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钼表面MoSi_2/Si_3N_4涂层的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古思勇 张厚安 谢能平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金属钼表面分别制备了MoSi2涂层和MoSi2/Si3N4涂层,利用SEM和XRD分析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并比较了涂层在1 450℃大气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涂层与基体结合好且均匀致密;MoSi2涂层钼氧化16 h后出现贯穿裂纹,破... 在金属钼表面分别制备了MoSi2涂层和MoSi2/Si3N4涂层,利用SEM和XRD分析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并比较了涂层在1 450℃大气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涂层与基体结合好且均匀致密;MoSi2涂层钼氧化16 h后出现贯穿裂纹,破坏了SiO2保护膜的连续性,导致涂层失效;Si3N4相的引入可明显改善MoSi2基涂层钼的高温抗氧化性,其抗氧化时间达7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si3N4涂层 金属钼 高温氧化性能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MoSi_2/SiC高温抗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结构 被引量:20
2
作者 冉丽萍 易茂中 +1 位作者 蒋建献 葛毅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采用两段式包埋法工艺可制得涂层结构合理的复合梯度涂层,从里到外涂层结构为:S iC过渡层→S iC致密层→M oS i2/S iC双相层→以M oS i2为主的外层。随着制备工艺中高温阶段保温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以M oS i2为主的薄层越连续。涂层与... 采用两段式包埋法工艺可制得涂层结构合理的复合梯度涂层,从里到外涂层结构为:S iC过渡层→S iC致密层→M oS i2/S iC双相层→以M oS i2为主的外层。随着制备工艺中高温阶段保温时间的延长,涂层表面以M oS i2为主的薄层越连续。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以化学结合为主,并有机械结合,结合强度高。用正硅酸四乙酯对涂层表面进行封闭处理,凝胶形成的S iO2可充填涂层表面裂纹并覆盖在涂层表面。在1 500℃高温空气中氧化,未封闭处理的涂层试样表现为氧化失重,封闭处理后的试样氧化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碳化硅 二硅化钼 正硅酸乙酯 封闭处理
下载PDF
SiC/Si-MoSi_2抗氧化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娟 刘朗 +2 位作者 郭全贵 史景利 翟更太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为了提高石墨材料的抗氧化性,在石墨表面制备SiC/Si-MoSi2抗氧化涂层。首先以Si粉为原料,采用液硅渗透法制备SiC内层;然后以Mo粉和Si粉为原料,配制成m(Mo)∶m(Si)分别为1∶5、1.5∶5、2∶5和2.5∶5的料浆,采用料浆烧结法制备Si-MoSi2外... 为了提高石墨材料的抗氧化性,在石墨表面制备SiC/Si-MoSi2抗氧化涂层。首先以Si粉为原料,采用液硅渗透法制备SiC内层;然后以Mo粉和Si粉为原料,配制成m(Mo)∶m(Si)分别为1∶5、1.5∶5、2∶5和2.5∶5的料浆,采用料浆烧结法制备Si-MoSi2外层。利用SEM和EDS分析SiC/Si-MoSi2涂层于1400℃氧化前后的结构及组成。结果表明,料浆的Mo粉和Si粉配比对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当m(Mo)∶m(Si)=2∶5时,涂层具有最佳的抗氧化性能,且表现出长时间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涂层 抗氧化性 siC/simosi2
下载PDF
添加15%Mo对反应熔渗Al制备MoSi_2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小立 冯耀荣 +3 位作者 金志浩 赵文轸 吕振林 霍春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53-1456,共4页
采用在常规模压生坯中浸渗Al的方法,研究了MoSi2+Mo反应熔渗Al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MoSi2坯体在1350℃反应浸渗Al可使抗弯强度高达737MPa,其断裂韧性也可达到4.3MPa·m1/2,远远高于热压单相材料;然而其相成... 采用在常规模压生坯中浸渗Al的方法,研究了MoSi2+Mo反应熔渗Al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MoSi2坯体在1350℃反应浸渗Al可使抗弯强度高达737MPa,其断裂韧性也可达到4.3MPa·m1/2,远远高于热压单相材料;然而其相成分中存在残余的Si相和Al相将会阻碍其高温应用;在MoSi2坯体中加入Mo粉可以消除残余硅相;经过计算,当Mo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可以完全消除Si相,并使Al相达到最低,而其强度并不降低。同时SEM观察表明,添加15%Mo后其断口显示晶粒间絮状夹层变成颗粒状;黑色相面积较未加入Mo粉时减小。从而进一步证实添加15%Mo产生的组织变化将有利于该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 Mo(si Al)2 熔渗Al 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iC-MoSi2-Si复合梯度涂层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帅鹏 张明瑜 +3 位作者 黄东 黎烈武 李军 黄启忠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了在高温下保护C/C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涂层,采用两步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MoSi_2-Si复合梯度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背散射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结构。在氧化炉内进... 为了在高温下保护C/C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涂层,采用两步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MoSi_2-Si复合梯度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背散射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涂层的结构。在氧化炉内进行氧化实验,分析发现SiC-MoSi_2-Si复合梯度涂层由SiC内层、SiC-Si中间层和MoSi_2-Si-SiC外层构成。等温氧化测试结果表明:SiC涂层在1 773 K氧化10 h后失重0.8%,而复合涂层试样在1 773 K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1773 K下氧化10 h后不存在氧化失重,增重0.65%。增重是由于涂层氧化生成SiO_2,吸收了氧原子的原因,并且预测随着氧化的进行,由于O2在涂层中的扩散,与基体反应,试样会表现出失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siC内层 siC-si中间层 mosi2-si-siC外涂层 抗氧化
