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7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健康人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辉 高中洋 +4 位作者 赵英杰 高正超 邱晓文 李浩鹏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为临床及科研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测量工具。方法:选择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和"金标准"X线两种工具同时测量其颈椎侧屈活动度... 目的:探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为临床及科研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测量工具。方法:选择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和"金标准"X线两种工具同时测量其颈椎侧屈活动度。运用散点图、皮尔森相关系数r评估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结果: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与X线测量出的颈椎侧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工具在测量右侧屈、左侧屈以及总侧屈活动度呈正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85和0.90。结论: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好,可能作为一种新型测量工具用于临床及科研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活动度 侧屈 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
下载PDF
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在口腔修复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田国兵 王帆 武峰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1-56,63,共7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口腔修复领域的不同流程正在逐步跨入高效精准治疗阶段。颌位关系的正确转移是制作高质量修复体的先决条件,其中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能够记录下颌运动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而显著优于传统机械面弓。当前下颌...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口腔修复领域的不同流程正在逐步跨入高效精准治疗阶段。颌位关系的正确转移是制作高质量修复体的先决条件,其中下颌运动分析系统能够记录下颌运动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运动轨迹而显著优于传统机械面弓。当前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主要包括前牙美学修复,牙体缺损修复、牙列缺损修复、颞下颌关节病变及咬合重建等。基于此,本文对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分析系统 机械面弓 数字化技术 虚拟架
下载PDF
高速-重载全地形车仿生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
3
作者 李占龙 万世永 +3 位作者 张正 任志曌 高山铁 刘志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全球自然灾害形势复杂,极端灾害事件呈频发、高发、突发态势。某型高速-重载全地形车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剧烈振动,传统减振方案存在诸多影响减振效能的潜在因素。从仿生学原理和生物力学机理入手,探究自然界犀牛、袋鼠的生物缓冲特性与全... 全球自然灾害形势复杂,极端灾害事件呈频发、高发、突发态势。某型高速-重载全地形车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剧烈振动,传统减振方案存在诸多影响减振效能的潜在因素。从仿生学原理和生物力学机理入手,探究自然界犀牛、袋鼠的生物缓冲特性与全地形车速度快、承载重、冲击强等应用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机械原理,研究一套结构紧凑、抗冲击能力强的仿生悬架系统,响应高速-重载全地形车在复杂地形下应急保障工作的需求。结合几何原理建立仿生悬架系统运动学数学模型,求得各输入、输出角位置参数数值算例,并对三维模型展开位置仿真分析,验证数值算例的正确性。在验证其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的基础上,对相应角速度及角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学分析,验证该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表明结构设计符合减小冲击和振荡的实际运行需求。运动学数学模型可为后续结构参数优化、确定减振单元性能、进一步实行控制和试验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和理论支撑,有助于提高减振系统研究与设计的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究成本,同时为其他减振系统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重载 应急保障工作 仿生学 悬架系统 运动分析
下载PDF
纵置板簧式非独立悬架与整体式转向系统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
4
作者 周红妮 李宁 潘锐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8期9-12,共4页
针对汽车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存在运动干涉、轮胎磨损等问题,本文基于汽车前悬架与整体式转向系统刚体运动学模型,采用三维空间坐标变换法对系统关键点以及重要杆系的位置参数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以实际内、外前轮... 针对汽车悬架系统与转向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存在运动干涉、轮胎磨损等问题,本文基于汽车前悬架与整体式转向系统刚体运动学模型,采用三维空间坐标变换法对系统关键点以及重要杆系的位置参数变化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并以实际内、外前轮转角关系与理想阿克曼转角关系存在差值最小为目标,基于iSIGHT与MATLAB集成仿真技术,进行设计变量DOE分析与优化计算,经过比较分析,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可有效降低轮胎磨损,提升汽车的行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与转向系统 刚体运动学模型 阿克曼转向原理 优化设计 DOE分析
下载PDF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5
作者 杨影 汪富 +5 位作者 贺飞 丁彬 周伟 孙珊 蒋志明 张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666-1670,1735,共6页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三维步态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参数、改良As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学参数、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步长、步宽及MMT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增高,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角度均明显增大,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步态周期、双支撑时间、Asworth评分、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0.0%(21/30),P<0.05]。结论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肌力及生活能力,并能明显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头针 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 下肢肌张力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DeepLabCut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建立及对衰老所致运动功能的评价
