(2)O_(3)以及Bi_(2)MoO_(6)之间异质结的构建和特殊形貌的形成。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结果表明,h+和·O2-在TC的降解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而·OH和1O2发挥着次要作用。实验还探索了相关光催化机理,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TC可能的降解路径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为双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有机污染物降解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moo_(6) Ag_(2)O Bi_(2)O_(3) 光催化降解 四环素 异质结
下载PDF
以稻壳为原料的介孔MoO_(3)/SiO_(2)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2
作者 胡健 邓颖 +4 位作者 向晓蓉 李琴琴 程慧清 刘晓雪 李颢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84-89,共6页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_(3)负载量的介孔MoO_(3)/SiO_(2)。通过XRD、UV-Vis、FT-IR和N 2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MoO_(3)在载体...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_(3)负载量的介孔MoO_(3)/SiO_(2)。通过XRD、UV-Vis、FT-IR和N 2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MoO_(3)在载体SiO_(2)上分散较好;高负载量的样品开始出现正交晶系的MoO_(3)晶体。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明显的介孔结构。采用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模拟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评价了样品的催化性能,筛选出合适的催化剂为10%MoO_(3)/SiO_(2)。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DBT和4,6-DMDBT的转化率均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_(3)/SiO_(2)催化剂 氧化脱硫 稻壳 介孔
下载PDF
h‑MoO_(3)/SiO_(2)催化合成季戊四醇异辛酸酯
3
作者 谭益凤 曹平 +2 位作者 马楷 李金桐 王雨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5-2162,共8页
采用固相研磨法,制备了一系列h-MoO_(3)/SiO_(2)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用于季戊四醇(PER)和异辛酸(i-EHA)反应,合成季戊四醇异辛酸酯(POE),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 采用固相研磨法,制备了一系列h-MoO_(3)/SiO_(2)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用于季戊四醇(PER)和异辛酸(i-EHA)反应,合成季戊四醇异辛酸酯(POE),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h-MoO_(3)负载量为15%的(200)晶面择优取向的h-MoO_(3)/SiO_(2)是合成POE的优良催化剂。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ni-EHA/nPER=4.3,mh-MoO_(3)/SiO_(2)/mPER=0.003,T=220℃,t=4 h)下,酯化率可达90.83%,POE的选择性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o_(3)/SiO_(2) 晶面择优取向 季戊四醇 异辛酸 季戊四醇异辛酸酯
下载PDF
煅烧气氛对高V_(2)O_(5)含量V_(2)O_(5)-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岳彦伟 黄力 +3 位作者 王素芹 徐顺 李金珂 王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4,共8页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高V_(2)O_(5)含量的V_(2)O_(5)-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考察了煅烧气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气氛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影响不大;向煅烧气氛中引入O_(2)和H_(2)O可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N_... 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高V_(2)O_(5)含量的V_(2)O_(5)-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考察了煅烧气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气氛对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影响不大;向煅烧气氛中引入O_(2)和H_(2)O可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N_(2)气氛下煅烧制备的催化剂,活性组分易团聚,导致还原性差,同时酸性和化学吸附氧含量最低,故其脱硝性能最差;催化剂的还原性、酸性、化学吸附氧含量随煅烧气氛中O_(2)含量增加而提高,脱硝性能也随之提高;于5%(φ)H_(2)O-空气气氛下煅烧制得的催化剂,在还原性、酸性和化学吸附氧含量的综合作用下,200~400℃的脱硝效率最高,N_(2)O生成量最少,同时SO_(2)转化为SO_(3)的转化率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V_(2)O_(5)-moo_(3)/TiO_(2) 煅烧气氛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下载PDF
基于WO_(3)-MoO_(3)和TiO_(2)/CdS复合电极的光电致变色器件
5
