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XC趋化因子Mig的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赵金红 王健 +1 位作者 江水清 项桂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CXC趋化因子Mig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以实时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Mig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其最终含量。以ELISA...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CXC趋化因子Mig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以实时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Mig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其最终含量。以ELISA法定量检测患者外周血中Mig蛋白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MigmRNA表达水平为0.6883±0.069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Mig血清浓度为(609.6±73.8)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PBMC内MigmRNA与其外周血中Mig含量显著相关(r=0.7157,P<0.001),外周血中Mig含量与血清ALT水平显著相关(r=0.7220,P<0.001),外周血中Mig含量与血清中HBV-DNA含量显著相关(r=0.7266,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MigmRNA及血清Mig含量表达均增高,Mig介导了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参与了乙肝慢性化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趋化因子 MIG 丙氨酸转氨酶:实时PCR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G的表达及核苷类似物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丹 夏羽佳 +3 位作者 何嘉怡 唐望先 刘梅 田德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即IFN-γ诱导单核因子,又称CXCL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MIG水平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方法检测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及7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G水平,并检测32例...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即IFN-γ诱导单核因子,又称CXCL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MIG水平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方法检测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及7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G水平,并检测32例CHB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清MIG水平。结果 CHB患者血清MI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患者血清MIG水平与HBV-DNA定量(r=0.309 2,P<0.01)和血清ALT水平(r=0.390 4,P<0.01)呈现正相关,与肝脏结节改变、腹水、癌变相关(P<0.05)。CHB患者核苷类似物治疗3个月后血清MIG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伴随HBV-DNA及ALT水平下降(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能诱导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毒含量和肝脏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MIG可能成为预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下调趋化因子MIG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延缓乙肝患者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趋化因子 ifn-γ诱导单核因子 核苷类似物
下载PDF
小鼠干扰素-γ诱生单核因子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及其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德新 吴静 +2 位作者 杨静华 REUVE NRABINOVICI 樊代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75-981,共7页
干扰素-γ诱生单核因子(monokineinducedbyinterferon-γ,MIG,CXCL,9)是一种具有趋化T淋巴细胞NK细胞的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通过RT-PCR技术从小鼠脑组织中克隆了小鼠MIGcDNA,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MIG重组杆状病毒... 干扰素-γ诱生单核因子(monokineinducedbyinterferon-γ,MIG,CXCL,9)是一种具有趋化T淋巴细胞NK细胞的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通过RT-PCR技术从小鼠脑组织中克隆了小鼠MIGcDNA,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MIG重组杆状病毒,并在Tn-581-4昆虫细胞内将其进行了表达,最后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和活性鉴定.结果显示:小鼠MIG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可得到高效分泌性表达;分泌到培养上清中的重组MIG蛋白经S-Sepharose纯化后得到的MIG蛋白纯度约为90%,产量为10mg/L;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印迹分析中该蛋白质分子质量显示为14.4ku左右;该纯化蛋白在体外具有诱导CTLL-2淋巴细胞钙离子内流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值的活性,在鸡胚尿囊膜实验中小鼠重组MIG具有抑制新血管生成的功能.实验表明,在杆状病毒系统中高效表达的小鼠重组MIG蛋白具有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活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的机理和将其应用于肿瘤血管抑制实验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 干扰素-γ诱生单核因子 杆状病毒 重组蛋白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趋化因子IP-10、Mig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友莹 赵金红 +3 位作者 汪雪峰 李朝品 王克霞 王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内趋化因子IP-10、Mig的表达水平。方法 28例胃炎患者行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标本,依据HE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石炭酸染色,分为正常胃粘膜组、Hp阴性胃炎组及Hp阳性胃炎组,并对Hp阳性胃炎组...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内趋化因子IP-10、Mig的表达水平。方法 28例胃炎患者行胃镜检查钳取胃粘膜标本,依据HE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石炭酸染色,分为正常胃粘膜组、Hp阴性胃炎组及Hp阳性胃炎组,并对Hp阳性胃炎组的炎症活动程度进行分级。以ELISA法检测胃粘膜内IP-10、Mig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Hp阴性组、Hp阳性组的IP-10、Mig含量分别为(30.5±14.6)(、60.4±23.8)(、179.9±30.2)ng.L-1和(24.1±14.4)、(49.5±19.4)、(160.6±34.6)n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P<0.05、P<0.01),且Hp阳性组IP-10、Mig的表达水平与胃粘膜炎症活动程度均呈正相关(r=0.9811,P<0.001和r=0.9938,P<0.001)。结论 IP-10、Mig介导了Hp相关性胃炎炎症细胞的浸润,造成胃粘膜组织损伤,在Hp相关性胃炎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趋化因子 IP-10 MIG
下载PDF
