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J-1/GPX4通路探讨加味二至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1
作者 马贵萍 陈冉 +1 位作者 肖稳康 洪创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6,共10页
目的:探讨加味二至丸(ME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巨噬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构建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以及低、中、高剂量MEP组,每组10只,以10只同背景的C57BL/6J为空白对... 目的:探讨加味二至丸(MEP)对动脉粥样硬化(AS)巨噬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构建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以及低、中、高剂量MEP组,每组10只,以10只同背景的C57BL/6J为空白对照组。按照分组干预10周后,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窦病理学改变,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DJ-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mRNA表达。(2)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EP组,制备MEP含药血清。体外培养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血清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模型组、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组、MEP含药血清组和MEP含药血清+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组共5组。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MEP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脂质沉积,ELISA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铁离子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形态,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检测各组细胞DJ-1、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铁蛋白重链1(FTH1)、p5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环加氧酶2(PTGS2/COX2)和NADPH氧化酶1(NOX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提示,MEP可以减轻小鼠主动脉窦根部斑块形成,显著升高主动脉DJ-1和GPX4的mRNA表达。(2)细胞实验结果提示,ox-LDL诱导下的RAW264.7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多,ROS、MDA和总SOD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显著降低,p53、PTGS2/COX2和NOX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DJ-1、GPX4、SLC7A11和FT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与ox-LDL组比较,MEP含药血清组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减少,ROS、MDA和总SOD水平显著降低,GSH水平显著升高,p53、PTGS2/COX2和NOX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DJ-1、GPX4、SLC7A11和FT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MEP可以抑制AS巨噬细胞铁死亡,从而延缓AS进展,其机制与DJ-1/GPX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二至丸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铁死亡
下载PDF
二至丸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2
作者 彭涛 李艳伟 +1 位作者 李东娜 郭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二至丸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和收集二至丸的药物成分信息,通过Disgenet,TTD,OMIM,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收集脂溢性脱发相关疾病靶点,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二至丸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和收集二至丸的药物成分信息,通过Disgenet,TTD,OMIM,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收集脂溢性脱发相关疾病靶点,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并获取活性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生物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用Cytoscape3.7.2进行可视化,构建靶点和通路网络图.收集并筛选到二至丸活性成分15个、靶点170个,与脂溢性脱发相关的靶点533个,共同靶点44个,其中AKT1、VEGFA、IL6、TNF、PPARG、ERBB2、ESR1的相互作用最显著,其参与了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调控、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前列腺癌、膀胱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等147条信号通路.二至丸可以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发生,改善毛囊细胞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脂质和滋补肝肾、促进头皮局部血管新生等机制治疗脂溢性脱发,体现出了二至丸在治疗脂溢性脱发上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效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脂溢性脱发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分析二至丸治疗银屑病的潜在机制
3
作者 梁峻森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92-299,共8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二至丸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二至丸中女贞子和墨旱莲的有效成分,在DisGeNET、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得到银屑病相关靶点,将药物靶...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二至丸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通路。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二至丸中女贞子和墨旱莲的有效成分,在DisGeNET、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得到银屑病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上传至STRING分析平台,在Cytoscape v3.7.2软件绘制PPI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核心作用靶点,在Metascape在线分析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到女贞子和墨旱莲有效成分23个,作用靶点211个,银屑病靶点2076个,药物与疾病共同作用靶点118个,核心作用靶点10个,其中包括TNF、AKT1、TP53、JUN、IL-6等基因。GO功能分析主要集中在氮化合物反应、激素反应、脂质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AGE-RAGE、MAPK通路等。