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赵成鹏 段永福 +1 位作者 周晓波 梅孝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改良Soave 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32例HD患儿于全身麻醉或骶管阻滞麻醉下施行经肛门改良SoaveⅠ期根治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共切除肠管标本19~56 cm... 目的:观察经肛门改良Soave 术Ⅰ期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近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132例HD患儿于全身麻醉或骶管阻滞麻醉下施行经肛门改良SoaveⅠ期根治术,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共切除肠管标本19~56 cm,平均(35.07±3.15) cm;平均手术时间(120.48±18.34) min;术中平均出血(45.74±8.14) mL,所有患儿均于术后24 h 内恢复肠道功能,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总优良率为90.90%。 Cox 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吻合口狭窄、肠炎等并发症是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良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Ⅰ期根治小儿HD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肠炎及吻合口狭窄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经肛门改良soave术 肠炎 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肥胖儿童隐匿性阴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夏凡 章奇 +1 位作者 周高熙 周维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3期276-279,284,共5页
目的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肥胖儿童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24例隐匿性阴茎(CP)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84)及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改良Brisson术治疗... 目的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肥胖儿童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24例隐匿性阴茎(CP)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84)及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改良Brisson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患儿家属对阴茎显露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阴茎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阴茎显露长度、术后阴茎长度/术前阴茎长度、术后阴茎显露长度/术前阴茎长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便利性、躯体感受、负性情绪、自我概念、同伴关系及自我满意度等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4.04%高于对照组77.50%(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改良Brisson术联合阴茎周围脂肪剔除术治疗肥胖CP儿童的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阴茎外观恢复正常形态,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隐匿性阴茎 改良Brisson术 脂肪剔除术
下载PDF
改良原长法和改良Millard法在双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及比较
3
作者 高廷益 张凯 刘亮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原长法和改良Millard法整复双侧唇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原长法和改良Millard法修复双侧唇裂54例,并采用新的评价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改良原长法术后总良好率44.74%,改良Millard法术后良好率43.... 目的:探讨改良原长法和改良Millard法整复双侧唇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原长法和改良Millard法修复双侧唇裂54例,并采用新的评价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改良原长法术后总良好率44.74%,改良Millard法术后良好率43.75%。结论:改良Millard法更适合于双侧不完全性唇裂,而改良原长法适合于多种类型的双侧唇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外科手术 改良原长法 改良MILLARD法 外科手术 整形
下载PDF
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术式改良
4
作者 李雅冬 陈勇 +3 位作者 杨凯 张劲松 张福军 陈睿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2-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改良术式的特点。方法将22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和改良术式,对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涎瘘等指标进行4个月至3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改良术式的特点。方法将22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和改良术式,对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涎瘘等指标进行4个月至3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指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改良术式能有效减少腮腺术后多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外科手术 改良式 味觉出汗综合征 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昊 梁东星 +3 位作者 刘涛 田元 史晓林 杨永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1、3、7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析AOFAS评分与ATRS评分、VAS评分的相关性;观察术后1、3、7个月的踝关节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跟腱长度。结果63例患者经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治疗后优良率为92.06%;手术时间(33.72±6.52)min、切口长度(2.45±0.52)cm、平均住院时间(3.14±0.32)d;术后未出现感染、跟腱撕裂、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7个月,经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患侧跟腱修复良好,跟腱断端连续性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3、7个月的AOFAS评分、ATR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OFAS评分与ATRS评分呈正相关(r=0.902,P<0.05),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676,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后7个月的踝关节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跟腱长度高于术后1、3个月(P<0.05);治疗后患者满意度为88.89%。结论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疗效显著,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皮微创修复术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 被引量:3
6
作者 邱晓荣 施立新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限制性内下斜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1-2014年江苏省中医院6例(8眼)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的手术效果.术前CT检查眼外肌位置及组织变化.术前、术后9个诊断眼位检查眼运动功能.术... 目的 探讨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限制性内下斜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1-2014年江苏省中医院6例(8眼)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的手术效果.术前CT检查眼外肌位置及组织变化.术前、术后9个诊断眼位检查眼运动功能.术前、术中行被动牵拉试验以评估肌肉的限制程度和功能.以改良Yokoyama+内直肌后徙术对患跟的眼位进行矫正.结果 CT显示患眼眼外肌出现移位.术前被动牵拉患眼内直肌出现挛缩,患眼外上转严重受限.术后观察半年,患眼第一眼位正位,外、上转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眼前节缺血并发症.结论 改良Yokoyama术术后患者眼位及眼球运动均恢复良好,是矫正高度近视固定性内下斜视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手术 近视 退行性 内斜视 改良yokoyama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的手术特点和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蒋晶晶 王智琦 +3 位作者 赵敏 王卫 吴夕 金小琴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采用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探讨显微镜下手术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5例,武汉艾格眼科医院4例,计9例9只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进行... 目的采用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探讨显微镜下手术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5例,武汉艾格眼科医院4例,计9例9只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及眼轴,眼眶CT或MRI影像学检查,观察全麻手术下眼位,被动牵拉试验,眼外肌附着点的位置和肌张力的变化等。施行内直肌后徙联合上直肌颞侧半与外直肌上侧半在肌止端后12-14mm处相连结术,平均术后随访2年。结果(1)眼位和被动牵拉试验:9例眼位均固定于内下方,内直肌被动牵拉强抵抗8例,手术结束时眼位为正位或外斜〈50抵抗消失。(2)眼外肌情况:7例内直肌挛缩,肌腱断开后仍然内下斜视,外直肌肌张力松弛并向下方移位、上直肌向鼻侧移位与术前影像学改变相一致。(3)术后近期复视2例,眼位内下斜视〈5°,术后3个月后眼位均正位,运动明显改善,无一例复发。结论改良Yokoyama手术通过改变眼外肌异常的作用方向使得眼球推回至肌圆锥,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手术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yokoyama 限制性内斜视 高度近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