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 STUDY ON MONOMOLECULAR PARTICLE AGGLOMERATES OF POLYSTYRENE OBTAINED BY FREEZE-DRYING OF ITS DILUTE SOLU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Song Wang Qing-hua Wang Rong-shi Cheng Research Center of Material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81-383,共3页
The monomolecular particle agglomerates of polystyrenes were obtained by freeze-drying of its very dilute solutions of 1.3 x 10(-5)-2.0 x 10(-5) g/mL in benzene:cylcohexane (100:1) solvents, and they were annealed at ... The monomolecular particle agglomerates of polystyrenes were obtained by freeze-drying of its very dilute solutions of 1.3 x 10(-5)-2.0 x 10(-5) g/mL in benzene:cylcohexane (100:1) solvents, and they were anneal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hundred days before use. According to C-13-NMR measurement the polystyrenes should be practically atactic. 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samples are 2.80 x 10(3), 2.00 x 10(4), and 1.55 x 10(6), respectively. The freeze-dried aP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higher than 10(4) show two new IR absorption bands at 1098 and 1261 cm(-1), which are absent in the normal aPS and freeze-dried styrene oligom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samples can only form powders, whereas the freeze-dried aPS with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form a mixture of powders and fibrils, of which the longer fibrils show a much stronger 1261 cm(-1) band than the shorter fibrils and the powder. It seems that the 1261 cm(-1) band corresponds to the stacking behavior of monomolecular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molecular particles atactic polystyrene FTIR spectroscopy
下载PDF
ANALYSIS OF MICROBUCKLING FOR MONOMOLECULAR LAYERS ADHERING TO A SUBSTRATE
2
作者 张田忠 郭万林 李国强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08-620,共13页
A two-dimensional linear spr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microbuckling of a plane monomolecular layer adhering to a substrate. The model is for the layer subjected to a compressive load having an arbitrary an... A two-dimensional linear spr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microbuckling of a plane monomolecular layer adhering to a substrate. The model is for the layer subjected to a compressive load having an arbitrary angle with the chemical bond of the layer. The effects of the load angle, the strength of adhesion and the bending stiffness and shearing stiffness (the capability of resisting transverse bending and in-plane shearing) of the layer on the minimal buckling force and the critical buckling mode are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minimal buckling forc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oad angle and, for a given bending stiffn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trength of adhesion and decreasing shearing stiffness. Furthermore, a critical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buckling of the layer can just occur is obtained, which is helpful to avoid buckling in 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TECHNOLOGY MICROBUCKLING monomolecular layer spring model
下载PDF
Evaporation Retardation by Monomolecular Layers: An Experimental Study at the Aji Reservoir (India)
