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Fang Zhong’s Translation of Tao Yuan-Ming’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ermemes of Translation
1
作者 PAN Li-na ZHOU Ming-xi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11期979-984,共6页
In the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language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a good translation becomes important when we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theories are concerned by the translators and learn... In the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language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a good translation becomes important when we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theories are concerned by the translators and learners oftranslation.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Fang Zhong’s translation version of Tao Yuan-Ming’s poems, themasterpieces favored by the public, using supermemes as follows: Source-target, the equivalence, untranslatability,Free-vs-literal, all-writing-is-translating, which are the inheritance and deepening of memes of translation, whichnaturally promote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memes Fang Zhong’s translation version Tao Yuan-Ming’s poems
下载PDF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Personal Selection
2
作者 郭蕾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8年第2期185-186,共2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role played by the need and selection of receiving cul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The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 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role played by the need and selection of receiving cul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The translation and acceptance of Han Shan's poems are decided by the internal needs of the reception environment.It is an active selection of both the translator himself,and the society as a w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ptance of Hanshan’s poems translators choices
下载PDF
译者与译文:斋林·旺多、于道泉、G.W.Houston与《仓央嘉措诗歌》 被引量:17
3
作者 索朗旺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18-122,共5页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制于自身所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积累的翻译经验、翻译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其译文的呈现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藏族翻译家斋林.旺多、汉族藏学家于道泉、美国学者G.W.Houston的相关背...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制于自身所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积累的翻译经验、翻译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其译文的呈现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藏族翻译家斋林.旺多、汉族藏学家于道泉、美国学者G.W.Houston的相关背景,分析了他们的三部《仓央嘉措诗歌》英译本各自的特点,旨在发现三位译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呈现方式,并探究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译文 《仓央嘉措诗歌》
下载PDF
英诗汉译策略中“直译”与“风韵译”对比研究——以“A Red,Red Rose”译文为例
4
作者 李立云 《龙岩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2-37,共6页
王佐良和郭沫若这两位译者对罗伯特·彭斯的爱情名篇"A Red,Red Rose"的译文,各有千秋。王译体现了"崇尚直译"的特点,在诗歌形式、修辞、用词准确性方面更接近原诗、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而郭译更倾向于&qu... 王佐良和郭沫若这两位译者对罗伯特·彭斯的爱情名篇"A Red,Red Rose"的译文,各有千秋。王译体现了"崇尚直译"的特点,在诗歌形式、修辞、用词准确性方面更接近原诗、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而郭译更倾向于"风韵译",更像是一种再创造。王译在增强每行字数、韵脚和用词与原文的对应性上存在不足,郭译在苏格兰方言特点的再现、用词和诗歌形式等方面也有可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佐良 郭沫若 诗歌翻译 英诗汉译
下载PDF
《沫若译诗集》编校中的若干问题考识
5
作者 张勇 《北方论丛》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1928年创造社出版部版、1947年建文书店版和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三个版本的《沫若译诗集》,虽然都命名为《沫若译诗集》,但编选内容差异较大,这就造成了存有三种同一题名、却不同内容的《沫若译诗集》现象。因编选动机、出版目的以... 1928年创造社出版部版、1947年建文书店版和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三个版本的《沫若译诗集》,虽然都命名为《沫若译诗集》,但编选内容差异较大,这就造成了存有三种同一题名、却不同内容的《沫若译诗集》现象。因编选动机、出版目的以及译诗观念的变更,不同时期编选的《沫若译诗集》都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折射出编者郭沫若的时代情怀。通过考察分析《沫若译诗集》同名异样的现象,既可以对郭沫若的译文做整体性的全面考察,也为《郭沫若全集补编·译诗编》的编校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沫若译诗集》 创造社出版部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形象建构研究——基于互文性的考察
6
作者 余静良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3-79,共7页
目前,译学界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主要表现为译本的比读分析、翻译策略与方法的探讨,研究视域多集中于生态翻译学、“三美论”等视角。而基于互文性理论,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形象建构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毛泽东诗词的译介... 目前,译学界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主要表现为译本的比读分析、翻译策略与方法的探讨,研究视域多集中于生态翻译学、“三美论”等视角。而基于互文性理论,对毛泽东诗词中的形象建构进行研究的成果却不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毛泽东诗词的译介与传播。立足互文性视域,结合毛泽东诗词的国内外经典译本,对其中的军人形象(红军形象、女民兵形象)、伟人形象、诗人形象、民族形象进行分析,旨在探寻不同译本形象建构的互文关系,为毛泽东诗词英译提供恰切的思路与建议,从而不断促进毛泽东诗词的“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英译 形象建构 互文性
