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0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本加成与价格传递:溢出效应还是吸收效应?
1
作者 何锦安 彭方平 +1 位作者 廖敬贤 王继洲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8-1361,共14页
原材料等成本冲击是否必然导致我国物价的普遍上涨?基于微观企业的定价行为,从理论上分析了成本冲击下不同成本加成企业在价格传递方面所呈现出的非线性关系。理论研究发现:高成本加成企业在正向成本冲击下表现出更强的涨价行为,即价格... 原材料等成本冲击是否必然导致我国物价的普遍上涨?基于微观企业的定价行为,从理论上分析了成本冲击下不同成本加成企业在价格传递方面所呈现出的非线性关系。理论研究发现:高成本加成企业在正向成本冲击下表现出更强的涨价行为,即价格传递表现为溢出效应;在负向成本冲击下,企业产品定价并未随成本下降做出显著调整,而是由成本加成吸收了成本冲击的影响,表现出吸收效应。与之相对照的是,低成本加成企业在正向成本冲击下表现出价格传递的吸收效应,而在负向成本冲击下表现出溢出效应。进一步使用基于连续处理变量的非参数推断双重/无偏机器学习模型,从行业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对洞悉价格传递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进而对我国通货膨胀的预测和防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加成 价格传递 溢出效应 吸收效应 双重/无偏机器学习模型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对钛元素自吸收效应的分析
2
作者 童巨红 袁梦甜 +5 位作者 王朋 钱龙 田志辉 宣文静 余华清 曾庆栋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为了减小谱线自吸收效应对样品物质中元素定量分析带来的干扰,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对钢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准确度和精度,以攀钢生铁标准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Fe(Ⅰ)438.4 nm、Fe(Ⅰ)347.6 nm作为内标线,以原子线Ti(Ⅰ)506.5... 为了减小谱线自吸收效应对样品物质中元素定量分析带来的干扰,提高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对钢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准确度和精度,以攀钢生铁标准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Fe(Ⅰ)438.4 nm、Fe(Ⅰ)347.6 nm作为内标线,以原子线Ti(Ⅰ)506.5 nm、离子线Ti(Ⅱ)334.9 nm作为分析线,对Ti元素谱线的自吸收效应进行校正,分别建立内定标曲线,并建立了相应的量化模型。先通过指数函数拟合定标曲线来表征自吸收效应,然后对自吸收效应进行校正。自吸收校正后,Ti两组定标曲线的决定系数R 2分别从0.882增加到0.994、0.881增加到0.917,分别提高了12.7%和4.0%。定量分析时,2#和5#样品用于验证,结果显示两验证样品中Ti预测浓度的相对误差都降低到了10%以内,预测浓度的相对误差分别减少了72.01%、97.10%,测量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并且自吸收校正后的预测浓度近似于等于标准浓度。实验表明,通过指数函数拟合定标曲线的方式来量化自吸收效应,并对其进行校正的方法可以提升对Ti的分析精度,方法为通过探索改善自吸收效应来提高LIBS技术的定量分析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效应 定量分析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内定标曲线模型
下载PDF
塞曼效应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总汞含量
3
作者 张明玥 古丽努尔·塔西铁木尔 +4 位作者 穆晓娟 古丽娜尔·叶尔森那力 张超 陆玉坡 李国英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3期172-177,共6页
建立塞曼效应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化妆品中总汞含量的方法。结果显示,在膏霜类、乳液类、粉类、蜡基类化妆品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4 ng/g,定量限(LOQ)为1.2 ng/g,液态类化妆品方法的LOD为0.1 ng/mL,LOQ为0.3 ng/mL。在低、中、高不... 建立塞曼效应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化妆品中总汞含量的方法。结果显示,在膏霜类、乳液类、粉类、蜡基类化妆品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4 ng/g,定量限(LOQ)为1.2 ng/g,液态类化妆品方法的LOD为0.1 ng/mL,LOQ为0.3 ng/mL。在低、中、高不同加标水平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为91.7%~109.7%,相对标准偏差为0.7%~4.4%(n=6),质控样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之内。利用该方法对15批次不同基质化妆品中汞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原子荧光光度法、汞分析仪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本一致,且灵敏度更高。因此,该方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度可靠,灵敏度高且重现性好,适用于不同基质化妆品中总汞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汞 化妆品 塞曼效应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快检
下载PDF
混响室加载效应的等效吸收截面分析
4
作者 徐千 程二威 +1 位作者 王平平 沈学其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24年第5期35-43,共9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等效吸收截面与混响室内场强的关系,得到了场强的极简表达式。与加载系数不同,等效吸收截面具备可加性,仅与加载件本身引入的损耗有关。通过研究混响室内的损耗机制,给出了混响室归一化场强的理论极限。理论分析与测试结... 从理论上分析了等效吸收截面与混响室内场强的关系,得到了场强的极简表达式。与加载系数不同,等效吸收截面具备可加性,仅与加载件本身引入的损耗有关。通过研究混响室内的损耗机制,给出了混响室归一化场强的理论极限。理论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当频率较低时,发射天线的吸收截面占主导因素,通过减小腔体自身损耗来提升场强已无必要;减小腔体自身损耗有助于腔体空载或低加载时场强的提升;当加载效应占主导时,减小腔体自身损耗不能显著提升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混响室 加载效应 吸收截面