6
作者 李至宏 盛益华 +5 位作者 李由 彭治香 曾星铫 谷新丽 田嘉怡 李思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2-1799,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DeepLabCut(DLC)算法用于评价老年小鼠运动功能的步态分析系统。方法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中的DLC算法,采用跑台装置和全封闭设计,构建系统软硬件;应用本系统评价不同运动模式下衰老所致小鼠的步态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体质量与体长对步态指标的影响。结果本系统实现特定步速下小鼠三维立体步态(侧面和腹平面)的同步分析,自动量化47项步态指标。应用本系统发现,步行时(15 cm·s^(-1)),相比2月龄、8月龄和15月龄小鼠体转角标准偏差下降,前肢摆动时长、膝关节(Knee)角度标准偏差、左后爪和右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增加;15月龄小鼠还出现步频降低,步幅、双支撑总时长、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增加。小跑时(20 cm·s^(-1)),15月龄小鼠无法稳定行走,相比2月龄,8月龄小鼠左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和双支撑总时长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步频、步幅、前肢摆动时长、后爪向外角度平均值、双支撑总时长、Knee角度标准偏差、Knee伸展和收缩距离等指标均未受到体质量和体长变化的影响。结论基于DLC算法的小鼠步态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老年小鼠步态更加敏感、准确、全面的评价,区分出老年小鼠为维持步态稳定性所表现的步态特征,并筛选出更能反映老年小鼠步态变化的行为指标。为今后更有效评估抗衰老、抗运动协调功能下降药物的药效与副作用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系统 人工智能 DeepLabCut 衰老 运动功能 步态特征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不同程度髌腱病患者治疗效果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7
作者 郑伯松 张泽毅 +1 位作者 张泽阳 孙有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3-473,共1页
目的评估抗阻训练对不同程度髌腱病(PT)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程度PT的最有效抗阻训练方式。方法在Pub 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BSCO 5个数据库中检索截止2024年1月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Stata 18.0软... 目的评估抗阻训练对不同程度髌腱病(PT)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程度PT的最有效抗阻训练方式。方法在Pub Med、Elsevier、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BSCO 5个数据库中检索截止2024年1月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运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效应量(SMD)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17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抗阻训练对极轻、轻和中度PT患者的功能改善总SMD=1.52(1.12,1.92),有组间差异;对轻、中度PT患者的疼痛缓解总SMD=-1.57(-2.15,-0.99),无组间差异。亚组分析显示,对功能改善,离向心结合抗阻训练(ECERT)对轻、中度PT患者具有最高SMD=1.57(0.57,2.57)和SMD=2.59(1.21,3.96),仅离心抗阻训练(ERT)对极轻度患者有最高SMD=0.44(-0.28,1.17);对疼痛缓解,ECERT对轻度患者有最高SMD=-2.97(-5.04,-0.89),ERT对中度患者有最高SMD=2.55(-3.58,-1.51)。结论(1)患者的PT程度越重,抗阻训练改善功能的效果越好,但疼痛减缓的效果无显著差异;(2)ECERT对改善轻、中度患者的功能和减缓轻度患者的疼痛最有效。ERT对改善极轻度患者的功能和减缓中度患者的疼痛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中度患者 患者治疗效果 抗阻训练 运动干预 随机效应模型 亚组分析 系统综述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8
作者 程蕾 孙静 +1 位作者 连冬梅 王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针对不同运动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精准运动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按照PICOS原则,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 目的:针对不同运动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精准运动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按照PICOS原则,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1月发表的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实验性或类实验性研究,按照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于2016年发布的干预性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评价。应用RevMan 5.4进行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529例研究对象,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频率≥3次/周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SMD=0.69,95%CI(0.48,0.90),P<0.001]及心理健康领域[SMD=0.90,95%CI(0.45,1.35),P<0.001]改善更为显著;单次运动时长为30~50 min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SMD=0.72,95%CI(0.41,1.04),P<0.001]及心理健康领域[SMD=0.81,95%CI(0.36,1.26),P<0.001]改善更为显著。结论:每周运动≥3次,每次锻炼持续30~50 min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规范红斑狼疮患者精准运动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精准运动干预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9
