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多元主体参与政府新闻发布的治理效能提升——基于“重庆发布”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叙事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庆安 朱虹旭 李慧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5,共12页
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新闻发布在治理与传播之间引导并构建网上网下共同体。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发布工作成为地方政府协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重要制度抓手,但传统的权威话语和单一的新媒体话语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治理情境,需要进行... 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新闻发布在治理与传播之间引导并构建网上网下共同体。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发布工作成为地方政府协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重要制度抓手,但传统的权威话语和单一的新媒体话语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治理情境,需要进行多方面探索。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平台“重庆发布”微信公众号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制度实践结合政治逻辑与传播逻辑,探索出了一条以本土地域认同为核心的创新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新闻发布可以构造主动型和参与型两种叙事情境,通过制度创新和话语创新激发地域认同,形成短期有效的治理共同体,提升传播效果和治理效能。政治认同和地域认同相结合,地方新闻发布既有助于引导治理共同体构建,也为新时代地方新闻发布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新时代推动地方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核心,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引导力,推动地方文化与新闻发布相结合,形成新时代地方新闻发布治理的社会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发布 治理现代化 地方治理 政治传播 传播效能 治理效能
下载PDF
论报刊在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的作用
2
作者 阳海燕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2-59,共8页
从媒介史视角而言,晚清时期是湖南报刊取代书籍的历史转型时期。在此历史转型中,报刊是传播思想的利器,其技术特征是形塑近代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关键要素。“思想”与“印刷”的双重革命,在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其建构... 从媒介史视角而言,晚清时期是湖南报刊取代书籍的历史转型时期。在此历史转型中,报刊是传播思想的利器,其技术特征是形塑近代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关键要素。“思想”与“印刷”的双重革命,在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其建构了“政治型”的文化认同机制、“学习型”的文化选择机制和“团结型”的文化传播机制,实现了湖湘文化由“雕版文化”向“印刷文化”的转型,推动了文化领导权由传统士人向近代的“报人”和“党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 书籍 近代湖湘文化
下载PDF
近代日本报业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凤霞 张顺兴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7年第4期122-125,共4页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辟了一个明治时代(1868—1911年),促成了日本近代报刊的诞生、发展,乃至进入"报纸复兴时代"。中日两国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近代报纸的发展进程大致相近,中日两国文化交融成为近代报刊转型之基础,日本报...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辟了一个明治时代(1868—1911年),促成了日本近代报刊的诞生、发展,乃至进入"报纸复兴时代"。中日两国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近代报纸的发展进程大致相近,中日两国文化交融成为近代报刊转型之基础,日本报刊对中国戊戌变法期间新闻业具有启发作用,对辛亥革命时期办报思想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新闻业 日本近代报业 政治家办报
下载PDF
“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被引量:18
4
作者 姜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晚清时期,新知识群体的崛起,现代印刷业的进步,报刊语言和文体的成型,都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从"天下"到"万国"和"世界",由历史循环论到历史进化论,晚清报刊的时空转换和时空想象同时也... 晚清时期,新知识群体的崛起,现代印刷业的进步,报刊语言和文体的成型,都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从"天下"到"万国"和"世界",由历史循环论到历史进化论,晚清报刊的时空转换和时空想象同时也催生了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形成。在办报办刊理念上,晚清报刊以"通上下内外之情"强国,以培育"国民精神"建立国家认同,以"改良思想"救国,以"正确、适宜"之独立言论报国,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晚清报刊不仅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现实基础和观念前提,更为"想象中国"进行舆论造势,成为民族主义思潮勃兴的引擎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近代报刊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民族认同 现代性 报刊史 新闻史
下载PDF
