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中药配方颗粒全生产链的污染微生物考察
1
作者 李文靖 钟燕飞 朱欢敏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对郁金、桑叶、蝉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污染微生物进行考察,建立数据库,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为企业提供示范性研究,为制定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填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空白。方法:对3种... 目的:对郁金、桑叶、蝉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污染微生物进行考察,建立数据库,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为企业提供示范性研究,为制定标准、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填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空白。方法:对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分析检测,采用质谱技术对负载微生物进行鉴定,分析研究从药材原料到中药配方颗粒成品的外源性污染微生物的程度及容易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结果: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材料(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原材料的耐热芽孢杆菌即使经过工艺处理后,仍能在中间产品、成品中检出,并造成部分批次需氧菌总数结果超出限度规定;中间产品、成品中还检出来源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屎肠球菌。结论:①加强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控制,有利于降低终端产品的微生物负载;②3种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存在芽孢类微生物污染的风险,需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来降低微生物负载;③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产品全过程控制,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饮片 污染微生物 郁金 桑叶 蝉蜕 全过程控制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桑叶中9种绿原酸类和黄酮类成分
2
作者 刘梦文 沈静 +3 位作者 阿依努尔·白克热 贺诗茹 肖辉 徐维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95-303,共9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桑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紫云英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桑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紫云英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320 nm,柱温30℃。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多点校正、斜率校正和单点校正)测定桑叶中9个成分的含量并比较4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另外采用多点校正和两点校正法进行色谱峰定位,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紫云英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相对于绿原酸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9072、0.8736、0.6207、0.8547、1.1936、0.5501、1.4369和1.2244(多点校正),且在不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RSD<1.5%)和重现性(RSD<5%)良好。外标法和一测多评(多点校正、斜率校正和单点校正)测得桑叶中9个成分含量的结果之间无差异(RSD<1.5%)。相较于相对保留时间,多点校正和两点校正可改善色谱峰的准确定位(相对误差|RE|<3%)。结论:建立了桑叶中9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该法准确可行,可用于桑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一测多评 桑叶 绿原酸 斜率校正 单点校正 两点校正
下载PDF
CRITIC-AHP复合赋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
3
作者 陈泽键 徐晓青 +1 位作者 韩燕全 朋汤义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0期48-55,共8页
目的优选蜜桑叶的炒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水分为指标成分,采用CRITIC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成分的权重,以上述指标成分的综... 目的优选蜜桑叶的炒制工艺。方法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水分为指标成分,采用CRITIC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成分的权重,以上述指标成分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并验证。结果优选的炒制工艺为加25%辅料,170℃炒制10 min。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1.412,1.038,2.207,1.231,31.816,106.702 mg/g,水分平均含量为10.99%。综合评分的理论值为98.019分,实测值(97.585分)与之接近(RSD为0.843%)。结论优选出的蜜桑叶炒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蜜桑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桑叶 炒制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CRITIC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基于U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定量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
4
作者 吕振国 赵鹏 +2 位作者 武恬恬 欧阳慧子 何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 [目的]建立桑叶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与多成分含量测定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桑叶药材质量。[方法]采用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在350 nm波长下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6批桑叶药材UPLC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主成分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寻找不同产地桑叶药材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桑叶药材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通过比对标准对照品,指认出其中8个,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紫云英苷;16批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62,主成分分析将16批桑叶药材分为三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为1号峰(新绿原酸)>4号峰(隐绿原酸)>3号峰(咖啡酸)>14号峰>11号峰。[结论]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超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技术分析桑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5
作者 李学震 孙庆泽 +4 位作者 刘光鹏 马艳蕊 吕绪强 崔艳平 和法涛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酮类8种、醚、烯和酸类各2种、烷烃和噻唑各1种。金花菌发酵后能使桑叶中苯甲醛甘油缩醛、硫丙醇、1-辛烯-3-醇、1-戊稀-3-酮和己醇等具有不良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同时,增加异丙基乙酸酯、3-羟基丁酸乙酯、甲酸丁酯、2-庚酮、γ-丁内酯、3-羟基-2-丁酮(乙偶姻)和4-甲基噻唑等具有水果和脂肪香气的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发酵桑叶风味改善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金花菌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桑叶免疫调节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6