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洁 童郁 +1 位作者 张德亭 戴利亚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2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干扰素(IFN)-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水平变化,探讨MIG在R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检测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MIG及IFN-γ水平,分析MIG与IFN-γ及临床指标的关系。...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干扰素(IFN)-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水平变化,探讨MIG在R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技术检测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MIG及IFN-γ水平,分析MIG与IFN-γ及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滑膜液中,RA患者MIG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MIG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486,P=0.035);血清中,RA患者活动组MIG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均<0.01),而后者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RA活动期患者MIG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304,P=0.043);30例活动期RA患者治疗前MIG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均<0.01),且治疗前后MIG水平的变化与RF、ESR、CRP的变化无相关性(P均>0.05),与DAS28的变化呈正相关(r=0.405,P=0.029)。结论 RA患者的血清及滑膜液中存在异常增高的MIG,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可作为RA病情活动新的参考指标,血清中MIG水平变化可为RA的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RA) 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 干扰素-Γ
下载PDF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艳 许秀娟 +1 位作者 王伟 邹丽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ig)的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方法选取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5例,按有无特异性体质分为特应性组和非特应性组,以同年龄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6例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ig)的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方法选取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5例,按有无特异性体质分为特应性组和非特应性组,以同年龄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6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CXCR3(CD183)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CXCR3配体Mig的水平。结果特应性组、非特应性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183+的表达分别为(16.39±4.13)%、(14.39±3.74)%和(11.1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CD183+的表达分别为(67.18±10.57)%、(61.44±11.46)%和(51.19±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g水平分别为(99.67±35.77)ng/L、(120.28±32.28)ng/L和(63.90±15.8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g和CXCR3均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CXCR3可能与特应性体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3 特应性体质
下载PDF
坏死性淋巴结炎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L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子慧 张国英 +2 位作者 洪练青 钮晓红 靳汝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41-2443,共3页
目的:观察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 L在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HNL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分成增生(PT)、坏死(NT)和黄色瘤型(XT)3组,观察其临床表现,记录中医证候积分... 目的:观察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 L在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HNL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分成增生(PT)、坏死(NT)和黄色瘤型(XT)3组,观察其临床表现,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抽取健康对照组和3组HNL患者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IP-10、Mig、Fas L的含量。结果:PT、NT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高于XT患者,前两组与后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血清IP-10、Mig、Fas 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T、NT2型血清IP-10、Mig、Fas L明显高于XT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P-10、Mig、Fas L与淋巴结肿痛、体征呈正相关。结论: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IP-10、Mig、Fas L可能参与了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过程,并与临床症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单核因子 FASL
下载PDF
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良霞 林晓亮 +1 位作者 徐敏 张建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观察地塞米松(DX)、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表达IP-10、Mig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分为哮喘组、DX组...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观察地塞米松(DX)、卡介苗(BCG)干预对哮喘小鼠表达IP-10、Mig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分为哮喘组、DX组、BCG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哮喘组分别于实验第1、3、5、7、9、11、13天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10μg致敏,第21天起予1%OVA5 ml雾化吸入30 min,每天1次,连续7天,激发哮喘。DX组在雾化吸入前30 min,按2 mg/kg腹腔注射DX溶液。BCG组在致敏前7、3、1天分别皮内注射BCG 0.025 mg。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各组小鼠于末次雾化吸入24 h后,制备肺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P-10、Mig表达。结果:哮喘组IP-1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DX组明显降低(P<0.05),BCG组IP-10表达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Mig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DX组和BCG组增加(P<0.05)。结论: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IP-10表达增加,Mig表达降低;DX可以下调IP-10、上调Mig的表达;BCG上调Mig的表达,但对IP-10作用不明显。趋化因子IP-10、Mig参与哮喘发病过程,DX与BCG可不同程度干预IP-10、Mig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 地塞米松 卡介苗 小鼠