论近代报刊与中国现代化意识的交互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曾宪明 黄月琴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近代报刊与中国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近代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近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育者、刺激者和普及者;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意... 本文从两方面论述了近代报刊与中国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近代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于近代中国主要社会思潮———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育者、刺激者和普及者;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近代报刊具有了与时代相适应的特殊性质、功能、地位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 现代化意识 大众传媒 现代化
下载PDF
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国教育电影 被引量:9
6
作者 肖朗 李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6,共9页
20世纪20-30年代,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出版机构,在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和文化科技读物的同时,致力于摄制和推广教育电影,并通过《东方杂志》、《教育杂志》等馆办期刊译介、传播电化教育理论和技术,不仅开创了民营... 20世纪20-30年代,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出版机构,在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和文化科技读物的同时,致力于摄制和推广教育电影,并通过《东方杂志》、《教育杂志》等馆办期刊译介、传播电化教育理论和技术,不仅开创了民营出版机构摄制教育电影、推广电化教育的先河,而且为近代中国电化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回顾和梳理早期商务印书馆所开展的教育电影事业,既有助于人们了解电化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对当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也不乏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印书馆 近代中国 教育电影 电化教育理论和技术
下载PDF
租界、“洋旗报”与近代报业——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生存环境变迁的一个独特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志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7-142,160,共7页
近代报业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近代报业是外国人以租界为阵地,利用他们的特权创办起来的,因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然而近代报刊所折射出来的巨大作用,吸引了那些有忧患意识的人士积极投身其中。为应付... 近代报业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近代报业是外国人以租界为阵地,利用他们的特权创办起来的,因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然而近代报刊所折射出来的巨大作用,吸引了那些有忧患意识的人士积极投身其中。为应付清政府的严酷控制,他们屡屡或在租界办报,或创办“洋旗报”。租界和“洋旗报”在近代中国成了国人就办报问题与政府展开“博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界 “洋旗” 近代报业 生存环境 变迁
下载PDF
商务印书馆近代教科书出版探略——从国文(语)和历史教科书谈起 被引量:11
8
作者 史春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91,共9页
近代中国,作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曾影响了几代国人,潜移默化直至今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语)与历史教科书,以其创新和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立足,以名人名家参与编撰而树其质量精品,而与时俱进的努力又使... 近代中国,作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曾影响了几代国人,潜移默化直至今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语)与历史教科书,以其创新和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立足,以名人名家参与编撰而树其质量精品,而与时俱进的努力又使它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汲取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彰显新的进步的价值观取向,向国民灌输崭新的国民意识,这使它在近代教科书出版市场常胜不衰。商务教科书所创立的出版原则、出版思想,包括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对我们今天的教科书编辑与出版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而在屡遭劫难的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以民营出版家们的艰辛奋斗,努力为国人提供精神滋养,这样的精神也将对后人产生长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印书馆 近代 教科书
下载PDF
近代出版的文化自觉与民间立场 被引量:7
9
作者 马永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1,共5页
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和媒介的近代出版业 ,伴随着对皇权文化和殖民文化的挣脱、解构而逐步觉醒 ,这一方面依赖于新式印刷术的引进、出版资本的形成 。
关键词 近代出版 文化自觉 民间立场
下载PDF