3
作者 Kishor Panjabi Ramesh Rudra Pradeep Goel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年第3期346-357,共12页
It is an established fact that huge quantities of water are lost from lakes, reservoirs and soils by evaporation. This assumes greater significanc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round the globe when a general scarcit... It is an established fact that huge quantities of water are lost from lakes, reservoirs and soils by evaporation. This assumes greater significanc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around the globe when a general scarcity of water is compounded by high evaporation loss from the open water surfaces of lakes and reservoirs. The use of surface covering by a monomolecular film to reduce evaporation loss from large open water surfaces offers the greatest promise among all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iques. This is the only system that retains the water surface in a state that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other uses of the body of water such as boating, navigation recreation, fish, and wildlife propagation. Various experiments and field trials worldwide have proven conclusively that the fatty alcohols and their emulsions effectively retard water evaporation and result in saving to the tune of about 20% to 50%.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Aji Reservoir (India) using a mixture of Cetyl and Stearyl alcohol that confirmed 19.26% saving in evaporation loss. During this six-month trial, about 0.18 mcum of water was saved which otherwise might have evap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RATION Water Evaporation Retardant monomolecular Layer Cetyl Alcohol Stearyl Alcohol
下载PDF
分子膜驱油提高驱油效率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大鹏 冯文光 +1 位作者 朱绍鹏 郑军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1期41-42,91-92,共2页
由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小孔、微孔中,现有的化学驱油剂对低渗透油藏的驱油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利用岩石的静电吸附在固液界面形成分子膜,从而改变界面的润湿性,驱替出小孔中的残余油,提高驱油效率。超低渗透岩心实验结果显示,分子膜驱油... 由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小孔、微孔中,现有的化学驱油剂对低渗透油藏的驱油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利用岩石的静电吸附在固液界面形成分子膜,从而改变界面的润湿性,驱替出小孔中的残余油,提高驱油效率。超低渗透岩心实验结果显示,分子膜驱油在原来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10%,效果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膜 采收率 润湿性 驱油效率
下载PDF
接触角法研究氨丙基硅烷化石英表面 被引量:5
5
作者 孔祥兴 张希 +1 位作者 高芒来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11-414,共4页
利用接触角法研究了氨丙基硅烷化石英表面的基因浓度及单分子层中单个分子的截面积。提出了氨丙基硅烷化的模型。
关键词 接触角法 氨丙基 硅烷化 石英 表面
下载PDF
自组单分子纳米膜提高驱油效率及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冯文光 贺承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6-729,共4页
鉴于某些含阳离子基团的物质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带负电的硅质矿物表面上形成无润湿纳米膜,使油湿或水湿变为中间润湿或弱水湿,明显提高驱油效率。作者提出在注入水中加入一种含阳离子基团物质的塞段,该物质可在带负电荷的砂岩矿物表... 鉴于某些含阳离子基团的物质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带负电的硅质矿物表面上形成无润湿纳米膜,使油湿或水湿变为中间润湿或弱水湿,明显提高驱油效率。作者提出在注入水中加入一种含阳离子基团物质的塞段,该物质可在带负电荷的砂岩矿物表面形成可在后续水中脱附的自组单分子纳米膜,通过取代水膜和沥青膜除去各种形式的残油。室内试验表明,该法无论在水湿或油湿,高渗或超低渗储藏中均可获得良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驱油 润湿性 水膜 自组单分子膜
下载PDF
