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固定带在器官移植受体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徐溧婕 李惠芳 +1 位作者 潘玲 张楠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固定带在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某院收治的154例器官移植受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入组原则分配样本,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方法,试验组采用新型的一次...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固定带在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某院收治的154例器官移植受体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入组原则分配样本,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方法,试验组采用新型的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固定带。比较两组校零次数、动脉导管意外滑脱例数、皮肤相关问题、固定装置移位、费用和使用前后医护、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结果试验组校零次数、动脉导管意外滑脱例数、固定装置移位例数、皮肤相关问题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医护、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固定带应用于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监测中可为临床护士提供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减少了动脉导管意外滑脱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医疗器械性相关压力性损伤及医用黏胶性损伤,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医护、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器官移植 血流动力学监测 安全 护理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2
作者 谢作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169-171,共3页
脓毒性休克临床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主要引发原因为病毒、细菌等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循环衰竭或者细胞代谢异常。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加强监测并实施液体复苏对于保持循环稳定有重要意义,能够使血管内容量不足得到有效纠正,既有助于保... 脓毒性休克临床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主要引发原因为病毒、细菌等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循环衰竭或者细胞代谢异常。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加强监测并实施液体复苏对于保持循环稳定有重要意义,能够使血管内容量不足得到有效纠正,既有助于保证组织灌注,还可使心输出量(CO)增加,避免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现象,降低患者病死风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脓毒性休克患者实际诊疗过程中同一患者不同疾病时期以及不同患者感染因素、病理生理特征、宿主遗传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在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液体复苏治疗时,必须对患者疾病情况以及容量反应性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以及患者所处病情阶段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液体复苏方案,最终使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风险有效降低,有效促进其预后改善,帮助患者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监测 液体复苏 血容量不足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临床应用、日常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处理
3
作者 陈志鹏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主要用于监测危重症患者以及中高危患者围术期的循环系统功能变化,反应心脏、血管、组织的氧供氧耗,为临床的治疗和诊断提供客观的数据,指导容量管理和血管药物的应用。为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主要用于监测危重症患者以及中高危患者围术期的循环系统功能变化,反应心脏、血管、组织的氧供氧耗,为临床的治疗和诊断提供客观的数据,指导容量管理和血管药物的应用。为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日常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作用、类型和原理、临床应用以及日常维护保养的关键步骤和操作指南,包括清洁、校准和固件更新等内容。同时,本文总结了常见故障的识别和解决方法,如传感器故障和数据显示异常。通过本文的指导,医疗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维护保养要点,快速解决常见故障,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维护保养 故障处理
下载PDF
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王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1-0044,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采取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加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实施容量控...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采取CRRT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加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实施容量控制。两组患者治疗3d后评价疗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脏器功能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水平、肌酐、APACHEⅡ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心搏量指数、每搏变异度),以及住院时间与死亡率,并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血清乳酸水平、肌酐、APACHEⅡ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治疗后氧合指数、血清乳酸水平、肌酐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施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后心搏量指数与每搏变异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与死亡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在CRRT患者容量控制中,不仅能更好地改善脏器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指标,而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 容量控制 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脏器功能
下载PDF
重症超声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效果
5
作者 王涛 张玉媛 +1 位作者 钱文娟 穆叶赛·尼加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61-0064,共4页
研究重症超声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共计60例,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评估干预价值。结果 研究组复苏液量低于对照组、尿量高于对照组(P<0.0... 研究重症超声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共计60例,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评估干预价值。结果 研究组复苏液量低于对照组、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24h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超声运用在脓毒症休克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中,可明确患者血压、心率相关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移动的参考,更建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脓毒症休克 血流动力学监测 复苏液量 尿量