下载PDF
Nb-Ti-Si合金表面辉光离子渗Mo/包埋渗Si制备MoSi_2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正 田晓东 +2 位作者 李宁 王利捷 吕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在Nb-Ti-Si合金表面制备MoSi2涂层。方法先进行辉光离子渗Mo,再进行包埋渗Si。分析温度对渗Mo层表面形貌、厚度、元素互扩散的影响,以及渗Si后涂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在1100℃进行辉光离子渗Mo,渗Mo层与基体形成了显著的互扩散... 目的在Nb-Ti-Si合金表面制备MoSi2涂层。方法先进行辉光离子渗Mo,再进行包埋渗Si。分析温度对渗Mo层表面形貌、厚度、元素互扩散的影响,以及渗Si后涂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在1100℃进行辉光离子渗Mo,渗Mo层与基体形成了显著的互扩散。对渗Mo层进行包埋渗Si后,所形成的涂层组织致密,具有多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MoSi2层、NbSi2层和Nb5Si3层,在MoSi2和NbSi2层之间存在(Mo,Nb)Si2互扩散区。结论通过辉光离子渗/包埋渗的方法,可以在Nb-Ti-Si合金表面制备Mo Si2涂层,且涂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结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si合金 辉光离子渗 包埋渗 mosi2涂层
下载PDF
钼合金Si-Cr-Ti-SiC-MnO_2涂层的制备与组织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肖来荣 郭毅 +5 位作者 蔡圳阳 赵小军 欧阳昊 张贝 朴盛铭 刘建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6-72,共7页
目的提高钼合金表面红外辐射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将40%Si、20%Cr、5%Ti、5%SiC、30%Mn O_2五种粉末与酒精、粘结剂按比例混合,经高能球磨6 h后制得均匀悬浮的料浆。采用浸涂工艺对预处理的钼合金试样进行料浆涂覆,在1450℃真空烧... 目的提高钼合金表面红外辐射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将40%Si、20%Cr、5%Ti、5%SiC、30%Mn O_2五种粉末与酒精、粘结剂按比例混合,经高能球磨6 h后制得均匀悬浮的料浆。采用浸涂工艺对预处理的钼合金试样进行料浆涂覆,在1450℃真空烧结0.5 h后制得黑色涂层试样。通过1550℃高温静态氧化试验和高温粒子薄片红外光谱综合实验系统,分别评价涂层抗氧化性能和红外辐射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氧化前后的形貌与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钼合金Si-Cr-Ti-SiC-Mn O_2涂层在700、900℃的法向发射率分别达0.85、0.88,在1550℃高温有氧环境下的静态抗氧化寿命达7 h。原始涂层呈四层复合梯度结构,由外到内分别为SiO_2+Mn3O_4+M5Si3(M指Mo、Cr、Ti)、M5Si3+Mo Si2+SiC+Mn3O_4、Mo Si2、Mo5Si3。高温氧化后,涂层四层复合结构由外到内转变为SiO_2+(Cr,Ti)5Si3+Mn Cr2O_4+Mn3O_4、M5Si3+SiC+Mn Cr2O_4+Mn3O_4、Mo Si2、M5Si3。高温氧化过程中,MSi2高硅化物层逐渐转变为M5Si3低硅化物层,涂层表面形成含Mn Cr2O_4尖晶石相和复合硅化物的致密SiO_2玻璃膜。结论 Si-Cr-Ti-SiC-Mn O_2涂层可有效提高钼合金基体的红外辐射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复合硅化物与硅锰复杂氧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高辐射性能和自愈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合金 硅化物涂层 高辐射涂层 高温抗氧化 料浆烧结法 mosi2 si-Cr-Ti
下载PDF
NaCl-KCl-NaF-SiO_2熔盐体系电沉积渗硅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小凤 李运刚 李智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7,56,共8页
在KCl-NaCl-NaF-(SiO2)熔盐体系中,以钼为基体,以电沉积法得到的硅为硅源,在电沉积硅的同时进行渗硅,成功制备了Mo-MoSi2梯度材料。考察了电沉积给电方式、电流密度、温度、时间和脉冲形式对沉积扩散层表面形貌、相结构、断面厚度以... 在KCl-NaCl-NaF-(SiO2)熔盐体系中,以钼为基体,以电沉积法得到的硅为硅源,在电沉积硅的同时进行渗硅,成功制备了Mo-MoSi2梯度材料。考察了电沉积给电方式、电流密度、温度、时间和脉冲形式对沉积扩散层表面形貌、相结构、断面厚度以及硅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给电比直流给电的沉积效果好。合适的脉冲沉积参数为:电流密度750-1 000A/cm2、温度800-850℃、t1/t2=0.7-1.5、沉积时间120-18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KCl-NaF-siO2熔盐体系 电沉积 si Mo-mosi2梯度材料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Mo-Si-N抗氧化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11
9
作者 来忠红 朱景川 +1 位作者 全在昊 尹钟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94-1797,共4页
