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Wisdom of Four Artificial Lakes in Guangzhou
1
作者 Shangjiangfeng Lin Wenyi Zhang Wenying Zhang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33-40,共8页
The four artificial lakes in Guangzhou(Liwan Lake,Liuhua Lake,Lu Lake,Dongshan Lake)have maintained a benign relationship with the city for the symbiosis of human,nature and society since the end of the 1950s.Taking t... The four artificial lakes in Guangzhou(Liwan Lake,Liuhua Lake,Lu Lake,Dongshan Lake)have maintained a benign relationship with the city for the symbiosis of human,nature and society since the end of the 1950s.Taking the four artificial lakes in Guang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review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four artificial lakes in Guangzhou,and combing the ecolog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 four artificial lakes.It is concluded that siting selection suitable for urban geographic conditions,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lakes in urban water systems,designing incorporating cultural,constructing and renovating the park combined with urban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ing lake-park symbiosis are the internal cause for the benign interoperabilit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artificial lakes and citi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rtificial lakes in Guangzhou and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Dawan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practice ecological wisdom GUANGZHOU FOUR artificial LAKES
下载PDF
蒙古族生态智慧的当代演绎——论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生态散文
2
作者 汪树东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鲍尔吉·原野是相当重要的当代蒙古族散文家,他特别喜欢大自然,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典型的生态散文。他对蒙古草原的生态问题至为关注,竭尽全力地从蒙古族传统生态智慧中寻求精神资源,致力于批判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他尊重自然、敬畏自... 鲍尔吉·原野是相当重要的当代蒙古族散文家,他特别喜欢大自然,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典型的生态散文。他对蒙古草原的生态问题至为关注,竭尽全力地从蒙古族传统生态智慧中寻求精神资源,致力于批判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对大自然之美、自然生命之独特性有着敏锐地感知、极富抒情气息的细腻书写。他既有全球意识又有明确的地方意识,他的生态散文中既洋溢着大自然般的淳朴与优美,又充溢着胸怀天地、悲悯众生的忧患意识。鲍尔吉·原野的生态散文有利于引导当今国人的生态意识的确立,更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尔吉·原野 蒙古族生态智慧 生态散文 自然情结
下载PDF
牧村景观及其再造——新疆伊犁河流域琼库什台村的个案
3
作者 罗意 郭志静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新疆伊犁河流域的琼库什台村是一个传统牧村,也是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牧村的传统景观由聚落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构成并以牧道空间连接为一体,彰显了“人·畜·草”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近年来,旅游发展深刻改变了牧... 新疆伊犁河流域的琼库什台村是一个传统牧村,也是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牧村的传统景观由聚落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构成并以牧道空间连接为一体,彰显了“人·畜·草”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近年来,旅游发展深刻改变了牧村的聚落空间、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创造了新的文化空间,传统生态智慧被创造性转化后融入旅游新业态之中,进而从整体上再造了牧村景观。生态人类学要积极介入景观研究,利用传统景观分析识别和把握地方人群的“生态智慧”,通过景观再造考察理解并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人类学 牧村景观 生态智慧 伊犁河流域
下载PDF
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演变研究
4
作者 肖华斌 刘莹 王慧英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水适应性景观。基于认知水适应性视角,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分为水适应主体(林田系统、聚落系统)、水适应客体(自然水系统、人工水系统)和水适应过程,并根据“人—水—地”相互适应作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将其水适应性景观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转变期以及稳定期,对各时期水适应性景观系统要素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整体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适应性景观 泉水聚落 生态智慧 浪溪河流域
下载PDF
水土平衡的生境营造模式及其工程应用
5
作者 王志勇 李嘉宁 +2 位作者 彭晓 洪敏 张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23种理水造田智慧进行梳理,总结其处理水土关系的方法,发现通过就地填挖土方,将雨水径流进行收集或分离,在局部与土壤形成一种动态稳定的互生互养关系,是营造可种植生境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挖凹以集蓄塑造汇... 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23种理水造田智慧进行梳理,总结其处理水土关系的方法,发现通过就地填挖土方,将雨水径流进行收集或分离,在局部与土壤形成一种动态稳定的互生互养关系,是营造可种植生境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挖凹以集蓄塑造汇水区、堆凸以分流塑造分水岭”的两种生境营造模式。依据地形坡度与河水淹没范围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两种生境营造模式在流域尺度的空间分布范式——多尺度分水岭–汇水区的嵌套结构。将两种生境营造模式应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实践,证明其具有处理水土平衡关系、营造可种植生境的潜力,可为当前我国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生态 传统生态智慧 生境营造 生态修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下载PDF
面向新工科“五维形态”的城乡规划课程结构反向设计
6