结论二至丸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对银屑病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银屑病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二至丸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李若尘 田津 +1 位作者 汪鸣霄 周洵 《贵州科学》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二至丸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中医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收集墨旱莲、女贞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根据药物分布、吸收、代谢、排泄(ADM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二至丸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为新型抗癌中医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收集墨旱莲、女贞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根据药物分布、吸收、代谢、排泄(ADME)筛选药物活性成分,并获取对应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靶点并去除重复值,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7.1构建“二至丸成分-非小细胞肺癌靶点”网络,最后通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利用Cytoscape3.7.1软件筛选出排名靠前的核心靶点;使用R语言对PPI中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二至丸检索获得21个活性成分,去重之后获得205个药物靶点,NSCLC检索取得1935个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共获得132个共同交集靶点。PPI分析得到TP53、AKT1、MAPK1、RELA为核心的基因靶点,经过分子对接,发现二至丸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β-谷甾醇、金合欢素与TP53、AKT1、MAPK1、RELA靶点结合良好,匹配度高。结论:二至丸可能是通过AGE-RAGE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参与调节非小细胞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非小细胞肺癌 网络药理学 靶点预测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二至丸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国良 李丽 +3 位作者 雷霞 徐红丹 张宁 姚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027-1037,共11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血清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二至丸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即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给与D-半乳糖...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血清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二至丸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即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给与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双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模型制备第6周后,给药组每天给与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其他组给与相同体积生理盐水(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测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tau蛋白表达。利用高通量血清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寻找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二至丸的潜在活性成分、关键靶点,进一步将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技术整合聚焦关键靶标及成分,最终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靶向验证。通过水迷宫实验及大鼠海马tau蛋白程度,证明模型制备成功。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代谢轮廓发生明显分离,给药组处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间,证明模型组大鼠的整体代谢发生显著变化,给与二至丸后呈现回调趋势。代谢组学结果发现16个生物标记物,主要涉及10个代谢通路。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二至丸内主要有β-谷甾醇、山柰酚、紫杉醇等13个潜在有效成分、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直接作用靶标有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等11个蛋白成分。基于以上可知,二至丸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有很好的干预作用,其可能通过槲皮素对组织蛋白酶D直接调控作用达到干预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阿尔茨海默病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槲皮素 组织蛋白酶D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探讨二至丸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淑云 罗子清 +4 位作者 王紫琪 秦钰云 吕锦瀚 汪蕊 赵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87-1397,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探讨二至丸改善认知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资料补充,筛选二至丸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二至丸活性成分作用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探讨二至丸改善认知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并结合文献资料补充,筛选二至丸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二至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预测;通过OMIM、DisGeNET和GenCards数据库筛选认知障碍疾病相关靶点;取二至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认知障碍疾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共同靶点),作为二至丸治疗认知障碍的潜在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采用Cytoscape 3.8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筛选出二至丸治疗认知障碍的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的CDOCKER模块对前3位关键活性成分与前5位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3 mg·kg^(-1)·d^(-1))及二至丸低、中、高剂量组(1.75、3.5、7.0 g·kg^(-1)·d^(-1)),每组10只。采用小鼠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 mg·kg^(-1)·d^(-1)造模,每日灌胃给药1次,预给药5 d后,造模同时连续给药14 d。通过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记忆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q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AKT、p-AKT、PI3K mRNA表达水平。结果(1)共筛选得到25个活性成分、200个潜在作用靶点(交集靶点)及22个关键靶点;筛选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以及PTGS2、CASP3、PPARG、AKT1、ESR1等核心靶点;关键靶点主要集中在癌症通路、HIF-1通路、TNF通路、PI3K/AKT通路等信号通路。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与核心靶点PTGS2、CASP3、PPARG、AKT1、ESR1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及稳定性,展现了良好的亲和力。(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下降(P<0.001);海马组织CA2、DG区细胞皱缩、排列较紊乱,多数细胞核固缩明显,部分细胞破碎或消失;海马组织AKT、p-AKT、PI3K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P<0.001)。