在C/C复合材料表面采用熔浆法制备Mo-Si系涂层的烧结过程中通入氮气,开发了Si3N4-MoSi2/Si-SiC(Mo-Si-N系)多层抗氧化涂层,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多层涂层的致密性主要受制于起始氮化温度.只有在Si熔点以上通入氮气,... 在C/C复合材料表面采用熔浆法制备Mo-Si系涂层的烧结过程中通入氮气,开发了Si3N4-MoSi2/Si-SiC(Mo-Si-N系)多层抗氧化涂层,并初步考察了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多层涂层的致密性主要受制于起始氮化温度.只有在Si熔点以上通入氮气,才能获得致密无缺陷的涂层.多层涂层的底层为SiC,外层为Si3N4,中间层为MoSi2/Si.这种多层涂层的抗氧化性能与涂层中MoSi2的含量有关;MoSi2含量为30%(体积分数,下同)和40%时,与真空中合成的Mo-Si涂层相比,高温抗氧化性能显著改善,抗氧化温度提高到1400℃~1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si3N4 mosi2/si siC
下载PDF
纯钼表面包埋Si-B共渗涂层的显微组织及低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田晓东 郭喜平 +2 位作者 尹忠奇 孙志平 王利捷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1-175,共5页
在纯钼表面进行包埋Si-B共渗,研究B改性MoSi2涂层的结构及其在600℃下的氧化行为。利用XRD,EDS,WDS分析涂层的相组成和结构,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涂层的组织形成。结果表明:采用16Si-4B-4NaF-76Al2O3渗剂在1100~1400℃下可制备Si-B共渗... 在纯钼表面进行包埋Si-B共渗,研究B改性MoSi2涂层的结构及其在600℃下的氧化行为。利用XRD,EDS,WDS分析涂层的相组成和结构,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分析涂层的组织形成。结果表明:采用16Si-4B-4NaF-76Al2O3渗剂在1100~1400℃下可制备Si-B共渗涂层,涂层由外向内可分为五层:最外层MoSi2,次外层MoSi2+MoB,第三层Mo5Si3,第四层MoB和最内层Mo2B;涂层主体为MoSi2,渗入的B在与基体反应形成Mo-B化合物层的同时,还在MoSi2中形成MoB相;涂层的生长以Si,B原子向内扩散为主;在600℃氧化时涂层中的B向表面扩散并氧化生成B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 涂层 包埋渗 si-B共渗 氧化
下载PDF
Mo-Si-C三元体系复合材料的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席俊杰 吴中 张纯亮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52,共3页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Mo-Si-C三元体系复合材料加热时的反应过程及反应速率、相的形成规律等问题。结果表明,利用Mo、Si和C混合粉末可以制备出SiC/MoSi2两相复合材料;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过渡相的生成量减少;Mo、Si、C混合粉...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Mo-Si-C三元体系复合材料加热时的反应过程及反应速率、相的形成规律等问题。结果表明,利用Mo、Si和C混合粉末可以制备出SiC/MoSi2两相复合材料;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过渡相的生成量减少;Mo、Si、C混合粉末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从低到高依次形成的过渡相为Mo2C-Mo3Si-Mo5Si3-MoSi2-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mosi2复合材料 Mo-si-C三元体系 示差扫描量热法
下载PDF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al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xidation behaviors of the MoSi2(Cr5Si3)–RSiC composites prepared via a PIP-AAMI combined process 被引量:3
12
作者 Peng-zhao GAO Lei CHENG +2 位作者 Zheng YUAN Xiao-pan LIU Han-ning XIAO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In the present paper,MoSi2(Cr5Si3)–RS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via a combination of precursor impregnation pyrolysis(PIP) and MoSi2-Si-Cr alloy active melt infiltration(AAMI) process.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m... In the present paper,MoSi2(Cr5Si3)–RSi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via a combination of precursor impregnation pyrolysis(PIP) and MoSi2-Si-Cr alloy active melt infiltration(AAMI) process.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xidation behaviors of the composit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were studied. X-ray diffraction(XRD) pattern confirms that the composites mainly compose of 6 H–SiC, hexagonal MoSi2, and tetragonal Cr5Si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image reveals that nearly denseMoSi2(Cr5Si3)–RSiC composites exhibiting three-dimensionally(3D) interpenetrated network structure are obtained when infiltrated at 2173 K, and the interface combination of the composites mainly depends on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infiltrated phases. Oxidation weight gain rate of the composites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RSiC matrix, where MoSiCr2 possesses the lowest value of 0.1630 mg×cm-2, about 78% lower than that of RSiC after oxidation at 1773 K for 100 h. Also, it possesses the highest mechanical values of 139.54 MPa(flexural strength σf and RT) and 276.77 GPa(elastic modulus Ef and RT), improvement of 73.73% and 29.77%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RSiC, respectively.