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dal Auxiliary Verbs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1
作者 ZHANG Hong-y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2期128-136,共9页
The study of modal auxiliary verbs has been done by comparing modal auxiliary verbs in English with the ones in Chines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modals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study of modal auxiliary verbs has been done by comparing modal auxiliary verbs in English with the ones in Chines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modals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rough their forms and meanings. The data consists of 50 pieces of Chinese prose with their 50 English translation versions called corpus A and 50 pieces of English prose with their Chinese translation versions called corpus B, altogether 200 articles, which represent a type of discourse that is rich in modal auxiliary verbs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The 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three criteria: inversion, negation, and the use of pro-forms can be used to define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uxiliaries; (2) the modals of both languages can be analyzed within the same semantic categories: volition, probability, and necessity; (3) Chinese epistemic modals can have inversion patterns; (4) the negative forms of Chinese modals are more complex than those of English modals; and (5) the statist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odals in probability category both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are used much more oft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two categories: volition and necessity and that deontic modals are used much fewer in both languages to express neces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al auxiliary verb VOLITION PROBABILITY NECESSITY epistemic deontic
下载PDF
助动词“要”的模态多义性及其制约因素 被引量:25
2
作者 郭昭军 尹美子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本文从模态语义(modality)角度,考察助动词"要"的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要"可以表达义务、意愿和认识三类模态。不同意义的"要"在形式和使用上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否定形式、时间特征、疑问形式、与助动... 本文从模态语义(modality)角度,考察助动词"要"的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要"可以表达义务、意愿和认识三类模态。不同意义的"要"在形式和使用上是有区别的,表现在否定形式、时间特征、疑问形式、与助动词和副词连用以及出现频率等方面。影响"要"意义选择的因素包括主语生命度、宾语动词、连用的助动词、共现的副词、共现的助词和语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助动词 义务 意愿 认识
下载PDF
英语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施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37-41,共5页
本文研究重点有两个首先,从言语行为角度对情态动词语句进行语用分析其次,指出分析的结果验证了道义/知识意义区分的正确性。具体地讲,参照言语行为理论,我们依据不同的语力将情态动词话语分为指令式言语行为、承诺式言语行为和断言式... 本文研究重点有两个首先,从言语行为角度对情态动词语句进行语用分析其次,指出分析的结果验证了道义/知识意义区分的正确性。具体地讲,参照言语行为理论,我们依据不同的语力将情态动词话语分为指令式言语行为、承诺式言语行为和断言式言语行为,并进一步指出前两者属于触发类言语行为、后者属于评估类言语行为。触发类言语行为是道德上负责任的施事所实施的行为,与社会权威有关,对应道义意义;评估类言语行为表达说话者对相关命题的相信程度,与证据有关,对应知识意义。这种显著差别成为继基于模态逻辑的哲学推理和基于语料的语义实证之后又一个区分情态意义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道义意义 知识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
下载PDF
情态动词的语义分析及翻译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小川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正确运用情态动词有利于恰当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促成交际的成功。文章依据Palmer和易仲良教授对情态动词相别和级第的划分,研究情态动词的语义特征、语用含义和翻译特点;理解和运用情态动词,必须考虑语境因素,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原... 正确运用情态动词有利于恰当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促成交际的成功。文章依据Palmer和易仲良教授对情态动词相别和级第的划分,研究情态动词的语义特征、语用含义和翻译特点;理解和运用情态动词,必须考虑语境因素,才能准确无误地传递原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语义特征 原动相 推测相 义务相
下载PDF
现代汉语能性补语的语法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剑影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91-393,共3页
