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 during winter monsoon relax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Cong DING Yang +5 位作者 BAO Xianwen BI Congcong LI Ruixiang ZHANG Cunjie SHEN Bia WAN Ka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16-229,共14页
Using a 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 w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SCSWC)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SCS) during winter monsoon relaxation. The model reproduce... Using a 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 w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SCSWC)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SCS) during winter monsoon relaxation. The model reproduces the mean surface circulation of the NSCS during winter, while model-simulated subtidal currents generally capture its current pattern. The model shows that the current over the continental shelf is generally southwestward, under a strong winter monsoon condition, but a northeastward counter-wind current usually develops between 50-and 100-m isobaths, when the monsoon relaxes. Model experiments, focusing on the wind relaxation process, show that sea level is elev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SCS), related to the persistent northeasterly monsoon. Following wind relaxation, a high sea level band builds up along the mid-shelf, and a northeastward current develops, having an obvious vertical barotropic structure. Momentum bala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n along-shelf pressure gradient provides the initi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SCSWC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following wind relaxation. The SCSWC subsequently reaches a steady quasi-geostrophic balance in the cross-shelf direction, mainly linked to sea level adjustment over the shelf. Lagrangian particle track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both the southwestward coastal current and slope current contribute to the north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SCSWC during winter monsoon rela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outh China Sea Warm current monsoon relaxation numerical model pressure gradient barotropic structure
下载PDF
Subtropical High Anomalies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Its Relations to the Asian Monsoon and SST Anomaly 被引量:24
2
作者 孙淑清 应明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Using the data of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rom 1951 to 1995, SST roughly in the same period and OLR data from 1974 to 1994,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nomalies of subtropical high (STH for short) and the tropical c... Using the data of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rom 1951 to 1995, SST roughly in the same period and OLR data from 1974 to 1994,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nomalies of subtropical high (STH for short) and the tropical circulations including the Asian monsoon as well as the convective activity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he air-sea interaction related to STH anomaly, the correlation of STH with SST at various sea areas, lagged and simultaneous, has been calculate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OLR, wind fields, vertical circulations and SST anomalies in the strong and weak STH, we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circulations and the SST distributions related to the anomalous STH at the western Pacific both in winter and summer.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the air-sea intera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ST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 special vertical circulation, related to the STH anomalies is found, which connects the monsoon current to the west and the vertical flow influenced by the SST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tropical high SST anomaly monsoon current Vertical circulations