作者 姜煜 刘港 +6 位作者 霍路遥 白惠中 任敬佩 赵毅 胡传宇 徐林 穆晓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纳入有关SPR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由至少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质量,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结果共检索到2726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GMFCS各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粗大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在术后均改善,肌张力在术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SPR术前和术后的粗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Ⅱ级、Ⅲ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Ⅰ级患者,Ⅳ级、Ⅴ级患者获益较少;在提高自理能力方面,Ⅰ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Ⅲ级患者,Ⅱ级、Ⅳ级患者获益较小。既往文献均未报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PR对于脑性瘫痪患者是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GFMCSⅡ、Ⅲ级患者SPR的获益最佳,术前身体状态较差的GFMCSⅣ、Ⅴ级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META分析 自理能力
下载PDF
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步态分析上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锦聪 严亚波 +4 位作者 吴子祥 王永韬 李毅 谢坤杰 雷伟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步态分析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三维步态分析由于设备成本高、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原因难以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的精确度得到极大提升,无需标记、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并被应用于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三维步态分析由于设备成本高、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原因难以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的精确度得到极大提升,无需标记、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显现,并被应用于步态分析,但由于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缺乏对该系统的整体了解,使得该技术尚不能得到广泛推广,本综述拟对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步态分析上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分析目前各项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展望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步态分析上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标记运动捕捉系统 步态分析 下肢运动 人体姿态估计 KINECT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改善认知衰弱老年人身体和认知功能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1
作者 童新梅 钟名阳 +3 位作者 杨春晓 朱丹 郑丹萍 农秀明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420-42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干预在改善认知衰弱老年人身体和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3月30日。纳入老年认知衰弱病人使用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干预在改善认知衰弱老年人身体和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3月30日。纳入老年认知衰弱病人使用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2490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有助于改善衰弱水平: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评分[MD=-0.97,95%CI(-1.30,-0.64),P<0.01];身体活动能力: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测试[MD=-1.07,95%CI(-1.36,-0.78),P<0.01];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MD=3.78,95%CI(3.09,4.47),P<0.01]、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分[MD=1.47,95%Cl(0.33,2.62),P=0.01]。结论:运动干预可以改善认知衰弱老年人身体和认知功能,但目前关于不同运动强度对认知衰弱老年人的益处仍有争议,缺乏固定最佳运动强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衰弱 运动 认知功能 身体功能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下载PDF
下颌运动分析系统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润东 章燕珍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583-589,共7页
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唯一左右联动、相互协调的关节,下颌运动受颞下颌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支配可直接反映口颌系统的生理功能,对下颌运动轨迹进行研究有助于医师了解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辅助诊断及评估干预治疗手段。本文就下颌... 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唯一左右联动、相互协调的关节,下颌运动受颞下颌关节和神经肌肉系统支配可直接反映口颌系统的生理功能,对下颌运动轨迹进行研究有助于医师了解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辅助诊断及评估干预治疗手段。本文就下颌运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的下颌运动轨迹及肌电图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is the only joint with bilateral linkage and mutual coordination, and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governed by the TMJ and neuromuscular system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stomatognathic system. The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mandibular movement can help physicians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TMJ related diseases, and to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analysis system to record the mandibular movement trajectory, and electromyography i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运动 下颌运动分析系统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肌电图
下载PDF
基于微阵列波能装置的半潜式风浪联合系统运动与获能研究
13
