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及其东亚汉语教育史价值——兼与朝鲜朝、日本江户明治时期汉语官话课本进行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无未 《东疆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在我国,关注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的学者还不多,从类别、体例、结构形式入手,考述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文献来源,可以有效说明其语体性质,特别是其在东亚汉语教育史上的价值... 在我国,关注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的学者还不多,从类别、体例、结构形式入手,考述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文献来源,可以有效说明其语体性质,特别是其在东亚汉语教育史上的价值。以东亚汉语课本编撰史研究价值、东亚汉语教学史研究价值,以及东亚汉语言文字史研究价值发掘为基本目标,对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的学术价值进行探讨,就汉语言文字史研究来说,意义重大,比如包括汉语语音史、汉语文字史、汉语词汇史等学术领域的意义。而与朝鲜朝、日本江户明治汉语官话课本进行比较,则凸显了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文献在东亚地域汉语史视野内所具有的较高学术地位,并说明研究近代越南汉喃"小学""蒙学"课本文献语言非常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越南 汉喃 “小学”“蒙学”课本 东亚汉语史
下载PDF
太宰治小说《惜别》之中国社会历史描写素材述考
2
作者 刘金宝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9-67,142,共10页
太宰治是日本著名小说家,1945年他受内阁情报局和文学报国会的委托,创作了长篇小说《惜别》。因主人公是青年时期的鲁迅,作为时代背景,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描写。关于这些描写取材自何处这一问题,通过对《惜别》中关于中国革... 太宰治是日本著名小说家,1945年他受内阁情报局和文学报国会的委托,创作了长篇小说《惜别》。因主人公是青年时期的鲁迅,作为时代背景,作品中有很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描写。关于这些描写取材自何处这一问题,通过对《惜别》中关于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戊戌变法、列强的对华扩张以及孙文领导的民主革命等史实的描写与《世界历史大系》第9卷《东亚近代史(二)》(1934年)中相关叙述的比较,发现《东亚近代史(二)》是《惜别》中的中国历史描写的重要素材来源,并通过《惜别》与相关文本的比较,推测太宰治很可能还参照了《对华问题》《三民主义解说》之类的书籍。综合《世界地理风俗大系》等素材来源,发现太宰治的取材方法之一是从历史学、地理学等专门书籍中选取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宰治 《惜别》 中国历史 《东亚近代史(二)》 《鲁迅传》
下载PDF
活力东亚的1919:作为革命起点的“五四”与“三一”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永瑞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62,174,共12页
五四运动与三一运动如镜子般互相映照。从全球化历史中的“同时性”的视角出发,可重新定位两者在世界史上的意义。在关注“五四”与“三一”的同时性时,也应注重对两者的个别性进行比较,从“连动的东亚”视角重新审视这两个事件。随着... 五四运动与三一运动如镜子般互相映照。从全球化历史中的“同时性”的视角出发,可重新定位两者在世界史上的意义。在关注“五四”与“三一”的同时性时,也应注重对两者的个别性进行比较,从“连动的东亚”视角重新审视这两个事件。随着纷纷被卷入世界体系,帝国日本、半殖民地中国、殖民地韩国这三者在世界体系的等级结构中处于各自不同的地位。关注分处不同地位却又相互作用的东亚的状况,是为了透视(半)殖民地现代的复杂性,从中找出超克现代的契机,也意味着同时进行“现代适应与现代超克”的“双重课题论”的有效性。这两个事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社会历史的变化中被不断重新诠释,如何(再)记忆两者不只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现在正是需要探索重新解读两者方法的转折点。可以尝试将两者分别称为“五四革命”与“三一革命”来挑战这个课题。“五四”与“三一”中出现的民众集结样貌,为以革命来概括理解这两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提供了根据。“五四”与“三一”虽然是两个国家国别史的一部分,但同时也与东亚区域史、全球史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半殖民 东亚 区域史 共和 全球本土学
原文传递
早现代中国与东南亚沿岸海域的气候、环境和疾病的传播
4
作者 萧婷 《国家航海》 2021年第2期161-191,共31页
自然灾害如台风会带来暴风雨与破坏,从而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疾病和瘟疫可能由与台风、暴雨等自然现象有关的环境因素直接引起,也可能是台风破坏所造成社会经济恶化的"间接"结果。然而,文献对这些事件的记录普遍很粗略并且... 自然灾害如台风会带来暴风雨与破坏,从而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疾病和瘟疫可能由与台风、暴雨等自然现象有关的环境因素直接引起,也可能是台风破坏所造成社会经济恶化的"间接"结果。然而,文献对这些事件的记录普遍很粗略并且不一致。我们还需要考虑政治、社会及经济环境,并尝试寻找同年记述的其他信息来源,甚至可能要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背景来观察。在试图了解疾病传播及其与气候变化、当地自然及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可能关联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些原始资料,特别是从明朝后期至康乾盛世,来论证我们从中所发现的信息以及可以得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环境 东亚 早现代时期 海洋史 风险预防 气候 自然灾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