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意识形态:当代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改变——列斐伏尔《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一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4,160,共14页
列斐伏尔意识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出现了“垂而不死”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原先马克思预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通过自觉认识生产规律所进行的... 列斐伏尔意识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出现了“垂而不死”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原先马克思预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通过自觉认识生产规律所进行的“计划化观念”现在被资本主义有效整合到了自身的生产方式之中。今天的资本主义可以被指认为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作为消费动机的欲望本身,是资本通过软性的广告制造出控制人们的无意识中的虚假需要,由此再生产出盲目跟风消费的“他者欲望”。这个所谓的“消费社会”中已经生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现代资产阶级世界中特有的消费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 消费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共产党宣言》关于美好生活建设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柠 陆树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74-178,共5页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原理更能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原理性指导。《共产党宣言》蕴含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彰显了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最大政治优势,为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检验的标尺;《...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原理更能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原理性指导。《共产党宣言》蕴含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彰显了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最大政治优势,为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检验的标尺;《共产党宣言》中深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学原理,体现了新时代实现美好生活的发展基础和价值追求;《共产党宣言》揭示的历史最终走向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指明了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道路选择:在积极主动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引领世界共创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科学原理 美好生活建设 世界历史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休闲与生活世界重建——上海都市休闲现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陆小聪 张修枫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1,共9页
在对已有的休闲研究进行梳理基础上,对上海市居民休闲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显示,现代都市中居民的休闲需求确实在持续提高,并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空闲时间的需求上,而是重视休闲活动的内容和质量。但是,人们实际参与的休闲活动形式还... 在对已有的休闲研究进行梳理基础上,对上海市居民休闲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显示,现代都市中居民的休闲需求确实在持续提高,并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空闲时间的需求上,而是重视休闲活动的内容和质量。但是,人们实际参与的休闲活动形式还很单一,质量不高,说明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都市中,休闲活动目前仍然还是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居民 休闲 现状 实证 上海
下载PDF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被引量:6
4
作者 庞立生 王艳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6,共6页
现代哲学在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和批判中,实现着面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在这种变革中,现代哲学在哲学观层面上展示出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理论视界,并表达出现代人要求全面占有自身本质和拥有完整生活的生存论渴望。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所实... 现代哲学在对传统哲学的反思和批判中,实现着面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在这种变革中,现代哲学在哲学观层面上展示出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理论视界,并表达出现代人要求全面占有自身本质和拥有完整生活的生存论渴望。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所实现的转向生活世界的哲学变革,对于我们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世界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哲学 生活世界 哲学变革
下载PDF
重塑现代性,开启旅游研究回归范式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录护 左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8-52,共15页