下载PDF
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及作用机理探究
5
作者 许江波 齐云飞 许晨曦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63,共20页
加强政府创新政策之间的协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基于供给和需求相配合的视角,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绩... 加强政府创新政策之间的协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基于供给和需求相配合的视角,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采购与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呈现显著的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和增强创新吸收水平来发挥作用。关于协同效应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在政府采购竞争程度较高的地区,协同效应更加显著;当政府补助多由研发相关补助构成时,政府采购与补助的协同效应更为显著;相较于策略性创新,政策组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相较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非战略性新兴产业组中政策协同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采购 政府补助 协同效应 创新吸收水平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基于吸收水平的门槛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传寓 刘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67-170,共4页
积极吸引服务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助于增强我国服务业的资本活力,还能够促进知识溢出以提升内资服务类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水平,进而激发自主创新。但只有在吸收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内资服务类企业才能有效利用外资企业溢... 积极吸引服务业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有助于增强我国服务业的资本活力,还能够促进知识溢出以提升内资服务类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水平,进而激发自主创新。但只有在吸收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内资服务类企业才能有效利用外资企业溢出的知识,进而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可见,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以及吸收水平的门槛效应,可以指导我国服务业加快创新步伐。研究表明:在线性回归中,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自主创新存在正向溢出效应。通过门槛检验发现,吸收水平的两个衡量维度——研发员工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均存在两个门槛值。同时,随着研发员工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正向溢出效应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外商直接投资 自主创新 溢出效应 吸收水平
下载PDF
有机紫外吸收剂对海洋生物的毒理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裴继影 胡俊杰 +1 位作者 张瑞杰 余克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11,共14页
有机紫外吸收剂(OUVs)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及油漆、塑料等工业产品中,并通过海上娱乐活动、陆源径流输入等方式进入海洋环境,对海洋生物产生内分泌干扰、遗传毒性和致畸致死性等危害。本文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毒性综述了OUVs对海洋生物的... 有机紫外吸收剂(OUVs)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及油漆、塑料等工业产品中,并通过海上娱乐活动、陆源径流输入等方式进入海洋环境,对海洋生物产生内分泌干扰、遗传毒性和致畸致死性等危害。本文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毒性综述了OUVs对海洋生物的毒理效应。在体内毒理实验中,OUVs在个体水平、组织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均会对海洋生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棘皮类和珊瑚等)造成毒性效应,包括致死、生长发育毒性、组织病变、酶活性改变、基因变异和代谢异常等。在体外毒理实验中,OUVs影响海洋细菌、海藻及珊瑚细胞的生长,造成贻贝血细胞受损。最后,本文展望了OUVs在海洋生物毒理研究方面仍需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紫外吸收 海洋生物 毒理效应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石琨 袁洁 +7 位作者 叶佳敏 于倩倩 黄卉 汪吉东 朱国鹏 徐聪 张辉 张永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甘薯(Ipomoea batatas L.)是一种适应性强、高产、多用途的粮食作物,对AMF的依赖性较强。为探究接种AMF对甘薯全生育期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以徐薯28和与之能建立良好共生...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与作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甘薯(Ipomoea batatas L.)