作者 郑刘梦晗 夏团结 +1 位作者 杨继凯 彭兵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5,共9页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 以导电玻璃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制备WO_(3)-MoO_(3)薄膜,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计时电流、电化学阻抗测试方法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水热法结合连续离子层沉积法制备了TiO_(2)/CdS复合薄膜,采用线性循环伏安、瞬态光电流、透过率测试方法对其光电转换性能进行了测试。最后将性能最好的WO_(3)-MoO_(3)薄膜和TiO_(2)/CdS复合薄膜分别作为光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阴极、光阳极构建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结果表明,与WO_(3)-TiO_(2)/CdS器件相比,WO_(3)/MoO_(3)-TiO_(2)/CdS光电致变色器件具有较大的光学调制范围(630nm处为41.99%)、更高的着色效率(35.787cm^(2)/C),且光电转换效率(0.126%)为WO_(3)-TiO_(2)/CdS器件(0.053%)的2.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WO_(3) moo_(3) TiO_(2) 光电致变色器件 功能材料
下载PDF
NaGd(MoO_(4))_(2)∶Er^(3+),Yb^(3+)发光粉的合成与上转换发光性质
6
作者 韩昆伯 马晶 +1 位作者 漆加兴 李艳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3-14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光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样品均具有四方晶系NaGd(MoO_(4))_(2)结构;pH对...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上转换发光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样品均具有四方晶系NaGd(MoO_(4))_(2)结构;pH对样品的形貌有影响;980nm红外光激发下,NaGd(MoO_(4))_(2)∶Er^(3+),Yb^(3+)上转换发光粉显示来自于Er^(3+)的^(2)H_(11/2)→^(4)I_(15)和^(4)S_(3/2)→^(4)I_(15/2)跃迁产生的绿光发射和4I 9/2→4I 15/2跃迁产生的红光发射。比较各样品的发光强度和绿光/红光相对积分强度比,结果显示上转换发光强度和绿光/红光相对积分强度比与晶粒尺寸、晶粒表面形貌,以及Er^(3+)和Yb^(3+)掺杂浓度有关。讨论了可能的上转换发光过程,并计算了样品的色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moo_(4))_(2)∶Er^(3+) Yb^(3+) 发光粉 水热法 上转换发光
下载PDF
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降解四环素的研究
7
作者 余峰 李斯琪 +2 位作者 袁家乐 钟韻童 郭文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6-1244,共9页
采用新颖的热缩聚法制备得到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表面修饰钼酸铋、硅藻土进行改性得到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借助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RD(X射线衍射仪),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采用新颖的热缩聚法制备得到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通过表面修饰钼酸铋、硅藻土进行改性得到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借助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XRD(X射线衍射仪),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UVV1S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PL(光致发光光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多种仪器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降解废水中的盐酸四环素(TC)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硅藻土/Bi_(2)MoO_(6)/g-C_(3)N_(4)复合材料表现了良好吸附光催化协同作用和优异的稳定性。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120 min对TC的降解率最高达到了95.3%,比二元复合材料Bi_(2)MoO_(6)/g-C_(3)N_(4)的89.1%及纯g-C_(3)N_(4)的66.3%均有较大提升。本研究为吸附光催化协同处理水中抗生素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moo_(6)/g-C_(3)N_(4) g-C_(3)N_(4)复合材料 硅藻土 光催化 盐酸四环素
下载PDF
双Z型异质结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的光催化研究
8
作者 董玮 林莉 +3 位作者 顾怀章 罗云强 马平 李向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9,共9页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片层花簇状Bi_(2)MoO_(6)/Bi_(2)WO_(6)复合物,并以其为载体,将Ag_(3)PO_(4)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沉积在其表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双Z-scheme型结构的光催化剂,考察了复...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片层花簇状Bi_(2)MoO_(6)/Bi_(2)WO_(6)复合物,并以其为载体,将Ag_(3)PO_(4)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沉积在其表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双Z-scheme型结构的光催化剂,考察了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当Ag_(3)PO_(4)在复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120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9.15%。Bi_(2)MoO_(6)、Bi_(2)WO_(6)和Ag_(3)PO_(4)三者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所构建的双Z型异质结可改变光生电子的传输路径,进而促使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获得显著的光催化活性。根据捕获实验和能带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双Z-scheme型光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双Z-scheme型异质结 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材料 可见光响应