作者 曹飞飞 曹春暖 +2 位作者 魏志文 韩蒙 史宏达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3-690,共8页
为实现海上风浪资源的高效利用,以Windfloat型风力机平台为基础,结合摇臂式波能装置,建立联合获能系统数值模型,并分析了波周期、PTO(powertake-off)阻尼、浮子直径及摇臂长度等关键参数对联合系统运动与获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波周期... 为实现海上风浪资源的高效利用,以Windfloat型风力机平台为基础,结合摇臂式波能装置,建立联合获能系统数值模型,并分析了波周期、PTO(powertake-off)阻尼、浮子直径及摇臂长度等关键参数对联合系统运动与获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波周期的增大,平台运动幅度整体呈增大趋势,装置获能先增大后减小;随PTO阻尼的增大,平台纵荡、纵摇运动幅度逐渐减小,垂荡运动幅度及装置获能先增大后减小;随浮子直径、摇臂长度的增大,平台纵荡运动幅度逐渐减小、垂荡、纵摇运动幅度逐渐增大,装置获能随浮子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摇臂长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运动分析 波能装置 能量吸收 风浪联合系统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运动系统示教课中的应用与思考
14
作者 钟伟洋 黄天霁 罗小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软件在运动系统示教课中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的80名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根据是否使用AI软件及其教学模式辅助教学,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 目的观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软件在运动系统示教课中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的80名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根据是否使用AI软件及其教学模式辅助教学,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AI组(n=40)以及传统教学组(n=40)。通过测试比较2组的理论成绩、读片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估2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度。结果AI组的理论成绩为(93.93±3.18)分、读片成绩为(47.25±2.02)分、实践操作成绩为(47.33±1.94)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86.53±10.52)分、(39.70±10.13)分和(41.58±7.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组的教学满意度为95.00%,高于传统教学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动系统示教课中,AI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识别典型疾病的影像信息,熟练掌握与规范操作实践,有助于提高教学体验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系统 人工智能 示教 医学教育 教学质量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万鹏 张钟文 +5 位作者 杨钰琳 訾阳 杨梦琦 杜冰玉 王楠 于少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28,共8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不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疗效差异,为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适合的外骨骼机器人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不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疗效差异,为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选择适合的外骨骼机器人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收集从建库至2022年11月发表的关于探讨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检索与筛选,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22篇文献,Jadad评分显示均为高质量文献,共865例患者,试验组436例、对照组429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外骨骼机器人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FMA-LE)评分(MD=2.63,95%CI:1.87-3.38,P<0.05)、平衡功能(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MD=3.62,95%CI:1.21-6.03,P<0.05)、站起-走测试量表(Timed Up and Go,TUG)评分(MD=-2.77,95%CI:-4.48至-1.05,P<0.05)和步频(MD=3.15,95%CI:1.57-4.72,P<0.05),但对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MD=0.30,95%CI:-0.01-0.61,P>0.05)和6 min步行测试(6-minute walk test,6MWT)评分(MD=3.77,95%CI:-6.60-14.14,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FMA-LE评分:平地行走式外骨骼(MD=10.23,95%CI:3.81-27.49,P<0.05)和减重式外骨骼(MD=33.66,95%CI:11.49-98.54,P<0.05)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均能改善FMA-LE评分,排序结果为减重式外骨骼>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常规康复治疗;BBS评分:减重式外骨骼(MD=79.86,95%CI:2.34-2725.99,P<0.05)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BBS评分,排序结果为减重式外骨骼>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常规康复治疗;FAC评分:平地行走式外骨骼(MD=1.38,95%CI:1.00-1.90,P<0.05)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FAC评分,排序结果为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减重式外骨骼>常规康复治疗;TUG评分:减重式外骨骼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MD=0.07,95%CI:0.01-0.51,P<0.05)能显著改善TUG评分,排序结果为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减重式外骨骼>常规康复治疗。结论: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减重式外骨骼在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方面疗效更优,平地行走式外骨骼在提高功能性步行和转移能力方面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下肢运动功能 步态 步行 平衡 康复机器人 外骨骼 系统评价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下肢相对力量水平激活后增强效应对运动表现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俊杰 周伟 +1 位作者 刘海元 郭成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86-4592,共7页