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 first and then decrease with the extension of oxidation time at 1773 K, due to the cooperation effect of surface defect reduction via oxidation reaction and thermal stress relaxation in the composites, crystal growth, and thickness increase of the oxide film. Fracture toughness of MoSiCr2 reaches 2.24 MPa·m1/2(1673 K), showing the highest improvement of 31.70% as compared to the RT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Cr5si3)–RsiC composites precursor IMPREGNATION pyrolysis and mosi2-si-Cr alloy 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PIP-AAMI)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oxidation behavior
原文传递
钼硅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英文)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勤 王翠霞 薛群基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0-172,共3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TA)研究了Mo-67at%Si元素混合粉末在中等强度的机械研磨(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的研磨过程中,β-MoSi2是初生相,且在随后的研磨过程中非晶化;在高研磨强度下生成α-MoSi...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分析仪(DTA)研究了Mo-67at%Si元素混合粉末在中等强度的机械研磨(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的研磨过程中,β-MoSi2是初生相,且在随后的研磨过程中非晶化;在高研磨强度下生成α-MoSi2的量大于β-MoSi2,且α-MoSi2的含量随研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差热分析表明亚稳相β-MoSi2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向α-MoSi2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硅混合粉末 机械合金化 结构演变 α-二硅化钼 β-二硅化钼
下载PDF
Mo原子溅射能量对Mo/Si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秦俊岭 易葵 邵建达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5,共5页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Mo/Si薄膜,用AFM和XRD分别研究了Mo原子的溅射能量不同时,Mo/Si薄膜表面形貌和晶相的变化。通过比较发现,随着Mo原子溅射能量的增大,Mo/Si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Mo和Si的特征X射线衍射峰也越来越强,并且Mo膜层和Si膜层... 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Mo/Si薄膜,用AFM和XRD分别研究了Mo原子的溅射能量不同时,Mo/Si薄膜表面形貌和晶相的变化。通过比较发现,随着Mo原子溅射能量的增大,Mo/Si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Mo和Si的特征X射线衍射峰也越来越强,并且Mo膜层和Si膜层之间生成了Mo-Si2。Mo原子的溅射能量是诱导非晶Si结晶和MoSi2生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 mosi2 溅射能量
原文传递
铜板表面激光熔覆Ni-Mo-Si涂层的组织和微观力学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明川 张培磊 +2 位作者 庄乔乔 闫华 于治水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3-80,共8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铜基体表面制备了三种Ni-Mo-Si复合材料涂层,对三种涂层的相组成与组织进行了研究,利用压痕法研究了涂层硬度与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涂层的相组成分别为MoSi_2+Ni_2Si+γ-Ni(涂层1,Ni-20Mo-40Si)、Mo_5Si_3+Ni_2...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铜基体表面制备了三种Ni-Mo-Si复合材料涂层,对三种涂层的相组成与组织进行了研究,利用压痕法研究了涂层硬度与韧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涂层的相组成分别为MoSi_2+Ni_2Si+γ-Ni(涂层1,Ni-20Mo-40Si)、Mo_5Si_3+Ni_2Si+γ-Ni(涂层2,Ni-30Mo-30Si)和Mo_2Ni_3Si+Moss+γ-Ni(涂层3,Ni-40Mo-20Si)。涂层1的平均硬度为1100HV,平均摩擦系数为0.44;涂层2的平均硬度为1200 HV,断裂韧性较差,平均摩擦系数为0.50;涂层3的平均硬度为860 HV,断裂韧性较好,平均摩擦系数为0.55。涂层1~3的磨痕深度依次为6.30,5.26,7.0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熔覆 mosi2 MO5si3 Mo2Ni3si 耐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