作者 陈少梅 胡湘云 +5 位作者 曹艳红 李建庆 曹植植 卢俊求 陆莹 王新松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桑叶调控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数据库获得桑叶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桑叶免疫调节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桑叶调控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数据库获得桑叶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筛选桑叶免疫调节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络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桑叶的主要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花生四烯酸、β-谷甾醇、四甲氧基木犀草素和豆甾醇等作用于TP53、AKT1、TNF、ESR1、IL6等关键靶点,参与癌症、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了免疫调节作用。桑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的特点,对免疫调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为桑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免疫调节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桑叶清肺润燥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7
作者 修慧迪 郭宣宣 梁光月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1208-1215,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中桑椹滋阴补血的功效为依据,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桑叶清肺润燥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TOF-MS/MS技术结合SwissADME鉴定桑叶的主... 目的本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中桑椹滋阴补血的功效为依据,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桑叶清肺润燥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UPLC-TOF-MS/MS技术结合SwissADME鉴定桑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使用PharmMapper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桑叶活性成分的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SymMap数据库中筛选肺热咳嗽和肺燥咳嗽的潜在作用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症状群靶点取交集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获得核心靶点,最后对核心靶点基因做GO生物过程分析和KEE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桑椹有效药效成分有55个,靶点261个,与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证候相关的核心靶点分别为15和27个。四个证候群的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存在共性和特性,HIF1x信号通路、白细胞跨内皮迁移是桑叶清肺润燥的主要途径。结论因此桑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发挥清肺润燥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探讨桑椹滋阴补血的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清肺润燥 肺燥咳嗽 肺热咳嗽 UPLC-TOF-MS/MS技术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育龄期妇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方的组方思路--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
8
作者 文乐兮 张登山 +1 位作者 魏一苇 尤昭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767-770,共4页
育龄期妇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转归与预后不同于常人,故其治疗的特殊性在于既要消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又要防治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全国名中医尤昭玲教授在充分注重女性特殊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创制适宜处... 育龄期妇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转归与预后不同于常人,故其治疗的特殊性在于既要消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又要防治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全国名中医尤昭玲教授在充分注重女性特殊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创制适宜处在月经期、备孕期、妊娠期、产后等湖南省长沙市育龄期妇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居家治疗方剂。该方具有扶正驱邪、疏风清热的功效。其组方特点:一是扶正清热、利咽化痰,攻补兼施;二是有的放矢,固守肺卫,散清结合;三是既病防变,安抚肝胃;四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照顾育龄期女性的特殊性;五是药入三焦,联防联守。此外,寒温药并用,使寒而不遏,温而不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育龄期妇女 扶正驱邪 疏风清热 固守肺卫 三因制宜 人参花 桑叶 尤昭玲
下载PDF
超声酶解法提取桑叶功能性物质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唯力 黄先智 丁晓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8-307,共10页
目的 探究超声酶解法中不同因素对桑叶黄酮、生物碱及多糖提取含量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以3种物质(黄酮、生物碱和多糖)的提取含量为考察指标,首先确定不同酶种类对3种物质提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溶液pH、酶... 目的 探究超声酶解法中不同因素对桑叶黄酮、生物碱及多糖提取含量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以3种物质(黄酮、生物碱和多糖)的提取含量为考察指标,首先确定不同酶种类对3种物质提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溶液pH、酶添加量、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的最佳条件,再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最适酶种类为复合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比例为1:1,m:m);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超声时间50min、料液比1:46(g/mL)、超声功率360 W、乙醇体积分数60%、酶添加量2.0%、溶液pH=6.0, 3种物质提取含量分别为黄酮(39.84±0.59) mg/g、生物碱(14.62±0.41) mg/g、多糖(202.82±1.94) mg/g。结论 超声酶解法能有效提高桑叶中黄酮、生物碱和多糖的提取含量,且复合酶效果最好,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准确可靠,可用于桑叶黄酮、生物碱及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黄酮 生物碱 多糖 提取工艺 超声酶解 响应面法
下载PDF
4种降血糖药食同源原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慧兰 孙亚茹 +2 位作者 魏择裕 张俊杰 吕高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3-218,共6页
该文对4种降血糖药食同源原料(桑叶、葛根、桔梗、枸杞)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将目前市场上的降血糖食品及研究进展进行汇总,指出药食同源降血糖食品开发前景和方向,以期为药食同源原料在降血糖产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桑叶 葛根 桔梗 枸杞 药食同源 功能性成分 降血糖机制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与桑叶发酵产物——粗桑茶对H22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
11
作者 罗诗蓉 包海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3,共11页
