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variate coupling mechanism of NOCTUIDAE moth wings' surface superhydrophobicity 被引量:6
1
作者 WANG XiaoJun CONG Qian +1 位作者 ZHANG JianJun WAN YanL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569-575,共7页
The surface shape, structure, biomaterial and wettability of moth wings (10 NOCTUIDAE species) from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wer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studied by means of a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a ... The surface shape, structure, biomaterial and wettability of moth wings (10 NOCTUIDAE species) from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were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studied by means of a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a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and the interface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The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re are scales arranged like over-lapping til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th wings. The shapes of the scal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species. They overlap horizontally and there is particular space vertic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g veins. The surface of the scale is structured by micron-class grooves and nanometer-class vertical gibbosities. The biomaterial components of the moth wing scale are mostly made up of protein, lipids and chitin. The observation also shows that the contact angle for wings with scales is in the range from 144.8° to 152.9°, while that for those without scales is from 90.0° to 115.9°. It indicates that the surfaces of the wings with scales are more hydrophobic. According as Cassie model, the equation of wettability on the NOCTUIDAE moth wing surfac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hydrophobic mechanism is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moth wings is induced by the multivariate coupling of the shape, structures and biomaterial of the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偶合机理 蛾翅膀 表面形状 生物材料 结构分析 疏水性
原文传递
五种迁飞蛾类及非迁飞近似种前翅形状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姚青 张志涛 +3 位作者 赖凤香 傅强 李宝娟 文丽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8,共7页
以翅面正投影周缘曲率为指标 ,对五种蛾类迁飞昆虫及与其近似的非迁飞昆虫的前翅翅形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二者之间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差异 :迁飞种类前翅前缘较平直 ,特别是前缘 1/ 2处到翅尖的平均曲率绝对值显著小于非迁飞种类 ... 以翅面正投影周缘曲率为指标 ,对五种蛾类迁飞昆虫及与其近似的非迁飞昆虫的前翅翅形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二者之间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差异 :迁飞种类前翅前缘较平直 ,特别是前缘 1/ 2处到翅尖的平均曲率绝对值显著小于非迁飞种类 ;而后缘 1/ 2处到翅尖的平均曲率绝对值偏大 ,即这段后缘较弯曲 ,向外凸出 ,使翅外侧较宽阔。这种翅形特征较适合于利用气流进行远距离迁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飞蛾类 近似种 翅形 曲率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蛾翅数学形态特征用于夜蛾分类和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小娜 黄大庄 +1 位作者 沈佐锐 高灵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605,共10页
