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achine-Learning-Based Objective Correction Method in the Intelligent Grid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Predictions
1
作者 Jing Liu Chuan Ren +2 位作者 Ningle Yuan Shuai Zhang Yue Wang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23年第4期507-525,共19页
Post-processing corre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model forecasting result. Especially, th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have played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s in recent years. Taking the meteorological obse... Post-processing corre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model forecasting result. Especially, th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have played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s in recent years. Taking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al data in a period of two years as the reference,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predictions of Shenyang station from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and national intelligent grid forecasts are objectively corrected by using wavelet analysis, sliding train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iding training time window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their difference is the largest in August, with a difference of 2.6 days. The objective correction product of maximum temperature shows a good performance in spring, while that of minimum temperature performs well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with an accuracy improvement of 97% to 186%. The correction effect in the central plains is better than in the regions with complex terrain. As for the national intelligent grid forecasts, the objective correction products have shown positive skills in predicting the maximum temperatures in spring (the skill-score reaches 0.59) and in predicting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at most times of the year (the skill-score reaches 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Sliding Training forecast Correctio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下载PDF
Study on Refined Forecast Method of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 Wugang City from July to September 被引量:1
2
作者 LIAO Ren-guo LV Xiao-hua +2 位作者 LIU Xu-lin HE Wei-hui DAI Chuan-ho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3期6-8,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refined forecast method of daily highest temperature in Wugang City from July to September. IM[ethod] By dint of ECMWF mode product and T231 in 2009 and 2010 and daily maximum temp...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refined forecast method of daily highest temperature in Wugang City from July to September. IM[ethod] By dint of ECMWF mode product and T231 in 2009 and 2010 and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 the station in corresponding period, multi-factors similar forecast method to select forecast sampl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ulti-mode integration MOS method, after dynamic corrected mode error and regression error, dynamic forecast equation was concluded to formulate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forecast in 24 -120 h in Wugang City from July to September. [ Result] Through selection, error correction, 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equation in Wugang City from July to September was concluded. Through multiple random sampling, F test was made to pass test with significant test of 0.1. [ Conclusionl The method integrated domestic and foreign forecast mode, made full use of useful information of many modes, absorbed each others advantages, con- sidered local regional environment, lessen mode and regression error, and improved forecast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Multi-mode integration mos method Dynamic forecast equatio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 in Macao During the Period 1901-2007 被引量:3
3
作者 Soikun Fong Chisheng Wu +5 位作者 Anyu Wang Xiajiang He Ting Wang Kacheng Leong Unman Lai Biqi Leo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0年第2期84-90,共7页
Change related to climate in Macao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daily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over the period 1901-2007. The result shows that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Macao as a whole rose with a warmin... Change related to climate in Macao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daily temperature observations over the period 1901-2007. The result shows that annu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Macao as a whole rose with a warming rate of about 0.066℃ per 10 years in the recent 107 years. The most evident warming occurred in spring and winter.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seasonal mean temperature in summer and winter appeared as a series of waves with a time scale of about 30 years and 60 years,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d about twice as fast as the annual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resulting in a broad decline in the annual mean diurnal range.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annual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It appears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annual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in the recent 20 years may be part of slow climate fluctuations with a periodicity of about 60 years, whereas that in the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appears to be the continuation of a long-term warming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 climate warming maximum temperature minimum temperature MACAO
下载PDF