文章批判了旅游研究逃离范式否定现代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通过梳理旅游现代性研究的内在脉络,呼吁重塑旅游现代性的回归研究范式,并抵制批判旅游现代性的研究危险。基于群体旅游这一社会普遍事实,从具体的经... 文章批判了旅游研究逃离范式否定现代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缺陷,通过梳理旅游现代性研究的内在脉络,呼吁重塑旅游现代性的回归研究范式,并抵制批判旅游现代性的研究危险。基于群体旅游这一社会普遍事实,从具体的经验研究开始,展示旅游的群体性与现代性以及群体/日常生活世界与旅游/旅游世界的相互影响,通过与逃离范式的比较,支持了回归范式重回归、结构/关系和群体的研究主张。研究指出:(1)旅游的目的是回归日常生活世界而非逃离;(2)蓬勃发展的大众旅游是旅游现代性的展现,也是旅游研究的根基所在;(3)旅游现象的关系/结构特质是旅游学科独立的基础,理应回归到旅游研究的中心;(4)旅游研究的回归范式具有沟通个体和社会结构、整合游客旅游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群体/关系/结构的回归范式抓住了旅游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键特征,可以成为产生独立旅游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旅游世界 日常生活世界 逃离与回归 建构主义 结构主义
下载PDF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38
6
作者 冯建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74,共6页
近代以来兴起的现代性,以工具理性和单子式个人主体性为核心。这种普遍的行为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造成教育培养的人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价值的关怀。教育的内容为科学世界所独霸,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实证主义带来的客观的、科学的... 近代以来兴起的现代性,以工具理性和单子式个人主体性为核心。这种普遍的行为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造成教育培养的人只具有工具的理性,而缺少价值的关怀。教育的内容为科学世界所独霸,生活世界被殖民化。实证主义带来的客观的、科学的知识观,使知识丧失了情境性和主观性,使教学成为对知识的占有,而不是思想的生成。单子式的个人主体性,使教育过程呈现出主客对立关系,取代了本该存在的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关系。教育的现代性,异化了完整的人,也异化了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反思和批判教育的现代性,进而超越教育的现代性,使教育"返璞归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科学理性 实证主义 生活世界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现代性批判与生活世界的回归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宗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41,共5页
唯理主义、科学主义和消费主义既是现代性畸形发展的结果,又是把现代性推向绝路的动力。现代性的迷茫引发了现代性核心精神的偏离,人的生命意志的丧失和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但是,现代性并没有走向终结,通过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来重建现代性... 唯理主义、科学主义和消费主义既是现代性畸形发展的结果,又是把现代性推向绝路的动力。现代性的迷茫引发了现代性核心精神的偏离,人的生命意志的丧失和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但是,现代性并没有走向终结,通过深刻的反思与批判来重建现代性,还原诗性的生活,才能回归人的本质,把现代人重新带回本真的生活世界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理主义 科学主义 消费主义 现代性批判 生活世界
下载PDF
现代技术与生活世界的背离及其复归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宏伟 张艳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现代技术对于生活世界的背离及其回归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生活世界"的提出不是要否定现代技术,而是要让现代技术回归人类本真生活世界,直面现实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现代技术回归生活世界的道路,在当今中国只能是... 现代技术对于生活世界的背离及其回归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生活世界"的提出不是要否定现代技术,而是要让现代技术回归人类本真生活世界,直面现实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现代技术回归生活世界的道路,在当今中国只能是顺应中国国情,从开辟社会解放道路、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倾听公众呼声做起。一方面是以现代技术提高大众生活世界的内涵质量,另一方面是以生活世界"技术使用"的实践理性倒推技术创新的路径和方向,找寻现代技术的创新源泉和意义基础,走技术生态化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现代技术 实践理性
下载PDF
现代性理论的批判维度及其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尹树广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0,共6页
现代性批判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维度,即具体性和批判的价值前提。它们往往被那种把现代社会问题看成是抽象化力量绝对支配生活世界的观点所掩盖。批判理论应该在这两个维度上,分析现代社会的复杂构造,以哲学人类学的超越性、伦理实践本... 现代性批判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维度,即具体性和批判的价值前提。它们往往被那种把现代社会问题看成是抽象化力量绝对支配生活世界的观点所掩盖。批判理论应该在这两个维度上,分析现代社会的复杂构造,以哲学人类学的超越性、伦理实践本体、宏观的实践及结构力量为前提,克服现代社会的抽象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合理性 批判理论 冲突 生活世界
下载PDF
哈贝马斯对社会共同体的二维架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周卓 王益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7,共6页
哈贝马斯在借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现象学及许茨的主体间际理论等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生活世界理论。他通过对社会共同体的二维界分及其"病理学"诊析,彰显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境遇,凸显了经济系统的资本原则与行政系统的权力逻... 哈贝马斯在借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现象学及许茨的主体间际理论等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生活世界理论。他通过对社会共同体的二维界分及其"病理学"诊析,彰显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境遇,凸显了经济系统的资本原则与行政系统的权力逻辑等目的理性对生活世界的价值理性的遮蔽。在他看来,通过重构社会共同体的合理化,可以摆脱生活世界的现代性困境,建构理想的交往共同体。这种基于语言媒介、言语的有效性、商谈民主等交往理性所形构的主体间性交往共同体方案,对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所存在的"信任危机"、"价值缺位"等问题,以及建构和谐社会,或许能提供一种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同体 生活世界 系统 现代性困境 合理化
下载PDF
家、工厂与中国现代个体的诞生 对《茧》中人物生活世界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凌鹏 孟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3-202,共30页