为探讨蛾翅数学形态特征(MMC)在夜蛾科分类鉴定中的可行性,本文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得和处理昆虫图像,对鳞翅目夜蛾科6种夜蛾的右前翅提取矩形度、延长度、叶状性、偏心率、球状性、似圆度和不变矩Hu1、Hu2等13项与大小尺度和方向均无关的... 为探讨蛾翅数学形态特征(MMC)在夜蛾科分类鉴定中的可行性,本文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得和处理昆虫图像,对鳞翅目夜蛾科6种夜蛾的右前翅提取矩形度、延长度、叶状性、偏心率、球状性、似圆度和不变矩Hu1、Hu2等13项与大小尺度和方向均无关的数学形态特征,并利用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项数学形态特征在昆虫分类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并且从数学形态学角度对夜蛾科6个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矩形度和延长度2个形态特征对这6种夜蛾的分类鉴定没有显著意义,从而筛选出11个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偏心率、Hu5、Hu7)>Hu2>似圆度>球状性>Hu3>(叶状性、Hu1、Hu6)>Hu4。利用蛾翅的这些特征参数成功地实现了对夜蛾科6种夜蛾的分类鉴定,基于这些特征参数的6种夜蛾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基于传统形态学的系统进化观点相同。研究表明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可应用于蛾类昆虫的快速鉴定,为未来逐步实现蛾类昆虫的自动识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 数学形态特征 数字鉴定 特征提取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美国白蛾及其他5种灯蛾鳞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曾今尧 刘丙万 +1 位作者 郑咏梅 江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1,I0002,I0003,共7页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美国白蛾和异粉蝶灯蛾、人纹污灯蛾、黄臀黑污灯蛾、净雪灯蛾和黑须污灯蛾等5种常见灯蛾鳞片的超微结构。研究发现:美国白蛾及其他5种常见灯蛾的鳞片排列都是一层窄而长的鳞片覆盖一层短而宽的鳞片,且都属于镂空型鳞片...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美国白蛾和异粉蝶灯蛾、人纹污灯蛾、黄臀黑污灯蛾、净雪灯蛾和黑须污灯蛾等5种常见灯蛾鳞片的超微结构。研究发现:美国白蛾及其他5种常见灯蛾的鳞片排列都是一层窄而长的鳞片覆盖一层短而宽的鳞片,且都属于镂空型鳞片,即鳞片类型属于二型双层鳞片。人纹污灯蛾的覆鳞和基鳞均最长(376.9μm±8.92μm;265.34μm±2.87μm)最宽(75.87μm±2.12μm;67.09μm±3.86μm);净雪灯蛾的覆鳞最短(179.4μm±2.91μm);异粉蝶灯蛾的基鳞最短(99.32μm±1.31μm);美国白蛾的覆鳞和基鳞均最窄(18.79μm±0.23μm;31.14μm±0.66μm)。美国白蛾覆鳞的脊间距最大(2.37μm±0.03μm);黄臀黑污灯蛾覆鳞和基鳞的脊间距均最小(1.1μm±0.02μm;1.77μm±0.01μm);黑须污灯蛾基鳞的脊间距最大(2.88μm±0.02μm)。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6种灯蛾覆鳞和基鳞的形态及脊间距都存在显著差异。蛾类鳞片的形态特征不宜单独用于种的鉴定,但在蝙蝠食性分析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能为利用蝙蝠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提供可靠而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蛾 美国白蛾 鳞片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在夜蛾科昆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学超 黄大庄 《河北林果研究》 2014年第1期31-35,41,共6页
为研究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在夜蛾科分类鉴定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得和处理昆虫图像,对鳞翅目夜蛾科5种夜蛾的右前翅提取矩形度、延长度、叶状性、偏心率、球状性、似圆度和不变矩Hu1、Hu2等13项与大小尺度和方向均无关的数学形... 为研究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在夜蛾科分类鉴定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得和处理昆虫图像,对鳞翅目夜蛾科5种夜蛾的右前翅提取矩形度、延长度、叶状性、偏心率、球状性、似圆度和不变矩Hu1、Hu2等13项与大小尺度和方向均无关的数学形态特征,并利用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项数学形态特征在昆虫分类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并且从数学形态学角度对夜蛾科5个种的亲缘关系做了描述。分析认为,延长度、Hu3、Hu4、Hu5和Hu7这5个形态特征对这5种夜蛾的分类鉴定没有显著意义,从而筛选出8个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矩形度、偏心率)>Hu2>似圆度>球状性>Hu1>(叶状性、Hu6)。利用蛾翅的这些特征参数成功地实现了对夜蛾科5种夜蛾的分类鉴定,其所描述的5种夜蛾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基于传统形态学的系统进化观点相同。研究表明,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可应用于蛾类昆虫的快速鉴定,为逐步实现林业害虫计算机辅助鉴定和数字化识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 数学形态特征 分类鉴定 特征提取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重庆市蛾类资源调查及区系(夜蛾科)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文萍 李爱民 +4 位作者 李健 邓合黎 漆波 杨仕璋 蒋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103,共7页
通过参考前人的文献以及重庆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历年采集并保存的标本,加上调查采集的种类,得出重庆市蛾类资源有34科,598属,1014种.其中夜蛾科最多有219种,其次是螟蛾科200种,第三是尺蛾科,130种.