下载PDF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变应性鼻炎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德华 李添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变应性鼻... 目的探讨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Th3亚群的功能状态。方法抽取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Mig、MCP-1及TGF-β1的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Mig为(90.99±21.92)pg/ml,高于变应性鼻炎组的(-4.91±28.01)pg/ml及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的(-8.33±8.34)pg/ml(P=0.000)。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MCP-1浓度为(81.16±1.40)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1.56±2.91)pg/ml(P=0.000);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MCP-1浓度为(103.31±11.32)pg/ml,较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高(P=0.003);MCP-1与速发相反应的相关典型症状,如鼻塞(r=0.380,P=0.001)、喷嚏(r=0.314,P=0.006)、流涕(r=0.417,P=0.000)、体征(r=0.455,P=0.000)呈正相关。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血清TGF-β1分别为(51.66±5.42)和(54.43±5.10)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4.17±7.33)ng/ml(P=0.000),TGF-β1与鼻塞(r=0.882,P=0.000)、流涕(r=0.288,P=0.013)、体征(r=0.559,P=0.000)呈正相关。健康对照组、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组血清MCP-1及TGF-β1表达不存在因年龄、性别引起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存在Th2亚群强势,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不同年龄、性别不影响血清MCP-1及TGF-β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与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德华 李添应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7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免疫失衡受多种免疫因子调节。Th1/Th2失平衡及 Th3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是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阐述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在变应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了解调节性 T ... 变应性气道炎症的免疫失衡受多种免疫因子调节。Th1/Th2失平衡及 Th3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是这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阐述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在变应性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了解调节性 T 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有助于开拓变应性气道炎症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 变应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刘佳 康平 宋彦彬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和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对研究纳入的164例患者进行临床基线特征测定和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IMT值以及MIG和IP-10血清水平;分析MIG和IP-10血清水平与IM...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和干扰素诱导的蛋白10(IP-10)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对研究纳入的164例患者进行临床基线特征测定和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IMT值以及MIG和IP-10血清水平;分析MIG和IP-10血清水平与IMT之间的关系。结果 IMT最大值0.991±0.127 mm,平均值0.796±0.136 mm。血清MIG和IP-10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血清MIG或IP-10水平与随访期间IMT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当调整混杂因素和药物因素后,血清MIG独立与颈动脉IMT相关(max-IMT:β=0.198,P=0.010;mean-IMT:β=0.186,P=0.017)。结论血清MIG水平与颈动脉IMT具有独立相关性,这可能预示着血清MIG水平检测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方面的潜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作用
12
作者 张利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661-2662,2666,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的水平变化。方法 40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Mig水平,并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的水平变化。方法 40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Mig水平,并同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V DNA水平。结果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Mig及HBsAg、HBeAg、HBV DNA明显下降,且治疗后24周比治疗后12周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下调Mig,降低血清HBsAg、HBeAg、HBV DNA水平,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 恩替卡韦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g、RANTES和IL-9水平与HBV前C/BCP区变异的关系及其对聚乙二醇琢-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单奔 孔歌 +4 位作者 李彦 王霞 傅涓涓 李丽 潘修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研究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ig)、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和IL-9水平与HBV前C区和BCP区变异之间关系及其对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纳入43例接受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 目的研究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ig)、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和IL-9水平与HBV前C区和BCP区变异之间关系及其对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纳入43例接受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PCR技术扩增治疗前患者血清HBV前C区和BCP区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采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CBA)技术检测血清Mig、RANTES和IL-9水平。