《茧》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后完成的一部英文小说,具有丰富的纪实与理论意涵。对《茧》的先行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经济与家庭结构的分析,较少探讨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情感与心态变化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生活世界”的概念与视角,对... 《茧》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后完成的一部英文小说,具有丰富的纪实与理论意涵。对《茧》的先行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经济与家庭结构的分析,较少探讨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情感与心态变化的意义。本文通过引入“生活世界”的概念与视角,对小说中人物的情感与心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费孝通通过塑造宝珠的形象,展现了他理想的中国现代个体的诞生过程,即,现代个体在家(即“茧”)与工厂的意义重叠与张力中得以真正成长,随之确立的是基于现代个体而成立的新的生活世界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家既是个体的养育之所,也是个体的动力之源与安居之所。王婉秋的形象则展示缺少真实的家的个体可能呈现的纠结状态。这两个形象的对照,真正揭示了费孝通所理解的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复杂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现代人格 社会转型 生活世界
下载PDF
当代伦理学的“生活世界转向”及其形态特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俊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3,共5页
作为起点和终点,生活世界始终从根本上诠释着伦理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现代性伦理学不仅将有机的生活世界硬性分裂为两个抽象领域,而且试图在一种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理性与非理性的两极演进中探求伦理学的普遍价值标准,结果使自... 作为起点和终点,生活世界始终从根本上诠释着伦理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现代性伦理学不仅将有机的生活世界硬性分裂为两个抽象领域,而且试图在一种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理性与非理性的两极演进中探求伦理学的普遍价值标准,结果使自身陷入"无根"的困境之中。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现代性问题的全方位凸显,伦理学开始向生活世界原点复归,并由此呈现出了融理论伦理与实践伦理、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于一体的形态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当代伦理学 形态特质
下载PDF
中国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近代变迁述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红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24-27,共4页
在中国近代 ,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 ,中国人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及妇女的地位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仅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使然 ,更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进行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虽然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运... 在中国近代 ,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 ,中国人的婚姻生活、家庭生活及妇女的地位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仅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使然 ,更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进行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虽然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运动成为传统日常生活世界变迁的内在原因 ,但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近代变迁的内驱力不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世界 近代变迁 生活方式
下载PDF
关于生活世界“意义构造”问题的哲学透析——兼论当代哲学的人学取向和生活还原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荣英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1,共5页
当代哲学在彰显个体生命意识、提升人的生存质量的同时,又一度造成了政治性失语和存在的合法化危机;而其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还原,又悄然消解了它关怀终极、安立生命的人学理想。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活世界观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理性比照,带... 当代哲学在彰显个体生命意识、提升人的生存质量的同时,又一度造成了政治性失语和存在的合法化危机;而其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还原,又悄然消解了它关怀终极、安立生命的人学理想。现代西方哲学的生活世界观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理性比照,带给我们深刻的人学启迪:当代哲学只有诉诸社会变革实践,才能将人的生命本质引向人自身,刚强生命力量并使之勇敢地担当起自己生活的全部事实性存在,也只有参与实践变革并积极地对时代主题发言,才能重构社会生活意义并实现对人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哲学 意义构造 生活世界 人学取向 生活还原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意义阐释——一种政治哲学的思考维度
15
作者 卢德友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作为现代性多种"征候"之一的市民社会,通过资本和形而上学联姻共谋对人进行抽象统治,招致马克思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原则作出批判,而这种批判路径,已随现代性持续深入,在当下获得新的历史承载。承续和深化马克思市... 作为现代性多种"征候"之一的市民社会,通过资本和形而上学联姻共谋对人进行抽象统治,招致马克思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原则作出批判,而这种批判路径,已随现代性持续深入,在当下获得新的历史承载。承续和深化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于切中现实的生活世界,关乎现代性下人的生存状态,并深入到时代根基处来推进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遗产中"未完成"之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现代性 生活世界 历史任务