下载PDF
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尾矿废水中黄药的高效降解
9
作者 徐珊 袁澳铧 +2 位作者 张宁 段雨柔 任柳昕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30-434,共5页
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Ag_(3)PO_(4)/GO/Bi_(2)MoO_(6)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控制GO与Ag_(3)PO_(4)前驱体的添加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负载比的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以乙基黄药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同时采用FT-IR、... 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Ag_(3)PO_(4)/GO/Bi_(2)MoO_(6)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控制GO与Ag_(3)PO_(4)前驱体的添加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负载比的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以乙基黄药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同时采用FT-IR、SEM和UV-vis等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与Bi_(2)MoO_(6)和GO/Bi_(2)MoO_(6)相比,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当GO添加量为5 mg、Ag_(3)PO_(4)前驱体添加量为8 mmol时,其光催化速率约为GO/Bi_(2)MoO_(6)的7.6倍,是Bi_(2)MoO_(6)的34.0倍。此外,同实验条件下,循环利用5次后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降解率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GO Bi_(2)moo_(6) Ag_(3)PO_(4)
下载PDF
Synergistic Coupling of Sulfide Electrolyte and Integrated 3D FeS_(2)Electrode Toward Long-Cycling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10
作者 Wenyi Liu Yongzhi Zhao +4 位作者 Chengjun Yi Weifei Hu Jiale Xia Yuanyuan Li Jinping Liu 《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8-76,共9页
FeS_(2)cathode is promising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due to its ultra-high capacity,low cost,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owever,the poor performances,induced by limited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eS_(2)cathode is promising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due to its ultra-high capacity,low cost,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owever,the poor performances,induced by limited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severe volume expansion,and polysulfide shuttle,hinder the application of FeS_(2)in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Herein,an integrated 3D FeS_(2)electrode with full infiltration of Li6PS5Cl sulfide electrolytes is designed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Such a 3D integrated design not only achieves intimate and maximized interfacial contact between electrode and sulfide electrolytes,but also effectively buffers the inner volume change of FeS_(2)and completely eliminates the polysulfide shuttle through direct solid-solid conversion of Li2S/S.Besides,the vertical 3D arrays guarantee direct electron transport channels and horizontally shortened ion diffusion paths,endowing the integrated electrode with a remarkably reduced interfacial impedance and enhanced reaction kinetics.Benefiting from these synergies,the integrated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 exhibits the largest reversible capacity(667 mAh g^(-1)),best rate performance,and highest capacity retention of 82%over 500 cycles at 0.1 C compared to both a liquid battery and non-integrated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The cycling performance is among the best reported for FeS_(2)-based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This work presents an innovative synergistic strategy for designing long-cycling high-energy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which can be readily applied to other battery systems,such a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electrolyte infiltratio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fes_(2)nanosheets arrays integrated 3D electrodes sulfide electrolytes