作者 姜雪 赵宏宇 王春青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在我国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教学如何匹配国土空间发展尤为重要。城乡规划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程成果是直接检验其授课效果的高效工具。针对目前理论课程教学成果路径设置模糊、实践创新性不足、理论知识繁杂枯燥等问题,... 在我国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教学如何匹配国土空间发展尤为重要。城乡规划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程成果是直接检验其授课效果的高效工具。针对目前理论课程教学成果路径设置模糊、实践创新性不足、理论知识繁杂枯燥等问题,本研究面向新工科(人文维度、规模维度、政治维度、产业维度与人文维度)“五维形态”,将OBE理念分解为5个阶段运用到课程结构设计中,结合课程技术、规模、政治与人文成果形成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及素质模块,力求提升城乡规划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课程结构 城乡规划专业 OBE理念 生态智慧教育
下载PDF
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approach to interpreting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A case of Inuit habitat
7
作者 Peng Zhang Shuai Li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4年第1期79-96,共18页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ccelerated melting of glaciers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ability to manage ice-snow environments.Historically,human ancestors have mastered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working with ic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ccelerated melting of glaciers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ability to manage ice-snow environments.Historically,human ancestors have mastered the ecological wisdom of working with ice-snow environments,but the phenomenon has not yet been articulated in cultural landscape methodologies that emphasize“nature-culture relevance”.The challenging living environment often compels indigenous people to form a strong bond with their surroundings,leading to the creation of long-term ecological wisdom through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 with the environment.Thi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ceptualized as a cognitive space in the form of the landscape,with which the aboriginal community norms and individual spirits continually interact.Such interactions generate numerous non-material cultural evidences,such as culture,art,religion,and other ideological aspects of the nation.These evidences symbolize the intellectual outcom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he landscape,and they create the“spiritual relevance”through personification and contextualization.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 of the Inuit people who live in the harsh Arctic,and analyze the Inu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landscape through the lens of“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and decode the survival experience that the Inuit have accumulated through their long-term synergy with the Arctic environment.The findings focus on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Inuit and the ice-snow landscape,examining the knowledge and ecological wisdom that the Inuit acquire from the ice-snow landscape.Our goal is to develop a perspectiv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viewpoint of aboriginal people and establish a methodology,model,and framework for“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that incorporates ethnic non-material cultural evidences.From the results,a total of nine models for interpreting traditional Inuit ecological wisdom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diamond model”of“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cove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physical landscape to a spiritual one and demonstrating the associative role of the landscape in stimulating potential spiritual cognitive abilities in hum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sociative cultural landscape Nature-culture relevance Cultural landscap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wisdom Non-material cultural evidence Methodology HABITAT Living environment Ice-snow landscape
原文传递
托卡尔丘克《糜骨之壤》中的宇宙生态观与伦理之问
8
作者 刘勇君 王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6-92,共7页
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糜骨之壤》创新性地将占星术与侦破谋杀案的线性叙事模式结合起来,巧妙地通过设计“动物复仇案”来探讨生态伦理难题。小说通过占星术探寻了人类活动与宇宙生态秩序之间的潜隐联系,强调在宇宙... 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糜骨之壤》创新性地将占星术与侦破谋杀案的线性叙事模式结合起来,巧妙地通过设计“动物复仇案”来探讨生态伦理难题。小说通过占星术探寻了人类活动与宇宙生态秩序之间的潜隐联系,强调在宇宙空间视域下审视生态整体价值。作为探索人类自我与宇宙生态关系的一种工具,小说中的占星术不仅充当了人类活动与深层生态的对话媒介,也为后续的生态伦理冲突起到一种预警作用,继而引出人物所面临的生态伦理选择的认知困境。最后,托卡尔丘克发出了“利己”还是“利他”的伦理之问,引发人们关于伦理正义性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糜骨之壤》 生态伦理 宇宙生态观 占星术 伦理选择 伦理智慧
下载PDF
新疆阿图什传统民居营造特征与生态智慧研究
9