下载PDF
巴基斯坦瓜达尔某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谭忠华 栾英妮 +2 位作者 刘臻 陈江南 柴俊凯 《水道港口》 2024年第4期469-479,共11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北印度洋阿拉伯海的水文气象特征,重点分析了该海域的季风洋流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水动力及热扩散数学模型,经率定验证后对巴基斯坦瓜达尔某燃煤电站不同取排水平面布置方案下的温排水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 文章首先分析了北印度洋阿拉伯海的水文气象特征,重点分析了该海域的季风洋流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水动力及热扩散数学模型,经率定验证后对巴基斯坦瓜达尔某燃煤电站不同取排水平面布置方案下的温排水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巴基斯坦瓜达尔海域海流流向呈季节性长时间的单向流形态,为风海流,与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特征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满足排放口100 m处温升不得超过3℃,可采用以下措施:采用多点分散式排水;增加排水口处的水深,使温水能够进行充分的垂向掺混作用;调整排水口的排水流量,按照水深浅、流量小或水深大、流量大的原则,充分利用每个排水口处的温水容纳体积。最后,总结了取排水口的相对位置优化原则,为取排水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洋流 取排水平面布置 排水温升 温排水扩散距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事件及其机理初析
4
作者 冯建杰 潘爱军 +2 位作者 董昌明 林新宇 邱云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年和2015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月,8月和9月强度达到最大,10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5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0... 本研究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8年和2015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的极端异常事件。孟加拉湾南部冷池早期出现在5月,8月和9月强度达到最大,10月开始减弱,随后逐渐消失。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5年冷池海表温度距平值分别为-0.55℃和0.43℃,是1993—2018年26年中冷池降温最强和最弱的年份。2018年孟加拉湾南部冷池风应力距平值为0.02 N/m2,而2015年距平值为-0.01 N/m2。2018年Ekman抽吸速度距平在冷池区域为正,2015年为负。经混合层热收支计算得到,造成冷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平流效应,且2018年与2015年的夏季(6—8月)降温平流项分别占49.2%和80.7%。冷池极端事件主要发生在6月,2018年6月冷池降温是2015年的2.76倍,并且海表净热通量项和平流项的异常对冷池极端事件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冷池 西南季风流 混合层热收支 孟加拉湾
下载PDF
Counter-Wind Deep Current in the Northern Beibu Gulf in Boreal Winter 被引量:2
5
作者 GAO Jingsong WU Guidan +1 位作者 NGUYEN Kim-Cuong SHI Maoch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7-68,共12页
The Beibu Gulf is at 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ich in gas, oil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 The observed currents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in the upper layer was opposite to that in the lower layer in boreal... The Beibu Gulf is at 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ich in gas, oil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 The observed currents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in the upper layer was opposite to that in the lower layer in boreal winter in the northern Beibu Gulf and it was northeastward in the lower layer. This northeastward current was reproduced by a 3 D baroclinic model in this study. It's found that the counter-wind deep current(referred to as ‘CWDC' hereinafter) strengthened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but weakened from December to the following February. A closed meridional circulation in vertical direction was found in the northern Beibu Gulf, including CWDC, surface southwestward current, an upwelling, and a downwelling. The temporal variation process of the meridional circulation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WDC, with strength and range stronger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than in other four months. Similar to the variation process of CWDC, the monsoon wind changed from weak easterly wind in September to strong northeasterly wind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and