下载PDF
高电位MoO_(3)/FeS_(2)复合正极在热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明灿 张小洪 +2 位作者 潘志鹏 赵洪楷 万伟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2-924,共3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热重分析仪(TG)对MoO_(3)和FeS_(2)性能和形貌进行表征。MoO_(3)和FeS_(2)以质量比50∶50混合,得到高电位MoO_(3)/FeS_(2)复合正极材料,研究MoO_(3)/FeS_(2)复合正极放电性能...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热重分析仪(TG)对MoO_(3)和FeS_(2)性能和形貌进行表征。MoO_(3)和FeS_(2)以质量比50∶50混合,得到高电位MoO_(3)/FeS_(2)复合正极材料,研究MoO_(3)/FeS_(2)复合正极放电性能和空载安全性。研究表明,MoO_(3)/FeS_(2)复合正极在100 mA/cm^(2)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单体电池电压为2.5 V,有一个120 s的平稳电压平台,电压降至起始电压80%时的时间为200 s,空载放电无热失控现象,空载安全性合格。MoO_(3)/FeS_(2)复合正极具有高电位和优异的热稳定性特点,具有良好的应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moo_(3)/fes_(2) 放电性能 空载
下载PDF
花簇状g-C_(3)N_(4)/Bi_(2)MoO_(6)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模拟染料废水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莉 李润泽 +3 位作者 张黎 姜晓雪 王瑞雪 田彬灿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0-1037,共8页
以酵母为生物模板,通过水热-牺牲模板法制备了花簇状g-C_(3)N_(4)/Bi_(2)MoO_(6)微球。利用XRD、SEM、TEM、FTIR、UV-VisDRS、光电流响应以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样... 以酵母为生物模板,通过水热-牺牲模板法制备了花簇状g-C_(3)N_(4)/Bi_(2)MoO_(6)微球。利用XRD、SEM、TEM、FTIR、UV-VisDRS、光电流响应以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吸收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样品可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模拟染料废水的性能和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热-牺牲模板法可实现g-C_(3)N_(4)与Bi_(2)MoO_(6)在生物模板表面的成功复合,样品分散性良好,微球直径约为8μm,表面呈花簇状,比表面积达11.6007 m^(2)/g。可见光下g-C_(3)N_(4)负载量为10%的g-C_(3)N_(4)/Bi_(2)MoO_(6)(以Bi_(2)MoO_(6)的质量计,记为10CN/BM)微球对MB模拟染料废水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当10CN/BM添加量为1 g/L、可见光照射140min后,初始质量浓度为15mg/L的MB废水的降解率高达96%以上。机理分析证实,微球表面g-C_(3)N_(4)与Bi_(2)MoO_(6)形成的Z型异质结有效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显著提升了对模拟染料废水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模板法 g-C_(3)N_(4) Bi_(2)moo_(6) 微球 光催化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钛网表面Fe_(3)O_(4)/FeS_(2)膜层制备及其类芬顿降解苯酚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艳丽 张笑 +4 位作者 李欣 陈昌举 候现金 姚忠平 姜兆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为了拓宽类芬顿催化剂的pH适用范围、改善其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并解决其分离回收难的问题,本文采用易于大规模制备的电沉积法在钛网表面沉积了Fe_(3)O_(4)/FeS_(2)固定化膜层。通过XRD、SEM及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所合成催化剂的相组成... 为了拓宽类芬顿催化剂的pH适用范围、改善其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并解决其分离回收难的问题,本文采用易于大规模制备的电沉积法在钛网表面沉积了Fe_(3)O_(4)/FeS_(2)固定化膜层。通过XRD、SEM及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所合成催化剂的相组成、形貌及表面元素价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材料主要由Fe_(3)O_(4)与FeS_(2)物相组成,且膜层表面呈现由纳米片间相互交联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类芬顿降解苯酚性能表明,在0.20 mol/L硫源含量下所得膜层于pH 6.0、H_(2)O_(2)含量6 mmol/L、苯酚初始质量浓度35 mg/L、反应温度30℃的条件下降解60 min,可将98%的苯酚去除。因而,Fe_(3)O_(4)/FeS_(2)固定化膜层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类芬顿催化活性。分析发现:材料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强传质,同时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参与苯酚降解;而催化剂表面键合的S_(2)^(2-)可促进Fe^(3+)/Fe^(2+)以及Fe^(3+)/Fe^(2+)的氧化还原循环,同时,以硫酸根形式存在的硫物种可为类芬顿反应提供合适的酸性微环境,从而提高羟基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及产生量,最终显著改善该催化剂在近中性条件下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固定化膜层 Fe_(3)O_(4)/fes_(2) 类芬顿 苯酚