下载PDF
无线、远程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连续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6
作者 戚红 魏丽君 赖雪蕾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探究一种创新的、无创的、反射式光体积描记术为基础的设备对产妇分娩和分娩期间血流动力学的连续监测情况。选取81例足月低风险产妇参与本研究。给产妇佩戴新型反射式PPG设备,该设备每5 s自动采集心输出量(CO)、血压(BP)、每搏输出量(... 探究一种创新的、无创的、反射式光体积描记术为基础的设备对产妇分娩和分娩期间血流动力学的连续监测情况。选取81例足月低风险产妇参与本研究。给产妇佩戴新型反射式PPG设备,该设备每5 s自动采集心输出量(CO)、血压(BP)、每搏输出量(SV)、全身血管阻力(SVR)、心率(HR),并将所有数据上传到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云。使用Power BI分析工具(Microsoft)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比较胎膜破裂、硬膜外麻醉、胎儿分娩和胎盘排出前后的平均测量值。结果显示,硬膜外麻醉与CO轻微升高相关(P<0.05),原因是HR和SV均无显著增加。在SVR反向下降时,血压保持稳定(P<0.05)。胎儿分娩与CO峰值相关,之后CO迅速下降(P<0.05)。平均血压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保持稳定,胎儿分娩时略有增加(P<0.05),反映出CO增加和SVR降低(P<0.05)。胎盘排出与CO的第二个峰值和SVR的降低相关。因此,一种新型反射式PPG设备可用于对产妇在分娩和分娩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并利用这些数据确定正常值和异常值,以便在分娩和分娩期间制定安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无创监测 分娩 胎儿 产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微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孙丽 马明仁 +2 位作者 靳鹏 杨洁 刘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528-533,共6页
血流动力学参数是重症监护患者病情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统肺动脉导管和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等侵入性方法虽然可以准确、可靠的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其有创性及相关并发症严重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微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作为新... 血流动力学参数是重症监护患者病情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统肺动脉导管和脉搏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等侵入性方法虽然可以准确、可靠的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但其有创性及相关并发症严重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微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作为新兴的监测方法,具有微创或无创、连续监测、并发症少、准确度高等诸多优势,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应用,使更多重症监护患者获益。本文总结当前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对微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评估重症监护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微创 无创 心输出量
下载PDF
MostCare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吕誉芳 赵丽云 +3 位作者 裴馨 林多茂 张韶岩 吴强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目的分析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麻醉管理经验。方法41例冠心病合并早期肺癌患者,术前严格评估心、肺功能后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肺癌根治术。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 目的分析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麻醉管理经验。方法41例冠心病合并早期肺癌患者,术前严格评估心、肺功能后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肺癌根治术。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间断吸入体积分数1%~2%七氟醚。术中应用MostCare监护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调整麻醉药物。记录手术时间,移植桥血管支数,序贯桥血管支数,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失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单腔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心包纵隔引流时间;比较麻醉诱导前(T_(1))、麻醉诱导后(T_(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T_(3))、肺癌根治术后(T_(4))、关胸后(T_(5))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周围血管阻力、心脏循环效率。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83±2.81)h,移植桥血管(3.36±0.65)支,序贯桥血管(2.15±0.81)支;术中输液量(2924.61±605.64)mL,输血量(305.73±101.42)mL,失血量(761.33±231.54)mL,尿量(1606.52±534.34)mL,多巴胺用量(2.56±1.61)μg/(kg·min),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04±0.01)μg/(kg·min);术后24 h引流量(551.24±188.63)mL,术后单腔气管插管时间(13.93±6.91)h,ICU停留时间(21.42±9.31)h,住院时间(16.64±5.24)d,胸腔引流时间(3.56±1.20)d,心包纵隔引流时间(3.03±1.37)d。41例患者心率在T_(2)时[(65.81±8.77)次/min]低于T_(1)时[(85.48±7.89)次/min](P<0.05),T_(3)[(71.02±7.21)次/min]、T_(4)[(73.30±9.39)次/min]、T_(5)[(75.32±7.06)次/min]时均高于T_(2)时(P<0.05);平均动脉压在T_(2)时[(89.61±6.57)mm Hg]低于T_(1)时[(102.64±7.23)mm Hg](P<0.05);中心静脉压在T_(5)时[(6.98±3.34)mm Hg]低于T_(2)时[(8.53±2.64)mm Hg](P<0.0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在T_(3)[(3.88±0.79)L/min、(2.61±0.37)L/(min·m^(2))]、T_(4)[(4.06±0.61)L/min、(2.49±0.33)L/(min·m^(2))]时均低于T_(2)时[(4.52±0.88)L/min、(3.03±0.53)L/(min·m^(2))](P<0.05),T_(5)时[(4.83±1.64)L/min、(3.12±0.81)L/(min·m^(2))]均高于T_(3)、T_(4)时(P<0.05);每搏输出量在T_(3)时[(76.40±17.82)mL]低于T_(2)时[(95.52±15.34)mL](P<0.05),T_(4)时[(65.11±15.70)mL]均低于T_(2)、T_(3)时(P<0.05),T_(5)时[(72.63±19.17)mL]低于T_(2)时(P<0.05);周围血管阻力在T_(4)时[(1491.56±178.18)dyn/(s·cm^(5))]均高于T_(2)、T_(3)时[(1307.77±220.82)、(1294.31±258.70)dyn/(s·cm^(5))](P<0.05),T_(5)时[(1159.19±273.13)dyn/(s·cm^(5))]均低于T_(2)、T_(3)、T_(4)时(P<0.05);心脏循环效率在T_(3)时(0.08±0.33)时低于T_(2)时(0.21±0.23)(P<0.05),T_(4)时(-0.66±0.61)均低于T_(2)、T_(3)时(P<0.05),T_(5)时(0.18±0.29)高于T_(4)时(P<0.05)。结论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肺癌根治术中应用MostCare监护仪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调整麻醉药物和剂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早期肺癌 同期手术 mostcare血流动力学监测
原文传递