是一种适应性强、高产、多用途的粮食作物,对AMF的依赖性较强。为探究接种AMF对甘薯全生育期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收获期产量的影响,以徐薯28和与之能建立良好共生关系的幼套近明球囊霉为试验材料,设接菌和不接菌两个处理,将大田与盆栽试验相结合,利用盆栽试验分析接种AMF对甘薯全生育期的茎叶生长状况、块根膨大、植株生物量和根际效应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验证AMF对甘薯收获期块根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降低了分枝结薯期、旺长期和薯块膨大期的茎叶鲜重;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旺长期和薯块膨大期的根冠比;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缓效钾的根际效应,显著提高了分枝结薯期和旺长期块根氮、磷、钾的积累量;显著增加了全生育期块根鲜重。相比不接菌根,收获期的单株产量在盆栽试验中增加了32.58%,大田试验中增加了23.05%。因此,接种AMF能促进根际土壤中的钾活化,促进养分吸收的同时,抑制养分和干物质向地上部分配,协调了源库发展,促进了块根形成与膨大,并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丛枝菌根真菌 源库关系 根际效应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周年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张立成 李娟 章明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89,共9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素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长期定位试验中菜-菜-稻轮作和菜-菜-菜轮作各季作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2种轮作体系分别采用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2种施肥模式,于2020—2022年对各季作物氮含量和...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体系周年氮素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以长期定位试验中菜-菜-稻轮作和菜-菜-菜轮作各季作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2种轮作体系分别采用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2种施肥模式,于2020—2022年对各季作物氮含量和产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和轮作下各季作物周年氮素吸收积累量、氮肥偏生产力及其对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轮作周年内菜-菜-稻轮作方式下推荐施肥模式第二季作物(芥菜)和第三季作物(水稻)氮素年均吸收积累量为415.71 kg/hm^(2),显著高于习惯施肥模式(381.43kg/hm^(2))。第一和第二轮作周年,不同轮作施肥方式下四季豆作物的氮素收获指数为0.61~0.65,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推荐施肥处理水稻作物氮素收获指数分别为0.72和0.73,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0.62和0.62)。通过各季作物氮素吸收量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推荐施肥处理能够提高作物氮素吸收利用率。菜-菜-稻轮作结合推荐施肥处理的年均产投比(1.79)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47),菜-菜-菜轮作结合推荐施肥处理的年均产投比(1.56)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36)。因此,推荐施肥处理作物的周年氮素吸收积累量和产量均高于习惯施肥,该施肥模式有利于菜-菜-稻轮作方式实现作物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施肥模式 氮素吸收 养分管理 产量效应
下载PDF
事故吸入^(241)Am后RBE加权吸收剂量系数计算
10
作者 陈倩兰 陈宝维 +2 位作者 夏益华 骆志平 刘森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当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放射性核素急性大量摄入时,对于确定效应(或组织反应)剂量范围,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估计敏感靶器官或组织在短时间内吸收辐射能量的技术手段或工具,从而能够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导则GSG-2进行核与辐射应急响... 当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放射性核素急性大量摄入时,对于确定效应(或组织反应)剂量范围,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估计敏感靶器官或组织在短时间内吸收辐射能量的技术手段或工具,从而能够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导则GSG-2进行核与辐射应急响应和其他响应行动决策,尽可能地减少受照射人员的急性大剂量照射、保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本文在系统研究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呼吸道模型、系统模型、消化道模型设计原理和参数建立依据基础上,编写^(241)Am为代表的超铀核素吸入后的滞留排泄份额m(t)计算程序,计算事故吸入^(241)Am后敏感靶器官的短期相对生物效应(RBE)加权吸收剂量AD(30)_(T)系数,并经验证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动力学模型 RBE加权 吸收剂量系数 滞留排泄份额 验证 确定效应 ^(241)Am
下载PDF
有机紫外吸收剂对珊瑚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11
作者 裴继影 庞可 +2 位作者 王明威 张瑞杰 余克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7,共17页