论近代报刊民族主义的话语表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中阳 邓高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戊戌变法时期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平台高倡民族主义有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一是进行学理的探讨,一是对民众进行通俗形式的鼓吹。在学理的探讨上,首先是通过对中外历史的研究,探究民族兴亡之道;其次,深刻地揭示当时存在的国家衰败、民族危... 戊戌变法时期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平台高倡民族主义有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一是进行学理的探讨,一是对民众进行通俗形式的鼓吹。在学理的探讨上,首先是通过对中外历史的研究,探究民族兴亡之道;其次,深刻地揭示当时存在的国家衰败、民族危亡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探讨救国之策。对民众进行通俗形式的鼓吹,目的是将救亡图存的思想更有效地传播给广大的民众,既诉之于理,更诉之于情。这一时期报刊关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话语言说,完成了中华民族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现代转换,这一转换,是一代思想家通过学术的探讨完成的,因而有了基本正确的定位。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改良派与革命派关于中国社会道路的选择尽管有许多根本性分歧,但为国家为民族的心愿是一致的,对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复辟帝制的行为,报刊形成声讨的舆论场,尤其是1915年"五七"国耻,成为辛亥革命至五四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 民族主义 爱国主义 话语 救亡图存
下载PDF
《格致益闻汇报》与其科技传播特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惠民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格致益闻汇报》的西方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传播的内容和编辑特色。方法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结果《格致益闻汇报》是以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为主的期刊,它在报道中外时事的同时,传播了电学、光学、声学、磁学、植物学、动物学... 目的研究分析《格致益闻汇报》的西方科学技术与科学思想传播的内容和编辑特色。方法原始文献考证和分析。结果《格致益闻汇报》是以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为主的期刊,它在报道中外时事的同时,传播了电学、光学、声学、磁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学、地理学、矿学、天文学、数学等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葡萄酒酿制、制糖术、电动车、水泥、幻灯放映机、自来水法等科技新发明和新技术。结论《格致益闻汇报》内容丰富,文体形式多样,插图精美,发行广泛,予民智开发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致益闻汇报》 科技传播 西学东渐 李杕(1840—1911) 中国近代期刊史
下载PDF
现代中国报刊的涌现与知识分子自我形象的变迁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小兵 田波澜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历史背景下,现代报刊的涌现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和表达形式,也深刻地型塑了其新的历史观与时间观。具有士大夫情怀的知识分子通过以言报国的方式积极创办报刊或为之撰写文章,参与传统中国转型为现代民... 在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历史背景下,现代报刊的涌现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和表达形式,也深刻地型塑了其新的历史观与时间观。具有士大夫情怀的知识分子通过以言报国的方式积极创办报刊或为之撰写文章,参与传统中国转型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间,并形成一个具有公共关怀的现代知识群体,展现了其自我形象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报刊 知识分子 以言报国 士大夫意识
下载PDF
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实绩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以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8,共7页
出版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特殊行业。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与收藏,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与文人士绅的圈子,与普通大众无缘。中国出版业在近代完成了它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救国救民”的时代主题下,出版具有了传播... 出版业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特殊行业。中国古代图书出版与收藏,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与文人士绅的圈子,与普通大众无缘。中国出版业在近代完成了它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救国救民”的时代主题下,出版具有了传播西学、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特殊功能和社会价值。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全面推进,带来了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使出版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近代出版业对提高国民素质及文化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出版业 救亡图存 开启民智 社会价值
下载PDF
地域文化中的媒介:西关文化与近代广州报刊(1827—1912)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建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26,161-162,共7页
广州是近代中国报刊发行中心之一,其报刊主要集中在西关,形成独特的报刊地理景观,这一分布特征深受西关文化影响。由于西关商业氛围浓郁,以世俗生活为主导,致使西关报刊商业化和民间化趋势显著,并呈现强烈的地方色彩,成为区域文化的鲜... 广州是近代中国报刊发行中心之一,其报刊主要集中在西关,形成独特的报刊地理景观,这一分布特征深受西关文化影响。由于西关商业氛围浓郁,以世俗生活为主导,致使西关报刊商业化和民间化趋势显著,并呈现强烈的地方色彩,成为区域文化的鲜活代表。作为地域文化中的媒介,西关报刊是比较彻底的地方性产品,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既是"历史的创造",又是"地理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关文化 近代报刊 商业化 民间化 地理
下载PDF
“报社”源流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光明 凌昱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124,共4页