正庚烷在HZSM-5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行为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晓燕 李春义 杨朝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91-3298,共8页
以正庚烷为轻质直馏石脑油中烷烃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它在HZSM-5催化剂上的裂解反应,并与1-庚烯裂解反应进行了对比,考察了水热处理和载体性质对裂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庚烷裂解产物中的氢气、甲烷和乙烷等小分子烷烃的含量远高于1... 以正庚烷为轻质直馏石脑油中烷烃的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它在HZSM-5催化剂上的裂解反应,并与1-庚烯裂解反应进行了对比,考察了水热处理和载体性质对裂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庚烷裂解产物中的氢气、甲烷和乙烷等小分子烷烃的含量远高于1-庚烯裂解的情况,推测主要由烷烃独特的单分子裂解路径造成,并且液化气(LPG)中丙烯、丁烯等低碳烯烃含量低;催化剂经水热处理后,酸量急剧减少,并且强B酸(Bronsted acid)的相对含量减少,导致催化剂的活性显著降低,氢转移反应减少,裂化气中烯烃度显著提高.同时,产物中C3/C4的摩尔比降低,推测裂解反应中单分子路径的几率减少.载体对于正庚烷的裂解反应行为也有较大的影响,载体中L酸(Lewis acid)的存在,对于正庚烷的转化有促进作用,提高了双分子裂解路径在初始反应中所占的比例.总体来说,与烯烃分子相比,烷烃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和烯烃选择性,因此对于在分子筛类催化剂上的催化裂解反应以生产低碳烯烃来说,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HZSM-5 单分子裂解 低碳烯烃选择性 酸性 载体 C3/C4摩尔比
下载PDF
新型可溶性酞菁铜(Ⅱ)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成膜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金尚德 关景文 +2 位作者 沈琪 陈文启 王新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5,共6页
合成了两个新型取代酞菁铜(Ⅱ)衍生物:四-4-(2-甲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A)和四-4-(2-正丁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B),以元素分析、ESR、~1H 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UV-vis光谱表明它们在氯仿溶液(10^(-5)~10(-6)mol/L)中主... 合成了两个新型取代酞菁铜(Ⅱ)衍生物:四-4-(2-甲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A)和四-4-(2-正丁氧基乙氧基-羰基)酞菁铜(Ⅱ)(B),以元素分析、ESR、~1H NMR和FT-IR进行了表征。UV-vis光谱表明它们在氯仿溶液(10^(-5)~10(-6)mol/L)中主要以双分子缔合形式存在;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配合物的分子以倾斜的方式相互平行排列;热重分析表明酞菁环引入有机基团后其热稳定性略有下降,且取代基越长,热稳定性越差。两个配合物的氯仿溶液在亚相(水)上的π-A曲线表明,它们均有明显的“气”液”“固”的变化过程,并能形成较好的单分子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衍生物 合成 π-A曲线 LB膜
下载PDF
咪唑啉自组装单分子膜在镁合金AZ91D表面的防腐蚀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雍止一 刘娅莉 李智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2,共4页
用咪唑啉水溶液在镁合金(AZ91D)电极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研究了该组装膜在0.2 mol/L NaCl中对AZ91D的缓蚀作用.通过接触角、FT-IR、EIS和线性极化等方法对自组装膜的形成过程和保护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的咪唑啉组装液浓度为5&... 用咪唑啉水溶液在镁合金(AZ91D)电极表面制备了自组装单分子膜,研究了该组装膜在0.2 mol/L NaCl中对AZ91D的缓蚀作用.通过接触角、FT-IR、EIS和线性极化等方法对自组装膜的形成过程和保护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的咪唑啉组装液浓度为5×10-4mol/L和最佳组装时间为72 h下的缓蚀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咪唑啉 自组装单分子膜 镁合金 吸附膜
下载PDF
丁烯-1骨架异构反应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金芝 龙军 +1 位作者 赵毅 于中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以密度泛函理论(DFT)为基础,通过对丁烯-1骨架异构单分子机理反应过程的模拟研究发现,丁烯-1很难在新鲜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位上通过单分子反应生成异丁烯,而是以分子筛催化剂酸性位上无法化学脱附的碳正离子为新的活性位,进行第2次反应... 以密度泛函理论(DFT)为基础,通过对丁烯-1骨架异构单分子机理反应过程的模拟研究发现,丁烯-1很难在新鲜分子筛催化剂的酸性位上通过单分子反应生成异丁烯,而是以分子筛催化剂酸性位上无法化学脱附的碳正离子为新的活性位,进行第2次反应,生成异丁烯。因为该种反应方式可以使速控步骤的能垒大幅降低,有利于提高异丁烯的选择性。因此,有效地利用第1次反应的吸附物种,引发后续的烯烃骨架异构化反应,对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设计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1 骨架异构 过渡态 单分子机理 能垒
下载PDF