作为海洋中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生态系统近年来因受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等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化学品污染等人类活动影响而面临着严峻的退化问题。其中,有机紫外吸收剂(organic ultraviolet absorbents,OUVs)是一类对珊瑚健... 作为海洋中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生态系统近年来因受全球变暖、海洋酸化等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化学品污染等人类活动影响而面临着严峻的退化问题。其中,有机紫外吸收剂(organic ultraviolet absorbents,OUVs)是一类对珊瑚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地珊瑚礁区的环境介质中。为系统掌握OUVs对珊瑚的毒害机制及生态风险,本文从毒理实验的设计和毒理效应终点2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综述。结果表明,不管在个体、组织或分子层面,OUVs对珊瑚都具有一定的毒理效应,具体表现为珊瑚死亡、白化、触角收缩、幼虫变态发育受阻、组织病变、遗传物质或代谢物质受损等。最后,本文展望了OUVs对珊瑚毒理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吸收 珊瑚 毒理效应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六价铬对比研究
12
作者 刘燕迪 陆杨玥 +5 位作者 李胜男 王瑾 毕海超 陈玲 朱敏敏 刘亚轩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4-1271,共8页
土壤六价铬监测在耕地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原理测定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是准确测定土壤中六价铬及研制土壤六价铬标准物质的技术基础,目前国内测定土壤六价铬的唯一标准是HJ 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 土壤六价铬监测在耕地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原理测定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是准确测定土壤中六价铬及研制土壤六价铬标准物质的技术基础,目前国内测定土壤六价铬的唯一标准是HJ 1082—2019《土壤和沉积物六价铬的测定碱溶液提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但土壤中六价铬的测定存在较为严重的基体效应。为建立准确测定土壤中六价铬的方法,采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碱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氯化镁体系提取土壤六价铬,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研究了基体效应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AAS测定土壤六价铬,基体干扰较为严重,制作标准曲线需要进行基体匹配,在线性范围0~2 mg/L线性良好,检出限0.42 mg/kg,方法精密度为2.1%;UV-Vis测定土壤六价铬几乎不受基体效应影响,以水为溶剂制备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0~0.2 mg/L线性良好,检出限0.12 mg/kg,方法精密度为3.4%。对分别来自安阳、安顺、兰州的低、中、高3种含量的实际样品测定,两种方法平行测定6次,经t检验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较好,邀请国内十家高水平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实验,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与其他实验室测定结果一致。通过基体匹配、稀释待测液和添加高锰酸钾等方法可显著减小基体效应、颜色及有机质对两种方法测定土壤六价铬的影响,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正确度,适用于土壤六价铬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六价铬 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体效应
下载PDF
点阵结构填充双薄壁管的能量吸收性能研究
13
作者 鲍呈浩 金浩 王垠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1128,共10页
为提高薄壁结构在压载作用下吸能能力及结构轻量化水平,一种以点阵结构填充薄壁吸能构件的概念被提出。同时,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非传统低密度点阵填充结构的制备提供了可能性。提出了在双薄壁管中填充周期性点阵结构的新型薄壁吸能... 为提高薄壁结构在压载作用下吸能能力及结构轻量化水平,一种以点阵结构填充薄壁吸能构件的概念被提出。同时,金属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为非传统低密度点阵填充结构的制备提供了可能性。提出了在双薄壁管中填充周期性点阵结构的新型薄壁吸能结构。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点阵填充双薄壁管在轴向压载条件下的能量吸收能力。对比分析了点阵结构类型,点阵结构直径及薄壁管的厚度对结构吸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点阵填充双薄壁管结构的渐进变形过程中,由于点阵结构和双薄壁管的相互作用,结构的抗轴向破碎能力得到增强。点阵填充双薄壁管的能量吸收显著高于单个点阵和双薄壁管能量吸收之和。此外,在点阵填充双薄壁管结构的比能量吸收、破碎力效率等抗撞性能上也具有良好表现。提出的点阵填充双薄壁管结构在碰撞吸能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前景,为防护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结构 双薄壁管 有限元模拟 能量吸收 耦合效应
下载PDF
适用雷达外场测量的近地多路径效应抑制方法
14
