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与近代蚌埠城市发展(1912-1949)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强 刘杏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4-22,共9页
在传统交通模式下,蚌埠地处淮河岸边,交通便利,但一直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渡口小集。蚌埠真正兴起,始于津浦铁路的修筑。铁路是拉动蚌埠崛起的主动力,这使蚌埠迅速成为皖北交通与商业中心。铁路对蚌埠城市形态,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地... 在传统交通模式下,蚌埠地处淮河岸边,交通便利,但一直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渡口小集。蚌埠真正兴起,始于津浦铁路的修筑。铁路是拉动蚌埠崛起的主动力,这使蚌埠迅速成为皖北交通与商业中心。铁路对蚌埠城市形态,包括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地域结构以及外部形态的形成,产生巨大作用。蚌埠崛起的原因除了铁路的拉动外,政治因素和自开商埠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近代 蚌埠 津浦铁路
下载PDF
天津新学书院校园设计及其“剑桥血统”刍议——记一所已逝的近代校园文化遗产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博 冯刚 +1 位作者 张哲浩 卞洪滨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8-164,共7页
挖掘和整理了天津新学书院校园设计与建设的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础,比较和分析了其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两校的校园规划思想和建筑艺术特征。总结了"牛桥"校园传统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期对英国本土及部分海外国家及地区的... 挖掘和整理了天津新学书院校园设计与建设的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础,比较和分析了其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两校的校园规划思想和建筑艺术特征。总结了"牛桥"校园传统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期对英国本土及部分海外国家及地区的大学校园建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新学书院 近代大学 学院哥特 教会 剑桥
原文传递
近代天津行化银两制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荣晓峰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46,共17页
天津“行化银”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银两制度,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并在银两市场的整合中取得优势,行用范围不断扩大。经过庚子事变冲击后,行化银两制度在政府、商会、银行、炉房等多方力量的博弈下不断调整,其实银基础化宝银逐... 天津“行化银”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银两制度,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并在银两市场的整合中取得优势,行用范围不断扩大。经过庚子事变冲击后,行化银两制度在政府、商会、银行、炉房等多方力量的博弈下不断调整,其实银基础化宝银逐步退出货币市场,但其价值尺度和记账货币功能不断强化并在20世纪10年代发展成为天津的标准虚银两。行化银在近代天津货币兑换市场、国内外汇兑市场和商业清算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为天津贸易及其商业覆盖区域提供重要的交易媒介和信用工具。然而,由于清末民初以来银元势力的扩大,南京国民政府强力推行以银元为主导的货币政策,导致以行化银为代表的虚银两制度处于危机之中,最终完全被银元取代而退出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化银 近代天津 银两制度 虚银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