作者 麦吾兰·吐尔逊江 塞尔江·哈力克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基于新疆南部特殊的气候、资源和人文环境背景,对阿图什传统民居进行文献收集、实地调研、居民访谈和总结分析,并对传统民居的营造特征与成因进行梳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基因与智慧,在传承传统营造经验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针对民居... 基于新疆南部特殊的气候、资源和人文环境背景,对阿图什传统民居进行文献收集、实地调研、居民访谈和总结分析,并对传统民居的营造特征与成因进行梳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基因与智慧,在传承传统营造经验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针对民居的自然采光、通风、空间布局与建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优化提升策略,为该地区传统民居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图什 传统民居 生态智慧 辟希阿以旺
下载PDF
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下的岭南庭园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伟 麦湘颖 +2 位作者 陈璞 马佩馨 林广思 《园林》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岭南庭园中丰富的、有待挖掘整理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目前,人文视角下岭南庭园研究已构成完整研究体系并呈现往细分领域成熟发展趋势,生态视角下以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研究为主,尚未完成全生态因子测量与整体景观要素... 岭南庭园中丰富的、有待挖掘整理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目前,人文视角下岭南庭园研究已构成完整研究体系并呈现往细分领域成熟发展趋势,生态视角下以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研究为主,尚未完成全生态因子测量与整体景观要素生态过程分析。尽管岭南庭园研究重点关注于地方性自然环境及地方性物质空间载体,但是基于整体性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仍需完善。从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对岭南庭园再认知,提出了适应于岭南庭园营造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框架体系,由场地生态关系、地方生态技能、传统生态智慧三部分组成,可为岭南庭园营造提供具有整体性、生态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生态知识 岭南庭园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场地生态关系 地方生态技能 传统生态智慧
下载PDF
艺术、智慧与生态的融汇:数字化公共艺术的生态性研究
11
作者 张苏卉 谭然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公共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些融艺术、智慧与生态为一体的前沿探索,推动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和VR、AR技术所具有的多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赋予数字...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公共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些融艺术、智慧与生态为一体的前沿探索,推动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和VR、AR技术所具有的多感知性、交互性、沉浸性、构想性赋予数字化公共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带给参观者多重沉浸式体验,其对于生态主题的诠释和表达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感知。数字化公共艺术通过艺术、智慧的手法让城市更生态,也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艺术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公共艺术 艺术智慧 城市生态
下载PDF
程抱一作品中的生态诗学与生态话语
12
作者 赵靓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当代法国生态人文话语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和方法,包括“生态智慧”理论,以重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法籍华裔作家程抱一在自身的后结构主义诗学和文艺创作中启用了来自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重构了以三元论为基础的气论审美思想。这为... 当代法国生态人文话语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概念和方法,包括“生态智慧”理论,以重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法籍华裔作家程抱一在自身的后结构主义诗学和文艺创作中启用了来自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重构了以三元论为基础的气论审美思想。这为当代跨文化生态话语的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气论 后结构主义诗学 审美三元论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的生态智慧及价值
13
作者 何念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谚语是人们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数量多、内容丰富,有着以农为本、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内涵。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生产的生... 谚语是人们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数量多、内容丰富,有着以农为本、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内涵。作为地方性知识的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从事农业生产的生态智慧,深入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农业谚语的生态价值,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生态层面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农业谚语 生态智慧 价值
下载PDF
民族文化的生态智慧助力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例
14
作者 祁永超 成敏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民族文化以民族社会为根基。黎族民歌作为黎族群众社会生活的缩影,承载着其在物质实践中所孕育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面对特定情境中求得更好生活、生存状态的智谋和策略,并以此引导其成员形成天人和谐价值追... 民族文化以民族社会为根基。黎族民歌作为黎族群众社会生活的缩影,承载着其在物质实践中所孕育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面对特定情境中求得更好生活、生存状态的智谋和策略,并以此引导其成员形成天人和谐价值追求、防范生态破坏行为规范及践履社会生态责任等意识,这与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相通之处。积极汲取黎族民歌的生态智慧,传承其绿色发展意识,构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依托自然建立环保制度,可为实现黎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民歌 生态智慧 海南 民族地方经济
下载PDF
间性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之道
15