作者 齐永涛 杜剑英 +1 位作者 刘鑫磊 廖英栋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针对雷达在外场低空测量目标过程中受到的多路径效应问题,提出基于吸收阵元装置对多路径效应进行抑制的方法。对雷达工作时的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过程进行分析,引入3具有较高吸波效率的吸收阵元装置,并合理设计装置参数。结合飞行目标理论... 针对雷达在外场低空测量目标过程中受到的多路径效应问题,提出基于吸收阵元装置对多路径效应进行抑制的方法。对雷达工作时的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过程进行分析,引入3具有较高吸波效率的吸收阵元装置,并合理设计装置参数。结合飞行目标理论方程,建立吸收阵元布设模型,形成能够覆盖低空飞行目标全弹道的连续抑制区域。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改善外场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有效抑制雷达在静态校准与低空动态目标测量中的多路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场测量 吸收阵元 多路径效应 布设模型
下载PDF
星用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脉冲激光试验技术进展
15
作者 上官士鹏 韩建伟 +4 位作者 马英起 陈睿 朱翔 王英豪 梁亚楠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4期103-109,共7页
解决星用半导体器件抗单粒子效应能力的评估、筛选及加固验证是其航天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利用脉冲激光模拟试验单粒子效应已经有接近40年的历史,脉冲激光模拟试验技术可微米量级精准定位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敏感位置及皮秒量级测试... 解决星用半导体器件抗单粒子效应能力的评估、筛选及加固验证是其航天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利用脉冲激光模拟试验单粒子效应已经有接近40年的历史,脉冲激光模拟试验技术可微米量级精准定位器件的单粒子效应敏感位置及皮秒量级测试电路动态响应,可满足卫星用载荷的研制及芯片研制部门的不同测试需求。通过多年的试验及理论研究,利用皮秒脉冲激光测试硅基芯片的单粒子效应试验技术已经成熟,相关的国标、国军标已经发布;同时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的测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利用脉冲激光双光子吸收(two photon absorption,TPA)机制试验SiC,GaN器件单粒子效应,建立了激光有效能量等效LET值与重离子LET值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用半导体器件 脉冲激光 单粒子效应 双光子吸收(TPA) 宽禁带
下载PDF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德 龙会英 +3 位作者 金杰 樊博 赵秀梅 韩学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2,共8页
为了解牧草间作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为不同牧草优化配置、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间作提高结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作对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柱花草生... 为了解牧草间作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为不同牧草优化配置、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间作提高结氮量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间作对柱花草、扭黄茅和孔颖草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柱花草生物固氮,对扭黄茅和孔颖草养分吸收和生长有促进作用,与柱花草间作后的扭黄茅和孔颖草与禾本科牧草单作模式相比,能获得高的养分吸收量和产量。与各自单作对比,间作体系中的禾本科牧草生物量高于单作0.06%和26.78%;与柱花草单作对比,两个间作体系中的柱花草生物量低于单作9.70%和12.83%。扭黄茅与柱花草间作后,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单作扭黄茅24.26%和35.18%,对氮磷的吸收量高于单作孔颖草40.64%和47.50%。相对于单作而言,柱花草分别与扭黄茅和孔颖草间作,对氮吸收量分别降低8.31%和28.94%,磷吸收量分别降低3.56%和20.58%。而且两种间作模式当量比均大于1,具有间作优势;柱花草/扭黄茅间作系统生产力、种间竞争能力高于柱花草/孔颖草,具有产量优势。在株行距为50cm种植密度下,间作体系中禾本科牧草生长旺盛,柱花草的生长受到抑制,在与两个禾本科牧草间作中为弱竞争作物。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适合的牧草配置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种间有益作用,提高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和禾本科牧草氮磷的吸收,有利于改善牧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禾本科 间作 生长效应 养分吸收
下载PDF
半干旱区玉米水肥空间耦合效应 Ⅰ.氮素的吸收和残留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4
17
作者 邢维芹 骆永明 +2 位作者 王林权 李生秀 李立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地区不同灌水量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玉米对N素的吸收及玉米收获后N素在1.0m土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灌水方式(均匀施肥均匀灌水、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500 m3/hm2)相比,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125 m3/hm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地区不同灌水量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玉米对N素的吸收及玉米收获后N素在1.0m土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灌水方式(均匀施肥均匀灌水、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500 m3/hm2)相比,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125 m3/hm2和600 m3/hm2的水平下,均匀施肥交替灌水、水肥同区交替灌水、水肥异区交替灌水3种不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在玉米植株吸收N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增加了肥料N在60cm以上土壤中的残留量,从而减小了N向下层土壤淋溶的可能;相同灌水量下,60cm以上层次土壤N素残留量大小顺序为:水肥异区交替灌水处理>水肥同区交替灌水处理>均匀施肥交替灌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玉米 水肥空间耦合效应 氮素 吸收 残留 环境效应 亏缺灌溉
