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gitizing Dunhuang Cultural Heritage:A User Evaluation of Mogao Cave Panorama Digital Library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 Hu Eric M.Y.Ho Chen Qiao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17年第3期49-67,共19页
Purpose: This study is a user evaluation on the usability of the Mogao Cave Panorama Digital Library (DL), aiming to measure its effectiveness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and to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Purpose: This study is a user evaluation on the usability of the Mogao Cave Panorama Digital Library (DL), aiming to measure its effectiveness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and to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Usability test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a framework of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a set of information seeking tasks designed for the Dunhua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for soliciting in-depth opinions from participants. Findings: The results of the usability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DL was more efficient in supporting simple information seeking tasks than those of higher-complexity levels. Statistical tests reveal that there were correlations among dimensions of usability criteria and user effectiveness measures. Moreover, interview discourses exposed specific usability issues of the DL. Research limitation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ively small sample size, resulting in a limited representativeness of user diversity. A larger sample size is needed for a systematic cross group comparison.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usability of the Mogao Cave Panorama DL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 for better experience.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other cultural heritage DLs with panorama functions. Originality/value: This study is one of the first evaluating cultural heritage D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experience. It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studies: the evaluation framework, the designed information seeking tasks, and the interview questions can be adopted or adapted in evaluating other visually centric DLs of cultural heri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gao caves Cultural heritage USABILITY Dunhuang Panorama digital library
下载PDF
Uncovering the Secrets of a New Archaeological Case at Dunhuang—A Textual Study on the Newly Found Qianzi Wen Written on the South Wall in Mogao Cave 9
2
作者 LI Guo ZHANG Xianta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6期281-298,共18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unique and interesting archaeological case,namely the newly found inscription copied from Qianzi Wen(The Thousand Character Essay)on the south wall in the main chamber of Mogao cave 9,and an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 unique and interesting archaeological case,namely the newly found inscription copied from Qianzi Wen(The Thousand Character Essay)on the south wall in the main chamber of Mogao cave 9,and analyzes a series of research topics related to the inscription,hoping to thoroughly reveal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of the high popularity and extensive spread of Qianzi Wen in the Tang dynasty,and attempt to restore some living scenes of ancient school students and cave-making artisans.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find Qianzi Wen on the wall in Mogao c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nhuang mogao caves an inscription in cave 9 Qianzi Wen temple school students cave-making artisans
下载PDF
The Discussion of Tibet's Paintings in Dunhuang During A.D. 786-907 And the Mural Painting on the North Side ofthe No.14 Cave of the Mogao Caves
3
作者 ZHANG Ya-sha LI N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4期614-627,共14页
During A.D. 776 to 848, Dunhuang was occupied and ruled by Tubo political power, a special painting style, spread via the Tibetan silk road, appeared at same time, and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art style of India and Ne... During A.D. 776 to 848, Dunhuang was occupied and ruled by Tubo political power, a special painting style, spread via the Tibetan silk road, appeared at same time, and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art style of India and Nepal;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Tibetan painting style during this period have no relative unified model actually, especially the mural and the silk painting preserved in Library Cave, the painting style of which had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other, and the reason behind this is very hard to explain. Until the late Tang Dynasty (A.D. 848-907), sheer Pala style of eastern India appeared in Dunhuang, however, whether those East India painting style still belong to Tubo remain for further discussion. The art style of East India appeared in Dunhuang during from the late Tang Dynasty to the early period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probably propagated from the ways other than Tubo, and this art style was deemed as the on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ibet's art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ainting system silk painting the mural painting on the west of the 25th cave of the Yulincaves the mural painting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No.14 cave of the mogao caves
下载PDF
Mogao Caves
4
《ChinAfrica》 2017年第2期60-60,共1页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 1987 Location: Dunhuang City, 6ansu Province, northwest China Best Time to Visit: Anytime, but autumn is the peak tourist season
关键词 World mogao caves
下载PDF
Mogao Caves—A Treasure in the Desert
5
作者 WANG GUANMIN 《Women of China》 1995年第10期54-55,共2页
The Yueya (Crescent Moon) Spring in the Mingsha Mountain in the suburbs of Dunhuang City never dries up. The Mogao Caves lie south of the spring.