Evaluat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urban surface expansion to regional warming in Shanghai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4
作者 ZHAO De-Ming WU Ji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6期518-525,共8页
The contributions of urban surface expansion to regional warming over subregions of Shanghai and Shanghai as a whole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daily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SAT),including the averages ... The contributions of urban surface expansion to regional warming over subregions of Shanghai and Shanghai as a whole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 daily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SAT),including the averages of four daily time-records(0000,0600,1200,and 1800 UTC;T4),eight daily time-records(0000,0300,0600,0900,1200,1500,1800,and 2100 UTC;T8),and the averages of the SAT maximum(Tmax)and minimum(Tmin),Txn,were compared based on simulated results using nested numerical intergrations with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regional climate model,where only the satellite-retrieved urban surface distributions differed between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The contributions from urban-related warming expressed similar intensities when using T8 and Txn,while the smallest values occurred when using T4 over different subregions of Shanghai(with the exception of areas that were defined as urban for both time periods(U2U))and Shanghai as a whole.Similar values for the changing trends could be detected over different subregions when no urban surface expansion(EX1)was detected for both T4 and Txn.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increased under urban surface expansion(EX2)and varied over different subregions,revealing much stronger intensities over urban-surface expansion areas;the weakest intensities occurred over U2U areas.The increasing trends for EX2 and relative contributions when using T4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when using Txn,with the exception of those over U2U areas,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ing trends in Tmax and Tmin due to urban surface expansion,especially during intense urban expansion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surface expansion urban-related warming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maximum minimum
下载PDF
MOS温度预报中最优训练期方案 被引量:74
5
作者 吴启树 韩美 +1 位作者 郭弘 苏同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6-434,共9页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 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 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model output statistics)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法为取预报日之前和前1年预报日之后相同日数的样本混合而成,分1年期或多年期。结果表明: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优于滑动训练期方案和传统季节固定期分类方案,且2年期优于1年期。以不同周期确定最佳训练期日数的方案应用对比显示,以年为评估周期优于以月为评估周期以及更短时间周期。在2015年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预报中,基于上年度评估所得最佳训练期日数,2年期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较ECMWF模式细网格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预报,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预报 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 训练期 准对称方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最高、最低气温Mos预报的检验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希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9-104,共6页
本文根据1987年11月—1988年9月中央气象台气温Mos预报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19个台站的预报情况进行了检验,并做了误差分析,取得了一些有用的结果。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温 预报 mos 检验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路桥地区最高气温订正研究
7
作者 王鹏 张少华 +2 位作者 秦采薇 王宏宇 黄晓龙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6期92-97,共6页
基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路桥区域站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式2018—2020年路桥地区最高气温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最高气温订正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式对路桥区夏季和秋季2 m最高气温... 基于浙江省智能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路桥区域站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式2018—2020年路桥地区最高气温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最高气温订正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式对路桥区夏季和秋季2 m最高气温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2℃以内平均准确率为78%,平均绝对误差为1.3℃,春季和冬季预报能力偏弱。订正后2020年各站最高气温≤2℃,平均准确率由65%提高到90%,平均绝对误差由1.8℃下降到1.0℃,这说明BP神经网络对路桥地区2 m最高气温有很好的订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最高气温 气温订正 智能网格预报
下载PDF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46
8
作者 陈隆勋 朱文琴 +2 位作者 王文 周秀骥 李维亮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7-271,共15页
利用1951~1995年约400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和1961~1995年200余站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总云量和低云量、日照时数、蒸发、风速和积雪日数和深度以及0~3.2m共8层土壤温度等资料,对近45a来中... 利用1951~1995年约400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和1961~1995年200余站的最高和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总云量和低云量、日照时数、蒸发、风速和积雪日数和深度以及0~3.2m共8层土壤温度等资料,对近45a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作了一个较全面的分析研究。本文作为第一部分,分析了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的气候变化规律。其余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中国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将在第二部分中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相对湿度 日照
下载PDF
青海省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有宏 韦淑侠 +1 位作者 王青川 史津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4-37,共4页
针对青海省 4 2个预报站点 ,利用信息化资料统计的结果 ,根据预报员的预报思路 ,由常规资料给出各站最高最低气温的初始预报值 ,再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和实时常规资料对初值进行客观订正 ,最后得到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值 ,依此来建立一种青... 针对青海省 4 2个预报站点 ,利用信息化资料统计的结果 ,根据预报员的预报思路 ,由常规资料给出各站最高最低气温的初始预报值 ,再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和实时常规资料对初值进行客观订正 ,最后得到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值 ,依此来建立一种青海省最高最低气温客观预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预报方法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信息化资料