以桑叶为培养基质,利用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菌株进行发酵,制备粗桑茶,用粗桑茶(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95、390、780 mg·kg^(-1))灌胃H22荷瘤小鼠,测定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和胸腺、肝脏、肾脏、脾脏指数,检... 以桑叶为培养基质,利用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菌株进行发酵,制备粗桑茶,用粗桑茶(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95、390、780 mg·kg^(-1))灌胃H22荷瘤小鼠,测定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和胸腺、肝脏、肾脏、脾脏指数,检测血清中IL-2、IL-6、TNF-α、IFN-γ含量,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肾脏、脾脏、肿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粗桑茶各剂量组肿瘤体积均极显著减小;粗桑茶高剂量组小鼠肿瘤质量极显著降低;粗桑茶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极显著升高;粗桑茶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2、IL-6,中剂量组的TNF-α,高剂量组的IL-2含量显著降低;粗桑茶低剂量组的TNF-α、IFN-γ,中剂量组的IL-2、IFN-γ,高剂量组的IL-6、TNF-α、IFN-γ含量显著增加;粗桑茶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的Bax、Cytc、Parp、TNF-α、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aspase-9、 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粗桑茶具有抗肿瘤活性,说明采用粗毛纤孔菌菌株发酵桑叶制备产品的思路可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桑叶 H22荷瘤小鼠 抗肿瘤
下载PDF
桑叶药材芦丁含量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李红 吴晓英 +5 位作者 汪梅 林伟雄 罗毓 邓韬 孙冬梅 陈仕妍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6期499-506,共8页
目的 测定桑叶药材芦丁含量及高效液相(HPLC)特征图谱,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桑叶药材质量。方法 采集34批不同产地的桑叶药材HPLC特征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化学模式识别和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对桑叶特征成分进行差异性研究... 目的 测定桑叶药材芦丁含量及高效液相(HPLC)特征图谱,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桑叶药材质量。方法 采集34批不同产地的桑叶药材HPLC特征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化学模式识别和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对桑叶特征成分进行差异性研究。另测定桑叶芦丁含量,评价其与桑叶药材色度值的相关性。结果 34批桑叶样品确定了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成分;各批样品HPLC特征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0.903,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4批桑叶样品可大致分成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3(隐绿原酸),5,1(新绿原酸),7号色谱峰为区分桑叶质量差异的标志物,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结果显示综合评分>42分的桑叶药材质量较优。桑叶芦丁含量与色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偏亮黄色的桑叶芦丁含量较高。结论 本研究方法能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桑叶药材的内在质量,可为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特征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 色度值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桑叶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3
作者 张秀丽 黄志琼 +3 位作者 马雯芳 孙振华 吴剑丽 林春榕 《壮瑶药研究》 2023年第3期173-178,522,共7页
以桑叶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固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叶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黄酮得率为17.52%。以桑叶黄酮纯度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洗脱液体积分数、洗脱液体积、洗脱流速对桑叶黄酮纯度的影响,最佳纯化工... 以桑叶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固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桑叶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黄酮得率为17.52%。以桑叶黄酮纯度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洗脱液体积分数、洗脱液体积、洗脱流速对桑叶黄酮纯度的影响,最佳纯化工艺为洗脱剂体积分数95%,洗脱剂体积80 ml,洗脱流速1.2 ml/min,桑叶黄酮纯度为69.97%。纯化后桑叶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黄酮 响应面优化法 纯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桑叶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 被引量:18
14
作者 严安定 袁野 +3 位作者 吴亮 马陶陶 谢晋 张群林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96-298,共3页
目的建立晾晒、烘干及鲜桑叶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 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0.4%磷酸乙腈溶液(A)和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设... 目的建立晾晒、烘干及鲜桑叶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Shim pack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0.4%磷酸乙腈溶液(A)和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设为1.0 ml.min-1。结果三种黄酮类成分在35 min内达到良好分离,芦丁在0.076~1.920 mg.L-1,异槲皮苷在0.086~2.148 mg.L-1,紫云英苷在0.042~2.108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n=6),三种成分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RSD=2.5%)9、8.8%(RSD=2.4%)和99.5%(RSD=4.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评价桑叶药材炮制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同时也可用于桑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芦丁 异槲皮苷 紫云英苷 HPLC
下载PDF
桑叶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曾聪彦 李乐愚 +1 位作者 梅全喜 吴凤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194,共3页
目的:全面了解桑叶降糖作用研究现状,以促进对桑叶降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查找国内外报道的有关桑叶降糖作用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桑叶含有生物碱类、黄酮... 目的:全面了解桑叶降糖作用研究现状,以促进对桑叶降糖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和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查找国内外报道的有关桑叶降糖作用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桑叶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多种降血糖活性成分,桑叶的活性组分、总提取物及复方制剂均有降血糖作用,桑叶单方、复方制剂均对糖尿病患者有治疗效果。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桑叶的降血糖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研究多局限于桑叶单一活性组分药理机理研究,缺乏桑叶总降糖活性成分的化学和药理分子机制研究,且多数桑叶降糖实验研究只限于描述其降糖现象,对其确切的降糖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试验研究也存在不规范现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其总降糖活性成分的化学鉴定、药理分子机制系统研究,规范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活性成分 降糖作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药中α-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英文) 被引量:7
