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劳动教育独特意涵与实践形态创新研究
1
作者 张玉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7-90,共4页
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地位日益突显。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还要重视受教... 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地位日益突显。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还要重视受教育者智力因素的发育,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独特意涵 实践形态 价值 德育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敏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评估改革提供了便利的实施条件,将形成性评价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笔者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评价框架及其应用,并且从明确学习目标、解释学习表现、调整后续学习和分析反馈质量等方...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评估改革提供了便利的实施条件,将形成性评价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笔者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评价框架及其应用,并且从明确学习目标、解释学习表现、调整后续学习和分析反馈质量等方面陈述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工作模式,旨在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课程思政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劳动解放妇女”:妇女劳动的新道德、新情感与新形式--以《红色中华》(1931—1934)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朱昱洁 熊国荣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中央苏区时期留守在后方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带领下广泛投入农业劳动生产战线,苏维埃模式的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解放妇女”的观念进入妇女日常生活。选择《红色中华》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相关文本,考察苏区时期“劳动解放妇女”的话语实践过程... 中央苏区时期留守在后方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带领下广泛投入农业劳动生产战线,苏维埃模式的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解放妇女”的观念进入妇女日常生活。选择《红色中华》妇女参与农业生产相关文本,考察苏区时期“劳动解放妇女”的话语实践过程。革命话语对传统劳动观念进行改造,赋予劳动以政治道德,苏区妇女的劳动实践同时也是国家主人翁的生成实践,妇女成为政治与经济意义上的主体;在光荣与愉悦的劳动情感中,苏区妇女重建长期被剥夺的作为人的尊严,作为情感主体而存在;在组织起来的、阶级互助的劳动活动中,妇女学习技术、互帮互助,成长为自觉的且具有阶级意识的劳动主体。多维度的主体地位赋予劳动以解放性内涵,激发妇女自觉投入苏维埃广阔的劳动实践,释放“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妇女解放与苏维埃建设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妇女 劳动 政治道德 情感价值 劳动形式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教育路径探究
4
作者 张秦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道德自律,是个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意志,并转化为道德实践的一系列自觉活动,也是社会伦理规范的价值诉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其道德建设成果对于我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总体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 道德自律,是个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意志,并转化为道德实践的一系列自觉活动,也是社会伦理规范的价值诉求。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建设者和参与者,其道德建设成果对于我国公民道德体系建设的总体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探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道德自律养成教育的路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更是持续新时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养成教育 路径选择
下载PDF
道德信息在印象更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莉 欧瑶 +1 位作者 李维娜 曹师静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6-1056,共11页
以往研究只关注道德对印象形成的作用,忽略了道德对印象更新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为基础,探讨了道德对印象更新的影响以及引发印象更新的道德信息强度条件。通过对比道德信息和社交信息以及道德信息和能力信息,结果发... 以往研究只关注道德对印象形成的作用,忽略了道德对印象更新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为基础,探讨了道德对印象更新的影响以及引发印象更新的道德信息强度条件。通过对比道德信息和社交信息以及道德信息和能力信息,结果发现:(1)对他人的印象会根据与先前不一致的新信息进行更新;(2)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下,道德信息在印象更新中比社交和能力两个维度更能发挥重要作用;(3)高强度的道德信息比低强度的道德信息更能引起印象更新。这些结果表明,道德对印象更新起主导作用,且道德信息的强度越高,越能够引起更大的印象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息 印象形成 印象更新 信息强度
下载PDF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与形式的话语分析
6
作者 胡萍萍 汤嘉仪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23年第10期26-32,共7页
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中学生德育渗透内容框架和德育渗透形式框架,考察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教师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渗透形式。研究发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渗透的德育内容较为丰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中学生德育渗透内容框架和德育渗透形式框架,考察20节初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教师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渗透形式。研究发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渗透的德育内容较为丰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与教材文本融合较为密切。德育渗透形式以语言文字模态为主,其中态度词汇、有意设问等形式在阅读教学各环节中运用较为灵活,而图像模态还具有较大的使用空间。因此,借助“学而思”“思而立”“立而行”的德育渗透链,建议教师根据教材文本明确德育内容,借助多种模态丰富德育渗透形式,引导学生反思,深化德育渗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教学 德育渗透内容 德育渗透形式