与模型组相比,多奈哌齐组及二至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二至丸给药组小鼠海马组织CA2、DG区细胞排列稍整齐,细胞间隙减小,胞核颜色较浅、固缩减轻,胞质饱满且呈淡红色,海马神经元损伤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多奈哌齐组及二至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AKT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多奈哌齐组及二至丸低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p-AKT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多奈哌齐组及二至丸低、中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PI3K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结论二至丸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CASP3、PPARG、AKT1、ESR1等核心靶点,通过PI3K/AKT通路、HIF-1通路、TNF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认知障碍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认知障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槲皮素 木犀草素 芹菜素 PI3K/AKT通路 小鼠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加味孔圣枕中丹治疗痴呆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爱珍 周杨 +2 位作者 尚春光 吴智春 于华芸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110-2120,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加味孔圣枕中丹(JWKSP)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筛选JWKSP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以及治疗靶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加味孔圣枕中丹(JWKSP)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筛选JWKSP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以及治疗靶点数据库(TTD)筛选痴呆靶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获得JWKSP治疗痴呆的潜在作用靶点,Metascape数据库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归类分析。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JWKSP-中药-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通路网络。AutoDock 4.2.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实验。体内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VD)模型,JWKSP灌胃给药干预30 d,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其记忆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结果:筛选获得JWKSP活性成分88个,对应痴呆潜在作用靶点80个,主要涉及血液循环、血管直径调节、化学突触传递调控等生物过程;铵离子结合、儿茶酚胺结合、神经递质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膜微区等细胞组分。通路分析显示,JWKSP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间隙连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痴呆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JWKSP活性成分槲皮素、熊果酸、丹参酮ⅡA等分别与其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BDNF等具有较好的结合力和稳定性。体内实验结果表明,JWKSP可延长VD大鼠象限内游泳时间,提高大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结论:JWKSP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AMPK、VEGF等信号通路发挥调节胆碱能系统、抑制凋亡、改善神经炎症、血管新生等作用,这可能是JWKSP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孔圣枕中丹 痴呆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内实验 AMPK信号通路 VEGF信号通路
下载PDF
加味二至丸对卵巢切除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徐进文 许洁安 +4 位作者 李润美 丁文婷 许筱凰 梁荣裕 洪创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7-371,443,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二至丸对卵巢切除小鼠血脂4项、糖耐量及腹腔内脂肪细胞核中p65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昆明种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模型组,加味二至丸(中药)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8、0.2 g.kg-1.d-1)。动物灌... 【目的】观察加味二至丸对卵巢切除小鼠血脂4项、糖耐量及腹腔内脂肪细胞核中p65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雌性昆明种小鼠分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模型组,加味二至丸(中药)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8、0.2 g.kg-1.d-1)。动物灌胃16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血脂4项及糖耐量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内脏脂肪组织胞核中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高、低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30、60、90 min时间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免疫荧光显示模型组小鼠脂肪组织胞核中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中药高、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加味二至丸可降低更年期模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改善小鼠的糖耐量,这可能与加味二至丸降低脂肪组织胞核中p65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二至丸 药理学 更年期综合症 中药疗法 蛋白表达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中药复方二至丸考源、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9
作者 王浩 庄威 薛晓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93-97,共5页
二至丸为祖国医学的传统名方,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及当代期刊,总结归纳了二至丸的考源、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证实二至丸出自《扶寿精方》,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至丸具有保肝降酶、增强免疫调节、改善血液系... 二至丸为祖国医学的传统名方,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及当代期刊,总结归纳了二至丸的考源、沿革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证实二至丸出自《扶寿精方》,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至丸具有保肝降酶、增强免疫调节、改善血液系统功能、抗肿瘤、改善骨质疏松、抗衰老抗氧化、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提升智力、植物雌激素样等作用。现将其总结归纳,以便为二至丸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考源 沿革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加味交泰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全世建 桂菲 +1 位作者 黑赏燕 钱莉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诱导加相对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加味交泰丸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8.6、4.65 g.kg-1.d-1),... 