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振 凌嵘 +3 位作者 时强 程银树 桑树行 张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4-348,共5页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6例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改良Frosch入路的病人29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前外侧入路的病人27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疼痛强度、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7.00±1.25)min明显较对照组(132.52±1.12)min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8.97±2.41)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6.85±1.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53±0.05)月稍快于对照组(4.64±0.05)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28±0.63)分、(85.83±1.20)分,对照组为(55.15±0.17)分、(83.44±0.22)分,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2.97±0.94)°、(119.45±0.97)°,对照组为(111.26±0.69)°、(117.78±0.87)°,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虽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安全可靠,较前外侧切口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复位满意,有着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改良Frosch入路 前外侧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凌坤 阳普山 +1 位作者 唐洪 苟永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传统组53例(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治疗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更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踝关节稳定性 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敏 李宏宇 +2 位作者 尹东 梁斌 孙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12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6-08~2011-05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选择符合条件的152例(161髋)纳入研究。其中髋关节... 目的分析比较前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疗效,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6-08~2011-05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选择符合条件的152例(161髋)纳入研究。其中髋关节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79例(A组,82髋),髋关节改良前外侧入路手术73例(B组,79髋)。随访时间为15个月~5年,平均4.3年。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日、术前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术后下床行走时间等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假体脱位、神经麻痹、术后Harris评分及术中术后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早期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早期进行关节功能恢复锻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手术方式降低了假体位置不当导致关节脱位的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适应证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选择髋关节改良前外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德新 李德江 +2 位作者 孙灵龙 李振浩 陈旸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7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该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3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8例。观察两组胫骨平台...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该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3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8例。观察两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的愈合时间、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和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手术时间(93.6±10.4)min、术中出血量(230.1±25.2)mL及切口的愈合时间(10.6±3.3)d均低于对照组(125.4±20.8)min、(269.8±30.7)mL、(16.9±4.5)d,膝关节屈曲度(125.8±8.4)°、膝关节伸直度(-1.34±0.14)°和HSS评分(92.7±3.8)分均高于对照组(115.7±8.7)°、(-0.89±0.11)°、(80.6±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创伤小,预后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平台 后外侧骨折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被引量:7
5
作者 徐邢环宇 王卫红 +4 位作者 许彪 朱谨 夏斌 刘屿 施延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口角颌下切口入路及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皮...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口角颌下切口入路及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完全坏死。无面瘫症状,言语功能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5年,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满意,无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量充足,制备简单,供区并发症少,修复上颌骨恶性肿瘤术后Ⅱ类缺损,可以维持患者面部形态,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 上颌骨Ⅱ类缺损 改良口角颌下切口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庆华 何锡志 +1 位作者 熊廷亮 谭丽沙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半髋... 目的探讨对比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6.85±15.34)、(55.74±12.1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0.22±15.54)、(268.36±30.18)ml,住院时间分别为(20.78±4.53)、(15.67±5.22)d,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优选手术方案,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半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庆华 冯宗权 +1 位作者 熊廷亮 马俭凡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3期3443-344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90例108髋随机分为两组,前外侧组(ASA组)56髋,行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 目的通过比较半髋关节置换术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90例108髋随机分为两组,前外侧组(ASA组)56髋,行改良前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52髋,行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翻修率,死亡率等。结果改良AS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在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翻修率、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术后假体脱位方面,ASA组为0,而PSA组有3例。结论选择改良前外侧入路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粗隆间骨折较后外侧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无关节脱位,综合疗效优于PSA半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前外侧入路 粗隆间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晓夏 赵岩 +3 位作者 彭聪 李彦宇 孔维奇 黄晓靖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7~65...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7~65岁,平均41.6岁。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伤1例。均采用术前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术前根据后外侧主要骨折块的压缩、大小、方位,在直视下复位骨块并充分植骨,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于腓骨头上方尽量偏后放置固定后外侧骨块。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及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55~95min,平均72.7min;术中出血量50~125mL,平均75.5mL。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区感染、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5周,平均12.4周。术后1年随访时未见明显角度丢失及关节面的再次塌陷。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2~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膝关节总伸屈度110°~150°,平均128.6°。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8例,优良率100%。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3D打印辅助下改良前外侧双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可供优先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柱 改良前外侧入路 3D打印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辉 薛锋 肖海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下地活动时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5.38±4.3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下地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0.01),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01)。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膝关节30°、45°、60°时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较术后6个月明显升高(P <0.01),膝关节30°、45°、60°时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较术后6个月明显降低(P <0.01),观察组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 <0.01)。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4%(P <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膝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疗效 被引量:8
10
作者 疏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SchatzkerⅤ、Ⅵ型患者并根据手术后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2)。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观察组实施改良...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SchatzkerⅤ、Ⅵ型患者并根据手术后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2)。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观察组实施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检测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术后1、4、12个月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胫骨平台角(TPA),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恢复评分表(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12个月,观察组PTS大于对照组,TPA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入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可有效提高术中骨折部位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膝功能修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恢复 膝关节功能 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
下载PDF
