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追寻美德》中道德分歧的解决方案
1
作者 刘薇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164-168,共5页
如何解决道德分歧问题是《追寻美德》一书所关注的焦点。麦金太尔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性出发,探寻道德分歧产生的原因,并审视反思了西方道德哲学的发展。他认为道德分歧的基本特征在于不可公度性、预设了非个人的... 如何解决道德分歧问题是《追寻美德》一书所关注的焦点。麦金太尔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性出发,探寻道德分歧产生的原因,并审视反思了西方道德哲学的发展。他认为道德分歧的基本特征在于不可公度性、预设了非个人的合理论辩模式和具有多种历史起源;原因在于情感主义的泛滥;解决之道在于重新回归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伦理学。他的理论虽然切中时弊,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探讨其道德分歧解决方案对于反思现代道德的碎片化趋势以及如何搭建道德共识的桥梁、缓解现代道德危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道德分歧 追寻美德
下载PDF
论乡村居民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以道德情感主义为进路
2
作者 龚建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25-28,共4页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在于培育乡村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故如何培育乡村居民生态伦理观念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运用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可以有效唤醒乡村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激发出他们保护生... 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在于培育乡村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故如何培育乡村居民生态伦理观念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运用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可以有效唤醒乡村居民的生态伦理观念,激发出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可以促成生态伦理观念的知行转换,引导乡村居民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民 生态伦理 形成 实践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理性与情感的张力——评休谟的道德哲学 被引量:6
3
作者 罗伟玲 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休谟在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认为道德评价导源于情感,情感通过同情心来传递,而理性不能单独影响道德行为。休谟在强调情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肯定了理性的辅助功能,即理性作为手段能为情感... 休谟在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认为道德评价导源于情感,情感通过同情心来传递,而理性不能单独影响道德行为。休谟在强调情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肯定了理性的辅助功能,即理性作为手段能为情感指明方向。虽然休谟提出的"超功利"的情感主义面临道德标准缺失的问题,但他关于正义和共同利益感的论述已经暗示了一种前景,即把功利与情感结合起来。对休谟道德体系的改进在于,将其"以情感为主以理性为辅"的原则替换为"以理性为主以情感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道德哲学 情感主义 功利主义 道义论
下载PDF
走出医学伦理困境:要规则,也要德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治政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6期917-923,共7页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个人权益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同时在另一方面或者说客观上也诱发了无节制的自由的产生与私欲的极大膨胀,促成了去道德化倾向的形成。而规范伦理适应了新兴市场... 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思想解放运动将个人权益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同时在另一方面或者说客观上也诱发了无节制的自由的产生与私欲的极大膨胀,促成了去道德化倾向的形成。而规范伦理适应了新兴市场的需要,能够发挥调节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但它的诸多弱点,需要德性伦理的补充。而推动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结合,有助于医学走出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道德化倾向 德性伦理 规范伦理 情感主义 道德多元 道德权威
下载PDF
道德主情主义的合理性及限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唐爱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63-65,共3页
主情主义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情感不是逻辑,却反映了道德生活的逻辑。情感为人提供了道德需要的泉源与动力支撑。主情主义又有其先天的缺弊。情感的多变性、情境的多样性以及因人而异的特征,都会使主情主义缺乏任何终极标准从而难以担保... 主情主义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情感不是逻辑,却反映了道德生活的逻辑。情感为人提供了道德需要的泉源与动力支撑。主情主义又有其先天的缺弊。情感的多变性、情境的多样性以及因人而异的特征,都会使主情主义缺乏任何终极标准从而难以担保道德判断的一致性进而滑入相对主义的渊薮。以整合的视域对道德多元视景予以统驭方能寻绎道德的本质与要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主情主义 道德情感 合理性 限度
下载PDF
关怀伦理视域下的社会正义可以接受吗?——对迈克尔·斯洛特关怀正义观的批判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德志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4-48,共5页
迈克尔·斯洛特从关怀德性伦理学推衍出一种社会"正义"观(即一种偏斜于"关怀"动机的法治程序型),认为国家的立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只要从关怀的动机进行立法和执法活动,该社会就会是正义的。但该理论方案难以付诸... 迈克尔·斯洛特从关怀德性伦理学推衍出一种社会"正义"观(即一种偏斜于"关怀"动机的法治程序型),认为国家的立法人员和司法人员只要从关怀的动机进行立法和执法活动,该社会就会是正义的。但该理论方案难以付诸现实。原因在于,偏斜的"关怀"动机会使立法、司法人员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优先考虑亲近利益,由此导致国家内部成员之间的不公平对待;在国际上,立法、司法人员会优先考虑本国利益,导致国家之间的不公平对待,使国际问题难达一致。只有从不偏斜的"仁慈"动机出发进行立法和司法活动,才能保证国家内部和国际之间的公平和正义。斯洛特的关怀——正义观,是为了调和当代西方女性关怀伦理学关于"关怀"与"正义"二元对立问题的争论,但其理论方案力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斯洛特 关怀的正义 道德情感主义
下载PDF
卢梭道德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葛宇宁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8-102,共5页