根据情态意义类型语法化的顺序,从语用推理、句子内部因素和能性补语的构成三个方面证明,现代汉语能性补语可以表达认识情态意义,并且,这一表现在能性补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上具有不对称性,否定形式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肯定形式,在句法... 根据情态意义类型语法化的顺序,从语用推理、句子内部因素和能性补语的构成三个方面证明,现代汉语能性补语可以表达认识情态意义,并且,这一表现在能性补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上具有不对称性,否定形式的语法化程度高于肯定形式,在句法上有一系列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补语 情态意义类型 语法化 认识情态
下载PDF
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钟珊辉 《云梦学刊》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英语情态语法范畴进入了动词语法范畴的总体系。情态动词的情态意义是相互交错,自成体系.与其他动词相比,情态动词主要满足语用和语义的需要;其他动词满足语法的需要。所以,分相论述,探讨情态动词所凝结的语用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动词语法范畴的总体系 情态 情态动词 义务相 原动相 推测相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专业英语学习者情态动词类联接使用调查
7
作者 唐丽玲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采用语料库文本分析法系统考察了中国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类联接的使用偏好。研究发现,我国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类联接存在严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并存现象,即责任、义务情态类联接过多使用而认知情态类联接过少使... 采用语料库文本分析法系统考察了中国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类联接的使用偏好。研究发现,我国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类联接存在严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并存现象,即责任、义务情态类联接过多使用而认知情态类联接过少使用,且在"有灵主语+VM"这一责任情态类联接中过多使用人称代词作为情态动词的主语。究其原因,可能与语法教学中一贯强调语法形式的准确性而不是语用意义上的恰当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类联接 认识情态 责任情态 语料库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中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
8
作者 崔靖靖 李百温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4-76,共3页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 情态动词在现代汉语句子中经常连用,其连用顺序是: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多个情态动词连用的句法结构的探讨应首先把情态动词与体态词联系起来,找到认知情态动词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的差异;其次根据根情态动词源于ASPP并与体态词成对比分布,同时选择VP作为其补语;认知情态动词源于COMP并不能发生在不确定语境中;同时选择IP作为其补语的特点,分析得出认知类情态动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要高于根情态动词(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从而确定了情态动词连用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的连用 体态词 认知情态动词 根情态动词
下载PDF
英语情态动词的正确理解和翻译 被引量:5
9
作者 薛慕煊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正确的译文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上的。本文试图就英语情态动词的理解和翻译作一探讨。英语中的情态动词是个封闭系统,数量虽然有限,但其意义和用法有时却相当复杂,假如理解稍有偏差,翻译就很容易出错。例如下列两个句子在英国英语中... 正确的译文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上的。本文试图就英语情态动词的理解和翻译作一探讨。英语中的情态动词是个封闭系统,数量虽然有限,但其意义和用法有时却相当复杂,假如理解稍有偏差,翻译就很容易出错。例如下列两个句子在英国英语中含义是很不相同的,因此就有不同的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al verbs epistemic nonepistemic
下载PDF
浅谈英语情态助动词不同释义的制约因素(英文)
10
作者 许文虎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2X期326-329,共4页
英语中的情态助动词是个封闭的系统,数量虽然有限,但其意义和用法有时相当复杂。情态助动词在语义上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推测性的和非推测性的。把情态助动词划分为这两类是很有必要的。某个情态助动词在什么情况下作这样一种划分,而... 英语中的情态助动词是个封闭的系统,数量虽然有限,但其意义和用法有时相当复杂。情态助动词在语义上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推测性的和非推测性的。把情态助动词划分为这两类是很有必要的。某个情态助动词在什么情况下作这样一种划分,而不作那样一种划分,也就是说,区别其推测性用法和非推测性用法是否存在着客观的判断标准,似乎更为重要。主动词的时体、语义特征以及句子的主语等对情态动词的正确释义均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理解这些制约因素将有助于对情态动词进行正确的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助动词 推测性 非推测性 制约
下载PDF
半情态动词属性及语义辨析
11
作者 魏雪姣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1期232-233,共2页
半情态动词兼有情态动词和主动词的一些特点,属性特征和语义特征更为复杂。以半情态动词have to,be able to,be going to为例,阐述半情态动词特有的属性特征:由中心词和不定式结构一起组成一个单位,可以进行语态转换,没有祈使形式等。... 半情态动词兼有情态动词和主动词的一些特点,属性特征和语义特征更为复杂。以半情态动词have to,be able to,be going to为例,阐述半情态动词特有的属性特征:由中心词和不定式结构一起组成一个单位,可以进行语态转换,没有祈使形式等。半情态动词语义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Coates提出的根意义和认识意义,Palmer认为的认识意义、言据意义、道义意义和动力意义,Collins指出的道义意义、认识意义和动力意义等。以半情态动词have to,be able to,be going to为例,探究其相应的语义特征,说明半情态动词语义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情态动词 属性 语义 根意义 认识意义
下载PDF
从语篇关系再探现代汉语“怀疑”的语义
12
作者 刘莹 史文磊 《世界汉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8-491,共14页