结果在43例HBeAg阳性CHB患者中,检测到HBV前C区和(或)BCP区野生型(WT)24例(55.8%)和突变型(MT)19例(44.2%);野生组血清RANTES和IL-9基线水平分别为(3274.24±814.79)pg/mL和(9.40±0.89)pg/mL,突变组则为(2742.40±764.24)pg/mL和(10.78±2.73)pg/mL,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 w时,突变组患者获得CR者9例(47.4%),野生组患者4例(1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和野生组对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实现完全应答的CHB患者IL-9、Mig和RANTES基线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突变组中治疗24 w时HBsAg下降幅度>1 log10的CHB患者血清Mig基线水平为(138.17±96.57)pg/mL,而HBsAg下降<1 log10的CHB患者为(89.74±78.25)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突变组血清IL-9基线水平为(10.78±2.73)pg/mL,治疗12 w和24 w时分别为(8.83±1.94)pg/mL和(8.91±1.97)pg/mL,均明显低于基线水平(P<0.05),而野生组中未发现有类似的变化。结论 HBV前C或(和)BCP区变异与IL-9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但是IL-9水平与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的疗效无关。Mig基线高水平可能有利于突变组CHB患者在聚乙二醇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实现HBsAg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变异 聚乙二醇α-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9 干扰素-γ诱导单核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替诺福韦酯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初治患者血清Mig、RANTES及肝纤维化指标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替诺福韦酯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初治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及肝纤维化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替诺福韦酯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肝初治患者血清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及肝纤维化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进行治疗的168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替诺福韦酯单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清Mig、RANTES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ig和RANTE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试验组Mig和RANTES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和Ⅲ型前胶原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替诺福韦酯能显著降低乙肝患者血清Mig和RANTES水平,有效改善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趋化因子
下载PDF
Ficus carica hairy roots:In vitro anti-leishmanial activity against Leishmania major promastigotes and amastigotes
15
作者 Shahla Amani Shahram Khademvatan +2 位作者 Mehdi Mohebodini Morad Jafari Vinod Kumar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22年第5期220-229,共10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iochemical capacity,and in vitro inhibitory effects of hairy roots from two cultivars of Ficus carica L.(Sabz and Siah)on Leishmania major promastigotes and amastigotes.Methods:In the hai...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iochemical capacity,and in vitro inhibitory effects of hairy roots from two cultivars of Ficus carica L.(Sabz and Siah)on Leishmania major promastigotes and amastigotes.Methods:In the hairy roots,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compared to normal leaves and roots,and the presence of some phenolic compounds in comparison with fruits were investigated.The IC_(50) values of hairy roots in promastigotes was determined by tetrazolium-dy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nd trypan blue assays.By calculating the infectivity index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the leishmanicidal activity(IC_(50) values)of hairy roots for amastigotes was estimated.The effects of hairy roots(IC_(50) values)treatment on the levels of IFN-γ and iNOS expression,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and iNOS protein expression in infected-PBMCs were determined.Results:Based on antioxidant enzyme assay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hairy roots exhibited high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contained high levels of phenolic compound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etrazolium-dy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nd trypan blue assays,the hairy root extracts of both cultivars showed considerable dose-dependent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Leishmania major promastigotes.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treatment of infected-PBMCs with hairy root extracts caused the generation of a significan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up-regulation of IFN-γ and iNOS genes expression,and high value of iNOS protein compared to controls.Conclusion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hairy roots of Ficus carica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natural source of antileishmanial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leishmanial agents Hairy roots ifn-γ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PARASI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下载PDF