下载PDF
再生稻头季不同施氮水平的双季氮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郑景生 林文雄 +2 位作者 李义珍 姜照伟 卓传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8-82,共5页
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水平的双季N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双季稻株吸N量与头季稻施N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以头季稻穗发育阶段吸N速率最高 ,头季稻分蘖末期、结实期和头季稻收割~再生季稻齐穗期次之。稻株总吸N量中土壤N吸收量所... 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水平的双季N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双季稻株吸N量与头季稻施N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以头季稻穗发育阶段吸N速率最高 ,头季稻分蘖末期、结实期和头季稻收割~再生季稻齐穗期次之。稻株总吸N量中土壤N吸收量所占比率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化肥N吸收量则与施N量呈抛物线形关系 ,结实期营养器官转移N是籽粒N素积累的主要来源。双季稻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头季稻施N量也呈抛物线形相关 ,超过施N限额后净同化率显著降低 ,群体生长率下降 ,干物质净积累量减少。稻谷产量与干物质总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尤其与水稻生长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极密切相关 ,再生季稻产量与头季稻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极密切相关。头季稻施N 2 2 5~ 30 0kg hm2 并加施适量芽肥处理 ,头季稻和再生季稻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及稻谷产量均最高 ,头季稻产量达 1 0 91 3~ 1 1 30 0万kg hm2 ,再生季稻产量达 75 6 5~ 7878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施氮水平 双季氮素 吸收效应 产量效应
下载PDF
京郊保护地番茄氮磷钾肥料效应及其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89
19
作者 吴建繁 王运华 +4 位作者 贺建德 张海平 崔秀荣 张彩月 齐岩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9-416,共8页
在保护地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番茄施用氮磷钾肥料的增产效果及其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在施农家肥 36t/hm2 基础上 ,施N 187 5kg ,可获得最高产量 ,但随施氮量增加 ,产量下降 ;土壤有效P含量超过 10 0mg/kg ,磷肥基本无... 在保护地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番茄施用氮磷钾肥料的增产效果及其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在施农家肥 36t/hm2 基础上 ,施N 187 5kg ,可获得最高产量 ,但随施氮量增加 ,产量下降 ;土壤有效P含量超过 10 0mg/kg ,磷肥基本无效 ,且随施磷量增加 ,产量有降低趋势 ;土壤有效K含量达 2 16mg/kg时 ,施钾肥仍可增产 8 2 %。保护地番茄干物质累积主要在盛果期 ,根、叶、茎、果的平均干重 ,分别占总干物重的 2 11%、2 3 6%、2 8 2 4 %、4 5 98%。番茄植株中N、P、K养分含量特点是 ,茎和果实中K的含量超过了N、P含量 ,也超过了根和叶中K含量 ;而叶中N含量高于根、茎和果实。保护地番茄采用露地栽培技术 ,留 3穗果后打顶 ,产量水平在 67388~ 80 960kg/hm2 时 ,N的吸收量为 177~ 2 38kg/hm2 、P2 O5的吸收量为 79~ 97kg/hm2 、K2 O吸收量为 2 12~ 30 9kg/hm2 ,氮磷钾的比例为 :1∶0 4 1~ 0 4 5∶1 2 1~ 1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 番茄 吸收分配 肥料效应
下载PDF
旱稻矿质养分吸收与施肥效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光辉 王素英 +1 位作者 王化琪 赵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71-1176,共6页
早稻和水稻的养分吸收规律不同。施氮肥可明显提高旱稻产量,并促进养分吸收;豆科植物与旱稻间套作会增加早稻的氮素养分吸收,对提高早稻产量有重要作用。热带酸性土壤缺磷是限制早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施磷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早稻主... 早稻和水稻的养分吸收规律不同。施氮肥可明显提高旱稻产量,并促进养分吸收;豆科植物与旱稻间套作会增加早稻的氮素养分吸收,对提高早稻产量有重要作用。热带酸性土壤缺磷是限制早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施磷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早稻主要吸收Mehlich-1法浸提形态的磷,但基因型之间对磷的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酸性土壤施入石灰能改善磷的有效性,促进旱稻对磷、钙和镁的吸收而提高产量;但石灰量的增加导致旱稻对钾、锌、铜、锰和铁的吸收减少。旱稻钾的营养和施肥研究结论不一,与各地土壤有效钾含量不同有关。其它元素中锌和硅的研究较多,硅肥和锌肥能提高旱稻产量。我国对旱稻矿质营养及施肥研究仍未引起重视,尤其对国内培育的新品种矿质营养的研究和当前旱稻的主栽区北方碱性土壤中旱稻对氮、磷、钾吸收利用的研究更为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矿质营养 养分吸收 施肥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