关键词 重庆市 鳞翅目 蛾类资源 夜蛾科 区系
下载PDF
在北迁与南迁更替期九种夜蛾的种群结构与迁飞轨迹分析
7
作者 郭森 李丽莉 +6 位作者 吕素洪 崔洪莹 郭文秀 宋莹莹 于毅 门兴元 尹淑艳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0-1714,共15页
【目的】山东省地处粘虫Mythimna separa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夜蛾类害虫南北季节性迁飞的重要通道,研究明确夜蛾类害虫在山东省的迁飞规律对于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21年7月11日-8月19日(害虫北迁与... 【目的】山东省地处粘虫Mythimna separa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夜蛾类害虫南北季节性迁飞的重要通道,研究明确夜蛾类害虫在山东省的迁飞规律对于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21年7月11日-8月19日(害虫北迁与南迁更替期)在山东省莒南地区用高空灯对迁飞性昆虫进行了诱捕监测,分析了9种主要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银纹夜蛾Plusiaagnata、小地老虎Agrotisipsilon、黄地老虎Agrotissegetum、粘虫、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白条银纹夜蛾Argyrogrammaalbostriata)的种群动态,对雌蛾进行卵巢解剖并分析种群结构变化,结合高空气流解析迁飞轨迹。【结果】7月份西南季风为夜蛾向北迁飞提供了气流条件,7月下旬-8月上旬大约2周的时间内气流发生了快速转变,季风开始南下,为其提供了南迁气流条件,受高空气流的影响,棉铃虫、甜菜夜蛾、粘虫等9种夜蛾类昆虫均有明显的南北迁飞过程,大部分种类在北迁期以迁入种群和本地种群混合发生,在南迁期为外地远距离迁入虫源为主。【结论】充分表明了山东地区既是夜蛾类害虫的春夏繁殖区和东北地区的虫源地,又是从东北回迁虫源的越冬地和继续南迁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迁飞 夜蛾 种群结构 轨迹分析
原文传递
用于昆虫分类鉴定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主成分分析与数学建模 被引量:9
8
作者 蔡小娜 黄大庄 +1 位作者 沈佐锐 高灵旺 《生物数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3-33,共11页
为探讨人工神经网络(ANN)在昆虫分类上的可行性,本文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相结合改进ANN,并以鳞翅目夜蛾科6种蛾类昆虫为样本进行了验证.首先利用Bugshape1.0特征提取软件获取6种蛾180个右前翅样本的13项数学形态特征数据... 为探讨人工神经网络(ANN)在昆虫分类上的可行性,本文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方法相结合改进ANN,并以鳞翅目夜蛾科6种蛾类昆虫为样本进行了验证.首先利用Bugshape1.0特征提取软件获取6种蛾180个右前翅样本的13项数学形态特征数据,再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蛾翅数学形态特征变量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综合变量,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建立BP神经网络分类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52%,已基本包含了全部特征变量具有的信息.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具有5个输入层节点,12个隐含层节点和1个输出层节点的三层BP神经网络分类器.每种蛾20个样本共120组特征数据对分类器进行训练和仿真,其余60组特征数据对分类器进行验证,仿真输出值与目标值的相关系数R=0.997,分类正确率达到了93.33%.较之未经过主成分分析而单独使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分类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具有更优的性能和更准确的分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为蛾种类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翅(夜蛾科) 数学形态特征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分类鉴定
原文传递
蛾类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博 林欣大 杜永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235-3250,共16页
蛾类通过产生和识别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来引发后续交配行为,因此它在两性交配行为中至关重要.它们具有不同碳链长度、末端官能团、不同双键位置和构型等化学结构特征,本文详细讨论了不同蛾类性信息素的合成途径以及催化每一步反应的相... 蛾类通过产生和识别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来引发后续交配行为,因此它在两性交配行为中至关重要.它们具有不同碳链长度、末端官能团、不同双键位置和构型等化学结构特征,本文详细讨论了不同蛾类性信息素的合成途径以及催化每一步反应的相关酶系,列举了15种夜蛾科不同亚科常见物种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比例,总结了产生特定比例性信息素的可能原因,查阅了夜蛾科不同物种已经鉴别的性信息素,并按照不同亚科、不同官能团和碳链长度对其进行分类,归纳了同一物种及其亲缘物种性信息素组分和比例的变异,总结了产生变异的分子机理,讨论了性信息素变异和物种进化的关系.最后以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PBAN)为主,介绍了其调控途径和机制.本文旨在以不同的蛾类性信息素合成途径为线索,从共有合成途径出发深入了解其规律和共性,从特异合成途径出发探究物种间的进化和变异,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蛾类 夜蛾科 性信息素 合成途径 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 性信息素变异 物种进化
原文传递
利用翅的数学形态特征对蛾类昆虫进行分类鉴定的系统研究Ⅱ——在科级阶元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小娜 高灵旺 +2 位作者 黄大庄 王志刚 沈佐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103,共8页
