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夏庆友 周泽扬 +1 位作者 鲁成 向仲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40,共9页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志,在DNA分子水平上对不同系统、化性和眠性共六类59个家蚕Bombyxmori品种及野蚕B.mandarina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在34个随机引物中有12个(35.2... 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志,在DNA分子水平上对不同系统、化性和眠性共六类59个家蚕Bombyxmori品种及野蚕B.mandarina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在34个随机引物中有12个(35.29%)引物出现稳定的扩增带,扩增总带数为103条,其中86条具多态性,占83.5%,平均每个引物7.2条。利用单匹配相似系数和UPGMA聚类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RAPD不但具有品种特异性,而且具有系统特异性,证明中国一化性四眠种为最早从野蚕中分化出来的系统,中国一化性三眠种与中国一化性四眠种在进化上属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遗传差异 分子系统树 品种 地理种群
下载PDF
基于RAPD分析的中国野桑蚕和家蚕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鲁成 余红仕 向仲怀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3,共6页
对具代表性的中国 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mandarina进行了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的野桑蚕的遗传距离较大 ,最大为 0 46 5 (安康 镇江 ) ,最小的也有 0 2 0 9(武汉 合肥 ) ;同一地区不同个体野桑蚕... 对具代表性的中国 11个地区的野桑蚕Bombyxmandarina进行了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的野桑蚕的遗传距离较大 ,最大为 0 46 5 (安康 镇江 ) ,最小的也有 0 2 0 9(武汉 合肥 ) ;同一地区不同个体野桑蚕的遗传距离也较大 ,最大为 0 318,最小的为 0 144。它们均远大于家蚕B .mori品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 (最大为0 0 6 8、最小为 0 0 15 ) ,甚至超过了家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最大为 0 2 5 8、最小为 0 197)。这表明中国野桑蚕是一个十分混杂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群体。另外 ,在大多数情况下野桑蚕的遗传距离表现出与空间距离正相关。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陕西一带的野桑蚕成分复杂 ,有重要的演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析 中国野桑蚕 家蚕 系统发育 RAPD分析 分子系统树 遗传距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家蚕基因特异性CAPs标记获得及其分子系统学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健华 苗雪霞 +3 位作者 李木旺 张勇 赵卫国 黄勇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4-588,共5页
选取家蚕attacin和alphaamylas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家蚕品系P50、C108和子一代(F1)中扩增。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酶切,最后每个基因都获得了一个CAPs分子标记。依据所得的两个CAPs分子标记对12个品系的家蚕... 选取家蚕attacin和alphaamylas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家蚕品系P50、C108和子一代(F1)中扩增。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酶切,最后每个基因都获得了一个CAPs分子标记。依据所得的两个CAPs分子标记对12个品系的家蚕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构建了其分子系统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CAPS标记 多态 酶切 分子系统树
下载PDF
用Rim2超级家族分子指纹鉴别杂交水稻及预测杂种优势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礼霞 王林友 +3 位作者 张利华 何祖华 金庆生 王建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3,共7页
选用5对Rim2引物对21份籼稻和20份粳稻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扩增,共扩增出3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条,多态性水平为69.64%;粳稻平均多态性水平为56.67%,明显高于籼稻。根据Nei’s遗传距离计算获得的聚类树状图表明,参试21份籼稻材料聚为6... 选用5对Rim2引物对21份籼稻和20份粳稻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扩增,共扩增出3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条,多态性水平为69.64%;粳稻平均多态性水平为56.67%,明显高于籼稻。根据Nei’s遗传距离计算获得的聚类树状图表明,参试21份籼稻材料聚为6组,20份粳稻材料聚为7组。亲缘关系分析表明,Rim2分子指纹可以区分多数的籼稻或粳稻材料,且显示出材料的遗传特征。考察部分籼稻和粳稻杂交组合的产量对照优势与双亲间遗传距离的关系,发现杂交粳稻的遗传距离与杂交优势表现出相关性,而杂交籼稻无此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m2分子指纹 聚类树状图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基于Adh1基因分析高粱属的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廖芳 刘勇 +2 位作者 杨秀丽 黄国明 牛春敬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30,共8页