关键词 A Treasure in the Desert mogao caves
原文传递
Dunhuang Mogao Caves
6
作者 LIU QIAN JANE SHAW 《Women of China》 1995年第10期50-51,共2页
AS the 20th century approached, a Taoist discovered a cave on the desolate Gobi in Northwest China. Within this cave were hidden more than 40,000 pieces of Buddhist scripture, embroideries, paintings and books on vari... AS the 20th century approached, a Taoist discovered a cave on the desolate Gobi in Northwest China. Within this cave were hidden more than 40,000 pieces of Buddhist scripture, embroideries, paintings and books on various subjects, such as religio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nhuang mogao caves
原文传递
莫高窟壁画文创产品转喻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景楠 曹舟凡 丁晓宏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立足当下国内各区域文旅发展需求,构建文创产品转喻设计创新方法,促进多样化设计方案生成,并满足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深度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需求。通过内涵外延传承说的类层级结构的建立,挖掘、构建文化目的域内涵项与外延项两者间的传... 立足当下国内各区域文旅发展需求,构建文创产品转喻设计创新方法,促进多样化设计方案生成,并满足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深度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需求。通过内涵外延传承说的类层级结构的建立,挖掘、构建文化目的域内涵项与外延项两者间的传承关系;通过转喻映射三层级的建立,得出产品源域的多个映射结果,最终产生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并应用于莫高窟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中。在转喻认知相邻逻辑视角下建立的“用户”“文化”“文创产品”多路径认知关联,为用户深度认知莫高窟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设计 文创产品 莫高窟壁画
下载PDF
莫高窟第72窟中的凉州圣容像变
8
作者 巫鸿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6,共13页
莫高窟第72窟南墙上的通壁壁画的题材和构图为莫高窟仅见,具有重要的美术史和宗教学意义。通过集中考察其主题、内容、空间结构、叙事线索以及宗教概念,并与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就构图和图像进行比较。
关键词 莫高窟第72窟 圣容像 刘萨诃 莫高窟第61窟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隋代第292窟“祇园记图”考释
9
作者 赵燕林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6,共12页
敦煌莫高窟隋代第292窟前室西壁的未知名故事画,根据遗存画面、榜题等内容来看,应为依《贤愚经·须达起精舍品》绘制的“祇园记图”。此图较为完整地表现了《须达起精舍品》所载“须达起精舍”“降魔”和“佛陀说法”三部分内容。... 敦煌莫高窟隋代第292窟前室西壁的未知名故事画,根据遗存画面、榜题等内容来看,应为依《贤愚经·须达起精舍品》绘制的“祇园记图”。此图较为完整地表现了《须达起精舍品》所载“须达起精舍”“降魔”和“佛陀说法”三部分内容。是目前可知莫高窟同类题材中时代最早、内容最全、构图形式最复杂的一铺。该壁画的识读,不仅为该题材相关研究补充了重要原始图像素材,而且对全面认识和研究后世降魔变文、劳度差斗圣变等内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92窟 祇园记图 劳度差斗圣变
下载PDF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反映的初唐时期“三教融会”思潮蠡探
10
作者 张元林 周晓萍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9,共8页
文章以《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首段文字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论衡相关的佛教文献之间的比较、辑考,探讨了初唐时期佛儒道“三教融会”思想及其对敦煌的影响。文中还对碑文部份缺字进行了辑补。
关键词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并序》 三教融会 蠡探
下载PDF
敦煌于阗国王像及其舆服制度考辨
11
作者 赵燕林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为了进一步确认敦煌石窟中4铺于阗国王像的身份及其舆服制度,以其服饰及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实物和图像资料,尤其是五代宋初舆服制度及中原王朝册封于阗国等史实,分析敦煌石窟中穿戴六旒、五旒冕冠... 为了进一步确认敦煌石窟中4铺于阗国王像的身份及其舆服制度,以其服饰及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实物和图像资料,尤其是五代宋初舆服制度及中原王朝册封于阗国等史实,分析敦煌石窟中穿戴六旒、五旒冕冠于阗国王像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准确身份。结果显示,莫高窟第98、454、4窟中穿戴六旒冕冠的于阗国王像当为李圣天,榆林窟第31窟中穿戴五旒冕冠于阗国王像当为李圣天继任者尉迟苏罗。敦煌石窟中不同冕服的于阗国王像证明了五代宋初于阗与敦煌曹氏归义军政权、中原王朝的密切关联,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与于阗国的统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于阗国王像 舆服制度 曹氏归义军