TCD监测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茹 王明玉 +3 位作者 任孝林 董青 籍牛 周芯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135-513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射绝超声多普勒系统(TCD)监测颅内血流动力学对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恶化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22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43)、中度狭窄组(n=47)... 目的探讨经颅射绝超声多普勒系统(TCD)监测颅内血流动力学对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恶化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22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43)、中度狭窄组(n=47)、重度狭窄组(n=32),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采用Pearson分析其与患者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程度分为神经功能恶化组(n=55)和神经功能未恶化组(n=6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患者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神经功能恶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轻、中、重度狭窄组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平均血流速度(MV)水平均较对照组偏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较对照组偏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PSV、MV、EDV水平较轻、中度狭窄组显著偏低,PI及RI水平显著偏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SV、EDV及MV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41,0.763,0.822,均P<0.05),PI及RI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133,-0.375,均P<0.05)。神经功能恶化组平均年龄、入院GCS评分、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长等临床指标均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未恶化组(P<0.05);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神经功能恶化组收缩期血流速度(FVs)、PI显著高于神经功能未恶化组,FVd、平均流速(FVm)明显低于神经功能未恶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FVs、舒张期血流速度(FVd)、PI均是影响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Vs、FVd、FVm及PI对预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3、0.834、0.336、0.866(均P<0.05)。诊断效能:PI>FVd>FVs>FVm。结论应用TCD对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可辅助临床评估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此类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病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监测 颅内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病 颈动脉狭窄 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海燕 吴剑弟 +2 位作者 陈美玉 林玉莲 甘树广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59-1861,1865,共4页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监测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左西孟旦注...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监测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其中常规组根据医师临床经验、患者临床特点以及相关指南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监测组则实施ICG,并按照相关监测指标水平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此外,比较2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监测组干预后HR、TFC及SV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而ACI水平高于常规组(均P<0.05)。监测组干预后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而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2组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缺血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高于干预前,且监测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根据ICG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同时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衰 胸阻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应用价值 心功能
下载PDF
连续性血流动力学分析技术在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11
作者 廖敏珍 姚思胜 +2 位作者 郭焕钢 张新荣 黄荣祖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治疗对休克患者组织灌注、组织耗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石狮市总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休克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连续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作为对照因素将...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治疗对休克患者组织灌注、组织耗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石狮市总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休克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连续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作为对照因素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所有患者入科均根据疾病分型与临床治疗指南进行休克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患者入科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血乳酸(lactic acid,Lac)等相关临床指标,对照组根据检测指标及临床指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进行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1、6、12h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尿量、ScvO_(2)、Lac水平以及住院天数等相关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休克症状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治疗1h后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尿量、ScvO_(2)、Lac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h、12h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低于对照组[(0.82±0.21)μg/(kg·min)比(1.01±0.11)μg/(kg·min),(0.52±0.07)μg/(kg·min)比(0.74±0.31)μg/(kg·min),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h、12h的尿量高于对照组[(0.58±0.11)ml/(kg·h)比(0.37±0.17)ml/(kg·h),(1.29±0.19)ml/(kg·h)比(0.85±0.23)ml/(kg·h),(P均<0.05)]。在组织耗氧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h、12h的ScvO_(2)高于对照组[(67.68±6.42)%比(63.68±6.42)%,(73.68±6.42)%比(70.68±6.42)%,P均<0.05],在正常范围,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h、12h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3.2±2.42)mmol/L比(5.9±1.42)mmol/L,(2.5±1.31)mmol/L比(4.2±1.01)mmol/L,P均<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ICU平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8.30±2.20)d比(12.30±1.40)d,(16.50±3.50)d比(22.50±2.50)d,P均<0.05]。两组患者28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测可指导休克早期复苏,减少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降低乳酸水平、缩短ICU及总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血流动力学监测 组织灌注 临床转归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变化与非侵入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12