下载PDF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16
10
作者 杨建平 丁永建 +2 位作者 沈永平 刘时银 陈仁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6,共10页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40a江河源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全球、全国、青藏高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近40a两地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约0 8℃和0 7℃,为高原异常变暖区.黄河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变暖,...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40a江河源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全球、全国、青藏高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近40a两地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约0 8℃和0 7℃,为高原异常变暖区.黄河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变暖,日照时数增加;最低、最高气温的显著变暖,以及较黄河源区增加更长的日照时数是长江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长江源区冬季变暖的作用不是主要的,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变暖作用比冬季还要大;黄河源区的变暖也并不主要是冬季变暖造成的,秋季变暖的作用与其相当,其它季节的变暖作用也不能忽视.近40a来江河源区降水量略有增加,主要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春季与冬季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夏季降水量虽然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且局地夏季降水量呈持续减少趋势.与全球、全国以及高原区对比显示,江河源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变暖首先从长江源和整个高原发端,之后15a.黄河源和全国才进入显著温暖期.黄河源与长江源北部降水量的增加表明,气候变暖有利于高原增加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特征 平均气温 日照时数 江河源区
下载PDF
日极端气温的主客观预报能力评估及多模式集成网格释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吴乃庚 曾沁 +3 位作者 刘段灵 陈炳洪 赵声蓉 张红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1-590,共10页
精细格点天气预报是我国未来几年天气预报业务发展重点。利用ECMWF、GRAPES等业务数值模式和广东站点观测资料,对日极端气温的主客观预报能力进行了多角度综合评估。统计结果表明,T_(max)、T_(min)的主客观预报误差均存在明显季节差异,... 精细格点天气预报是我国未来几年天气预报业务发展重点。利用ECMWF、GRAPES等业务数值模式和广东站点观测资料,对日极端气温的主客观预报能力进行了多角度综合评估。统计结果表明,T_(max)、T_(min)的主客观预报误差均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在系统误差相对平稳的夏半年主观预报具有较明显订正能力,模式预报呈现一定流依赖特征,温度越高(低),负(正)偏差越明显;主客观预报误差空间分布均受地形影响,随着时效延长误差总体增幅不大,主观订正能力也较稳定。根据以上评估特征和网格预报特点,研究开发了一套多模式动态集成网格释用技术方案(McGF)。结果表明,相比单个模式的预报和主观预报,McGF较明显提升了T_(max)的预报技巧;T_(min)的模式预报偏差总体较T_(max)偏小,McGF提升幅度相对较小;网格释用后的广东区域预报能较合理反映气温空间和强度特征,较周边未经释用区域明显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低)气温 预报评估 多模式集成 网格释用
下载PDF
杭州冬季塑料大棚内气温变化特征及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 被引量:24
12
作者 范辽生 朱兰娟 +1 位作者 柴伟国 金志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5,共8页
利用2010-2012年冬季塑料大棚内外气象资料,分析晴天、多云、寡照3种天气类型下的单、双层棚内气温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适于杭州地区的棚内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单、双层棚内气温变化趋... 利用2010-2012年冬季塑料大棚内外气象资料,分析晴天、多云、寡照3种天气类型下的单、双层棚内气温变化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适于杭州地区的棚内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单、双层棚内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晴天、多云条件下日变化剧烈,阴雨寡照下较平缓。棚内日最低气温在晴天、多云条件下比寡照时低,易出现低温危害。棚内外日最低气温温差单层棚平均为2.0℃,双层棚平均3.0℃。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单、双层棚内日最低气温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小于1.0℃和0.5℃,晴天、多云和寡照3种天气类型下,单层棚分别为0.5℃、1.3℃和0.7℃,双层棚分别为0.4℃、0.3℃和0.5℃;实际预报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双层膜 气温 日最低气温 预报模型
下载PDF
辽宁省近48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77
13
作者 赵春雨 刘勤明 李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 1 95 1~ 1 998年辽宁全省 2 5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 ,对辽宁省近 48年和近 1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平均气温 降水 降水量
下载PDF
三江平原气候变暖的进一步认识: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 被引量:35
14
作者 闫敏华 陈泮勤 +1 位作者 邓伟 梁丽乔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利用三江平原17个站1951-2000年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几种突变检测方法,定量研究了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比较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合前期的相关研究结果... 利用三江平原17个站1951-2000年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几种突变检测方法,定量研究了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比较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合前期的相关研究结果,对研究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三江平原气候变暖过程和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75-2000年的变暖时期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1975-1987年为第一阶段,以夜间升温为主要特征,相对应的是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超过一定面积的湿地开垦是该阶段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1987-2000年为第二阶段,以白天和夜间同时升温且幅度相当,气温日较差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为特点,这一阶段的升温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同步的区域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三江平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湿地开垦
下载PDF
由最高最低气温求算的平均气温对我国年平均气温序列影响 被引量:38
15
作者 唐国利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针对研究全国近百年平均气温长期变化的实际需要,利用603个测站1961—2002年气温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和4次观测记录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差异,讨论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统计方法得到的平均气... 针对研究全国近百年平均气温长期变化的实际需要,利用603个测站1961—2002年气温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和4次观测记录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差异,讨论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两种统计方法得到的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及增温速率的差异均不明显,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替换。此外,最高、最低气温变化普遍存在不对称现象,且可分为4种类型,这种不对称性对平均气温变化速率并没有明确一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序列 最高最低气温 平均气温求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日最高最低气温估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伟燕 孙睿 +2 位作者 周爽 金志凤 胡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4-350,共7页