下载PDF
论诗、作诗与译诗之知行合一——试析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特色 被引量:7
7
作者 孔令翠 王慧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27-131,141,共6页
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 作为诗人,郭沫若不但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而且在中外诗论的影响下结合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的见解。作为诗歌翻译家,他就诗歌翻译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提出了"风韵译"、"创作论"、"共鸣说"和"以诗译诗"等诗歌翻译理论;在实践上有感而译,作译并举,译诗形式丰富多彩,译诗的音乐性特别强。因此,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诗人译诗、知行合一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论诗 作诗 译诗 知行合一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与唐诗英译——李商隐诗作英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徐玉娟 束金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4-61,共8页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为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个方面探究李商隐诗作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作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古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意义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译者主体性 哲学阐释学 李商隐诗作英译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翻译的生态功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曾清 刘明东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翻译生态学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翻译,对翻译及其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本文以毛泽东诗词的翻译生态为例,介绍了毛诗翻译的生态环境,并重点分析了毛诗翻译的内在和外部两大生态功能,即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揭示了毛诗... 翻译生态学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审视翻译,对翻译及其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本文以毛泽东诗词的翻译生态为例,介绍了毛诗翻译的生态环境,并重点分析了毛诗翻译的内在和外部两大生态功能,即生产功能和社会功能,揭示了毛诗翻译的内在运作关系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翻译生态学 生态功能
下载PDF
郭沫若翻译活动对其早期新诗创作之影响——以郭氏自述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祥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4-21,共8页
留学日本给郭沫若提供了大量阅读并翻译外国诗歌得天独厚的环境,也开启并深刻影响了其新诗创作之路。以郭沫若的自述为考察视角,以其译诗和新诗为观照文本,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厘清郭沫若新诗创作中那些来自外国诗人及诗作的影... 留学日本给郭沫若提供了大量阅读并翻译外国诗歌得天独厚的环境,也开启并深刻影响了其新诗创作之路。以郭沫若的自述为考察视角,以其译诗和新诗为观照文本,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厘清郭沫若新诗创作中那些来自外国诗人及诗作的影响因子:形式方面,郭沫若实践了自由诗体但也有民族化成分的保留,并主要使用了白话语言;内容方面,郭沫若在情调和思想上汲取了诸多有益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新诗翻译 新诗创作 旧体诗 浪漫主义创作
下载PDF
古词译介与经典重构:美国李清照词的翻译出版 被引量:7
11
作者 季淑凤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3,共6页
指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出版,并最终入选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经典地位。李清照词呼应了美国诗学传统、社会思潮与学术旨趣共同产生的阅读诉求;而多元化的译者文化身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杂糅翻译策略使美国的李清照词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最... 指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出版,并最终入选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经典地位。李清照词呼应了美国诗学传统、社会思潮与学术旨趣共同产生的阅读诉求;而多元化的译者文化身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杂糅翻译策略使美国的李清照词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最后,美国高校及其他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李清照词译文(本)理念新颖,可读性强,凭借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李清照词在美国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伟大战略在外译选材、译者队伍建设、翻译策略抉择、海外出版社对接及译作经典化构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词 翻译出版 中国文化 “走出去”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艳 刘明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其宗旨是创造符合目标语读者阅读需求的译文。不同版本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满足了不同阅读群体的需要,实现了不同的翻译目的,这与目的论要求不谋而合。目的论与毛泽东诗词英译有着千丝万缕...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其宗旨是创造符合目标语读者阅读需求的译文。不同版本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满足了不同阅读群体的需要,实现了不同的翻译目的,这与目的论要求不谋而合。目的论与毛泽东诗词英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毛泽东诗词英译产生了深远影响,译者目的和风格、交际行为参与方的意图和期望以及目标语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都将制约译文的形成,这在诗词词牌名翻译、翻译过程中诗词形式和韵律再现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笔者将对同一诗词不同版本的英译进行比较,并分析因不同目的产生的不同译文的优劣,以求在找出该诗词英译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毛泽东诗词 英译
下载PDF
改写理论视阈下译者主体性研究——以郭译《鲁拜集》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自容 程敏 王昌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5期167-168,共2页
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即改写",翻译不仅只是单纯的语言系统之间的语际转换,而是译者基于时代及自身的意识形态及诗学观念对原作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性的改写过程。译者并不是一个被动隐身的存在,而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本文以... 勒菲弗尔认为"翻译即改写",翻译不仅只是单纯的语言系统之间的语际转换,而是译者基于时代及自身的意识形态及诗学观念对原作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性的改写过程。译者并不是一个被动隐身的存在,而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本文以郭沫若翻译的《鲁拜集》为例,探讨了译者是如何在赞助人、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的规约下发挥其主体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写理论 译者主体性 郭沫若 《鲁拜集》