下载PDF
一种白色发光二极管用Ag_(2)Sr(MoO_(4))_(2)∶xSm^(3+)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慧 吴小璐 +1 位作者 梁亚琴 秦鹂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采用水热制备系列Ag_(2)Sr(MoO_(4))_(2)∶xSm^(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的掺入不影响Ag_(2)Sr(MoO_(4))_(2)∶xSm^(3+)晶相的形成,合成的荧光粉体晶粒较小,粒度分布均匀。在紫外... 采用水热制备系列Ag_(2)Sr(MoO_(4))_(2)∶xSm^(3+)红色荧光粉,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的掺入不影响Ag_(2)Sr(MoO_(4))_(2)∶xSm^(3+)晶相的形成,合成的荧光粉体晶粒较小,粒度分布均匀。在紫外灯照射下,Ag_(2)Sr(MoO_(4))_(2)∶0.08Sm^(3+)荧光粉发出更亮的红光,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粉体 水热 Ag_(2)Sr(moo_(4))_(2)∶xSm^(3+) 荧光光谱
下载PDF
SOFC复合阳极材料Sr_2Mg_(0.3)Co_(0.7)MoO_6/GD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志翔 赵海雷 +1 位作者 李月明 陈婷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合成了Sr_2Mg_(0.3)Co_(0.7)MoO_6(SMCO)阳极粉体和Ce_(0.8)Gd_(0.2)O_3(GDC)电解质粉体。制备了不同比例的SMCO-GDC复合阳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GDC含量对复合阳极的物相结构、显微形貌和电... 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合成了Sr_2Mg_(0.3)Co_(0.7)MoO_6(SMCO)阳极粉体和Ce_(0.8)Gd_(0.2)O_3(GDC)电解质粉体。制备了不同比例的SMCO-GDC复合阳极,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GDC含量对复合阳极的物相结构、显微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MCO和GDC在1250℃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少量GDC的加入可以提高复合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当SMCO与GDC质量比为4:1时,对称电池极化电阻最小,电池的功率密度最大。GDC含量的增加,不利于电池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Mg_(0.3)Co_(0.7)moo_6-Ce_(0.8)Gd_(0.2)O_3 复合阳极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LaCoO_(3)/Bi_(2)MoO_(6)异质结微球在可见光条件下降解四环素的研究
16
作者 关卫省 王欣怡 +7 位作者 卫潇 秦昉 张珅 李雅倩 王美琪 王凤杰 何红珠 杨钰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52-4161,共10页
钼酸铋(Bi_(2)MoO_(6))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Bi_(2)MoO_(6)存在量子产率低、电子与空穴易复合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Bi_(2)MoO_(6)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溶剂热法辅助柠檬酸制备钴酸镧(LaCoO_(3)),并将其与... 钼酸铋(Bi_(2)MoO_(6))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Bi_(2)MoO_(6)存在量子产率低、电子与空穴易复合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Bi_(2)MoO_(6)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溶剂热法辅助柠檬酸制备钴酸镧(LaCoO_(3)),并将其与Bi_(2)MoO_(6)复合以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 n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材料LaCoO_(3)/Bi_(2)MoO_(6),进而用于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四环素(Tetracycline,TC)的研究。采用XRD、FT IR、XPS、UV vi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光催化性能,分析光催化降解效果,探究催化反应机理。结果显示:构建的LaCoO_(3)/Bi_(2)MoO_(6)复合材料显著增强了Bi_(2)MoO_(6)的光催化活性,LaCoO_(3)质量分数为5%时LaCoO_(3)/Bi_(2)MoO_(6)呈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100 min内对水中TC(30 mg/L)污染物降解效率高达86.1%,反应速率常数k达到了0.01913 min-1,比Bi_(2)MoO_(6)与LaCoO_(3)分别高2倍与7倍。LaCoO_(3)/Bi_(2)MoO_(6)对可见光的吸收大大提高,颗粒粒径明显增大。5次循环回收试验结果显示5%LaCoO_(3)/Bi_(2)MoO_(6)对TC的降解效率仅下降了2.6%,表明LaCoO_(3)/Bi_(2)MoO_(6)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反应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因此,以Bi_(2)MoO_(6)与LaCoO_(3)进行复合以制备高效、低能耗的p n型光催化材料LaCoO_(3)/Bi_(2)MoO_(6)并用于降解TC,可为光催化技术在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方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LaCoO_(3)/Bi_(2)moo_(6) 异质结 光催化 降解 四环素
下载PDF
钼在KF-B_2O_3-K_2MoO_4熔体中的电还原
17
作者 李国勋 范德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文用线性电位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等方法研究了钼在KF-B_2O_3-K_2MoO_4熔体中的电还原机理.发现电还原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准可逆反应,第二步为可逆反应.在815℃时用循环伏安法测得的MO^(6+)扩散系数为1.99×10^(-5)cm^2... 本文用线性电位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等方法研究了钼在KF-B_2O_3-K_2MoO_4熔体中的电还原机理.发现电还原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准可逆反应,第二步为可逆反应.在815℃时用循环伏安法测得的MO^(6+)扩散系数为1.99×10^(-5)cm^2/s,用计时电位法测得的为2.25×10^(-5)c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F-B_2O_3-K_2moo_4熔体 电还原