目的:激活后增强效应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特征主要是肌肉活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产生速率提高等方面。文章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下肢相对力量水平激活后增强效应对冲刺速度、跳跃表现和动力学参数(峰值冲量、峰值功率、最大地面反作用力和... 目的:激活后增强效应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特征主要是肌肉活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产生速率提高等方面。文章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下肢相对力量水平激活后增强效应对冲刺速度、跳跃表现和动力学参数(峰值冲量、峰值功率、最大地面反作用力和力的生成速率等)的影响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关于下肢相对力量水平诱导激活后增强效应的随机对照、随机交叉或明确按照下肢相对力量水平分组(非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各组干预方法主要以自由质量器械和快速伸缩复合练习等为措施,文献发表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08-05,使用EndNote软件管理文献,随机对照试验按照PEDro量表、非随机对照试验按照ROBINS-I 2.0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5.0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发表偏倚评价、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并制作森林图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4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共216名受试者,整体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高。②按照1次最大重复量/体质量(1RM/BM)>2为强壮组99人、1RM/BM≤2为普通组11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强壮组激活后增强效应对短跑表现的积极效果显著高于普通组(SMD=-1.34,95%CI:-1.74至-0.93,P<0.00001);强壮组激活后增强效应对垂直跳跃高度的影响与普通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MD=0.30,95%CI:-0.07-0.66,P=0.11);强壮组激活后增强效应对峰值冲量(SMD=-0.07,95%CI:-0.62-0.47,P=0.61)、峰值功率(SMD=0.21,95%CI:-0.29-0.72,P=0.12)、最大地面反作用力(SMD=0.31,95%CI:-0.20-0.81,P=0.16)及力的生成速率(SMD=0.36,95%CI:-0.11-0.82,P=0.39)的积极效果与普通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现有的试验证据表明,强壮组激活后增强效应能够显著提高短距离冲刺速度,下肢相对力量水平激活后增强效应对爆发性垂直跳跃高度、峰值冲量、峰值功率、最大地面反作用力以及力的生成速率等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指标的影响效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后增强效应 PAP 力量水平 肌肉力量 运动表现 冲刺速度 垂直跳跃 爆发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癫痫患者运动锻炼效果的Meta分析
17
作者 宣烨菁 尹潇潇 +4 位作者 牛姗 陈昊天 俞群 封秀琴 何乾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癫痫患者参与运动锻炼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癫痫患者参与运动锻炼...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癫痫患者参与运动锻炼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癫痫患者参与运动锻炼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29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4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锻炼可降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MD=-2.35,95%CI(-3.16,-1.54),P<0.001],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RR=2.54,95%CI(0.11,56.25),P=0.56],可提高患者每日活动量[MD=1.39,95%CI(0.48,2.29),P=0.003],改善患者抑郁症状[SMD=0.90,95%CI(0.22,1.58),P=0.01]、认知功能[SMD=0.69,95%CI(0.03,1.35),P=0.04]和生活质量[SMD=0.43,95%CI(0.22,0.64),P<0.001]。但在改善焦虑症状[SMD=-1.27,95%CI(-3.00,0.46),P=0.15]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执行科学制定的运动锻炼方案具有安全性,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但对于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运动锻炼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BOPPPS教学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运动系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华文彬 王蕾 +3 位作者 李嵩 余海燕 李立 杨操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624-628,633,共6页
为探究BOPPPS教学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运动系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临床五年制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54名学生纳入传统教学组,54名学... 为探究BOPPPS教学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运动系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临床五年制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54名学生纳入传统教学组,54名学生纳入BOPPPS教学组。两组学生均由相同的高年资教授团队进行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教学由6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带教。传统教学组按照传统实施,BOPPPS教学组按照BOPPPS教学六步骤实施。学生完成运动系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学习后,统一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BOPPPS教学组的考试成绩(88.31±3.90)分稍高于传统教学组(86.46±3.74)分。采用Mini-CEX评估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人文关怀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其他方面BOPPPS教学组均优于传统教学组。BOPPPS教学组学生在各方面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各方面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因此,BOPPPS教学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不仅改良了教学方法,还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复杂解剖结构,能够有效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教学 三维有限元分析 运动系统疾病 教学