趋化因子MIG、MCP-1、IP-10在重症手足口病中的预警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雅萍 单小云 陈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单核因子(MI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蛋白-10(IP-10)的浓度变化在手足口病疾病分期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重症手足口病的预警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153例手足口病患者,按照病情轻重... 目的探讨诱导单核因子(MI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蛋白-10(IP-10)的浓度变化在手足口病疾病分期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对重症手足口病的预警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153例手足口病患者,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症组64例,重症组58例,危重症组21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阵列分析术(CBA)检测血清中IP-10、MCP-1、MIG的浓度。结果重症组、危重症组中MIG、MCP-1、IP-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症组、危重症组MIG、MCP-1、IP-10浓度也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与危重症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P-1轻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MIG、IP-10轻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选取MCP=451.60 pg/ml为诊断临界点,灵敏度为94.2%、特异度为65.2%,提示MCP-1对重症手足口病诊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趋化因子IP-10、MCP-1、MIG在手足口病的重症化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MCP-1对疾病重症化的预警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趋化因子 ifn-γ诱导蛋白-10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ifn-γ诱导单核因子
原文传递
IP-10和Mig及其受体与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蓉 江昌新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年第5期336-336,337-338,共3页
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均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甲状腺内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活化及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CXC亚族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在多种炎症... 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均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甲状腺内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活化及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CXC亚族趋化因子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下,通过与其受体CX-CR3结合使CXCR3阳性淋巴细胞向甲状腺炎症病灶迁移。活化的淋巴细胞通过介导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和释放细胞因子导致腺体破坏继而损害甲状腺功能,在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趋化因子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与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变异相关性及其对干扰素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丽 胡晓勤 付万智 《中国综合临床》 2020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9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BCP区变异的相关性以及其对...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9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BCP区变异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干扰素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HB且HBeAg阳性患者资料,均给予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扩增患者血清HBV前C/BCP区的基因片段并将患者分成HBV前C/BCP区野生型组(野生组61例)及突变型组(突变组4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g、IL-9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突变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9[(10.8±1.9)ng/L]明显高于野生组[(8.3±1.7)ng/L](P<0.05)。突变组治疗48周后获得完全应答率[46.9%(23/49)]显著高于野生组[16.4%(10/61)]χ^2=7.083,P=0.018;突变组治疗24周后HBsAg下降>1 lg10者较下降≤1 lg10者治疗前的血清Mig显著升高[(129.2±37.9)ng/L与(91.5±25.7)ng/L](P<0.05)。突变组治疗12、24周血清IL-9分别为(8.8±1.9)、(8.9±1.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CHB且HBeAg阳性患者治疗前血清IL-9的高表达与HBV前C/BCP区的变异关系密切,IL-9的表达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相关性;患者治疗前Mig的高表达可能对HBV前C/BCP区变异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变异 聚乙二醇α-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9 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尿液IP-10、Mig和OPG水平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美华 王涛 +3 位作者 李婷 赵秀芬 刘佳 邢昌赢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液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和骨保护素(OPG)水平评估狼疮性肾炎(LN)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检测LN患者(A组,19例)及正常人(B组,10例)的尿IP-10、Mig和OPG水平。...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液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ig)和骨保护素(OPG)水平评估狼疮性肾炎(LN)病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检测LN患者(A组,19例)及正常人(B组,10例)的尿IP-10、Mig和OPG水平。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前尿IP-10和OPG升高(P<0.05);治疗后,A组患者尿IP-10和OPG较治疗前下降[(8.07±12.56)pg/ml vs.(25.57±39.93)pg/ml和(128.01±88.02)pg/ml vs.(182.80±117.93)pg/ml](P<0.05)。结论联合检测尿液IP-10和OPG水平能够反映LN患者的炎症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 骨保护素
原文传递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关系
20
作者 仝飞 陈欣欣 +1 位作者 牟旆 魏锐利 《国际眼科纵览》 2020年第5期362-365,共4页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nterferon-γ,MIG)是一种由干扰素-γ诱导的T细胞趋化因子,在多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MIG在组织中高表达和血清中高水平。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nterferon-γ,MIG)是一种由干扰素-γ诱导的T细胞趋化因子,在多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MIG在组织中高表达和血清中高水平。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中,在IFN-γ和TNF-α的共同影响下,眼眶成纤维细胞(orbital fibroblasts,OF)和前脂肪细胞分泌MIG。TAO的活动性与循环MIG的存在有关,眼眶炎症的活动,至少可以部分通过MIG浓度的增加来反映。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与对照组和TAO患者的基准值相比,MIG浓度显著降低。由于目前TAO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需要继续研究TAO发病机制中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 甲状腺相关眼病 自身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