16
作者 白钢 王冬莉 +4 位作者 曹学琳 肖会姣 耿鹏 刘茜 杨文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8-102,共5页
本文通过在α-糖苷酶水解麦芽糖的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药提取物,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的释放量,建立了一个中药中α-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糖尿病治疗中药的筛选结果表明,桑白皮、桑枝以及桑叶等十种中药被证... 本文通过在α-糖苷酶水解麦芽糖的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药提取物,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的释放量,建立了一个中药中α-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糖尿病治疗中药的筛选结果表明,桑白皮、桑枝以及桑叶等十种中药被证实有α-糖苷酶的抑制剂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或延缓淀粉和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揭示了中药降糖的另一种机理,并为开发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中药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 中药 桑白皮 桑枝 桑叶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桑叶化学成分快速识别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金玲 李文姣 +4 位作者 王韧 李森 张雨恬 周晋 贺福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Q-TOF/MS联用仪,以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Massl... 目的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方法对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Q-TOF/MS联用仪,以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检测,以Masslynx4.1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共鉴定和推测了桑叶中19种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可快速、灵敏、全面地分析桑叶的化学成分,为探讨桑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化学成分 黄酮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叶中绿原酸及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5
18
作者 白娟 朱倩云 +2 位作者 白华 张洁 李成网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桑叶中绿原酸及4种黄酮类成分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为优化《中国药典》中桑叶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Inert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桑叶中绿原酸及4种黄酮类成分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含量的方法,为优化《中国药典》中桑叶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Inert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和0.2%磷酸-0.2%三乙胺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1。结果在50 min内,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能达到良好的分离,分别在0.0674~1.3475 mg·mL^-1、0.0045~0.0898 mg·mL^-1、0.0282~0.5640 mg·mL^-1、0.0159~0.3186 mg·mL^-1、0.0006~0.013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6、1.0000、1.0000、1.0000、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2%、98.74%、98.17%、98.78%、98.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1%、1.68%、1.69%、1.42%、1.5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桑叶药材的的质量控制,优化了《中国药典》中桑叶药材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绿原酸 芦丁 异槲皮苷 紫云英苷 槲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爱良 彭延古 +4 位作者 熊湘平 雷田香 曾序求 付东云 陈艳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腔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观察其对纤溶、凝血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桑叶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腔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观察其对纤溶、凝血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桑叶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显著延长大鼠血浆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同时使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抗凝血酶(AT-Ⅲ)的活性增强。结论桑叶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其抗血栓作用主要是通过抗凝血作用和纤溶系统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提取液 抗凝作用 血栓形成 大鼠
下载PDF
桑白皮和桑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小地 翟西峰 +2 位作者 冯家星 蒋慧婷 马佩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虚拟筛选中药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为发现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子模拟软件Sybyl-x 2.0中的Surflex-Dock模块,将文献已报道过的桑白皮和桑叶活性成分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与... 目的:虚拟筛选中药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成分,为发现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子模拟软件Sybyl-x 2.0中的Surflex-Dock模块,将文献已报道过的桑白皮和桑叶活性成分中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配体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以结合力评分Total score值为7作为阈值,判断桑白皮和桑叶中潜在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成分。结果:70个小分子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进行对接后,其中10个成分显示出具有结合活性(Total score值≥7.00),其中桑辛素M-3′-O-β-D-吡喃葡萄糖苷、5,7,2′-三羟基二氢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桑皮苷A、白藜芦醇-4,3′-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以及1,4-二脱氧-1,4-亚氨基-(2-O-β-D-吡喃葡萄基)-D-阿拉伯糖醇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活性较高(Total score值>8.00)。结论:桑白皮和桑叶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潜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方法可从中药中发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且具有针对性强、快速、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桑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结合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