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及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科锋 蒋国强 +2 位作者 卢斌 岳兵 陆继业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1期31-33,共3页
目的对腰椎MRI上的Ⅰ型Modic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有腰痛且伴Ⅰ型Modic改变但无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对其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按体积值大小分为两组,以及有腰痛不... 目的对腰椎MRI上的Ⅰ型Modic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其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有腰痛且伴Ⅰ型Modic改变但无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对其进行Modic改变的体积测量,按体积值大小分为两组,以及有腰痛不伴Modic改变、椎体间不稳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随访6、12个月后再次评估各组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分析Ⅰ型Modic改变与腰椎退变性不稳的关系。结果随访6、12个月后Ⅰ型Modic改变组中发生腰椎不稳分别有7例和9例,其中体积较大组分别有4例和6例,体积较小组分别有3例和3例,无Ⅰ型Modic改变组中发生腰椎不稳分别有1例和2例。统计分析得出,Ⅰ型Modic改变患者的不稳发生率均高(P<0.05),但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值大小与不稳发生率高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Ⅰ型Modic改变与腰椎退变性不稳之间具有相关性,但Ⅰ型Modic改变的体积大小尚不能用来预测腰椎退变性不稳的发生率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量化分析 腰椎退变性不稳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伴有终板Modic Ⅰ型改变的CNLBP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博文 龙亨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1期1846-1847,共2页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伴有终板Modic Ⅰ型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伴有终板Modic Ⅰ型改变的CN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组...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伴有终板Modic Ⅰ型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伴有终板Modic Ⅰ型改变的CN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63.8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伴有终板Modic Ⅰ型改变的CNLBP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 型改变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独活寄生汤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下载PDF
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用于头颈部Ⅰ类切口感染预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方雪梅 陈芳 吴志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应用于头颈部I类切口,在隔离创面、长效抗菌及预防伤口感染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头颈部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患者84例分为2组各42例,试验组术后切口仅喷洒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对照组术... 目的观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应用于头颈部I类切口,在隔离创面、长效抗菌及预防伤口感染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头颈部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患者84例分为2组各42例,试验组术后切口仅喷洒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对照组术后切口用传统酒精消毒加盖无菌敷料。比较两组细菌检测数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1、3天的细菌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而术后第5天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具有长效抑制细菌生长,保护切口,促进愈合的作用,其抗感染功效优于传统换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福生 壳聚糖 抗菌 类切口 换药
下载PDF
雏鸭接种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4
作者 罗薇 柏黎黎 +3 位作者 刘内生 杨晓农 刘群 龙虎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4期7-11,共5页
用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人工接种4日龄雏鸭,于接种后第6、12、24、48、72、96、144、168、192h及14d采集接种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并与同期接种的弱毒疫苗HY、标准毒及对照组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对。与对照组... 用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人工接种4日龄雏鸭,于接种后第6、12、24、48、72、96、144、168、192h及14d采集接种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并与同期接种的弱毒疫苗HY、标准毒及对照组的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比对。与对照组比较:MY组和HY组的白蛋白在接种后24h明显降低,48h差异极显著;血清谷丙转氨酶于24h、144h时段明显升高,且MY组持续至192h。标毒组则表现为接毒后,血清葡萄糖于24~96h降低,甘油三酯于72h、192h显著升高;血清总蛋白72h、96h、144h,白蛋白24—144h,球蛋白72~96h,144h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于24~192h,血清谷草转氨酶在24~72h显著升高;尿酸72h呈一过性升高。结果表明,感染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与弱毒疫苗HY的血清生化变化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 血清生化指标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对伴有Modic-2型改变颈椎病的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晓科 郭振江 +2 位作者 王巍 刘晓波 赵伟彬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32-734,73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Modic-2型改变对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ACDF患者79例,根据患者手术节段的相邻节段是否存在Modic-2型改变把患者分为2组,A组37例伴有Modic-2型改变,B组42例不伴有Modic-... 目的探讨颈椎Modic-2型改变对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ACDF患者79例,根据患者手术节段的相邻节段是否存在Modic-2型改变把患者分为2组,A组37例伴有Modic-2型改变,B组42例不伴有Modic-2型改变。术前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术后3、6、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随访及影像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NDI、JOA、术后改善率方面2组患者得到明显改善(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检查显示A组2例,B组3例术后出现相邻阶段退变(ASD),2组的A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轴向症状VAS评分与B组比较,1年及2年随访时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或不伴有Modic-2型的颈椎病患者,ACDF术后皆得到了良好的术后改善率;对于单节段颈椎病行ACDF的患者,邻近节段伴有Modic-2型改变并不会影响术后ASD的发生及节段活动度;但是对于伴有Modic-2型改变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影响其轴性症状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2型改变 颈前椎间盘切除和融合 颈椎病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伴终板ModicⅡ型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欣 王旭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2-14,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伴终板ModicⅡ型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86例伴终板ModicⅡ型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椎...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伴终板ModicⅡ型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86例伴终板ModicⅡ型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组(TLIF组)(46例)和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组(MED组)(40例)。