下载PDF
须弥华藏:莫高窟隋初第302、303窟中心柱形象意涵新探
12
作者 张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0,I0003,共10页
莫高窟302与303窟作为莫高窟仅有的两例倒圆锥形中心柱窟,其中心柱形式却颇为罕见。目前学界多将其比定为须弥山中心柱,并从须弥山世界的形态、整体的同心圆结构、中心柱与周边千佛的联系等诸多角度尝试对其进行讨论,但仍不乏经意阐释... 莫高窟302与303窟作为莫高窟仅有的两例倒圆锥形中心柱窟,其中心柱形式却颇为罕见。目前学界多将其比定为须弥山中心柱,并从须弥山世界的形态、整体的同心圆结构、中心柱与周边千佛的联系等诸多角度尝试对其进行讨论,但仍不乏经意阐释与观察上的不足。本文通过对302窟303窟形制的重新观察,结合对二者的形象对比与关键细节的梳理,探讨其表现华严思想下华藏世界的形象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302、第303窟 中心柱形象 须弥山 华藏世界 华严宗
下载PDF
移植与再造:莫高窟第331窟东壁十一面观音造像组合考
13
作者 陈凯源 沙武田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莫高窟第331窟东壁北侧绘有一铺以十一面观音为主尊胁侍的说法图,经分析可知,该造像组合是在借鉴长安出土的“大唐善业泥”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相关的唐长安风格佛教造像改造而成的一铺佛教艺术作品,创作年代大致为垂拱二年(686)至圣历元... 莫高窟第331窟东壁北侧绘有一铺以十一面观音为主尊胁侍的说法图,经分析可知,该造像组合是在借鉴长安出土的“大唐善业泥”的基础上,参考其他相关的唐长安风格佛教造像改造而成的一铺佛教艺术作品,创作年代大致为垂拱二年(686)至圣历元年(698)这段时间。第331窟以及第332、148窟作为敦煌李氏家族在莫高窟开凿的洞窟,三者不仅作为初盛唐时期敦煌石窟中的代表洞窟,窟内还出现了大量与唐长安相关的造像内容,这表明其深受唐长安佛教思想及艺术的影响,是唐代长安风尚浸染下所建造的一批洞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331窟 十一面观音 善业泥 唐长安 敦煌李氏
下载PDF
宝刹飞来 蜂台合势:敦煌莫高窟晚唐第14窟建筑意匠探讨
14
作者 周真如 孙毅华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23-135,共13页
敦煌晚唐第14窟是一座以塔的意象为核心,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中心塔柱窟。本文对第14窟西披建筑图像与中心龛柱所组成的宝塔形象进行理论复原,并结合窟内另外四处塔图像、佛教与装饰图像,探讨中心宝塔形象对石窟空间意象的塑造... 敦煌晚唐第14窟是一座以塔的意象为核心,集建筑、雕塑、壁画为一体的中心塔柱窟。本文对第14窟西披建筑图像与中心龛柱所组成的宝塔形象进行理论复原,并结合窟内另外四处塔图像、佛教与装饰图像,探讨中心宝塔形象对石窟空间意象的塑造。提出其中心龛柱造型借鉴吐蕃风格弯柱塔图像的可能。剖析晚唐石窟设计如何通过建筑空间的十字对称,建筑与雕塑、图像空间的穿插和装饰渲染等方式,营造了突出主塔的五佛曼陀罗坛场。讨论宋初重修时补绘的法华塔图像和莲花图案与晚唐宝塔形象在视觉与主题上的关联,及由此完成的法华塔与华藏世界之叠映。提出研究敦煌建筑艺术中复合空间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第14窟 中心柱窟 塔图像 五佛曼陀罗 法华塔 华藏世界 重修 复合空间
下载PDF
莫高窟148窟药师经变中的建筑图像表达分析
15
作者 孙蕾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81-93,共13页
净土经变是敦煌壁画盛唐时期的流行题材之一,其中大型建筑群成为讲经场面的重要背景。本文以148窟主室东壁北侧的药师经变为例,探讨敦煌大型经变壁画中建筑图像的绘制特征,从图面表现手法以及叙述特征的角度探讨该壁画中建筑物的位置关... 净土经变是敦煌壁画盛唐时期的流行题材之一,其中大型建筑群成为讲经场面的重要背景。本文以148窟主室东壁北侧的药师经变为例,探讨敦煌大型经变壁画中建筑图像的绘制特征,从图面表现手法以及叙述特征的角度探讨该壁画中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发现“正面—平行法”以及飞鸟投影法被同时运用到建筑图像的表达之中。配合“视阶”和多重视角的成熟运用,建筑群的庄重以及层层递进的环境感受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148窟 药师经变 建筑图像 表现手法 叙述特征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帝释窟说法佛传图像新辨——“难陀出家因缘变”献疑
16
作者 樊雪崧 《艺术探索》 2024年第4期68-77,共10页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主室北壁东起第一幅故事画,《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判断为“难陀出家因缘变”,然其缺少与难陀因缘故事直接相关的画面,学界对此图主题尚存争议。第254窟此图应是在“梵天劝请”图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帝释窟说法图,显示出...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主室北壁东起第一幅故事画,《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判断为“难陀出家因缘变”,然其缺少与难陀因缘故事直接相关的画面,学界对此图主题尚存争议。第254窟此图应是在“梵天劝请”图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帝释窟说法图,显示出与犍陀罗造像、中国龟兹石窟帝释窟说法主题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第254窟 难陀出家 帝释窟说法 梵天劝请 佛传
下载PDF
唐宋之际敦煌石窟马蹄形佛坛设计意涵探析——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例
17
作者 史文文 《吐鲁番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7-126,142,143,共12页