高梁属中有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优良牧草,也有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杂草。文章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高梁属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有效利用种质资源进行分子育种改良作物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并明确检疫性杂草的分类地位。根据二色高粱(Sorghum... 高梁属中有重要的粮食作物和优良牧草,也有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杂草。文章旨在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阐明高梁属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为有效利用种质资源进行分子育种改良作物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并明确检疫性杂草的分类地位。根据二色高粱(Sorghum bicolor)的Adh1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F050456)设计引物,扩增并测定黑高粱(S.almum)、假高粱(S.halepense)、丝克高粱(S.silk)和苏丹草(S.sudanense)共计8个植物材料约2 000 bp的Adh1基因部分序列,结合GenBank中其他24个Sorghum属的同源序列,以Cleistachne sorghoides的对应序列为外群,进行了高梁属的亲缘关系分析,用MP、ML和NJ法分别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1)高梁属可明显分为三大支,一支是蒴柄高梁(Chaetosorghum)和异高梁(Heterosorghum)二个亚属,一支是优高梁亚属(Eusorghum),这两个分支包含2n=20、40,染色体较小的种类,另一分支包括拟高梁(Parasorghum)和有柄高梁(Stiposorghum)两个亚属,包含2n=10的种类和它们的多倍体近缘种,染色体相对较大;(2)S.almum的Adh1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化;(3)Parasorghum亚属的S.pur-pureosericeum和多色高粱(S.versicolor)、光高粱(S.nitidum)和S.leiocladum聚在一起,而该亚属中的S.mata-rankense、S.grande、S.timorense却与亚属Stiposorghum的种聚在一起,表现出更近的亲缘关系;(4)S.mac-rospermum和S.laxiflorum之间具有比其他高梁属种更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属 Adh1基因 分子进化树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家蚕α淀粉酶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健华 贾世海 +4 位作者 张勇 李木旺 刘文彬 苗雪霞 黄勇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90-2394,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家蚕品种间淀粉酶基因多态性差异,为家蚕的育种选择和遗传进化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根据网上基因数据库中的家蚕α淀粉酶基因序列(序列号:U07847),在第4和第5外显子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在1个镇...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不同家蚕品种间淀粉酶基因多态性差异,为家蚕的育种选择和遗传进化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方法】根据网上基因数据库中的家蚕α淀粉酶基因序列(序列号:U07847),在第4和第5外显子区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在1个镇江野蚕和6个不同的家蚕品种基因组内进行PCR扩增,发现了该基因区域在不同品种间的多态现象。【结果】根据所得基因测序结果信息,用Clustalx软件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其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比较符合家蚕地理和化性的分布,而且镇江野蚕和家蚕品种距离较远。【结论】家蚕淀粉酶是一个为家蚕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基因,值得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淀粉酶基因 分子系统树
下载PDF
利用 RAPD分析杜氏藻属 (Dunaliella)嗜盐种间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钢 蒋彦 +1 位作者 乔代蓉 曹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11-515,共5页
本研究首次运用随机引物对杜氏藻属 (Dunaliella)中 6个嗜盐种的基因组 DNA进行RAPD分析。筛选获得的 6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 98个可重复的 DNA片段 ,其中 95条带具有多态性 ,多态性条带的频率为 96 .9%。根据系统进化树图将杜氏藻属 6个... 本研究首次运用随机引物对杜氏藻属 (Dunaliella)中 6个嗜盐种的基因组 DNA进行RAPD分析。筛选获得的 6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 98个可重复的 DNA片段 ,其中 95条带具有多态性 ,多态性条带的频率为 96 .9%。根据系统进化树图将杜氏藻属 6个种分别归于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 2个类群中 ,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分析 杜氏藻属 嗜盐种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PG蛋白的蔷薇科植物分子进化树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芳菲 马文瑶 +1 位作者 金亮亮 杨英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332-6340,共9页
为了分析蔷薇科植物PG蛋白序列的进化关系,从NCBI网站搜索到177条相关蔷薇科植物PG蛋白序列,筛选出23条可用序列,采用ClustalW2和MEGA6两种聚类方法联配,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蔷薇科植物23条PG序列聚类成2个类群,一类群有14条序... 为了分析蔷薇科植物PG蛋白序列的进化关系,从NCBI网站搜索到177条相关蔷薇科植物PG蛋白序列,筛选出23条可用序列,采用ClustalW2和MEGA6两种聚类方法联配,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蔷薇科植物23条PG序列聚类成2个类群,一类群有14条序列,主要为苹果亚科梨属和苹果属植物;另一类群包括8条序列,为李亚科的桃属和杏属植物。ClustalW2和MEGA6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两种方法都可用于评价蔷薇科植物的演化与进化关系。本研究通过对23条蔷薇科植物PG序列的亲缘关系的分析,为蔷薇科植物在基因工程育种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科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分子进化树 亲缘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