卢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道德教育上有诸多见解。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是向善的,人天生充满着自爱、同情性、对幸福的关切。在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卢梭主张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整体的自然人,同时也是"美... 卢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道德教育上有诸多见解。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是向善的,人天生充满着自爱、同情性、对幸福的关切。在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卢梭主张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整体的自然人,同时也是"美德共和国"的公民。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卢梭比较看重情感主义润育,注重道德感化和情感激励。不过,卢梭虽然反对理性主义教育路线,但是他也并非完全否认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道德教育 自然教育 情感主义
下载PDF
道德判断在道德评价中的意义及功能
8
作者 伍志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4,共5页
道德判断主要分为两种:规范性道德判断和评价性道德判断。规范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规约性和可普遍化的意义和功能;评价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评价性和描述性的意义和功能。在道德评价中,这种评价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评价性和描述性的意义和功... 道德判断主要分为两种:规范性道德判断和评价性道德判断。规范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规约性和可普遍化的意义和功能;评价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评价性和描述性的意义和功能。在道德评价中,这种评价性道德判断主要具有评价性和描述性的意义和功能,但评价性和描述性意义和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规范性道德判断的意义和功能,即规约性和可普遍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道德评价 情感主义
下载PDF
古典和现代情感主义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9
作者 李银兵 杨培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8-22,共5页
古典情感主义和现代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有不同的哲学背景与理论沿革,内容上具有实质性的差异,在实践影响上也不同。本文在对古典情感主义和现代情感主义的这些差异进行比较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的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古典情感主义 现代情感主义 道德情感 理性 价值判断
下载PDF
极端情感主义伦理学述评
10
作者 铁省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1-33,共3页
极端情感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上半期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其哲学立场,否认伦理学的科学地位,主张道德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否认道德的客观性。由于其哲学立场和道德观点的先天缺陷,最终被温... 极端情感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上半期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其哲学立场,否认伦理学的科学地位,主张道德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否认道德的客观性。由于其哲学立场和道德观点的先天缺陷,最终被温和情感主义伦理学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情感主义 伦理学 逻辑实证主义 道德 温和情感主义 西方哲学 非认识主义
下载PDF
简论西方近代经验派道德情感主义
11
作者 吴刚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2-14,共3页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 ,近代的道德情感主义是既不同于道德理性主义 ,又不同于功利主义的伦理学说。其理论上的得与失 ,对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来说 。
关键词 西方 伦理思想 近代 经验派 道德情感主义 道德建设 道德行为
下载PDF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情绪性的论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迟英梅 王登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75-377,共3页
本文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情绪性的认识,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情绪性与人性善恶和道德修养紧密联系;强烈的情绪反应有违修身养性;对待外界事物主张制情节欲;对待他人的态度注重和乐融融;情绪与人体脏器息息相关。研究者认为,中国... 本文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情绪性的认识,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情绪性与人性善恶和道德修养紧密联系;强烈的情绪反应有违修身养性;对待外界事物主张制情节欲;对待他人的态度注重和乐融融;情绪与人体脏器息息相关。研究者认为,中国人眼中的情绪性并不单纯是一种个体自身的情绪反映特点,而是包括了在个体-情绪反应、处事、为人三个方面的特点的综合的特质,并与道德修养和人性善恶紧密相连。这与西方心理学家的观点有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性 人性 道德 人体脏器
下载PDF
情感主义幸福观——哈奇森的道德哲学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蒲德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112,158-159,共8页
揭示'促进人类幸福的普遍秩序'这一深层思想之根据,从道德哲学视野对此进行深入反思,这是道德哲学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人性出发探讨促进人类幸福的普遍秩序是哈奇森道德哲学的核心议题。哈奇森通过赋予人的情感之... 揭示'促进人类幸福的普遍秩序'这一深层思想之根据,从道德哲学视野对此进行深入反思,这是道德哲学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人性出发探讨促进人类幸福的普遍秩序是哈奇森道德哲学的核心议题。哈奇森通过赋予人的情感之维特别是仁慈的情感对促进人类幸福的普遍秩序这一议题提供了深切的价值关怀,并认为道德感是幸福判断的基本准则,为理解促进人类幸福的普遍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哈奇森还将国家的幸福生成建立在仁慈情感基础上为促进人类幸福的普遍秩序的生成提示了现实的道路。对哈奇森情感主义幸福观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将深化对促进人类幸福的普遍秩序的思考,另一方面将为推动哈奇森道德哲学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内在结合提供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情感主义 幸福 道德感 秩序
下载PDF
温和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意义和局限
14
作者 李鸣镝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0-41,共2页