改良前内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对C3型Pilon骨折复位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鲲鹏 张晓敏 +2 位作者 赵艳霞 郭永军 范红旗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739-742,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复位情况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因外伤导致C3型Pilon骨折在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4例,依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将其分为改良前内侧入路组(观察组)与前外侧入路组...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对治疗C3型Pilon骨折的复位情况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因外伤导致C3型Pilon骨折在医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4例,依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将其分为改良前内侧入路组(观察组)与前外侧入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住院时间、VAS评分和AOFAS功能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3个月VAS评分、AOFAS功能评分、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AOFAS功能评分、骨折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3型Pilon骨折经过改良前内侧手术入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改良前内侧入路 前外侧入路 骨折复位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仁德 姚涛 +2 位作者 孔令超 吕飞飞 周业金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采用改良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干中远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从手术时... 目的:比较改良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采用改良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干中远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桡神经损伤情况、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等方面对两种入路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1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2个月,前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33.15±10.0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13.68±22.41)mL,术中发生3例桡神经损伤(3/19),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00±1.21)周,术后1年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屈曲(129.74±8.11)°,伸直(4.21±1.23)°,术后1年肘关节MEPS功能平均评分(84.37±6.53),改良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07.81±9.1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63.75±17.46)mL,术中发生1例桡神经损伤(1/16),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3.84±1.07)周,术后1年肘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屈曲(133.75±6.31)°;,伸直(4.63±1.09)°,术后1年肘关节MEPS功能平均评分(86.44±8.02),改良外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桡神经损伤方面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而改良外侧入路组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与肘关节MEPS功能评分方面与前外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外侧入路相对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更加简单而安全,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中远段骨折 前外侧入路 改良外侧入路 桡神经损伤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庆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977-978,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及HSS评分均改善(P均<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8%(P <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连伟飞 林华斌 廖明新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4期138-141,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4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 目的:对比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4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研究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征(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活动度(被动膝关节屈曲度);比较术后6个月内,两组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膝关节僵直)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被动膝关节屈曲度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伤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畸形愈合、膝关节僵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均获得良好疗效,且保证患者术后安全性,而改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相比,其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坤 《智慧健康》 2020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目的改良前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进行对比... 目的改良前外侧入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临床治疗效果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改良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出现较少,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平台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良铭 黄念来 +2 位作者 张小路 吴世强 柯庆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评价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改良组选择改良前外侧入路,传统组选择传统前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评价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改良组选择改良前外侧入路,传统组选择传统前外侧入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及传统组(P<0.05),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改良组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HSS评分和膝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改良组的VAS和HSS评分以及ROM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方面,改良组的骨折复位质量评级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末次随访时改良组的TPA和PAS无显著改变(P>0.05)。相应时间点,改良组的TPA和PTS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区域,在直视下准确复位,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开放复位内固定 临床结果
原文传递
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2
17
作者 祖波 汪建军 +1 位作者 刘金锐 陈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2-70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9月,采用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男11例,女8例;年龄28~65岁,平均43.2岁。... 目的探讨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9月,采用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男11例,女8例;年龄28~65岁,平均4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根据Schatzker分型标准:Ⅱ型9例,Ⅲ型4例,Ⅴ型4例,Ⅵ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3 d,平均8.5 d。合并骨质疏松2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膝关节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价手术复位疗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5~13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2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4.5周;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价手术复位疗效:优13例、良4例、中1例、差1例。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获优14例、良3例、中1例、差1例。膝关节活动度达90°~135°,平均113.4°。结论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具有创伤小、安全、复位及固定可靠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柱 骨折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爱军 陶建峰 +1 位作者 高庆峰 成雪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行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3、6和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采... 目的分析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行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术后1、3、6和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的恢复功能,以及Lysholm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术后即刻复查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96±1.67)分,范围为15.00~18.00分,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6.57±1.51)分,范围为15.00~18.00分,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5,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88.55±7.25)分,范围为80.00~9.00分。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6.64±4.34)分,范围为82.00~90.00分,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方法有效简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膝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伴Weber C型腓骨骨折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刚 王凤斌 +2 位作者 章乐成 严超 张月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介绍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伴WeberC型腓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一2019年10月,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伴Weber C型腓骨骨折16例。该人路走行于胫骨与腓骨前缘之间,向下方... [目的]介绍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伴WeberC型腓骨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一2019年10月,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伴Weber C型腓骨骨折16例。该人路走行于胫骨与腓骨前缘之间,向下方延伸至踝关节下方约lcm,成110°弧向内侧至踝关节中线,于腓骨肌和趾长伸肌之间显露腓骨骨折端,锁定接骨板或1/3管型钢板固定;于胫前肌腱内外侧分别显露内侧柱、中柱和外侧柱,内侧和前外侧解剖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44±3.43)个月。除2例患者外,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临床骨折愈合时间(13.75±1.75)周。末次随访时A0FAS评分平均(82.94±7.39)分,优4例,良10例,可2例。[结论]踝关节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伴WeberC型腓骨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腓骨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