HIV-1 gp41N端融合肽与脂膜作用的荧光及单分子层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曼 林克椿 +2 位作者 聂松青 王少雄 隋森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2,共6页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HIV-1gp41N端23肽即融合肽HIVwt能促融合,但它的突变体HIVGlu(2位V→E)却不能诱发融合。为了进一步研究多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们用荧光及单分子层膜技术研究HIVwt及HIVGl... 我们以前的实验证明HIV-1gp41N端23肽即融合肽HIVwt能促融合,但它的突变体HIVGlu(2位V→E)却不能诱发融合。为了进一步研究多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们用荧光及单分子层膜技术研究HIVwt及HIVGlu与脂的相互作用。荧光淬灭实验表明HIVwt插入带负电磷脂并插入较深;而HIVGlu虽然能与带负电脂结合但并不插膜。单层膜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HIVwt对带负电磷脂POPG的临界插膜压达到43mN/m,而HIVGlu的临界插膜压只有31mN/m。这提示HIVwt与单层膜不仅存在静电作用还有较强的疏水作用。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HIVwt能插入脂膜的酰基链因而容易促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肽 荧光 单分子层膜 HIV Ⅰ型 脂膜作用
下载PDF
45°载荷作用下单分子层的微屈曲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田忠 郭万林 杨政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6-331,共6页
通过发展Chisks和Parnes提出的弹簧模型模拟了单分子层的微屈曲现象,结果显示,单分子层的屈曲模态由其横向抗弯刚度及其与基体间粘结刚度密切相关.随着涂层横向抗弯刚度的升高和涂层与基体粘结刚度的降低,屈曲模态趋于... 通过发展Chisks和Parnes提出的弹簧模型模拟了单分子层的微屈曲现象,结果显示,单分子层的屈曲模态由其横向抗弯刚度及其与基体间粘结刚度密切相关.随着涂层横向抗弯刚度的升高和涂层与基体粘结刚度的降低,屈曲模态趋于光滑且临界屈曲载荷降低.单分子层的纵向抗剪能力对其模态值没有影响,但临界屈曲载荷会随纵向抗剪力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还给出了单分子层不发生屈曲的临界判据,对于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科技 微曲屈 单分子层 弹簧模型 稳定性分析 分子薄层力学 载荷作用
下载PDF
从热释光曲线同时确定电子复合与俘获之比及陷阱深度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伟 徐征 +3 位作者 滕枫 张福俊 孟立建 徐叙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37-1541,共5页
复合发光的本质是两种载流子的复合,但其衰减规律则视具体情况可以从一个极限(指数)变到另一个极限(抛物线),即复合发光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主要取决于导带电子的行为,导带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电子与离化发光中心复合与被陷阱俘获之... 复合发光的本质是两种载流子的复合,但其衰减规律则视具体情况可以从一个极限(指数)变到另一个极限(抛物线),即复合发光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主要取决于导带电子的行为,导带电子的行为可以用电子与离化发光中心复合与被陷阱俘获之比来表示。加热发光是在变化温度下的发光弛豫,它既与复合与俘获之比有关,还是陷阱深度的函数,因此在利用加热发光曲线测定陷阱深度时,要同时确定这两个参数。利用热释光动力学模型及其原理,对其发光过程进行了分析,解释了热释光过程既不是一个单分子过程也不是一个双分子过程,这两个过程实际是两个极端情形,都是近似。文章同时利用一些工具软件具体计算了ZnS:Cu,Co的陷阱深度及电子复合与俘获概率之比,精确的计算了这些参数,得-n0=2.6,ε=0.8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衰减动力学 单分子过程 双分子过程 热释光曲线 陷阱深度
下载PDF
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昌磊 马波 +2 位作者 张喜文 凌凤香 张志智 《工业催化》 CAS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正构烷烃在分子筛为载体的双功能催化剂上加氢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单分子机理、双分子机理、孔口机理及锁匙机理,并展望了反应机理在制备新型催化剂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加氢异构化反应 单分子机理 双分子机理 孔口机理 锁匙机理
下载PDF
溶液表面吸附实验拓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田 杨玲 +2 位作者 徐金荣 吴忠云 朱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5,共3页
对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进行了拓展,将体系由单一的正丁醇溶液扩展成正丁醇、异丁醇和叔丁醇一系列同分异构体。分别测定了3种醇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拟合实验数据进而计算得到了单分子的占有面积,... 对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溶液表面吸附的测定"进行了拓展,将体系由单一的正丁醇溶液扩展成正丁醇、异丁醇和叔丁醇一系列同分异构体。分别测定了3种醇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拟合实验数据进而计算得到了单分子的占有面积,并与chem3D软件的理论模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求得吸附量和单分子占有面积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区分分子纳米尺度的结构差异。实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微观的具象认识,并对表面吸附实验有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附 最大泡压法 表面张力 同分异构体 单分子占有面积
下载PDF
应用高脂膜防治杧果蚜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君 程惠珍 林余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4-85,共2页