【目的】探讨加味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诱导加相对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加味交泰丸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8.6、4.65 g.kg-1.d-1),二甲双胍组(剂量为125 mg.kg-1.d-1),模型组,并设正常组对照。采用微量血糖仪、生化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一般状况及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相关细胞因子等各项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交泰丸高、低剂量组大鼠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或P<0.01),相关症状明显改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加味交泰丸高、低剂量组降糖、降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相仿,但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有显著优势。【结论】加味交泰丸能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脂和肝功能,其降糖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交泰丸 药理学 2型糖尿病 中药疗法 胰岛素抵抗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二至丸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姚干 何宗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探讨二至丸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方法运用中药复方组合化学、血清药理学和细胞药理学方法,观察女贞子、墨旱莲系列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女贞子乙醇... 目的探讨二至丸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方法运用中药复方组合化学、血清药理学和细胞药理学方法,观察女贞子、墨旱莲系列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1∶1)具有较强的丝裂原样作用,可以促进小鼠外周血、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二至丸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是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中药复方组合化学 血清药理学 细胞药理学 免疫调节 活性组分构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吉兰芳 王梦梦 崔树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8-86,共9页
目的筛选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建立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网络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和文献挖掘,筛选二至丸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运用Str... 目的筛选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建立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网络模型,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和文献挖掘,筛选二至丸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运用String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二至丸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并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出二至丸主要活性成分10个,主要包括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和山柰酚等,通过调节STAT3、IL6、TNF和IL4等92个靶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孕激素介导的卵泡成熟等29条信号转导通路。结论二至丸主要通过影响血管功能、神经-内分泌、糖脂代谢及炎症和免疫,协同发挥止血、调节激素水平、免疫调节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网络药理学 崩漏 肝肾阴虚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二至丸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园 李平 +1 位作者 刘欣 袁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6期1044-1048,1057,共6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二至丸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二至丸的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名称校正为标准的基因名。通过GeneCards和Online Mendelian I...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二至丸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二至丸的有效成分及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名称校正为标准的基因名。通过GeneCards和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检索更年期高血压的疾病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交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图。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的靶点和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经筛选得到二至丸中有效成分共23个,其靶点共192个,疾病靶点1189个,取交集后获得126个靶点。根据GO和KEGG富集分析,涉及的主要生物过程有细胞增殖和凋亡、对一氧化氮生成的正调控等,主要通路包括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MAPK1、RELA、AKT1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二至丸中可能主要通过抗炎、抗氧化、抗平滑肌增殖等作用来改善血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更年期高血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加味二至丸对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和针 王志业 +2 位作者 徐江林 雷敏 洪创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二至丸对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雌激素、血脂、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二至丸颗粒... 【目的】观察加味二至丸对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雌激素、血脂、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二至丸颗粒(由淫羊藿、女贞子、墨旱莲等组成)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2组患者的E2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TC、TG水平显著下降(P<0.05),NO水平显著上升而ET-1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加味二至丸可能通过拟雌激素样作用改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TC、TG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二至丸 高血压 绝经后女性 雌激素 内皮功能 血脂
下载PDF