下载PDF
康复机器人训练脑性瘫痪患者: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效果的Meta分析
19
作者 刘兴朝 胡通 +4 位作者 马艳 王倩 魏晓辉 常万鹏 于少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925-3933,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4-...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4-04-10发表的关于康复机器人治疗脑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指标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平衡功能、步速、步频、步长、步行耐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上述指标进行编码,通过Meta分析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机器人的疗效差异。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检索与筛选,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512例患者,试验组260例、对照组252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疗法相比,康复机器人可以提高身体结构和功能(SMD=0.41,95%CI:0.24-0.58,P<0.05)、活动(SMD=0.53,95%CI:0.41-0.65,P<0.05)和参与能力(MD=7.86,95%CI:1.54-14.18,P<0.05)。其中,康复机器人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步速、步行耐力、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步频、步长和肌张力的效果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步速:Innowalkpro>Gait trainer>Lokomat>3DCalt;6MWT评分:Gait trainer>Lokomat>Lokohelp>Innowalkro;GMFM-88D区评分:Lokohelp>Lokomat>KidGo>Innowalkpro>3DCalt;GMFM-88E区评分:Lokomat>Lokohelp>KidGo>3DCalt>Innowalkpro。结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改善脑性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改善步速方面,Innowalkpro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6MWT评分方面,Gait trainer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GMFM-D区评分方面,Lokohelp机器人效果更优;在改善GMFM-E区评分方面,Lokomat机器人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机器人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 步态 日常生活活动 系统评价 网状Meta分析 工程化康复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20
作者 郭佳 曹春梅 +3 位作者 刘国纯 郑满 朱芮含 龙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376-4387,共12页
背景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 背景失眠问题不仅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与多种疾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失眠质量,但目前缺乏不同运动方式对其睡眠结局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目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效果,为该人群制定改善睡眠的运动处方提供借鉴。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不同运动方式对失眠患者睡眠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使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的频率学框架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统计,使用偏倚漏斗图观察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含2706例受试者,涉及5类干预措施:有氧运动(AE)、抗阻运动(RT)、身心运动(ME)、运动时间延长(PTE)、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AE+RT)。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AE和空白对照(CT)组(SMD=2.20,95%CI=0.35~4.05)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为AE(82.2%)>ME(71.1%)>AE+RT(54.2%)>RT(38.9%)>CT(29.2%)>PTE(24.4%)。PTE与AE+RT(SMD=-14.66,95%CI=-28.60~-0.72),AE+RT与RT(SMD=21.32,95%CI=6.24~36.40)以及AE+RT与AE(SMD=11.19,95%CI=1.56~20.81)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RT(96.7%)>CT(77.1%)>ME(49.5%)>AE(42.6%)>PTE(27.9%)>RT(6.1%)。AE与CT(SMD=4.59,95%CI=1.59~7.58)对睡眠效率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3.1%)>AE+RT(59.9%)>RT(50.7%)>ME(46.9%)>PTE(35.5%)>CT(23.9%)。PTE与RT(SMD=23.39,95%CI=14.67~32.02),PTE与AE(SMD=14.86,95%CI=4.64~36.40),PTE与CT(SMD=12.11,95%CI=7.62~16.59),RT与ME(SMD=-27.61,95%CI=-40.49~-14.73),RT与CT(SMD=-11.28,95%CI=-20.86~-1.70),ME与AE(SMD=19.08,95%CI=5.18~32.98),ME与CT(SMD=16.33,95%CI=7.26~25.40)对睡眠觉醒时间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RT(94.7%)>CT(80.2%)>AE(41.8%)>ME(31.5%)>PTE(1.7%)。RT与AE(SMD=-20.84,95%CI=-38.46~-3.23),AE与CT(SMD=12.02,95%CI=2.96~21.08)对总睡眠时长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7.2%)>AE+CT(71.6%)>PTE(53.8%)>ME(40.6%)>CT(35.9%)>RT(10.8%)。各项干预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AE(84.2%)>AE+CT(75.5%)>ME(24.9%)>CT(15.4%)。对主观评价工具总评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长、睡眠质量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发现6个结局指标均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提示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风险。结论鉴于AE对多个睡眠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推荐失眠患者进行3次/周、30 min/次的中等强度AE,如慢跑、快走等,此外,也可以选择4~5次/周中等强度的RT或AE+RT,在进行上述运动时需要额外注意时间段选择,尽量避免睡前3h内进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睡眠 运动 系统评价 网状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