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黄被孢霉高产脂变株的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黄建忠 施巧琴 +3 位作者 周晓兰 林跃鑫 谢必峰 吴松刚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7-191,共5页
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isabellina)AS3.34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成功高产脂深黄被抱霉M018变株,其摇瓶培养菌体油脂含量达65.6%,比出发菌株提高133%。60m3罐三级发酵培养菌体油脂... 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isabellina)AS3.3410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成功高产脂深黄被抱霉M018变株,其摇瓶培养菌体油脂含量达65.6%,比出发菌株提高133%。60m3罐三级发酵培养菌体油脂含量高达79.2%,生物量达37.8g/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变株M018r-亚麻酸的含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3%。连续传代试验表明M018是一稳定的变株。该变株油脂合成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C/N为60:1,中温(25~30℃)适于菌丝生长,低温(15~20℃)适于细胞油脂合成。代谢曲线表明M018变株是在培养基残氮极低时,才开始将葡萄糖大量转化合成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孢霉 选育 油脂合成 发酵
下载PDF
利用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油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耿青伟 吴开云 +3 位作者 吴小芹 李纪元 刘明靖 平秀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6-341,共6页
为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以产油微生物深黄被孢霉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研究了产脂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接种量、初始pH值、无机盐离子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了深黄被孢霉摇瓶发酵产油脂的... 为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以产油微生物深黄被孢霉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研究了产脂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接种量、初始pH值、无机盐离子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了深黄被孢霉摇瓶发酵产油脂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0 g.L-1,酵母粉3.0 g.L-1,接种量为20%,pH值为5.0-6.0,硫酸镁(MgSO4.7H2O)0.5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2.0 g.L-1。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为20.62 g.L-1,油脂含量为43.02%,油脂产量为8.87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发酵 油脂
下载PDF
高产脂微生物-深黄被孢霉M018变株的选育及其油脂合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建忠 施巧琴 +3 位作者 周晓兰 林跃鑫 谢必峰 吴松刚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3-237,共5页
以深黄被孢霉 (Mortierella isabellina) As3.341 0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 (UV)、硫酸二乙酯 (DES)和亚硝基胍 (NTG)复合诱变处理 ,选育成功高产脂深黄被孢霉 M0 1 8变株 ,其摇瓶培养 ,菌体油脂含量达 65.6% ,比出发菌株提高 1 33%。60 m... 以深黄被孢霉 (Mortierella isabellina) As3.341 0为出发菌株 ,经紫外线 (UV)、硫酸二乙酯 (DES)和亚硝基胍 (NTG)复合诱变处理 ,选育成功高产脂深黄被孢霉 M0 1 8变株 ,其摇瓶培养 ,菌体油脂含量达 65.6% ,比出发菌株提高 1 33%。60 m3罐三级发酵培养菌体油脂含量高达 79.2 % ,生物量达 37.8g/L。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变株 M0 1 8γ-亚麻酸的含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53%。连续传代试验表明 M0 1 8是一稳定的变株。该变株油脂合成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 ,最佳氮源为酵母膏 ,最佳 C/N为40 0 :1 ,中温 (2 5~ 30℃ )适于菌丝生长 ,低温 (1 5~ 2 0℃ )适于细胞油脂合成。代谢曲线表明 M0 1 8变株是在培养基残氮极低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孢霉 选育 油脂合成 碘值 发酵
下载PDF
深黄被孢霉固态发酵生产油脂的工艺参数及发酵前后底物组成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若芸 余冰 +3 位作者 毛湘冰 毛倩 陈洪 陈代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57-2164,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深黄被孢霉固态发酵生产油脂的工艺参数及发酵前后底物组成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底物组成及发酵条件,采用化学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检测发酵前后底物的理化性质,... 本试验旨在探讨深黄被孢霉固态发酵生产油脂的工艺参数及发酵前后底物组成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与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底物组成及发酵条件,采用化学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检测发酵前后底物的理化性质,以比较发酵前后底物组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底物为玉米淀粉和麸皮的混合物;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淀粉∶麸皮为1∶3、深黄被孢霉接种量30%、含水量60%、250 mL装料量60 g,其中含水量和装料量这2个因素对油脂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此条件下,发酵产物中油脂含量可达102 g/kg DM,其中C18∶3和C22∶6含量分别占油脂含量的4.03%和1.70%;总能从发酵前的15.81 M J/kg DM提高到了20.44 M J/kg DM。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发酵降低了底物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底物中还原糖和蛋白质浓度;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玉米淀粉颗粒被腐蚀,小颗粒淀粉增多;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使得玉米淀粉晶型结构消失。综上所述,利用深黄被孢霉固态发酵玉米淀粉和麸皮的混合物可生产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其原因可能与发酵使底物结构改变而利于微生物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固态发酵 发酵条件 油脂产量
下载PDF
真菌油脂菌种选育与发酵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林本农 刘飞鹏 林赛芝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760-765,共6页
以三株被孢霉作为出发菌株 ,进行紫外线诱变 ,以乙酰水杨酸和SDS作为抑制剂 ,筛选具有抗性的突变株 .通过低温和高糖的筛选 ,再进行摇瓶试验 ,得出最适发酵条件 .通过摇瓶发酵测定各菌株的菌体干重、油脂产量 ,碘价和产不饱和脂肪酸的... 以三株被孢霉作为出发菌株 ,进行紫外线诱变 ,以乙酰水杨酸和SDS作为抑制剂 ,筛选具有抗性的突变株 .通过低温和高糖的筛选 ,再进行摇瓶试验 ,得出最适发酵条件 .通过摇瓶发酵测定各菌株的菌体干重、油脂产量 ,碘价和产不饱和脂肪酸的量 ,最终选出三个优良菌株 :A1- 16产GLA 1.5 3g/L ,ARA 1.16g/L ,DHA 0 .0 9g/L ;A2 - 6产GLA 1.11g/L ;S3- 1产GLA 1.80g/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油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 被孢霉 诱变育种 发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