it was transformed into weak southeasterly wind in February again. The sensitiv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CWDC and the meridional circulation were controlled by the monsoon wind and were adjusted by heat flux-and tide-induced mixing,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momentum balance equation, it can be revealed the counter-wind deep current is a compensation current which is induced by the surface elevation gradient balanced by the Coriolis force, vertical diffusion and baroclinic pressure grad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bu GULF numerical model(POM) counter-wind DEEP current(CWDC) monsoon WIND momentum balance equation
下载PDF
Linking Monsoon Activity with River-Derived Sediments Deposi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6
作者 GE Qian XU Dong +2 位作者 YE Liming YANG Kehong YAO Zhig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098-1104,共7页
The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EAM)since Last Glacial Maximum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records in a sediment core retrieved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provenance of organic carbon and the EAM’s evo... The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EAM)since Last Glacial Maximum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records in a sediment core retrieved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provenance of organic carbon and the EAM’s evolution are investigated using combined organic carbon,grain size,and AMS 14 C dating analysis.Responding to the strong winter monsoon,the marine organic matter was dominated in the sediments,andδ13 C of organic matter was high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During the Holocene,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decreased and the dilution effect of riverine inorganic clastics strengthened.Accordingly,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andδ13 C values decreased,and terrestria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core sediments.The 4μm grain size fraction,as the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grain size component,is determined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climatic records.During the last glacial period,the contents of 4μm grain size component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sea level changes.Upon the Holocene,the influence of the sea level changes weakened and the roles of current system and provenance strengthened.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AM and solar insolation forcing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carbon grain size SEA level current system South China SEA East ASIAN monsoon
下载PDF
斯里兰卡穹顶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
7
作者 马宇 王卫强 +1 位作者 游庆龙 辛红雨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共16页
文章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等多套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气候态斯里兰卡穹顶(Sri Lanka Dome,SLD)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研究显示,SLD有两次从发展、成熟至减弱的过程,相伴随的是其涡动能(eddy ki... 文章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等多套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气候态斯里兰卡穹顶(Sri Lanka Dome,SLD)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研究显示,SLD有两次从发展、成熟至减弱的过程,相伴随的是其涡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也出现两次峰值。在第一次发展阶段(5月23日—6月10日),SLD在斯里兰卡的东南部开始发展,并逐渐移向东部,伴随着面积和强度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风应力持续输入EKE,海洋不稳定过程使得平均流能量转化为EKE和涡势能(eddy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EPE),以及西南季风流(southwest monsoon current,SMC)的平流作用,均使得SLD迅速加强。在成熟阶段(6月11—22日),SLD位于斯里兰卡东部,风应力做功和涡流相互作用的增强使得SLD区域内的EKE和EPE达到第一个峰值。在减弱阶段(6月23日—7月20日),SLD向西北移动,由于平流项引起EKE和EPE的耗散,加上风应力做功和斜压不稳定显著减小,使得SLD区域的EKE和EPE衰减,强度显著减小。而在稳定阶段(7月21日—8月14日),SLD移至斯里兰卡东北部,风应力做功,压强做功和涡流相互作用较弱,使得SLD的强度始终维持一个较弱的水平。在第二次发展阶段(8月15—25日),SLD北移,伴随着风应力做功和压强做功的增强,其强度增大。在消亡阶段(8月26日—9月5日),海洋不稳定过程使得EKE和EPE转化为平均流能量,导致SLD逐渐消亡。因此,风应力做功、涡流相互作用、压强做功以及源自SMC的平流作用是控制SLD演变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穹顶 涡流相互作用 能量学分析 中尺度涡 西南季风漂流