二至丸抑制皮肤黑素瘤细胞生长的分子网络机制及关键靶点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敬 杨宁 +1 位作者 张雅星 高秀梅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95-701,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至丸抑制皮肤黑素瘤生长的分子网络机制及关键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二至丸有效成分,在GEO数据库获得皮肤黑素瘤细胞与黑素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应用CytoScape3.7.2软件建立蛋...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二至丸抑制皮肤黑素瘤生长的分子网络机制及关键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二至丸有效成分,在GEO数据库获得皮肤黑素瘤细胞与黑素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应用CytoScape3.7.2软件建立蛋白互作网络,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筛选黑素瘤枢纽基因,并进行生存分析。通过DAVID生物信息学资源进行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并构建KEGG网络。[结果]获得二至丸有效成分21种和皮肤黑素瘤相关靶点1889个。枢纽基因中首位是NFKBIA,它在各期皮肤黑素瘤中均呈低表达,并显著影响生存周期。代谢途径包括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二至丸通过上调NFKBIA对皮肤黑素瘤产生抑制作用,最重要的信号通路是TNF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二至丸 皮肤黑素瘤 靶点 分子网络机制
下载PDF
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丹 陈亚飞 +5 位作者 刘柘君 唐田 于淑俊 刘桂敏 汤轶波 刘振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234-1249,共16页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建立大鼠BPH模型对分子对接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确定加味桂枝茯苓丸中植物药的候选成分及靶点信息,通过相关文献...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建立大鼠BPH模型对分子对接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确定加味桂枝茯苓丸中植物药的候选成分及靶点信息,通过相关文献确定动物药水蛭的化学成分及靶点信息,再利用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候选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确定BPH疾病的潜在靶点;取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 11.0平台及Bisogenet 3.0.0插件构建PPI网络图。再导入Metascape平台、KOBAS 3.0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网络图绘制。然后,筛选出网络图中degree值较高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采用AutoDock 4.2.6及PyMOL 2.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去势手术联合丙酸睾酮皮下注射建立BPH大鼠模型,灌胃治疗后,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BAX的表达情况。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共筛选出加味桂枝茯苓丸的候选成分133种,其中作用于BPH的核心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黄芩素、鞣花酸等;主要靶点有AKT1、BAX、BCL2、JUN、TGFB1、TNF、IL6、VEGFA、EGFR等;主要集中于PI3K-AKT、VEGF信号通路等来参与细胞凋亡、血管生长以及炎症等进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均能自发结合,其中BAX与β-谷甾醇结合能力最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6.57、13.14、26.28 g/kg加味桂枝茯苓丸均可显著增加BAX的表达(P<0.01),表明加味桂枝茯苓丸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BAX靶点来治疗B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桂枝茯苓丸 前列腺增生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加减甘露消毒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欣容 陈鲁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探索加减甘露消毒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联用与文献挖掘检索加减甘露消毒丹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RSV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的靶蛋白,使用Cytoscape ... 目的:探索加减甘露消毒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联用与文献挖掘检索加减甘露消毒丹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RSV毛细支气管炎相关的靶蛋白,使用Cytoscape 3.2.1软件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合网络特征分析网络关键靶点,并将其投射到KEGG与GO数据库中进行富集与特征分析。结果:得到127个活性成分、158个成分作用靶点、38个疾病靶蛋白,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细胞与T细胞、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甘露消毒丹中木樨草素等多种有效化合物可能通过NF-κB通路、B细胞与T细胞、TOLL样受体等途径发挥对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甘露消毒丹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分子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减保和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雨晴 秦合伟 +2 位作者 李彦杰 郭宁 宋雪梅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减保和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等获取加减保和丸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基因名称;借助GeneCards...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减保和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等获取加减保和丸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基因名称;借助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数据库筛选AS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加减保和丸防治AS的活性成分189个及其对应的靶点768个,核心靶点45个。其中CCL2、IL-6、TNF、SERPINE1等与AS的关键靶点相关联,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类固醇代谢等生物过程,作用于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类风湿关节炎、乙型肝炎、疟疾及HIF-1、Rap1、IL-17等信号通路。结论加减保和丸主要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和山柰酚,可能参与调控关键靶点CCL2、IL-6、TNF、SERPINE1,抑制脂多糖和类固醇代谢,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以防治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加减保和丸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二至丸临床应用及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晓会 张英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S期165-167,共3页
查阅古代医药文献及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二至丸方剂的来源和药理方面研究归纳整理并分类汇总。现代药理作用表明,二至丸具有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抗衰老、补肾滋阴等作用,临床疗效确切,有很高的研究及开发价值。
关键词 二至丸 文献研究 药理 药化 综述
下载PDF
二至丸及其处方炮制品的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丁安伟 王苏玲 +1 位作者 孔令东 李晓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31-534,共4页
本实验结果表明,二至丸可使小鼠免疫器官增重,并对抗免疫抑制剂的影响;可使SRID沉淀环直径增加,提高PFC的HC_(50)和iv碳粒的廓清指数;对CCI_4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蒸女贞子具有与二至丸类似的作用。
关键词 二至丸 中药炮制 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