作者 任晏宁 董君慧 +2 位作者 王荣 郭靖涛 周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09-0113,共5页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65名患者,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无创血流动态监测,HFpEF为研究组,前心衰阶段的人群为对照组。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65名患者,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无创血流动态监测,HFpEF为研究组,前心衰阶段的人群为对照组。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VI)、左心做功(LCW)、左心做功指数(LCWI)、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结果 研究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做功、左心做功指数、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前期、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和高血压病史、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 > 0,P < 0.05),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左心做功指数、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非侵入性血液动力学相关参数可以较好反映心脏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 心衰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与热稀释法监测在急性农药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玉凤 高珣 肖青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34-38,54,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与热稀释法监测系统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急性农药中毒患者112例,依据监测系统不同分为无创组(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热稀释组(使...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与热稀释法监测系统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急性农药中毒患者112例,依据监测系统不同分为无创组(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热稀释组(使用热稀释法),每组各56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用时、生命体征监测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总用量、住院费用)、治疗前及治疗(15、30、60、120和240 min)时的血药质量浓度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左心室做功(LCW)、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无创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用时、生命体征监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热稀释组,阿托品总用量、住院费用少于热稀释组(均P<0.05);无创组治疗60、120、240 min时血药质量浓度低于热稀释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无创组LCWI、LCW、SV、CO水平高于热稀释组(均P<0.05);治疗240 min时、治疗结束后无创组PaO_(2)、pH值高于热稀释组,PaCO_(2)低于热稀释组(均P<0.05);无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热稀释组(16.33%比36.17%,P<0.05)。结论 与热稀释法比较,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指导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治疗时监测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农药中毒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热稀释法 临床治疗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东平 孙晋华 +9 位作者 曾志伟 杨智凯 黄明 高国晋 黄景泰 陈亮 李天林 黄馨莹 李远鹏 刘俊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8期43-46,共4页
目的 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0例。患者... 目的 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0例。患者入组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予以左西孟旦注射液持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持续治疗5 d,所有患者均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血浆HBP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输出量可变性(SVV)]及临床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7 d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浆HB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方法、时间在血浆HB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1)。治疗后1、3、7 d,观察组血浆HB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CI、SVI、SVR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方法、时间在CI、SVI、SVRI及SVV上主效应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1、3、7 d的CI及治疗后3、7 d的SVI高于常规组,治疗后1、3、7 d的SVRI及治疗后3、7 d的SVV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价值较高,可降低HBP水平,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左西孟旦 乌司他丁 肝素结合蛋白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液体管理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媛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9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用常规非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观察组干预前后无创动力学监测指标[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HR、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HR(178.61±12.35)次/min、SV(16.39±4.78)cm^(3)、CI(5.57±1.37)L/(min·m^(2))、CO(2.14±0.74)L/min;干预后HR(121.48±13.06)次/min、SV(20.36±5.18)cm^(3)、CI(4.25±1.16)L/(min·m^(2))、CO(2.48±0.42)L/min。观察组干预后HR、CO、CI、SV水平均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于外周血管阻力、CI可以准确区分,有利于提升患者灌注水平,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氧代谢,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感染性休克 早期复苏液体管理 应用意义
下载PDF
超声监测妊娠期母体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诗慧 朱玲玲 项宇识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6期28-31,共4页