下载PDF
塞舌尔群岛东北部海域现代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及来源分析
8
作者 武佳星 刘升发 +4 位作者 曹鹏 张辉 黄牧 刘焱光 石学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70,共11页
本文基于塞舌尔群岛东北部海域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黏土矿物测试结果分析其组成特征、分布规律和物质来源。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平均相对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伊利石(35%)、坡缕石(20%)、蒙皂石(20%)、高岭石(16%)、绿泥石(10%)... 本文基于塞舌尔群岛东北部海域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黏土矿物测试结果分析其组成特征、分布规律和物质来源。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平均相对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伊利石(35%)、坡缕石(20%)、蒙皂石(20%)、高岭石(16%)、绿泥石(10%)。根据沉积物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将研究区分为2个亚区(I区、II区)。I区覆盖研究区北部大部区域,物质来源主要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西南部以及索马里海岸沙漠的风尘物质;II区位于研究区南部的塞舌尔群岛以东,主要接收塞舌尔高原风化物质。综合分析研究区细颗粒物质来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区域动力环境特征,南亚夏季风搬运阿拉伯半岛、印度西部及索马里海岸沙漠风尘物质向南输运是影响I区黏土矿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南赤道逆流驱动塞舌尔高原富高岭石、绿泥石的细粒风化物质向东扩散,控制了II区黏土矿物组成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黏土矿物 物源 季风 洋流 西印度洋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沿岸流和上升流对中华哲水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尹健强 黄良民 +3 位作者 李开枝 练树民 李超伦 张建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大陆架水域的浮游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4个季节使用网目孔径为0.505mm的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大陆架水域的浮游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4个季节使用网目孔径为0.505mm的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架区中华哲水蚤的水平、季节和昼夜垂直分布以及与季风、海流和温度的关系。中华哲水蚤丰度季节变化显著,整个调查海域春季的平均达(22.30±77.78)个/m3,夏季的降低,平均为(13.74±45.10)个/m3,秋季消失,冬季调查期间仍未出现。中华哲水蚤的区域分布差异十分显著,将调查海域划分为粤西近海、琼东近海、粤西-琼东外海三个亚区,在粤西近海亚区春、夏季中华哲水蚤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15.63±145.93),(68.12±84.00)个/m3,远高于另外两个亚区。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区的中华哲水蚤没有昼夜垂直移动行为,呈底层分布,以躲避表层高温的伤害。南海西北部陆架区是中华哲水蚤的季节分布区,冬春季东北季风期间由广东沿岸流从东海沿岸携带而来,出现的时间从北往南逐渐推迟;夏季西南季风期间雷州半岛东部近海的冷涡和琼东沿岸上升流区成为中华哲水蚤度夏的避难所;秋季季风转换时期上升流减弱或消失,中华哲水蚤因耐受不了高温(>27℃)死亡而消失。因此,中华哲水蚤对东北季风时期的沿岸流和西南季风时期的上升流均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南海北部 分布 季风 海流 指示种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区西南季风变化与表层流结构和演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企洲 方文东 陈荣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6,共9页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资料和海区的历史资料 ,讨论了西南季风的变化及其与海区表层地转流的结构和演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区西部的表层流结构随西南季风的盛衰而有变化 ,说明西南季风对南沙群岛海区表层流的调控作...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资料和海区的历史资料 ,讨论了西南季风的变化及其与海区表层地转流的结构和演变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区西部的表层流结构随西南季风的盛衰而有变化 ,说明西南季风对南沙群岛海区表层流的调控作用西部大于东部 ;但由于密度流和地形效应等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区 西南季风 表层流 地形效应 海面风 密度流
下载PDF
48ka以来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的海洋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焱光 石学法 +3 位作者 SUK Bong-Chool 李朝新 王昆山 李小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4-106,共13页