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的Macnab疗效的评估结果以及术前、术后6月的腰椎ODI和腰腿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结果TLIF组治疗的优良率为76.09%,高于MED组的55.00%(χ^(2)=4.257,P=0.039);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小于MED组(P<0.05);术后6月,TLIF组的ODI以及VAS评分小于MED组(P<0.05)。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伴终板ModicⅡ型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odicⅡ型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加味桃核承气汤及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赛美 储全根 +4 位作者 莫伟 凌家杰 高幼衡 徐秋英 蒋红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及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煎剂及水提醇沉、正丁醇、乙酸乙脂不同提取处理成分群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并与达美康... 目的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及不同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煎剂及水提醇沉、正丁醇、乙酸乙脂不同提取处理成分群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并与达美康对照,共治疗8周。测定心脏湿重/体重比、心肌羟脯氨酸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各组心脏/体重比值与空白组比较,全方组未显示出差异,其余各组均显著增加(P<0.01);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也显示出相似的效果;各组心肌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较空白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中药全方、水提醇沉及正丁醇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加味桃核承气汤全方煎剂及水提醇沉、正丁醇提取物能阻止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异常增生,维持Ⅰ/Ⅲ型胶原正常比值,作用似优于达美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桃核承气汤 糖尿病心肌病变 心肌纤维化 型胶原 Ⅲ型胶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的应用──以河南省西部震旦系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文明 沈亚 +1 位作者 周洪瑞 崔新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12期742-747,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工作方法,对豫西震旦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识别出三个I类层序,并建立起了各层序的等时格架,系统地研究了地层沉积相带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本区层序、体系域形成的主导因素...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工作方法,对豫西震旦系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识别出三个I类层序,并建立起了各层序的等时格架,系统地研究了地层沉积相带在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认为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本区层序、体系域形成的主导因素。以相对海平面升降作为等时周期,不同成困背景下的沉积物就具有等时性,可以对比。同时,对相应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的绘制方法进行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震旦系 海平面变化 前寒武纪 地层
下载PDF
滇黔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郑荣才 刘文均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7-95,共9页
通过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滇黔泥盆系中可识别出三个Ⅰ类和二个Ⅱ类层序界面,以及三个Ⅰ类和一个Ⅱ类层序:洛霍柯夫—布拉克期为碎屑岩Ⅰ类层序,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爱姆新—爱菲尔期为碎屑岩—碳酸盐岩Ⅱ类层序,... 通过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滇黔泥盆系中可识别出三个Ⅰ类和二个Ⅱ类层序界面,以及三个Ⅰ类和一个Ⅱ类层序:洛霍柯夫—布拉克期为碎屑岩Ⅰ类层序,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爱姆新—爱菲尔期为碎屑岩—碳酸盐岩Ⅱ类层序,由陆棚边缘、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吉维特早期和吉维特晚期—法门期为两个相似的碳酸盐岩为主的Ⅰ类层序,都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由沉积体系域演化作出的泥盆纪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威尔的全球泥盆纪海平面变化Ⅱ级旋回,表明滇黔地区泥盆纪海水进退和上升、下降受局部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地层 层序 滇黔
下载PDF
人窦房结胶原纤维比例与分型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的改变
10
作者 宋一璇 胡小领 +2 位作者 姚青松 祝家镇 罗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0期731-732,共2页
目的:探讨窦房结(SAN)间质胶原纤维化的机理,观察SAN病理性纤维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天狼猩红染色偏光显微镜观察,选用非心脏病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例,对其SAN胶原纤维比例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非心... 目的:探讨窦房结(SAN)间质胶原纤维化的机理,观察SAN病理性纤维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天狼猩红染色偏光显微镜观察,选用非心脏病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例,对其SAN胶原纤维比例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非心脏病组SAN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随着年龄增高Ⅲ型胶原纤维有所减少,但胶原纤维比例都有增高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Ⅲ型胶原纤维有反常性增高趋势。结论:SAN在衰老过程中胶原纤维的沉积速度减慢,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有加快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方结 胶原纤维 年龄 冠心病
下载PDF
Intraoss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Basivertebral Nerve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Meta-Analysis
11
作者 Alistair J. Loan David C. Kieser 《Ope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21年第3期81-90,共10页
<strong>Purpose:</strong>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value of basivertebral nerve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strong>Materials and Method:</strong> A systematic r... <strong>Purpose:</strong>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value of basivertebral nerve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strong>Materials and Method:</stro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to March 2020 was undertaken.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patients with discogenic back pain of more than 3 months duration with modic type 1 or 2 change and suc-cessful disc block or discogram. Primary outcomes were VAS pain, ODI, EQ-5D and SF36 improvement.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complications. <strong>Results:</strong> 6 studies were included, all funded by the same company, but oth-erwise of low bias. All studie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all scores over the first 3 months with evidence these would be maintained over the longer term. There was one reported compression fracture, but otherwise no 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s. <strong>Conclusion:</strong> This study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that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basivertebral nerv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discogenic chronic low back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vertebral Nerv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hronic Back Pain Discogenic Back Pain modic type chang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