既有研究一般认为汉语中的命题态度动词“怀疑”表达“相信”和“不相信”两种相对立的语义。本文从“怀疑”适用的语篇关系出发,再探“怀疑”消歧的机制并对两解进行统一分析。本文认为,汉语里只有一个“怀疑”,核心功能是说话人尝试... 既有研究一般认为汉语中的命题态度动词“怀疑”表达“相信”和“不相信”两种相对立的语义。本文从“怀疑”适用的语篇关系出发,再探“怀疑”消歧的机制并对两解进行统一分析。本文认为,汉语里只有一个“怀疑”,核心功能是说话人尝试提出和已有结论不同的意见。“怀疑”预设语篇中对于宾语命题φ是否正确这一议题存在一个已有的观点p,断言说话人认为可能不是p,记作◇¬p。“怀疑”的两解来自于p的不同取值。p可以取φ,也可以取非φ。如果p取φ,解读为“怀疑doubt”,即语篇中已经有人提出过和宾语命题φ相似的观点,而说话人认为这一观点可能不对(◇α¬φ),得到“怀疑”的“不相信”的解读。如果p取非φ,则解读为“怀疑suspect”,即语篇中有人表达过与宾语命题φ相反的观点或者尚未讨论过φ的可能性,说话人认为φ也有可能(◇ᬬφ等于◇αφ),从而得到“怀疑”的“相信”解读。此外,φ和非φ间的相对可能性也可以为“怀疑”的识解提供线索。如果说话人认为φ的相对可能性大于非φ,得到“怀疑”的“相信”解读,反之得到“怀疑”的“不相信”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 语篇关系 命题态度 认识情态
原文传递
专业学生议论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龙绍赟 付贺宾 +1 位作者 陈天真 王晨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本文以WECCL 1.0与2.0为实验语料,以LOCNESS为参照语料,对原始文本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主题性分析,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我国专业学生(1996-2007)议论文中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不均衡。Can,sho... 本文以WECCL 1.0与2.0为实验语料,以LOCNESS为参照语料,对原始文本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主题性分析,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我国专业学生(1996-2007)议论文中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不均衡。Can,should,will,may,must,need和ought to等义务情态动词(A类)被过多使用,而可以表达委婉情态的典型认知(B类)情态动词如would,could和might则被过少使用;(2)两组大学生议论文中情态动词使用表现区别不大,认知情态动词使用情况也无进步表现。文章从情态转化、习得以及语言实践等视角对结果进行解释,是对前人研究结果的继承与发展,对于情态动词的教与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动词 义务情态 认识情态 情态转化与习得 启示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认识情态助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振前 生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231,240,共11页
现代汉语认识情态助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可以以形式句法为理论工具进行深入的描写和刻画。语义上,认识情态助动词可细分为典型、非典型和边缘三个子类,且其"典型性"与其历时演化方式的特殊程度呈负相关。句法上,在仅表认识情... 现代汉语认识情态助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可以以形式句法为理论工具进行深入的描写和刻画。语义上,认识情态助动词可细分为典型、非典型和边缘三个子类,且其"典型性"与其历时演化方式的特殊程度呈负相关。句法上,在仅表认识情态义的特定句法环境中,典型认识情态助动词"可能、应该1"和有标记的非典型认识情态助动词"会1"的句法特征具有一致性:后接CP子句,且该子句成分前置都属于非论元移位。认识情态助动词在子句成分分布等方面体现出的句法表征差异应归因于其演化过程的特殊性和演化方式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情态助动词 典型性 句法表征 历时演化
原文传递
对根意义情态动词与认识意义情态动词习得难度的实证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福利 《中国英语教学:英文版》 2009年第2期75-91,126-127,共19页
本实证研究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讨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根意义情态动词和认识意义情态动词习得难度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根意义情态动词和认识意义动词的语法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习得难度没有显著差异,... 本实证研究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讨论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根意义情态动词和认识意义情态动词习得难度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根意义情态动词和认识意义动词的语法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习得难度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语法意义方面,学习者对认识意义情态动词的习得情况比根意义情态动词好,这一结论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与学习者的心理成熟程度有关,二是与注意力的控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度顺序 英语情态动词 根意义情态动词 认识意义情态动词
原文传递
汉语儿童认识型情态动词的早期习得
16
作者 杨贝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8,共9页
本研究收集一个汉语儿童从1岁4个月到3岁3个月的自然语言产出的语料,旨在调查汉语认识型情态动词的早期习得规律并尝试探寻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认识型情态动词不仅习得得晚,使用频率也比较低;认识型情态动词习得的早晚与其蕴含的可... 本研究收集一个汉语儿童从1岁4个月到3岁3个月的自然语言产出的语料,旨在调查汉语认识型情态动词的早期习得规律并尝试探寻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认识型情态动词不仅习得得晚,使用频率也比较低;认识型情态动词习得的早晚与其蕴含的可能性层级有关,认识必然表达比认识或然表达早习得;认识型情态句的句型呈现逐渐多样化的趋势,句法结构则呈现逐渐复杂化的趋势。认识型情态动词的习得受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汉语语言特征和输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认识型情态动词 早期习得 个案研究
原文传递
浙江临海方言“(忄隺)”与“怕”的认识情态功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笑予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2-471,共10页
提要浙江临海方言惧怕义动词“■”与“怕”都可以发展为认识情态副词,但在功能、句法分布及组合关系上有同有异。“■”只表示反诘,可分布于句首、句中,但不能位于句末;“怕”既可以表示反诘也可以表示揣度,同时在句首、句中与句末都... 提要浙江临海方言惧怕义动词“■”与“怕”都可以发展为认识情态副词,但在功能、句法分布及组合关系上有同有异。“■”只表示反诘,可分布于句首、句中,但不能位于句末;“怕”既可以表示反诘也可以表示揣度,同时在句首、句中与句末都可出现。文章概括“有疑”和“无疑”两条演变路径:1)“怕”为有疑:害怕(动)→担心(动)→揣度(副)/反诘(副);2)“■”为无疑:害怕(动)→担心(动)→必然认识情态(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临海方言 吴语 惧怕义动词 “■” “怕” 认识情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