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建筑师职业制度形成之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晓茜 俞琳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6期86-87,共2页
建筑师身份认定是现代建筑制度形成的重要部分。文章梳理并分析了中国近代背景下职业建筑师制度形成中国民政府发布的相关法规条文,以及其对中国近代职业建筑师身份确立所起的作用,从中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历程和特征。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职业建筑师 职业制度
下载PDF
建筑法制现代性的呼唤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德侬 《时代建筑》 2015年第5期46-47,共2页
建筑法制体系,是建筑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活动中涉及的各方,如建筑师、业主、主管官员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它是建筑制度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直接体现。法制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长期缺位或与其他体系的脱节,将会造成建设活动中经... 建筑法制体系,是建筑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活动中涉及的各方,如建筑师、业主、主管官员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它是建筑制度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直接体现。法制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长期缺位或与其他体系的脱节,将会造成建设活动中经济的、文化的乃至政治上的巨大损失。现代建筑传入中国已百年有余,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建筑技术、建筑功能和建筑思想现代性体系,大体已经形成。然而,我们却远远没有完成可以规范业主、官员和建筑师行为的建筑法制体系的现代化,依然停留在"人治"的环境中。建立现代性的"建筑师法"或相关法律,不但是完成建筑制度现代化的基础,也是解决当期建筑乱象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制度体系 建筑法制体系 现代性 建筑师法
下载PDF
国民政府中的“预备”建筑师——浅论民国时期南京开业建筑师的政府工作经历及其影响
3
作者 季秋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2期138-139,共2页
本文在整理了大量南京民国开业建筑师的履历之后,注意到与当代不同的现象:有政府工作经历的开业建筑师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流动性高,有相应的建成作品。文章随后介绍了部分开业建筑师在政府期间的经历和设计作品。最后,文章从社会背景、... 本文在整理了大量南京民国开业建筑师的履历之后,注意到与当代不同的现象:有政府工作经历的开业建筑师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流动性高,有相应的建成作品。文章随后介绍了部分开业建筑师在政府期间的经历和设计作品。最后,文章从社会背景、建筑师制度和专业水准等方面确定了政府工作经历是开业建筑师职业成长的途径之一,而新兴的国民政府及其"中国固有式"建筑理想也可能对开业建筑师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近代开业建筑师 建筑师制度
下载PDF
中国近代建筑师注册执业制度管窥——以1929年颁布《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为例
4
作者 温玉清 王其亨 《建筑师》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的快速崛起以及各种类型的近代建筑大规模地集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包括建筑师执业制度在内的中国近代建筑制度体系的保障,本文以1929年3月颁布的《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作为研究个...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近代城市的快速崛起以及各种类型的近代建筑大规模地集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包括建筑师执业制度在内的中国近代建筑制度体系的保障,本文以1929年3月颁布的《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作为研究个案,对其相关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藉此深入制度层面探析中国近代建筑师的执业状况,这对于优化改进中国当前的注册建筑师制度乃至整个建筑制度体系,都具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 执业制度 中国近代建筑
下载PDF
天津近代建筑师执业登记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清越 宋昆 《建筑师》 2020年第3期52-59,共8页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因租界建设的需要引入了西方城市建设的法规体系,同时也引入了现代建筑师执业制度,并被中国政府逐渐吸纳而应用于华界的建设中,完成了本土营造行业从工匠传统向现代建筑师执业制度的转型。本文以历史...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因租界建设的需要引入了西方城市建设的法规体系,同时也引入了现代建筑师执业制度,并被中国政府逐渐吸纳而应用于华界的建设中,完成了本土营造行业从工匠传统向现代建筑师执业制度的转型。本文以历史档案为依据,以发展脉络为线索,从职业称谓、登记资格、业务范围三个方面,分析了天津近代建筑师执业登记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厘清了天津近代建筑师执业资格认证的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近代建筑师 执业登记制度 管理规则
下载PDF
尘封的记忆——写在建筑师罗克格进京执业110周年之际
6
作者 陈雳 《建筑师》 2022年第2期91-100,共10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建筑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外国建筑师们捷足先登,他们在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03年德国建筑师罗克格来青岛创业,后于1911年进京执业并迎来了事业的巅峰,他在我国近代建筑师制度的发展、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建筑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外国建筑师们捷足先登,他们在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03年德国建筑师罗克格来青岛创业,后于1911年进京执业并迎来了事业的巅峰,他在我国近代建筑师制度的发展、西方建筑文化和技术的引进及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化转变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载入中国近代建筑的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克格 中国近代建筑 近代建筑师制度 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化
下载PDF
近代上海钢筋混凝土技术发展与儒匠关系变革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红彬 《建筑师》 2022年第4期43-50,共8页
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的发明带来了建筑业的革命。在新的建筑生产体系中,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建筑生产的技术把控。建筑师中的大多数,不得不依赖于熟谙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土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来完成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以... 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的发明带来了建筑业的革命。在新的建筑生产体系中,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建筑生产的技术把控。建筑师中的大多数,不得不依赖于熟谙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土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来完成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以及建造施工指导。与此同时,掌握材料和技术之核心要素——钢筋生产及加固技术——的利益集团及其贸易代表也通过与土木工程师联合,开始以参与设计和建造的方式介入建筑生产中,而不再仅仅扮演单纯的建筑材料供应商的角色。本研究以钢筋混凝土这一源自欧美的现代建造技术及其知识体系在近代上海的扩张过程为切入点,尝试分析制度层面随之而来的儒匠关系变革,涉及建筑师、土木工程师、建筑行政管理者、营造厂、建筑材料供应商等方面,试图初步揭示其关系变革背后的观念冲突与影响,及其各方在儒匠沟通方面所作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钢混) 建筑生产体系 儒匠关系 建筑师 土木工程师 近代上海
下载PDF
Drawing the identity of architect:Liu Jipiao as an artistic architect in the late 1920s China
8
作者 Lina Sun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1年第3期584-597,共14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in develop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modern architects in the late 1920s when Chinese architects started to emerge and assume the title of“a...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in develop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modern architects in the late 1920s when Chinese architects started to emerge and assume the title of“architect.”Using architectural drawing as both its subject and its method,this research interrogates how a representative figure-Liu Jipiao employed the power of drawing to establish the identity of the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architectural drawing,in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architect,faced the requirement to build an affinity between the architect and the artist.The entangled history of these two professions offers up Liu as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he artistic architect.Liu’s artistic drawing fulfilled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requirement and earned the architects the artistic power that distinguished them from their counterparts-the engineers.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modernities,the paper challenges the contemporary misreading of Liu Jipiao as an irrelevant individual intellectual and of his practice as a minor failure.Furthermore,this article invites further reflection on the modernity of Chinese architectural drawing,and shows how such drawing made more attempts to convey subjectivity rather than to transmit modern technique per 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t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 architectural drawing Artistic architect Liu Jipiao Multiple modernit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