晚第四纪以来伴随底层水含氧量的剧烈变化,浅色和深色沉积层的交替出现是日本海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KCES1孔的沉积物具有四种不同的沉积构造:均质、纹层、纹层状和混杂构造。深色沉积层一... 晚第四纪以来伴随底层水含氧量的剧烈变化,浅色和深色沉积层的交替出现是日本海半远洋沉积物的主要特征。沉积特征分析表明,日本海Ulleung海盆南部KCES1孔的沉积物具有四种不同的沉积构造:均质、纹层、纹层状和混杂构造。深色沉积层一般具有纹层和纹层状构造,并且与我国内陆的千年尺度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纹层沉积物也具有千年尺度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冰川性海平面变化和东亚夏季风波动应该是Ulleung海盆南部底层水溶解氧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暖期,在东亚夏季风降水相对增强的影响下,低温、低盐的东海沿岸水对日本海表层水体的贡献要大于对马暖流的贡献,日本海水体间的交换减弱,最终造成缺氧的海底沉积环境。在冷期,夏季风强度的减弱(冬季风增强)加快了日本海西北部深层水的生成,Ulleung海盆南部的底层水含氧量高,相应地沉积了具均质构造的浅色沉积物;在末次盛冰期最低海平面时,日本海成为一个封闭的海盆,降雨量高于蒸发量,水体出现分层,底层水处于停滞缺氧状态。自距今17.5 ka(日历年,下同)以来底层水含氧量较高,对马暖流逐渐成为影响日本海海洋沉积环境的主要因素。Ulleung海盆南部底层水的含氧量在YD期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东海沿岸水的短暂强盛制约了深层水的流通。自距今10.5 ka以来对马暖流强盛,日本海海底处于富氧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海 沉积环境 东亚季风 对马暖流
下载PDF
郑和下西洋对季风洋流的认识和利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云健 张忍顺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在蒸气机发明之前的风帆时代,庞大的郑和船队必须依赖季风和洋流的帮助,才能顺利航行。郑和航线所经历的地区是世界上季风现象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盛行风的季节性变动,带来了洋流的季节性变化,为郑和航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文以郑和航... 在蒸气机发明之前的风帆时代,庞大的郑和船队必须依赖季风和洋流的帮助,才能顺利航行。郑和航线所经历的地区是世界上季风现象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盛行风的季节性变动,带来了洋流的季节性变化,为郑和航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文以郑和航海图为基础,结合海洋地理知识,根据郑和出使西洋过程中的航期、航线与航速,分析对季风洋流的认识和利用,并以此侧面反映15世纪中国领先于世界的高超航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洋流 海洋 季节性变化 海图 海水 航行 航线 中国 世界
下载PDF
非结构化网格在印尼亚齐电厂温排水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海成 陈汉宝 《水道港口》 2009年第5期316-319,共4页
印尼亚齐(ACEH)电厂取水口温升是判断工程平面布置方案优劣的关键。应用局部加密的非结构化网格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温排水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复杂地形,既保证了工程区域水动力计算精度,也减少了计算量。在水动力计算过程中考... 印尼亚齐(ACEH)电厂取水口温升是判断工程平面布置方案优劣的关键。应用局部加密的非结构化网格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温排水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复杂地形,既保证了工程区域水动力计算精度,也减少了计算量。在水动力计算过程中考虑了洋流和季风等长周期动力因素,研究了温排水在这种长周期动力条件下的扩散规律。计算了不同布置方案条件下温排水的影响范围,对不同布置方案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化网格 温排水 洋流 季风
下载PDF
广西涠洲岛南岸表层海流特征及机制实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春雷 高劲松 +3 位作者 曹雪峰 牙韩争 陈波 侍茂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3,共7页
涠洲岛周边海域拥有珍贵的珊瑚礁生态区,但近年来赤潮频发,而针对涠洲岛的海流实测数据研究仅限于1988-1989年的观测结果。因此本文基于涠洲岛南岸2015年1-8月的观测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流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发现涠洲岛南岸为不正规半日... 涠洲岛周边海域拥有珍贵的珊瑚礁生态区,但近年来赤潮频发,而针对涠洲岛的海流实测数据研究仅限于1988-1989年的观测结果。因此本文基于涠洲岛南岸2015年1-8月的观测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流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发现涠洲岛南岸为不正规半日潮流,半日潮流要强于全日潮流且以逆时针旋转运动为主,M2分潮的潮流椭圆长轴最强;潮流呈现季节性变化,其中冬季的潮流最强,夏季其次,春季最弱;冬季分潮的潮流椭圆长轴比夏季大约10cm/s,夏季的分潮潮流椭圆长轴比春季大约1cm/s。虽然冬季潮流最强,但夏季的低频流速最强,约为6.2cm/s,大于冬季的4.5cm/s。对比同时期的季风变化,发现涠洲岛南岸的表层流基本为季风驱动,同时大风江和廉江的冲淡水对该区域流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长时间序列实测数据 海流 季风 表层
下载PDF
青岛附近夏季风和海面坡度对沿岸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蒲书箴 程军 +3 位作者 张义钧 石强 骆敬新 范文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共7页
根据 1999—2001 年月平均海面高度资料讨论了青岛和胶州湾附近海面高度的年变化。结果表明:各验潮点夏季的海面高度普遍高于冬季的海面高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此外,夏季胶州湾口外的海面高度低于胶州湾内的海面高度,表现为由北... 根据 1999—2001 年月平均海面高度资料讨论了青岛和胶州湾附近海面高度的年变化。结果表明:各验潮点夏季的海面高度普遍高于冬季的海面高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此外,夏季胶州湾口外的海面高度低于胶州湾内的海面高度,表现为由北向南下倾的海面坡度。同时说明了形成这种海面坡度的原因。文章还利用动力学原理探讨了夏季风和海面坡度的动力作用,及其对月平均海流的影响,强调指出了夏季风和海面坡度所产生的压强梯度力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海面坡度 季风 沿岸流
下载PDF
冬季黄海暖流区的空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辉武 于非 +2 位作者 吕连港 刁新源 郭景松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利用了多年连续的冬季水文调查数据,以黄海暖水舌作为黄海暖流的示性指标,采用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及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黄海暖流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海暖流的强弱存在4~7a的年际变化周期,并与冬季局地季风的经向分量具有较... 利用了多年连续的冬季水文调查数据,以黄海暖水舌作为黄海暖流的示性指标,采用经验函数正交分解及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黄海暖流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海暖流的强弱存在4~7a的年际变化周期,并与冬季局地季风的经向分量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2)黄海暖流的流轴存在一个3~6a的变化周期,而且其流轴的摆动明显受冬季季风纬向分量的影响;3)季风增强,黄海暖流增强且流轴西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暖流 年际变化 冬季季风