作者 高卓坤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重新审视主客关系的结果,这样的思考范式正是建立在间性智慧之上。多元交互的主体间性摆脱了传统的交往范式,赋予人以主观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重新审视主客关系的结果,这样的思考范式正是建立在间性智慧之上。多元交互的主体间性摆脱了传统的交往范式,赋予人以主观能动性,在共在的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和对话,使人与自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交往行为的“合理化”使主体间性面向世界、改造世界,主体间性在被遮蔽的传统哲学中显现,走向以实践为特质的生活世界。间性智慧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之道,彰显出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的中国决心,是人类对生态文明建设经过理性思考而作出的回应和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 方法论之道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中的生态审美智慧探析
16
作者 李慧杰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4-68,80,共6页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小说集,主要是对汉末魏晋时期名士言行及轶闻轶事的记录。从生态美学视域对这部著作进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种...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的一部小说集,主要是对汉末魏晋时期名士言行及轶闻轶事的记录。从生态美学视域对这部著作进行观照,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生态审美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三种关系中。首先,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看,这部著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其次,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这部著作呈现出真挚质朴、和谐赤诚的人际关系;最后,从人与自我的关系来看,这部著作展现出不随流俗、独立超脱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生态审美智慧 人与自然 人际关系 精神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优化城市健康景观设计与治理中的策略与挑战
17
作者 潘亚娜 苏丹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5期157-159,共3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健康景观设计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城市景观设计视角,从人工智能应用出发,全面分析城市健康景观设计原则,明确人工智能所面临的应用挑战,即数字鸿沟、安全...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健康景观设计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城市景观设计视角,从人工智能应用出发,全面分析城市健康景观设计原则,明确人工智能所面临的应用挑战,即数字鸿沟、安全隐私等,在此基础上,探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策略。城市建设人员应实时开展智能监测,多方整合智能设施,提升城市景观智能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态文明 健康城市 数智景观
下载PDF
传统村落环境的可持续性设计特征研究
18
作者 林冠秀 孙沂楠 李玉凤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9期136-138,共3页
传统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重点。以三江侗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村落的地缘地脉特征对三江侗族的地理环境、气候表现、材料选择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三江侗族的可持续性设计特征。从... 传统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重点。以三江侗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村落的地缘地脉特征对三江侗族的地理环境、气候表现、材料选择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三江侗族的可持续性设计特征。从生态理念中汲取发展经验,挖掘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传承路径,探索其应对人居环境挑战的当代价值,构建新时代的乡村生态文明,为传统村落绿色发展以及规划设计实践提供借鉴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侗族 传统村落环境 可持续性设计 生态智慧
下载PDF
综合智慧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13
19
作者 祝智庭 戴岭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1,共8页
随着智能技术的迭代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然是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Web4.0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领着教育进入4.0阶段,给教育数字化转型通往未来智慧教育带来契机。教育数字... 随着智能技术的迭代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然是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Web4.0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领着教育进入4.0阶段,给教育数字化转型通往未来智慧教育带来契机。教育数字化转型有着为数字文明建设奠基、重塑数字文化、继续破解“不可能三角”、承担从人本主义到生态学习新使命等任务。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生态性发展难题,教育领域亟需借以实践智慧、数据智慧、设计智慧、文化智慧和生态智慧为核心的综合智慧,升维思考,降维行动,统筹各方因素,以综合智慧统领面向未来智慧教育的全盘教育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综合智慧 实践智慧 设计智慧 数据智慧 文化智慧 生态智慧
下载PDF
AGI临近了吗:ChatGPT热潮之下再看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顾小清 胡艺龄 郝祥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130,共14页
技术与教育的竞逐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行与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项目团队持续关注热潮下的技术走向,以及新的技术发展对未来教育的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追踪、对“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分析、对教... 技术与教育的竞逐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行与发展。“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项目团队持续关注热潮下的技术走向,以及新的技术发展对未来教育的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追踪、对“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分析、对教育系统内部结构要素的深度剖析,项目组已经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人才战略、知识观、教学变革、教师角色重塑等问题上形成了系统性成果。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人工智能热潮,教育将面临何种挑战?AGI的临界点真的被突破了吗?技术—社会—教育的生态互动存在何种新趋势?本研究从智能的本质出发尝试回答ChatGPT是否昭示AGI的突破,以及从社会生态系统的互动视角看技术与教育的角逐对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等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可预见的是,教育必须有所作为以应对技术对人类智慧的领地冲击,我们应基于人类智慧门槛,提升人类改造新世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树立生态视角下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AGI) ChatGPT 未来教育 教育生态 技术—社会—教育 人类智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