敦煌石窟中的马蹄形佛坛流行于唐宋之际,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发现,它在洞窟中具有多重功能属性,除充当戒坛外,马蹄形佛坛设计的目的是配合洞窟整体发挥着礼忏功能。其设计不仅有利于拉开有限空间,从而方便礼拜... 敦煌石窟中的马蹄形佛坛流行于唐宋之际,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发现,它在洞窟中具有多重功能属性,除充当戒坛外,马蹄形佛坛设计的目的是配合洞窟整体发挥着礼忏功能。其设计不仅有利于拉开有限空间,从而方便礼拜,更深层次的意涵则是通过高大的主尊和由马蹄形佛坛为焦点构建视觉形象,对步入“佛域”的信徒造成极强的视觉和心理效应,配合马蹄形中部缺口作为联通佛国的通道,发挥着引导“朝圣”者往生净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以莫高窟第196窟为代表的马蹄形佛坛背屏洞窟,其西壁整铺的劳度叉斗圣变图像的出现绝不仅仅是纪念戒坛的起源,关联到这一时期集中出现的大窟以及图像组合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形佛坛 莫高窟第196窟 设计意涵 礼忏空间 净土往生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佛传故事《牧女献糜》的医学内容探究
18
作者 刘馨遥 李应存 王川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对敦煌莫高窟第61窟佛传故事《牧女献糜》的壁画内容进行释读,从传统中药学、公共营养学、食品卫生学三方面对其壁画蕴含的医学内容进行解读,探究《牧女献糜》所描绘的医学内容和场景,探寻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命运动现象,指出其所蕴... 对敦煌莫高窟第61窟佛传故事《牧女献糜》的壁画内容进行释读,从传统中药学、公共营养学、食品卫生学三方面对其壁画蕴含的医学内容进行解读,探究《牧女献糜》所描绘的医学内容和场景,探寻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命运动现象,指出其所蕴含的医学内容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乳(酥),对弥补医学理论,丰富医学史料,以及临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医学 第61窟 牧女献糜 形象医学 牛乳 莫高窟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52窟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晓星 阿不都日衣木·肉斯台木江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239,共17页
莫高窟第152窟是敦煌石窟晚期营建的重要大型洞窟,关于此窟的营建年代,特别是背屏后的回鹘风格作品及回鹘文题记,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该洞窟的实地调查,对洞窟营建与重修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现存的回鹘风格壁画与... 莫高窟第152窟是敦煌石窟晚期营建的重要大型洞窟,关于此窟的营建年代,特别是背屏后的回鹘风格作品及回鹘文题记,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该洞窟的实地调查,对洞窟营建与重修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现存的回鹘风格壁画与回鹘文题记进行解读。认为此窟的营建开始于五代至北宋初期,完成窟顶绘制后很可能经历了短暂的停工,北宋时继续完成全窟壁画的绘制,并同时在后甬道附近绘制了回鹘风格的壁画。此后有回鹘人曾进入此窟,并在背屏上补绘了小型的供养人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莫高窟 第152窟 曹氏归义军 回鹘
下载PDF
敦煌石窟经变画发展情况的总体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静杰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25,共27页
经变画系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基本内容,现存二十余种、九百余铺,具有完整发展序列。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吐蕃、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五代时期大发展,曹氏归义军北宋期、西夏走向衰落。经变画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上求菩提类、... 经变画系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基本内容,现存二十余种、九百余铺,具有完整发展序列。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吐蕃、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五代时期大发展,曹氏归义军北宋期、西夏走向衰落。经变画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上求菩提类、下化众生类、其他类,约占总量2/5的净土类经变为洞窟首选内容。主室两侧壁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流行通壁式布局,吐蕃时期增加二列式、三列式布局,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时期又增加四列式、五列式布局,通壁式布局占有半数以上。敦煌石窟经变画现存四十余种对应组合关系,合计二百数十对,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非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以及净土类经变与非净土类经变对应组合三种情况。在通壁式布局洞窟中净土类经变占绝对多数,在多列式布局洞窟中往往兼顾净土类与非净土类经变。总体而言,敦煌石窟经变画反映了以净土信仰为主,上求菩提思想为辅,将下化众生思想作为必要补充的设计逻辑。石窟成为教化、救济众生,使之将来往生净土世界的说法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莫高窟 经变画 经变组合与布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