下载PDF
浙南近岸海流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陈沈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29,共11页
为了揭示浙南海流特征及其季节和垂向变化规律,于2006-2007年在浙南岸外一固定点(平均水深约32 m)利用ADP潜标进行了春、夏、秋、冬季4次多个潮周期分层海流流速流向观测。结果表明:(1)测点最大流速为148.9 cm/s ,相应流向为75&#... 为了揭示浙南海流特征及其季节和垂向变化规律,于2006-2007年在浙南岸外一固定点(平均水深约32 m)利用ADP潜标进行了春、夏、秋、冬季4次多个潮周期分层海流流速流向观测。结果表明:(1)测点最大流速为148.9 cm/s ,相应流向为75°,出现在春季表层大潮落潮阶段;垂向平均最大流速为106.2 cm/s ,平均流向为81°,出现在夏季大潮落潮落急阶段。(2)剖面各层流速垂向差异明显,表层流速(28 m层以上)受海况影响明显,秋季平均流速最大(65.4 cm/s),冬季最小(42.8 cm/s),20~28 m层冬季最强,春季最弱,20 m层以下夏季最强,秋季最弱(仅小潮);垂线平均流速夏季最强(46.5 cm/s),春季最小(33.7 cm/s)。(3)夏季海流基本上为(偏)北向流;秋、冬则基本上为(偏)南向流;春季具往复流特点,但以北向流为主。(4)垂向上夏季和春季流向较一致,冬季和秋季流向分异明显(20 m和10 m层)。(5)垂线平均余流为12.8~29.8 cm/s ,夏季最强春季最弱;夏季和春季各层余流均为东北向,冬季为西南向,而秋季11 m层(包括11 m层)以下为E-NEE向,11 m层以上为西南向。结论:测点海流受到潮汐、季风和台湾暖流的共同制约。季风的影响夏、冬两季大于春、秋两季;季风的影响自表层向底层减弱(主要限于表层以下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 季节变化 季风 浙南海域
下载PDF
1998年1~8月南海及邻近海区海况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雪娟 钱永甫 张耀存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9-147,共9页
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1998年1~8月海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1~8月,黑潮南海分支是南海北部的一支重要... 使用改进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区域海洋环流模式(POM)对南海及邻近海区1998年1~8月海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的主要结果与海洋观测及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1~8月,黑潮南海分支是南海北部的一支重要海流;除冬季月份外,南海暖流都清晰可见:黑潮右侧的大尺度反气旋性暖涡1~8月都存在。在所模拟的海区中,南海海区表层海流与季风关系最密切,季节变化最明显。另外,改进的POM能较好地再现1998年西南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及邻近海区表层海温的演变特征。这为以后发展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模式 海流 夏季风 南海 海况模拟
下载PDF
南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指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志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2-1019,共8页
黏土矿物以其示踪洋流变化和揭示物源区同时期气候变化的能力,近年来在南海沉积古环境研究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但是,南海黏土矿物能否用于直接指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的研究仍然颇为争议。本研究认为,南海黏土矿物主要受控于物源区供给和... 黏土矿物以其示踪洋流变化和揭示物源区同时期气候变化的能力,近年来在南海沉积古环境研究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但是,南海黏土矿物能否用于直接指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的研究仍然颇为争议。本研究认为,南海黏土矿物主要受控于物源区供给和洋流搬运作用,黏土矿物本身不具同时期气候条件特征。以南海北部为例,珠江、台湾和吕宋岛这三个主要物源区无论是冰期还是间冰期都提供相同的黏土矿物组合,这些黏土矿物在输入到南海后分别受到不同洋流的搬运。因此,南海晚第四纪黏土矿物组合用于指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的应用是通过洋流的搬运作用来实现的,在不同海区的应用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东亚季风 物源区 洋流 晚第四纪 南海
下载PDF
夏季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季风及华东旱涝的影响 被引量:54
20
作者 施 宁 施丹平 严明良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5-414,共10页
应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和NOAA卫星接收的HIRS-Tb12等资料,研究了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的气候学特征、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越赤道气流与海温场的联系、以及对华东地区旱涝的影响。得出:南非高压、南印度洋高压和澳大... 应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和NOAA卫星接收的HIRS-Tb12等资料,研究了东半球夏季越赤道气流的气候学特征、越赤道气流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越赤道气流与海温场的联系、以及对华东地区旱涝的影响。得出:南非高压、南印度洋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对越赤道气流的维持和强度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北太平洋海温场对越赤道气流的强弱也具有重要的影响:5、6月份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强,则南海季风爆发偏早:华东地区夏旱年越赤道气流显著偏强,雨涝年呈强弱相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赤道气流 南海季风 夏季 华东地区 旱涝灾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