下载PDF
碱土金属离子对掺杂NaY(MoO_(4))_(2):Sm^(3+)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18
作者 王雅静 孙蕊 +2 位作者 宋明艳 肖林久 郭建 《当代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种类的二价碱土金属离子Re2+(Mg2+、Ba2+、Sr2+、Ca2+)掺杂NaY(MoO4)2:Sm3+上转换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射光谱,对合成样品的晶型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土金...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种类的二价碱土金属离子Re2+(Mg2+、Ba2+、Sr2+、Ca2+)掺杂NaY(MoO4)2:Sm3+上转换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发射光谱,对合成样品的晶型结构、形貌和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的掺杂可以通过Y3+格位和占据晶格间隙的方式进入基质晶格;在814nm近红外光上转换激发下,观察到NaY(MoO4)2:Sm3+565 nm处4G5/2→6H5/2能级跃迁的绿光发射峰,600 nm处4G5/2→6H7/2能级跃迁的橙光发射峰以及647nm处4G5/2→6H9/2能级跃迁的红光发射峰。掺杂碱土金属离子后的Re2+@NaY(MoO4)2:Sm3+晶型均与NaY(MoO4)2标准卡一致,颗粒更加均匀。掺杂Re2+(Mg2+、Ba2+、Sr2+、Ca2+)后,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强,分别可提高60%、70%、45%、60%,这是因为掺杂的Re2+离子替换了Y3+离子产生O2-空位,空位在电荷迁移耦合作用下作为敏化剂,向激活离子传递上转换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碱土金属离子掺杂 NaY(moo_(4))_(2):Sm^(3+) 水热法
下载PDF
FeS_(2)/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探究
19
作者 陈风明 赵光霞 李长生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第3期81-85,共5页
研究水热法合成FeS_(2)/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涂层中的摩擦学性能。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FeS_(2)与g-C_(3)N_(4)结合很好,化学纯度较高。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FeS_(2)很好结合在g-C_(3)N_(4)... 研究水热法合成FeS_(2)/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涂层中的摩擦学性能。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FeS_(2)与g-C_(3)N_(4)结合很好,化学纯度较高。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FeS_(2)很好结合在g-C_(3)N_(4)纳米片表面形成球/片二维结构,FeS_(2)粒径约200 nm。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添加FeS_(2)/g-C_(3)N_(4)的环氧树脂润滑涂层润滑效果极佳、抗磨性能较高,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复合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_(2)/g-C_(3)N_(4) 纳米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摩擦学
下载PDF
Fe_(3)O_(4)/FeS_(2)活化H_(2)O_(2)降解典型苯胂酸类污染物 被引量:8
20
作者 华洁 王敏 +4 位作者 林舒婷 江彦亭 林春香 吕源财 刘明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46-2656,共11页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FeS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构建非均相芬顿体系降解典型的苯胂酸类污染物(洛克沙胂,ROX).XRD、SEM、XPS和磁学测量系统(VSM)等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FeS_(2)呈明显的颗粒状且具有良好的磁性.降解实...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FeS_(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构建非均相芬顿体系降解典型的苯胂酸类污染物(洛克沙胂,ROX).XRD、SEM、XPS和磁学测量系统(VSM)等表征结果表明,Fe_(3)O_(4)/FeS_(2)呈明显的颗粒状且具有良好的磁性.降解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初始pH值为4.5、ROX起始浓度为20mg/L、Fe_(3)O_(4)/FeS_(2)投加量为0.15g/L和H_(2)O_(2)浓度为0.034g/L,Fe_(3)O_(4)/FeS_(2)介导的非均相芬顿体系可以超快速降解ROX,1min后的降解效率达到96.74%,明显优于单独的Fe_(3)O_(4)或FeS_(2)体系.此外,Fe_(3)O_(4)/FeS_(2)可以通过磁铁进行快速回收利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使用3次后,ROX的降解效率仍超过80%.机理分析表明,Fe_(3)O_(4)/FeS_(2)能够快速地催化H_(2)O_(2)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在·OH的作-用下,ROX分子结构中C-As、C-N和C-C等化学键发生断裂,发生脱砷、脱硝和开环等反应,进而生成一系列的有机产物(如酚类、醌类、小分子有机酸等)和无机产物(As(V)和NO_(3)^(-)).之后,无机砷能够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而有机产物则进一步被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fes_(2) 过氧化氢(H_(2)O_(2)) 苯胂酸 非均相催化 砷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