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田野中的墨家逻辑“名”范畴意义分析
1
作者 曾昭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2,共5页
《墨辩》逻辑是围绕"名"问题展开研究的,它是墨家论辩的基础。如果说《小取》是墨家逻辑总纲的话,那么《小取》的逻辑体系无不涉及"名实"关系,而《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则是对名实... 《墨辩》逻辑是围绕"名"问题展开研究的,它是墨家论辩的基础。如果说《小取》是墨家逻辑总纲的话,那么《小取》的逻辑体系无不涉及"名实"关系,而《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则是对名实关系的全面论述。这种"名"不同于西方传统逻辑的"词项"(概念)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西方传统逻辑 “名”
下载PDF
墨家的实践认识论问题——墨学与墨辩的再反思
2
作者 孙长祥 《职大学报》 2018年第3期8-16,58,共10页
墨子之学的当代研究必须纳入现在世界的知识背景中重新理解,以寻求可再创造性发展的空间,不能只是依旧取法西方攫取利便,而该参考他人成就,效法墨子开创精神与作为,穷天人、通古今,奋思勉行在自己的文化学术土壤上耕耘,开花结果。
关键词 墨学 墨辩 实践认识论
下载PDF
中西视野交融下的《墨辩》逻辑学研究(1912—1948)
3
作者 童恒萍 谭嘉碧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背景之下,《墨辩》所蕴含的科技与逻辑学因子,因此机缘而备受学界关注。在中西视野交融背景下,1912—1948年间国内学界的《墨辩》逻辑学研究方法以“以西释中”和“以中释中”为主,现今研究《墨辩》有必要依据历史性与...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背景之下,《墨辩》所蕴含的科技与逻辑学因子,因此机缘而备受学界关注。在中西视野交融背景下,1912—1948年间国内学界的《墨辩》逻辑学研究方法以“以西释中”和“以中释中”为主,现今研究《墨辩》有必要依据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原则,探讨近代《墨辩》逻辑学研究方法的价值所在,同时梳理近代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以墨家学说及相关历史背景为根据,以西方逻辑学为参照系,对墨家辩学自身特质进行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视野交融 《墨辩》逻辑学 以西释中 以中释中
原文传递
墨家“兼爱”之创议及其法哲学演绎——从《兼爱》三篇到“墨辩”后学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腾 《现代法治研究》 2016年第2期71-81,共11页
"兼爱"乃墨家法哲学之根本精神,其义理经历墨翟初创——后学阐扬之发展历程。墨翟创议"兼爱",于《墨子·兼爱》三篇可见其阐释"兼爱"之必要、可行及要求,展现其理论之基本特征。"墨辩"文... "兼爱"乃墨家法哲学之根本精神,其义理经历墨翟初创——后学阐扬之发展历程。墨翟创议"兼爱",于《墨子·兼爱》三篇可见其阐释"兼爱"之必要、可行及要求,展现其理论之基本特征。"墨辩"文本一方面运用逻辑方法将普遍性"兼爱"予以周延性陈述,彰显"兼爱"论对人类社会秩序之结合性、不可分割性、集体性的指陈,且以"超时空性"命题揭橥墨家法哲学之普世性价值。另一方面,鉴于墨者实践,后学更突出"兼爱"之一贯性与实践性,旨在使其高尚德性坐实于一种颇具经验品格的关于社会秩序与制度正义的思想。爱的纯粹性命题及"爱利一体"之论,赋予墨家法哲学平等、权利意蕴与浓厚的功利色彩,这是墨学于轴心时代独树一帜,于今日仍深富现实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墨辩 兼爱 法哲学 平等 权利
原文传递
谭戒甫《墨辩发微》的诠释系统
5
作者 甘伟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0,46,共6页
谭戒甫《墨辩发微》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墨学研究的一部津梁之作,主要是他对《墨经》约180条经文和相应的说文以及大、小取的诠释。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基于整体性、系统性等思维原则,总结了他诠释《墨辩》的科学范式。从整体与部分... 谭戒甫《墨辩发微》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墨学研究的一部津梁之作,主要是他对《墨经》约180条经文和相应的说文以及大、小取的诠释。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基于整体性、系统性等思维原则,总结了他诠释《墨辩》的科学范式。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看,其诠释系统分为校和释两部分,校的部分运用了7种理由范式,释的部分包括本释、引释和广释,本释用了6种诠释范式,广释用了4种诠释范式。就其诠释系统的类型属性而言,可以归结分科解读、因明解读和逻辑解读等比较研究范式。通过系统分析谭氏的诠释模型,认为作为经典诠释的科学方法论不仅要关注对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要将对象看做一个开放系统,将与之相关的环境、文化等因素纳入到考察范围,回到经典本身进行本土化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戒甫 《墨辩》 诠释
原文传递
近代以来的“墨辩”研究与墨学复兴
6
作者 田宝祥 《理论界》 2022年第8期75-80,共6页
秦汉以后长期“中绝”的墨学,曾在近代迎来一次小的复兴。墨学之近代复兴由毕沅、王引之、孙诒让等人对《墨子》文本的校勘、注释而开启,经梁启超、胡适、郭沫若等人对墨家思想的研究与分析而形成浪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墨学的复兴... 秦汉以后长期“中绝”的墨学,曾在近代迎来一次小的复兴。墨学之近代复兴由毕沅、王引之、孙诒让等人对《墨子》文本的校勘、注释而开启,经梁启超、胡适、郭沫若等人对墨家思想的研究与分析而形成浪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墨学的复兴浪潮中,最为引人注目者,并非墨子本人所阐发的“十论”的政治、伦理思想,而是后期墨学所归纳的“墨辩”的逻辑、论辩思想。将逻辑的概念、规律、理论、方法与现实的政治、道德、社会、生活相系,从而寻求价值与逻辑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说是“墨辩”逻辑的思想特质,亦可说是“墨辩”逻辑与西方形式逻辑的最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 墨学 逻辑 论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