19世纪初中叶,中国诞生了第一批近代报刊,相继出现一系列的新名词用以指称其出版机构,而极少延用旧有的"报房"或"报坊"。在这些新名词中,主要有"报馆"和"报社"。考察发现,"报社"具... 19世纪初中叶,中国诞生了第一批近代报刊,相继出现一系列的新名词用以指称其出版机构,而极少延用旧有的"报房"或"报坊"。在这些新名词中,主要有"报馆"和"报社"。考察发现,"报社"具有一定的日源性特征,同时在本土也用来统称"讲报社"和"阅报社"。从清末至民国时期,"报馆"与"报社"几乎并驾齐驱。但在1940年代,"报社"渐有取代之势,最终"报馆"在中国大陆丧失了其主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 报馆 报社
下载PDF
《妇女杂志》(1916)视阈下的欧美镜像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89-592,共4页
《妇女杂志》被称为"近代妇女史上第一份历史悠久的大型刊物",从创刊之初,《妇女杂志》便试图建立言说西方世界的链条。1916年,商务印书馆启用胡彬夏为主编,借助其留学西方的亲身经历述说欧美平凡女性的真实生活,并将言说主体... 《妇女杂志》被称为"近代妇女史上第一份历史悠久的大型刊物",从创刊之初,《妇女杂志》便试图建立言说西方世界的链条。1916年,商务印书馆启用胡彬夏为主编,借助其留学西方的亲身经历述说欧美平凡女性的真实生活,并将言说主体向"妇女与家庭"偏移。从中我们可以寻迹《妇女杂志》(1916)所建构的欧美镜像及其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杂志》 胡彬夏 近代报刊 女性 欧美 镜像
下载PDF
中国史学对近代报刊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庾向芳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5,共8页
中国史学与近代报刊在学术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19世纪初报刊传入中国,无论是学还是术都未臻成熟,必然要向中国传统学术吸取养分,且近代报人多有史学学术背景,由此形成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本文拟从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 中国史学与近代报刊在学术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19世纪初报刊传入中国,无论是学还是术都未臻成熟,必然要向中国传统学术吸取养分,且近代报人多有史学学术背景,由此形成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本文拟从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史论及良史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史学对近代报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近代报刊
下载PDF
从“国故之争”到“王国维之死”:近代报刊空间中的五四新文化思想转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润泽 徐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6-122,共7页
中国学术由传统过渡到现代与报刊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国故之争”“王国维之死”等文化史事件在报刊传播空间中的历史细节考察,不但可以理解近代报刊在学术传播、论争等方面的推动作用,还能进一步反思五四以来种种文化思潮前进的源... 中国学术由传统过渡到现代与报刊的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对“国故之争”“王国维之死”等文化史事件在报刊传播空间中的历史细节考察,不但可以理解近代报刊在学术传播、论争等方面的推动作用,还能进一步反思五四以来种种文化思潮前进的源动力。一方面,随着西学的传播,尤其是近代报刊的兴起,现代学术框架得以建立,并逐渐影响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走向。学者借助新材料、运用新方法,逐步突破以经学研究为中心的传统学术框架,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另一方面,近代报刊加速了学术的现代化进程,学术期刊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或理论专题的组稿促进了学术思潮的形成,并由此延伸出更为广阔的学术论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之死” 近代报刊 五四新文化 学术思想转型
下载PDF
近代报刊诗话的文体观念及变革转型--以邵祖平、陈衍、王揖唐、黄侃、俞陛云等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竞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61,共12页
历代诗话是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渊薮,而近代报刊诗话则是近代文学及历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融合古今中西文学文化的时代特色,近代报刊诗话也成为“诗话学”及“文体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近代报刊诗话中的... 历代诗话是中国古代文体理论的渊薮,而近代报刊诗话则是近代文学及历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具有的融合古今中西文学文化的时代特色,近代报刊诗话也成为“诗话学”及“文体学”由传统向近现代转型的一个标志。近代报刊诗话中的文体观念主要由“先体格而后神致”的“体制为先”辨体理论、分类与辨体的批评实践、“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古入律”的破体观念、“变而不失其正”的辨体通变观,以及“文章与世运递降”的文体发展论等几个方面构建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刊诗话 体制为先 辨体破体 以文为诗 以诗为词 变革转型
下载PDF
报刊与人的现代化——以抗战前十年苏州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涛涌 方旭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73-177,共5页
人的现代化是影响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以报刊为主要形式的大众传媒对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抗战前十年苏州的报刊业发展状况及其对苏州"人的现代化"的作用为蓝本,对大众... 人的现代化是影响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以报刊为主要形式的大众传媒对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抗战前十年苏州的报刊业发展状况及其对苏州"人的现代化"的作用为蓝本,对大众传媒之于"人的现代化"的作用作了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 社会转型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