下载PDF
论回应美好生活需要所应有的德育建构 被引量:5
7
作者 檀传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9,共15页
顺应“物质丰裕的时代”来临的历史大势,中国德育应当努力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两个方面实现品质提升。一方面,应当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以建构回应新时代需要的德育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应当让中国德育... 顺应“物质丰裕的时代”来临的历史大势,中国德育应当努力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两个方面实现品质提升。一方面,应当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以建构回应新时代需要的德育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应当让中国德育成为专业的德育、审慎的德育、美好的德育,以实现中国德育在教育形态上的历史转型。关于回应美好生活需要的德育建构的讨论,实质上是为新时代中国德育发展图景进行一次整体性素描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丰裕的时代 美好生活 德育主题 德育形态
下载PDF
“道德美”的可能性在分析美学框架下的建构
8
作者 栗桢 沈语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182,共12页
哲学家们对道德美这一概念的关注自古希腊到19世纪从未停止。但分析美学家基于认知主义立场通常把“道德美”看成一个隐喻性表述或者认为这种表述犯了“范畴错误”。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代的分析美学家们开始重新关注道德美这一古老话题... 哲学家们对道德美这一概念的关注自古希腊到19世纪从未停止。但分析美学家基于认知主义立场通常把“道德美”看成一个隐喻性表述或者认为这种表述犯了“范畴错误”。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代的分析美学家们开始重新关注道德美这一古老话题,并尝试在分析美学框架下建构道德美的合理性。为了证明道德品质的审美属性,学者们提供了三类论证,分别是贝里斯·高特提出的“间接论证”,帕诺斯·帕里斯提出的“基于形式与功能的道德美论证”,以及帕诺斯·帕里斯和瑞安·多兰提出的“最佳解释论证”。这些论证不仅在分析哲学框架下为道德和美学两大领域的关联性这一古老命题提供了支持,还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美学研究的边界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道德品质 形式 功能美 道德美
下载PDF
学校武术的教育性与开展形式的反思 被引量:23
9
作者 石华毕 翟少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6-370,共5页
学校武术没有发展好,是个不争的事实。武术博大精深被誉为是国术、国宝。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症结在哪里?通过对武术的教育功能和开展的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校武术在教育功能上远离了对学生的精神培育... 学校武术没有发展好,是个不争的事实。武术博大精深被誉为是国术、国宝。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症结在哪里?通过对武术的教育功能和开展的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校武术在教育功能上远离了对学生的精神培育,在运动形式上偏离了武术本质特征,笔者在批判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的看法和建议,目的在于呼吁学校教育工作者重视武术这一民族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教育 道德 开展形式
下载PDF
现代医院对道德风险的管理和对策 被引量:15
10
作者 叶炯贤 王琦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60,共2页
分析了医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存在原因,并从制度建设、法规建设、医德教育、激励机制、医患关系、人性化管理和医院文化等方面探讨了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道德风险 表现形式 原因 防范措施
下载PDF
道德耻感的基本样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峻岭 任风彩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59,共4页
道德耻感的内容丰富多彩,并通过多种多样的羞耻心理体验形式表现出来。其基本样态包括:自然耻感和道德耻感、自律性耻感和他律性耻感、先耻感和后耻感、个体耻感和群体耻感、德耻感和才耻感,等等。
关键词 耻感 道德耻感 样态
下载PDF
当代美国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的学校策略——托马斯·里克纳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延斌 周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托马斯·里克纳在确立尊重与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把由道德认知、道德体会与道德行为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品格教育”视为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理论的核心内容。根据这一理论,托马斯·里克纳提出了开展隐性教育,营造校园道... 托马斯·里克纳在确立尊重与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把由道德认知、道德体会与道德行为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品格教育”视为中小学生道德养成理论的核心内容。根据这一理论,托马斯·里克纳提出了开展隐性教育,营造校园道德文化气氛、课程教育、民主模式的课堂生活、故事讨论法及角色模拟训练等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这些理论与实践策略对当前我国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生 道德养成 学校策略
下载PDF
试论当前社会道德失落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蕴丽 潘弘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1-75,共5页
当前社会公民信仰认知存在偏差、社会公德素养普遍下降、部分公民心理承受脆弱、学术道德失序现象频繁、虚拟世界道德失控广泛等现象,根源于政治因素、市场经济、历史文化、网络传播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需要采取信仰世界的理性重构... 当前社会公民信仰认知存在偏差、社会公德素养普遍下降、部分公民心理承受脆弱、学术道德失序现象频繁、虚拟世界道德失控广泛等现象,根源于政治因素、市场经济、历史文化、网络传播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需要采取信仰世界的理性重构、重铸社会责任的人格内容、吸纳人文文化的优质原素、践行知行合一的道德伦理和营造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等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道德 表现形态 失落原因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道德视景”与“感时忧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再审视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琦 邓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缺少追问。从道德的形式到形式的道德,夏氏孜孜矻矻于小说史对“道德视景”的呈现,在其持久的道德热情背后,映射出的是一个华人知识分子有关家国和文化传统的道德焦虑及其孤悬海外的道德身影。当我们对这部问世已60年的著作重审细读可以发现,夏氏认同、珍视中国现代小说“感时忧国”的大传统,正是其当年孤悬海外、反观故国时,以学术研究的形式而“感忧”的道德生活与道德抉择,以小说史的写作来完成对自身生命“不完整”的补偿和深切拥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形式”的道德 道德视景 感时忧国