1990~1991年对杧果蚜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采用高脂膜进行防治。绍果表明,施用100倍,200倍高脂膜,杧果蚜越冬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低30.76%,12.15%。在50倍,100倍、200倍高脂膜作用下,低龄若蚜死亡率均达100%,高龄若蚜及成蚜死亡率为8.3... 1990~1991年对杧果蚜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采用高脂膜进行防治。绍果表明,施用100倍,200倍高脂膜,杧果蚜越冬卵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低30.76%,12.15%。在50倍,100倍、200倍高脂膜作用下,低龄若蚜死亡率均达100%,高龄若蚜及成蚜死亡率为8.37%,32.62%和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蚜 高脂膜 五倍子
下载PDF
单分子烃碳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钜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本文介绍了原油和岩石可溶有机质的单分子烃C同位素分析方法。通过饱和烃样品预处理与未处理、标准样品及其加入异构烷烃后的对比试验以及常见的 3种基线模式数据处理方法的讨论。分析了单分子烃C同位素测定的误差来源 ,阐明了正构烷烃... 本文介绍了原油和岩石可溶有机质的单分子烃C同位素分析方法。通过饱和烃样品预处理与未处理、标准样品及其加入异构烷烃后的对比试验以及常见的 3种基线模式数据处理方法的讨论。分析了单分子烃C同位素测定的误差来源 ,阐明了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预分离处理、色谱升温程序和数据处理是影响单分子烃C同位素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指出采用尿素络合法或 5A分子筛吸附法进行样品预分离处理 ,选择单一升温速率或在待测化合物溢出的时间范围内保持较平缓的升温梯度 ,对多拐点基线模式进行分段数据处理等方法可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烃 碳同位素 基线模式 准确度 原油 岩石 油气地球化学
下载PDF
亚单分子层三聚氰胺的便携式拉曼检测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锭笙 李学铭 +2 位作者 董鹍 周小芳 张鹏翔 《光散射学报》 2008年第4期379-383,共5页
通过改进Lee和Meisel法,制备了两种银胶。以三聚氰胺分子为探针分子,银胶为SERS基底,使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进行拉曼测试。拉曼光谱表明银纳米粒子和三聚氰胺发生的吸附作用明显,三聚氰胺的四个较强振动峰有4~9cm-1的频移和强度比变化... 通过改进Lee和Meisel法,制备了两种银胶。以三聚氰胺分子为探针分子,银胶为SERS基底,使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进行拉曼测试。拉曼光谱表明银纳米粒子和三聚氰胺发生的吸附作用明显,三聚氰胺的四个较强振动峰有4~9cm-1的频移和强度比变化较大。由于SERS基底的表面增强作用,三聚氰胺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最小检测量达到了6×10-12g,实现了三聚氰胺的亚单分子层检测水平。该检测方法快捷、简便,如果结合奶粉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固相萃取技术,将可以应用于三聚氰胺的现场、快速、半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便携式拉曼光谱仪 亚单分子层 表面增强拉曼 银胶
下载PDF
分子自组装技术及表征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思亭 张笑一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膜的应用领域的拓展,对膜的组装技术和表征方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述了现阶段分子自组装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基底表面的处理方法;着重从电化学、谱学、显微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膜的应用领域的拓展,对膜的组装技术和表征方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综述了现阶段分子自组装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基底表面的处理方法;着重从电化学、谱学、显微学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自组装单分子膜的表征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膜 扫描隧道显微镜 表征方法
下载PDF
FCC汽油重馏分的单分子和双分子裂化反应特征产物的生成途径 Ⅰ.在不同类型催化剂上的裂化机理比率(CMR) 被引量:3
20
作者 叶宗君 许友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油,采用不同类型的酸性催化剂,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00-520℃。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酸性催化剂,其裂化机理比率(CMR)明显不同,并与强B酸量和弱B酸量有关。酸性催化剂强B酸量越高,... 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油,采用不同类型的酸性催化剂,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进行催化裂化反应,反应温度为400-520℃。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酸性催化剂,其裂化机理比率(CMR)明显不同,并与强B酸量和弱B酸量有关。酸性催化剂强B酸量越高,对单分子反应越有利;弱B酸量越高,对双分子反应越有利,单分子反应和双分子反应之间存在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重馏分 单分子裂化 双分子裂化 裂化机理比率 强B酸 弱B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