在科分类阶元上以鳞翅目灯蛾科、刺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舟蛾科和夜蛾科6科33种蛾类昆虫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前后翅图像数学形态特征即偏心率、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和不变矩Hu1、Hu2等共计26项,分析这些特征参数... 在科分类阶元上以鳞翅目灯蛾科、刺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舟蛾科和夜蛾科6科33种蛾类昆虫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前后翅图像数学形态特征即偏心率、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和不变矩Hu1、Hu2等共计26项,分析这些特征参数在科级阶元上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结果表明,筛选出6项特征参数作为科级阶元分类鉴别的指标,它们作用的大小依次为(FW矩形度、HWHu2和HW似圆度)>FW似圆度>(FWHu6和FWHu5),回归判别和交叉判别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100%和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鉴定 亲缘关系 科阶元
原文传递
冀西北坝上地区的夜蛾科昆虫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向东 董建臻 +1 位作者 杨晓玲 李瑞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1-954,共4页
系统调查研究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的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蛾类,已知11亚科71属117种,并对其多样性做了分析。各月份蛾类组成及数量差异较大,从5月到9月蛾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与均... 系统调查研究冀西北坝上农牧交错带的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蛾类,已知11亚科71属117种,并对其多样性做了分析。各月份蛾类组成及数量差异较大,从5月到9月蛾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基本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r=0.9943)、丰富度(r=0.8979)相一致。而不同月份间的蛾类相似程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夜蛾科 蛾类 群落 多样性
原文传递
利用翅的数学形态特征对20种夜蛾进行分类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阳 沈佐锐 +2 位作者 董学超 苏筱雨 黄大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9,共10页
为研究夜蛾右前翅的数学形态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可行性,以夜蛾科20种夜蛾(每种20个)的右前翅为对象,应用BugShape软件提取其偏心率、球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叶状性和不变矩Hu1、Hu2等13项数学形态特征,对13项数学形态特征平... 为研究夜蛾右前翅的数学形态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可行性,以夜蛾科20种夜蛾(每种20个)的右前翅为对象,应用BugShape软件提取其偏心率、球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叶状性和不变矩Hu1、Hu2等13项数学形态特征,对13项数学形态特征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3项数学形态特征参数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都可以对夜蛾科进行分类鉴定;400个样本13个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后,其中矩形度、偏心率、似圆度、延长度、叶状性、Hu1、Hu6、球状性、Hu4和Hu7等10个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指标,其贡献大小为矩形度>偏心率>似圆度>Hu1>Hu4>球状性>延长度>叶状性>Hu6>Hu7。用筛选出的10个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和分层聚类,其判别正确率为84.3%,聚类分析的亲缘关系图谱和传统分类学分类结果基本相符。夜蛾右前翅的数学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夜蛾科进行分类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 右前翅 数学形态特征 分类鉴定
原文传递
电动固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建模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航 宋笔锋 +1 位作者 王海峰 王耿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1-1321,共11页
为解决电动固定翼四旋翼复合布局无人机(eHAV)动力系统设计选择缺乏相应理论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动力系统的建模和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推质比计算提出了动力系统需求,利用螺旋桨和旋翼理论建立了螺旋桨的设计和性能计算模型,通过统计... 为解决电动固定翼四旋翼复合布局无人机(eHAV)动力系统设计选择缺乏相应理论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动力系统的建模和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推质比计算提出了动力系统需求,利用螺旋桨和旋翼理论建立了螺旋桨的设计和性能计算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1阶电动机模型建立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计算模型,通过电动机与电池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电池选择方法,在经过电压修正的放电特性经验公式基础上建立了无人机航时计算方法。根据动力系统匹配方法,建立了动力系统优化设计流程。对某电动固旋翼无人机动力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和选择,结果表明:所建螺旋桨和旋翼模型计算结果与CFD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电池放电模型与试验数据的拟合度在0.97以上,飞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选择的动力系统使得无人机航时测试值与设计值误差小于4%,证明了该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固旋翼无人机(eHAV) 动力系统建模 系统效率 动力系统选择 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