下载PDF
大学的使命与教育理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永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在现代性境遇下 ,大学的使命被功能化而失去形而上意义。现代性迫使大学突出专业教育而削弱甚至是取消博雅教育。是践行传统的大学理念还是承担社会功能 ?现代大学性格发生了分裂。但是 ,只要我们转换角度 ,从“生活世界”和“系统”两... 在现代性境遇下 ,大学的使命被功能化而失去形而上意义。现代性迫使大学突出专业教育而削弱甚至是取消博雅教育。是践行传统的大学理念还是承担社会功能 ?现代大学性格发生了分裂。但是 ,只要我们转换角度 ,从“生活世界”和“系统”两个层面理解大学 ,大学的现代性焦虑就能够得到克服。大学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自由民教育和公民道德养成是大学必须担当的责任 ;大学又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织” ,理应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人才 ,提供知识。现代大学的使命是 ,在履行文化启蒙和人格养成同时 ,也把自己的关注放在科学的技术应用价值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大学的使命 生活世界 系统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理性批判与现代性问题的方法论重建
17
作者 李远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z1期5-11,共7页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哈贝马斯批判理论关注的焦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 ,现代性问题由确立到受质疑以至被解构 ,其根本原因在于 ,理性批判只是主体自我的反思性批判。这种批判不能真正实现对中心化主体的突破和超越。为了克服这一错误 ,哈贝...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哈贝马斯批判理论关注的焦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 ,现代性问题由确立到受质疑以至被解构 ,其根本原因在于 ,理性批判只是主体自我的反思性批判。这种批判不能真正实现对中心化主体的突破和超越。为了克服这一错误 ,哈贝马斯把主体中心化的理性转换为交互主体性的沟通理性。主体中心化的理性是以个体自我认同为基础的 ,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是不可能的 ;而沟通理性是以主体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接受为基础的 ,就主体自我的存在而言 ,主体间的要互理解既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哈贝马斯把理性重建在生活世界和交往行为的统一活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话语 理性精神 生活世界 交往行为 范式
下载PDF
论现代主体自由的局限
18
作者 杜早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5-49,94,共5页
现代主体将自身看作是与外部世界对立的抽象实体,从而将自由理解为自我保存。自由是衡量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重要尺度,但不是生命、生活的全部。脱离生活世界谈论和固守抽象的自由必然陷入悖论,从而导致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贬损和消... 现代主体将自身看作是与外部世界对立的抽象实体,从而将自由理解为自我保存。自由是衡量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重要尺度,但不是生命、生活的全部。脱离生活世界谈论和固守抽象的自由必然陷入悖论,从而导致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贬损和消解。现实自由的根基在于生活世界,它必然以生活世界为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体 自由 生命价值 生活世界
下载PDF
合理化与生活世界殖民化——从韦伯到哈贝马斯的理性建构之路
19
作者 李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1-35,共5页
哈贝马斯从"合理化"概念入手,围绕理性建构问题对韦伯的理论局限性和建设性分别进行了揭示,进而提出了一个以"交往理性"包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设想。以此为起点,合理化概念中的理论盲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 哈贝马斯从"合理化"概念入手,围绕理性建构问题对韦伯的理论局限性和建设性分别进行了揭示,进而提出了一个以"交往理性"包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理论设想。以此为起点,合理化概念中的理论盲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立足于"合理化"与"生活世界殖民化"这两个核心命题的内在逻辑关系,从韦伯到哈贝马斯的理性建构之路也呈现出清晰可见的历史传承性。与此同时,这两个命题所包含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解决策略,也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认知框架中得到必要的揭示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化 生活世界 系统 交往理性 现代性
下载PDF
“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再批判”
20
作者 刘举 《武陵学刊》 2013年第6期26-30,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助于清除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并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却是以现代化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前提依据的。现代主义并没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以至于...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有助于清除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并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其"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却是以现代化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前提依据的。现代主义并没有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扬弃,以至于产生了"现代性焦虑"和意义生活的丧失。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生存论转向有利于从微观领域颠覆现代主义的文化霸权。因此,应在现代日常生活世界中对"日常性"和"非日常性"进行双重批判,以建构一种能够不断自反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世界 文化现代化 现代性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