妊娠后,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UtA)血流动力学指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超声监测UtA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帮助临床识别高危妊娠,评估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就超声监测妊娠期母体UtA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 妊娠后,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UtA)血流动力学指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超声监测UtA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帮助临床识别高危妊娠,评估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本文就超声监测妊娠期母体UtA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监测 妊娠期 子宫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娜 郭彩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产检并分娩的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娩出情况将其分为宫内窘迫组(60例)和对照组(90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产检并分娩的1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娩出情况将其分为宫内窘迫组(60例)和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的胎心监护情况、新生儿结局及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效能。结果宫内窘迫组的胎心监护异常率、平均胎心率及羊水污染程度≥Ⅱ级、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宫内窘迫组的脐动脉、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速度(S/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S/D、RI、PI低于对照组(P<0.05)。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监测,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单一监测(P<0.05)。结论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肾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宫内窘迫 胎心监护 脐动脉 肾动脉 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监测
下载PDF
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早产儿出生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
18
作者 董悦 黄铖铖 +7 位作者 胡芳 程伟 窦常胜 顾勇 冯小敏 王国琴 魏巍 张士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应用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探索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17例早产儿及同期出生的34例足月儿,应用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出生后第1~7天(PD1、PD2、... 目的:应用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探索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17例早产儿及同期出生的34例足月儿,应用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监测出生后第1~7天(PD1、PD2、PD3、PD4、PD5、PD6、PD7)主动脉区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肌力指数(INO)。按胎龄分为早产儿组[<37周,A组(A1组<32周、A2组32~34周、A3组34~37周)]和足月儿组(≥37周,B组),比较早产和足月组新生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在早产儿间的差异。结果:早产儿组前7天SV、前7天CO、第1~4、6~7天INO水平均低于足月儿对照组(P<0.05);A3组前7天SV均大于A1、A2组(P<0.05),A2组第6天SV大于A1组(P<0.05);A3组前7天CO大于A1组(P<0.05),第1~3、5~7天CO大于A2组(P<0.05);A2组第6天CO大于A1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较大,且和胎龄相关,并可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进行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血流动力学 监测 早产儿
下载PDF
观察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晓伟 方晓玲 +1 位作者 李艳 滕艳玲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284-284,共1页
目的观察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于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是否为心力衰竭疾病分组,对照组(纳入非心力衰竭患者41例)、观察组(纳入心力... 目的观察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于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是否为心力衰竭疾病分组,对照组(纳入非心力衰竭患者41例)、观察组(纳入心力衰竭患者41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ICG监测,观察两组ICG监测结果差异,并对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治疗后ICG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收缩加速指数(AC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心输出量(CO)、收缩时间比率(STR)、胸腔液体量(TFC)、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3h后、用药6h后,心率、TFC、STR低于治疗前,SV、SI、CO、ACI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电生物阻抗法ICG监测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可以分析患者病情,而且可以指导患者治疗,有效观察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电生物阻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 心力衰竭 胸腔液体量(TFC)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衰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20
作者 王嫣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7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45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45例非急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心排血量(CO)、心...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45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45例非急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校正流动时间(FT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计数(WBC)、pH值、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碳酸氢根(HCO_(3)^(-))、住院时间、治疗后7 d及30 d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CI、SV、SVI、F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BC、HGB、WBC、pH值、NE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_(2)、PaO_(2)、HCO_(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95±4.37)d,与对照组的(10.38±5.9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30 d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6/45)、22.22%(10/45),高于对照组的0、2.2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不能很好地诊断急性心衰,但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