情感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概念和判断表达说者的感情和态度并由此影响听者的感情和行为。温和情感主义的代表斯蒂文森区分了信念分歧和态度分歧,论证了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提出了伦理论证的方法,这就确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学科地位,将... 情感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概念和判断表达说者的感情和态度并由此影响听者的感情和行为。温和情感主义的代表斯蒂文森区分了信念分歧和态度分歧,论证了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提出了伦理论证的方法,这就确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学科地位,将情感主义伦理学系统化了。但是,温和情感主义伦理学并没有摆脱情感主义的固有困境,表现了严重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伦理学 情感 道德
下载PDF
孟子道德哲学的情感主义特征及其时代价值
15
作者 季良琴 《济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8-33,共6页
作为儒家文化重要奠基人之一的孟子,提出“四心”之端的道德修养理论。他从情感反应视角分析了道德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阐释了道德实践的可能性、道德修养的现实性以及道德价值的普惠性。这一理论体系关涉道德情感,关照人格尊严,充分彰... 作为儒家文化重要奠基人之一的孟子,提出“四心”之端的道德修养理论。他从情感反应视角分析了道德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阐释了道德实践的可能性、道德修养的现实性以及道德价值的普惠性。这一理论体系关涉道德情感,关照人格尊严,充分彰显儒家道德哲学的人文价值关怀。这种基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德修养理论,对于当下凝聚价值共识、增进社会认同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感主义 人文关怀 道德修养 时代价值
下载PDF
The Idea of Edification in Jiao Xun’s Conception of Drama
16
作者 Tan F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2年第8期431-437,共7页
Jiao Xun’s drama edification concept emphasizes“morality”and“emotion”at the same time,which expresses his tendency for drama conception to move closer to classics.Jiao Xun thinks that drama creation values the au... Jiao Xun’s drama edification concept emphasizes“morality”and“emotion”at the same time,which expresses his tendency for drama conception to move closer to classics.Jiao Xun thinks that drama creation values the audience’s acceptance,which also makes drama an effective testing ground for re-proc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morality”and“emotion”in Confucianism;and Jiao Xun respects folk daily life in popular literary forms to promote moral enlightenment,which shows that drama research has become one of his practical methods of“changing cus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o Xun Huabu drama EDIFICATION morality”and“emotion
下载PDF
麦金太尔对西方道德的批判及重构
17
作者 尹鹏鹏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7-71,共5页
麦金太尔指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话语和道德判断大部分在本质上都是情感主义,道德论证虽然合乎逻辑规则,但使用的前提概念却都具有不可公度性,因此带来道德分歧的局面是难免的。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刻的历史因素,麦金太尔将其归结为... 麦金太尔指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话语和道德判断大部分在本质上都是情感主义,道德论证虽然合乎逻辑规则,但使用的前提概念却都具有不可公度性,因此带来道德分歧的局面是难免的。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刻的历史因素,麦金太尔将其归结为启蒙筹划论证道德合理性运动的失败。麦金太尔认为正是对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传统的拒斥,以及事实领域和道德评价的分离,促成昔日道德语言和规则演变成今日道德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通过回归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传统以及论证人需要美德,麦金太尔进行道德重构尝试。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思想对我国当今的道德建设很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主义 道德分歧 启蒙筹划 亚里士多德主义
下载PDF
论理性缺失的中国启蒙
18
作者 王宏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20世纪初中叶,启蒙主义与其他思潮一起涌入中国,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的时代原因,以及倡导者的思想影响,启蒙主义呈现出理性的严重缺失,极具中国特色。文章试图从科学与民主的内涵、个性解放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中... 20世纪初中叶,启蒙主义与其他思潮一起涌入中国,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的时代原因,以及倡导者的思想影响,启蒙主义呈现出理性的严重缺失,极具中国特色。文章试图从科学与民主的内涵、个性解放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中国启蒙做更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主义 理性缺失 道德化 人的分裂 情感化
下载PDF
如何为翻译正辞——晚清西学术语译介的道德情感化现象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景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8,192,共8页
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术语的译介不仅呈现出显著的道德情感化特征,而且对通过术语译介引进的新学语也形成截然对立的道德立场。西学术语译介因此一度被上升到文化安全的高度,促使清政府通过国家机构规范译名以加强国家治理。从先秦... 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术语的译介不仅呈现出显著的道德情感化特征,而且对通过术语译介引进的新学语也形成截然对立的道德立场。西学术语译介因此一度被上升到文化安全的高度,促使清政府通过国家机构规范译名以加强国家治理。从先秦名学来看,这种道德情感化现象的实质是术语翻译的正辞问题,对正辞的研究说明术语翻译对维护文化安全、国家治理和西学中国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学术语译介 道德情感化 先秦名学 正辞
原文传递
道德动机、无道德者论证与实践知性
20
作者 张鑫毅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22,共6页
考察道德心理学中的无道德者现象有助于探究道德判断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对于无道德者何以缺乏道德动机,存在情感主义和反情感主义的争论。反情感主义与fMRI研究的结果不符,情感主义则无法应对布林克的无道德者论证。引入“实践知性”可... 考察道德心理学中的无道德者现象有助于探究道德判断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对于无道德者何以缺乏道德动机,存在情感主义和反情感主义的争论。反情感主义与fMRI研究的结果不符,情感主义则无法应对布林克的无道德者论证。引入“实践知性”可以更好地回应布林克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动机 情感主义 反情感主义 无道德者论证 实践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