下载PDF
陶渊明饮酒诗英译比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6,共6页
陶诗中,诗人和诗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主人公自我一体双声对话使陶诗形象更加扑朔迷离。酒与陶渊明诗歌境界的复杂性息息相关,朱光潜说陶渊明的为人和诗都“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的声响”。译者要想把握好陶诗诗意,必须首... 陶诗中,诗人和诗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主人公自我一体双声对话使陶诗形象更加扑朔迷离。酒与陶渊明诗歌境界的复杂性息息相关,朱光潜说陶渊明的为人和诗都“是一个大交响曲而不是一管一弦的清妙的声响”。译者要想把握好陶诗诗意,必须首先解析酒在陶诗中的作用,不同译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构成陶渊明饮酒诗的复调现实,从而使英语读者从各个向度充分领略着典籍陶诗的诗酒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饮酒诗 复调英语翻译 对话性 对位性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与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 被引量:2
15
作者 束金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7-80,84,共5页
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在西方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是因为: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必然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 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在西方得到了广泛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是因为: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必然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哲学阐释学的相关理论,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是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方面探究李商隐诗歌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歌的内在本质,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李商隐诗歌英译 哲学阐释学 未定点
下载PDF
“模仿”与“代偿式转换”——论纳兰词英译中的审美再现手段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白桦 杨剑桐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5-33,共9页
清词大家纳兰性德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其独具特色的词作格高韵远。近代以来,多位国内译者对纳兰词进行了译介,主要有许渊冲、翁显良、朱曼华、吴松林等人。从翻译美学层面来看,这些译者运用了不同的“模仿”和“代偿式转换”等审美... 清词大家纳兰性德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其独具特色的词作格高韵远。近代以来,多位国内译者对纳兰词进行了译介,主要有许渊冲、翁显良、朱曼华、吴松林等人。从翻译美学层面来看,这些译者运用了不同的“模仿”和“代偿式转换”等审美再现手段,使纳兰词译本的美学特征呈现多样化。译者的主体性是其再现原作美学信息的重要因素,其中既包括译者对纳兰词美学信息的挖掘,也体现了译者自身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纳兰词 审美再现 翻译美学 模仿 代偿
下载PDF
从译者主体性看《红楼梦》中《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语译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李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4-118,共5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其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长诗之一,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并且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运用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其诗歌翻译中体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鸿篇巨著,其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长诗之一,它浸透着一种黛玉式的凄婉哀伤,并且体现了她的性格和命运。运用我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在其诗歌翻译中体现出的译者主体性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戴维.霍克思关于《秋窗风雨夕》的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读和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秋窗风雨夕》 诗歌翻译 译者主体性理论
下载PDF
刍析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林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本文分析了英汉诗歌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在英汉诗歌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矶意义,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准确意义。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文化差异 准确转达
下载PDF
从海亚姆现象看东西文化的相交汇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妮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对波斯诗人海亚姆在东西方掀起的"波斯热"现象进行了文化观照,通过对中西传统文化特质、思维形式等差异性的比照分析,认为20世纪初,处于传统意识形态下的中国文人,所以接受波斯哲人海亚姆的鲁拜诗,极... 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对波斯诗人海亚姆在东西方掀起的"波斯热"现象进行了文化观照,通过对中西传统文化特质、思维形式等差异性的比照分析,认为20世纪初,处于传统意识形态下的中国文人,所以接受波斯哲人海亚姆的鲁拜诗,极大程度上并非出于艺术审美意义上的文学欣赏或对波斯文学本身的探究,而是源于自身文化变革的需要和对西学的崇尚,以藉此作为张扬个性和自由的范本;海亚姆现象表明,一种文化对他种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需要和文化框架来进行的,即使两种文化相交汇流,双方都从相互对比和冲突中获得了益处,也仍然会各自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译不厌 文化特质 个性 自由 比较文学 海亚姆现象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波斯诗人
下载PDF
毛泽东诗词中同异修辞格的英译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智中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4-99,共6页
在毛泽东的诗词当中,同异修辞格有着普遍的运用,并且极大地增进了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美和意境美。在翻译过程中,此一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本文对汉语同异格和英语同源格进行比较,并以此... 在毛泽东的诗词当中,同异修辞格有着普遍的运用,并且极大地增进了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美和意境美。在翻译过程中,此一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本文对汉语同异格和英语同源格进行比较,并以此来关照毛泽东诗词中同异格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同异格 同源格 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