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Western Conception of Natural Law
1
作者 黄颂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1-13,共3页
Natural law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the Westem political culture. The author makes a simpl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natural law, based on which he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natural law is a... Natural law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the Westem political culture. The author makes a simpl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various definitions of natural law, based on which he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natural law is a key concept of Western political culture; that it is a moral norm of politics as well as a product of rational thinking; and that its meaning has varied over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law POLITICAL culture moral norm rational thinking MEANING of NATURAL law
下载PDF
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探析
2
作者 魏长领 刘思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4,共8页
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念、追求、思维方式、信仰等,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实践活动、物质成果的总和。法治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的要素,也包括物质层面的要素,还包括实践层面的要素。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实现依法治... 法治文化是人们对法治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念、追求、思维方式、信仰等,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实践活动、物质成果的总和。法治文化既包括精神层面的要素,也包括物质层面的要素,还包括实践层面的要素。法治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略之一。道德对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道德支撑法治文化建设至少包括五个方面:道德对科学立法的支撑;道德对严格执法的支撑;道德对公正司法的支撑;道德对全民守法的支撑;提升“关键少数”道德素质助推法治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建设 道德支撑 基本路径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3
作者 魏长领 冯展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德法之争、王霸之争不仅出现在思想领域,也应用于政治军事实践中。这一时期是德法分离时期。第三阶段孕育于汉朝、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通过“引礼入法”“阳儒阴法”及儒生涉政后以儒释法等途径,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德法统一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合理性包括:其一,“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其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了中国传统德法文化的人文性质。其三,“子帅以正”“为政以德”的政治道德观,强调从政者的道德素养是政治和法律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包括:其一,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礼治(礼德法混合)文化阻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二,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阻碍了法治的民主化。其三,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阻碍了法律和法治的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守正创新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4
作者 何丽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文化中“变易”与“不易”、“奇”与“正”、“经”与“权”等概念蕴涵着丰富的守正创新思想。中国守正创新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从守正与...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文化中“变易”与“不易”、“奇”与“正”、“经”与“权”等概念蕴涵着丰富的守正创新思想。中国守正创新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从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守正的不变之道、创新的适变之术三个方面对这一传统文化予以深入阐释,可以拓展我们对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坚持守正、如何坚持创新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守正创新思想的辩证性、道义性和谋略性,对于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亦为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守正创新 辩证性 道义性 谋略性
下载PDF
关于“吉林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学初探——以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5
作者 陈晓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也对职业院校莘莘学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再仅仅注重其专业技能的实践,更加重视其综合素养,看重其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而职业院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恰恰与... 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同时也对职业院校莘莘学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再仅仅注重其专业技能的实践,更加重视其综合素养,看重其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而职业院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恰恰与其相符,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人格、品格的直接途径。但在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与改革进程中,呈现出些许问题,逐渐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若想更好地发挥其课程的育人功能,要不断在内容上充实课程,方式上与时俱进,扭转现状。作为吉林省内一所职业院校,要借助其地理位置及文化优势,深度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契合的吉林文化,发挥思政育人作用。本文作者多年从事本学科一线教学,结合一线实际教学经历,以及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基于对职业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吉林红色文化”的剖析,开展关于“吉林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以期增强学生对吉林红色文化及精神的认同,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增强职业院校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提升课堂教育教学实效及增强课程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吉林红色文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乡土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莉容 陈月阳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乡土文化资源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精神密码,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我国教育部明确倡导要注重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充实教育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树立文化自信。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乡土... 乡土文化资源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更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精神密码,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我国教育部明确倡导要注重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应用,充实教育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树立文化自信。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内涵、价值以及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意义进行探讨,并以惠州市为例,从课堂教学运用、校外活动探究入手,提出了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结合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资源 初中道德与法治 惠州市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路径探析
7
作者 郑晓娜 张龄丹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课程,贯彻好、落实好、阐释好、传播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育人、培师和建课的重大价值。因此,...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课程,贯彻好、落实好、阐释好、传播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育人、培师和建课的重大价值。因此,需要在“精定”融入契合点、“精建”融入素材库、“精致”融入细节面、“精思”融入目标体等逻辑思路指导下,通过学理阐释为融入提供教学理论基础、深学细研为融入提供教学内容框架、集体备课为融入提供教学动力、“金课”建设为融入提供良好契机、优质平台为融入提供资源支撑等方面探寻融入路径,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德育与文化建设的探索与使命——“新时代学校德育和文化建设”研讨会会议综述
8
作者 侯海冰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新时代学校德育和文化建设研讨会近日于广东梅州举办。7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7位大学书记校长、专家学者以及中学校长、近100名大中小学教师出席研讨会。会议涵盖新时代的德育供给侧改革、公共性品格、情感教育、诗歌教育、人工智能... 新时代学校德育和文化建设研讨会近日于广东梅州举办。7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7位大学书记校长、专家学者以及中学校长、近100名大中小学教师出席研讨会。会议涵盖新时代的德育供给侧改革、公共性品格、情感教育、诗歌教育、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德育何处去、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构建、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时代挑战及其应对、田家炳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等议题,集中展示了学校德育和文化建设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创新视角,对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和立德树人,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德育文化建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三重向度探赜
9
作者 杜晓青 邹丽芬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将重要思想内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入手,从文化根源、文化关注、文化发展三重向度... 将重要思想内容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入手,从文化根源、文化关注、文化发展三重向度探赜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旨在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 融入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于惠玲 刘乐 +2 位作者 闻婧 孔繁悦 马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和融入方式固化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主要有: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目标,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下载PDF