下载PDF
趋避道德动机调节方式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靳宇倡 王冠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7-1657,共11页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在解释道德动机的各种理论中,道德动机模型(Model of Moral Motive,MMM)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理论。该模型透过一个新颖的视角,强调趋避两种动机调节方式在自我、他人和群体背...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在解释道德动机的各种理论中,道德动机模型(Model of Moral Motive,MMM)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理论。该模型透过一个新颖的视角,强调趋避两种动机调节方式在自我、他人和群体背景下产生的道德动机。通过对MMM模型综合性的分析,并且横向比较了道德基础理论(MFT)和行为/结果双系统模型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理论,挖掘出了MMM模型的比较优势,如强调利他、聚焦于自我的道德动机、群体道德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等。由于MMM模型是基于西方道德观提出的,未来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西方道德动机的心理与脑机制与国人的异同以及文化差异对道德动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动机模型 调节方式 禁止性道德 规范性道德 道德背景
下载PDF
为己、成人与化民成俗——先秦儒家为学目的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霍艳云 肖群忠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6期12-19,共8页
先秦儒家之学论通过"学以为己""学以成人""学以化俗"这三个循序渐进的目标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所特有的德性修养与践履躬行的特质。"学以为己"以主体自身的努力为起点,特别强调主体自身内在的... 先秦儒家之学论通过"学以为己""学以成人""学以化俗"这三个循序渐进的目标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所特有的德性修养与践履躬行的特质。"学以为己"以主体自身的努力为起点,特别强调主体自身内在的反省、体验和感悟,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价值依归;"学以成人"不仅意味着人成了一个大写的人,意味着人成熟、完全人格的实现,还意味着人达至了一种至全至粹的圣贤境界;"学以化俗"则主要是从社会层面论述了先秦儒家化民成俗、经邦济世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为己 成人 化俗
下载PDF
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同为 王昊宁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3,共3页
从美学视角审视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认为:武术与书法均注重内涵的"骨力",武术形质的"遒劲"与书法中的"折钗股"异曲同工;武术与书法均遵循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法则;武... 从美学视角审视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认为:武术与书法均注重内涵的"骨力",武术形质的"遒劲"与书法中的"折钗股"异曲同工;武术与书法均遵循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法则;武术与书法均体现气韵生动的节奏美、注重章法的布局及对意境的追求。提出:习武者应注重"武外功"的修养,使武术演练表现出浓郁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武术 形质美 形式美 气韵 布局美 意境美
下载PDF
现代环境道德体系及构建途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卫萍 王建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234,共3页
在借鉴古今中外环境道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环境道德的框架体系,它是由种际公平、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三部分构成,概括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环境道德规范。教育与宣传、法制建设和公众参与是培养现代环境道德... 在借鉴古今中外环境道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环境道德的框架体系,它是由种际公平、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三部分构成,概括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环境道德规范。教育与宣传、法制建设和公众参与是培养现代环境道德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环境道德 体系 构建
下载PDF
体育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国钊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10,共2页
体育品德是个体在参加体育活动及与体育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品德的形成过程,按照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感知、记忆、思维、情感体验和意志行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全面... 体育品德是个体在参加体育活动及与体育相关的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体育品德的形成过程,按照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感知、记忆、思维、情感体验和意志行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品德。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具有一体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品德 形成过程 心理学分析
下载PDF
道德教育:在规范与德性之间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亮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36-41,共6页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多元 ,基于规范伦理的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 ,道德教育必须把视野拓展到规范理论之外 ,从德性伦理那里寻找新的基点。这是由德性伦理的内在性、超越性与自律性...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多元 ,基于规范伦理的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 ,道德教育必须把视野拓展到规范理论之外 ,从德性伦理那里寻找新的基点。这是由德性伦理的内在性、超越性与自律性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 ,道德教育是介于规范与德性之间的 ,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是 :以德性养成为目的、以道德规范为内容。要实现这种道德教育 ,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转换道德教育的目的 ;(2 )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 ;(3)发挥制度教化的作用 ;(4)融合传统美德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伦理 德性伦理 道德教育 德性养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