气温是气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分析及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气温的估算趋向于遥感或遥感和GIS结合的方法.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利用了36个站点2013年逐日每10min一次的自动气... 气温是气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分析及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气温的估算趋向于遥感或遥感和GIS结合的方法.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利用了36个站点2013年逐日每10min一次的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数据和MODIS地表温度及其他参数产品,选用多元线性回归(自变量为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反照率、经度、纬度和高程)、温度植被指数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方法进行气温估算,建立了研究区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估算模型,并比较了几种气温估算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最高气温估算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91、0.97,均方根误差(R_(MSE))分别为1.84、2.75、1.49℃;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法最低气温估算的R^2分别为0.87、0.91,R_(MSE)分别为3.33、2.93℃,两者均为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法得到的结果最好.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法能很好地反映由地形不同所带来的细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遥感 MODIS 插值
下载PDF
1873—2009年上海气温日较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7
作者 周宇 史军 +1 位作者 孙国武 董广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利用1873—2009年中国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51—2009年北极涛动指数、1873—2000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等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 利用1873—2009年中国上海市11个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51—2009年北极涛动指数、1873—2000年西伯利亚高压强度等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其他气象要素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137 a,上海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小幅度为0.15℃/10 a。上海四季气温日较差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其中秋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大,冬季气温日较差下降幅度最小。近60 a来,北极涛动指数表现出从负位相向正位相转变的趋势;而近130 a来,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表现出由正距平向负距平转变的趋势,导致中国上海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进而导致气温日较差的减小。在四季及全年,上海气温日较差的减小与日照时数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的增加呈负相关。城市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减小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日较差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北极涛动 西伯利亚高压 中国上海
下载PDF
1901-2007年澳门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瑞权 吴池胜 +5 位作者 王安宇 何夏江 王婷 梁嘉静 黎婉文 梁必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9年第1期12-17,共6页
利用澳门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澳门1901—2007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近107a的升温率为0.066℃/10a,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升温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最大的增暖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夏季的增暖最小;冬... 利用澳门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澳门1901—2007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近107a的升温率为0.066℃/10a,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升温率。季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最大的增暖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夏季的增暖最小;冬、夏季的变化分别有明显的时间尺度约为60a和30a的振动。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率仅为最低气温的一半左右。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缓慢的气候波动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升幅与历史上的增暖大致相当;最低气温近20多年来的增暖趋势可能是其长期(变暖)趋势的延续。年平均日较差整体来说是趋于减少的,但近30a却趋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温变化 气候变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澳门
下载PDF
新疆博州地区气温的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辛渝 张广兴 +2 位作者 俞剑蔚 张新 陈向阳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0-617,共8页
根据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地区,下同)1959—2004年四个气象代表站点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并对其显著性水平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检验,以及对各序列综合运用滑动t检验与累积距平相结... 根据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地区,下同)1959—2004年四个气象代表站点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并对其显著性水平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检验,以及对各序列综合运用滑动t检验与累积距平相结合等现代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博州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时间。结果表明:博州地区气温的突变与全球乃至北疆大范围的增温突变时间一致,即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低气温约在1970s后期同时发生突变式增温现象,这种升温表现为极大的非对称性,即平均最低气温的增幅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增幅。其中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幅最大,夏季次之,春、秋相当,且均超过了0.02以上的显著性检验水平;平均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仅在冬季明显;平均气温的增幅以冬季最大,秋季次之,春季最小,但仅冬、夏两季平均气温的增温趋势达到0.05以上的Monte Carlo显著性水平。就年与四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率的大小与北疆区域比较而言,除年平均最低气温及春、夏两季平均最低气温升幅高于北疆区外,其它年或季的增温幅度均不如北疆。各季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与同季的平均气温的演变趋势比较接近,其中冬季相似性最高,春季次之,夏季相似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博州 气温变化 突变分析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春季最低气温和霜冻精细化格点预报产品的检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豫英 陈楠 +3 位作者 杨银 张磊 苏洋 聂晶鑫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8-206,共9页
为了满足本地实际业务和服务需求,利用0.125°×0.12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逐3 h最低气温预报产品和1 km×1 km逐时气温格点实况场资料,使用三种Kalman滤波方法订正贺兰山东麓144 h内逐3 h最低气温和霜冻1 k... 为了满足本地实际业务和服务需求,利用0.125°×0.125°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逐3 h最低气温预报产品和1 km×1 km逐时气温格点实况场资料,使用三种Kalman滤波方法订正贺兰山东麓144 h内逐3 h最低气温和霜冻1 km×1 km的格点预报,并对比检验订正前后四种产品的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经过Kalman滤波方法订正后,贺兰山东麓最低气温预报误差和霜冻预报准确率及稳定性明显提高,三种Kalman滤波方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较ECMWF降低了0.76℃、1.04℃和1.12℃,霜冻预报准确率提高了3.2%、3.9%和5.3%;三种Kalman滤波方法对于1 400 m以上的高海拔山区订正效果显著,误差降低了2~5℃,霜冻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0%~30%,且海拔越高,订正效果越明显,而对于1 200 m以下的低海拔平原地区,由于ECMWF模式预报效果较好,订正能力有限;相较而言,最优集成Kalman方法的订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Kalman滤波方法 春季最低气温和霜冻 格点预报产品 对比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