细胞培养肉发展的伦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刘凌 顾成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38-346,共9页
细胞培养肉生产技术是现代食品工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缓解肉类食品供给压力、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维护人体营养健康和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但是,细胞培养肉的发展对我国畜牧业发展、食品安全维护、道德法... 细胞培养肉生产技术是现代食品工业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缓解肉类食品供给压力、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维护人体营养健康和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但是,细胞培养肉的发展对我国畜牧业发展、食品安全维护、道德法治规范和消费者传统观念也会产生影响,容易引发社会公众的伦理忧虑。因此,如何有效规范细胞培养肉的技术应用和促进细胞培养肉的发展不仅成为食品科技工作者需要审慎思考的学术问题,也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此方面,应当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和大食物观为指导,通过协调细胞培养肉与畜牧业的发展关系,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监管,强化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和消除消费者伦理忧虑等措施推动细胞培养肉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肉 畜牧业 食品安全 科技伦理 道德法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渗透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晖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52-56,共5页
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角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渗透展开研究。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的意义;其次,通过对当前小学道德与... 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角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渗透展开研究。首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的意义;其次,通过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最后,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路径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下载PDF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岩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93-194,198,共3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能够带领学生形成基本的思想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与法治观念认知,为学生今后的思政学习奠定基础。本次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理论课教学设计进行研究...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能够带领学生形成基本的思想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与法治观念认知,为学生今后的思政学习奠定基础。本次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理论课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目的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于理论课教学中,通过教学设计创新强化课程的育人效果,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念。本文简要阐述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及其教学目标,分析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下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思路;之后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下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方法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想道德与法治》 理论课 教学设计 创新
下载PDF
国家认同视角下大学生家国情怀涵育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学恒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与培育是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路径,从爱国主义精神的倡导到家国情怀的涵养与培育,与时代接轨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焕发了崭新的时代命题,担负起重要的民族使命和国家责任。以国家认同研究为视角展开的大...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与培育是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路径,从爱国主义精神的倡导到家国情怀的涵养与培育,与时代接轨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焕发了崭新的时代命题,担负起重要的民族使命和国家责任。以国家认同研究为视角展开的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以国家认同理论为依据探讨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涵育的缘由、价值以及实现路径,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节蓝本进行研读分析,用国家认同中的时代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思想、精神、理性内核透彻阐释,把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历史、时代维度把握到位,用依据理路、情境理路、中心理路激励和引领大学生产生爱国共鸣和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家国情怀 涵养 培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托红色文化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刍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巧云 《成才之路》 2023年第7期33-36,共4页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阵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新时期教师必须贯彻落实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深刻解读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理解红色文化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资源,以红色...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阵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新时期教师必须贯彻落实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深刻解读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理解红色文化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资源,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线,通过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科研与资源开发,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红色主题读本课程资源和红色社团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 红色文化 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饭圈文化”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不良影响及对策探析
16
作者 张鑫宇 李忠华 《成才之路》 2023年第30期49-52,共4页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边缘亚文化,具有泛娱乐化的价值追求、投射交互性的心理机制、非理性倾向的组织行为等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粉丝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弱化着粉丝的主体意识、影响着粉丝的道德法治观念。...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边缘亚文化,具有泛娱乐化的价值追求、投射交互性的心理机制、非理性倾向的组织行为等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粉丝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弱化着粉丝的主体意识、影响着粉丝的道德法治观念。而青少年作为粉丝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思想行为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一些“饭圈文化”的影响与裹挟。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努力,帮助青少年正确构建主体意识,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偶像观、道德观与法治观,从而削弱“饭圈文化”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文化” 青少年 思想行为 协同育人 道德观 法治观
下载PDF
编纂我国文化法法典的初步构想
17
作者 杨彬权 《时代法学》 2023年第5期8-17,共10页
编纂一部统一的文化法法典既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走向文化法治的必然选择。编纂文化法法典不仅具有统一精简文化法、创新文化法律制度、减轻法律适用者的负担、推动学术和文化宣传等功能,而且对于推进我国文化法... 编纂一部统一的文化法法典既是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走向文化法治的必然选择。编纂文化法法典不仅具有统一精简文化法、创新文化法律制度、减轻法律适用者的负担、推动学术和文化宣传等功能,而且对于推进我国文化法法典化和文化领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文化法法典的编纂应该分阶段逐步进行,并采取文化公法典和私法典分立的模式进行编纂。文化法法典的具体编纂应该坚持以人民文化基本权为中心的理念,以保护文化权利和规范文化行政活动为主要规范内容,采取“序言、总则、分则和附则”等构成的体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编纂 法典化 文化基本权 文化法法典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略
18
作者 梁秀文 刘成璐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0-62,共3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关键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和法治资源,将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从指导思想、授课主体、教学组织、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关键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和法治资源,将其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从指导思想、授课主体、教学组织、教学媒介、“第二课堂”等各个层面,实现传统文化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获得感,有助于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儒家文化渊源探析
19
作者 陈佳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5-7,11,共4页
传统儒家的法律思想最先从孔子和孟子开始,其仁政思想对后世封建时代融合法律与道德的法律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最晚至西汉已形成稳定的“德主刑辅”法律文化。这一法律文化绵延几千年之久,逐渐具备自己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 传统儒家的法律思想最先从孔子和孟子开始,其仁政思想对后世封建时代融合法律与道德的法律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最晚至西汉已形成稳定的“德主刑辅”法律文化。这一法律文化绵延几千年之久,逐渐具备自己鲜明的特征。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于儒家文化传统的中国大地,儒家思想传统下的法律文化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有着历史的缘源关系。儒家法律文化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特征影响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儒家文化 “德主刑辅”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文化自信探研
20
作者 张慧 《成才之路》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其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其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注重红色文化的融入,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习与理解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红色文化 文化自信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