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撞击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长满 胥少汀 +1 位作者 王雪岷 陈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成年Wistar大鼠32只,分为4组.分别按Alien法制成脊髓完全性(545gcf)和不完全性(21gcf)损伤模型.每种损伤模型文分别制成MNTF的实验组和盐水对照组。术后4周,分别做Glees、Nissl染色和ChAT、GFAP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镜下... 成年Wistar大鼠32只,分为4组.分别按Alien法制成脊髓完全性(545gcf)和不完全性(21gcf)损伤模型.每种损伤模型文分别制成MNTF的实验组和盐水对照组。术后4周,分别做Glees、Nissl染色和ChAT、GFAP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镜下观察了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对脊髓急性撞击伤病理变化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对Allen法所致的完全性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不明显,但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具有局限脊髓空洞、促进瘢痕愈合和神经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运动神经元 营养因子 修复
下载PDF
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遆新宇 黄威权 +1 位作者 孙岚 王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0-543,共4页
实验用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的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了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邻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成年雄性大鼠下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及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增多呈运动神经诱向... 实验用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的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了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的表达.邻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成年雄性大鼠下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及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增多呈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的免疫反应阳性,副交感神经节细胞也呈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提示下颌下腺的以上结构均能自分泌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生后1日龄大鼠,仅见个别腺导管显示为极弱的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免疫反应阳性,5日和12日龄大鼠,阳性导管逐渐增多,1月龄大鼠阳性反应的导管进一步增多,同时出现少量呈阳性反应浆液性腺泡,2月龄大鼠阳性反应的导管和浆液性腺泡都进一步增多,不同年龄组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受体免疫反应的结果与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的相类似,提示大鼠在二月龄内,下颌下腺运动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的含量随生后发育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 诱向因子 受体 下颌下腺 大鼠
下载PDF
神经细胞营养(诱向)因子与运动神经元疾病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明华 陈思颖 +1 位作者 李美芳 吴玺印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6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本文从神经营养(诱向)因子有选择地保障运动神经元健康存活和执行功能,防止它凋亡和损伤所引起的神经元退变及促进其再生等生物学效应,结合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退变的主要特点及本实验室对运动神经元营养(诱向)因子的工作,综述了... 本文从神经营养(诱向)因子有选择地保障运动神经元健康存活和执行功能,防止它凋亡和损伤所引起的神经元退变及促进其再生等生物学效应,结合运动神经元病的病理退变的主要特点及本实验室对运动神经元营养(诱向)因子的工作,综述了这方面的新进展,期望对探索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营养因子 运动神经元疾病
下载PDF
大鼠舌下神经切断后舌内肌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明华 余婉华 任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用本实验室制备的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MNTF)单克隆抗体(MNTF-McAb)和与其受体能特异结合的MNTF抗独特型单抗(MNTF-Id-McAb),对切断一侧舌下神经的30只大鼠舌内肌,分别在手术后4d,2周、3周和5周以及2个月和5个月,检测其MNTF和MNTF受体定... 用本实验室制备的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MNTF)单克隆抗体(MNTF-McAb)和与其受体能特异结合的MNTF抗独特型单抗(MNTF-Id-McAb),对切断一侧舌下神经的30只大鼠舌内肌,分别在手术后4d,2周、3周和5周以及2个月和5个月,检测其MNTF和MNTF受体定位和含量的变化。从LSM VIDAS图像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舌下神经一侧切断4d后,同侧舌内肌MNTF的含量比同体对侧未切断舌下神经的舌内肌含量减至约75%~80%,但此时期同侧舌内肌MNTF受体的减少不明显;在手术后2~3周时,MNTF和MNTF受体的含量减少明显,分别减至65%~70%和50%~55%;在手术后5周时,MNTF和MNTF受体的含量分别回升,而受体的回升量更明显,到2个月和5个月时,切断舌下神经侧舌内肌的两者含量已接近同体对照侧的舌内肌含量的水平。结果提示,舌内肌细胞产生MNTF和MNTF受体,而且受神经的调节;并表明MNTF和MNTF受体与神经再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tf 受体 切断神经 舌内肌 大鼠
下载PDF
胎鼠和幼鼠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明华 黄中新 +2 位作者 吴玺印 卢乃湄 饶晓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9-192,T015,共5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SD大鼠胚胎(E13、14、18、20d)和幼鼠(P1、3、6d;2周、3周)体内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MNTF)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鼠E18d之前的胚胎组织或脏器的MNTF-McAb免疫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了SD大鼠胚胎(E13、14、18、20d)和幼鼠(P1、3、6d;2周、3周)体内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MNTF)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鼠E18d之前的胚胎组织或脏器的MNTF-McAb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均为阴性。在大鼠E18d的心肌、骨骼肌呈免疫阳性反应,而平滑肌为阴性反应;肝、肾、脊髓的边缘层和套层的原始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E20d前角运动细胞均为阳性反应。从P1d到3周龄大鼠的心肌、骨骼肌仍为阳性反应;肝和肾的阳性反应逐渐减弱;胰腺泡上皮细胞为阴性反应,但胰岛内分泌细胞免疫阳性反应明显,而且随着动物成长其阳性反应逐渐增强,直至成体大鼠的胰岛才转为阴性反应。在3周龄动物,主要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明显的阳性反应。实验结果表明,MNTF在SD大鼠胚胎晚期才出现,而且分布范围比较局限。提示MNTF在体内的主要功能为促进其效应细胞(运动神经元)的生长、成熟和行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诱向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样物质在运动神经元病小鼠脊髓和肢体肌的分布
6
作者 周明华 吴玺印 陈思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1-178,共8页
采用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1(MNTF1)单抗及其抗独特型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坝测MNTF1及其受体样物质在第一期和第四期WR小鼠(wobblermouse)脊髓颈、腰段运动神经元及肢体肌细胞的免疫阳性反应物质随其病程进展出现的变化。结... 采用运动神经元诱向因子1(MNTF1)单抗及其抗独特型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坝测MNTF1及其受体样物质在第一期和第四期WR小鼠(wobblermouse)脊髓颈、腰段运动神经元及肢体肌细胞的免疫阳性反应物质随其病程进展出现的变化。结果表明:MNTF1及其受体样物质的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脊髓颈、腰段主要位于神经元胞体的胞质和突起,细胞核呈阴性反应,含阳性物质的神经元主要是前角Ⅷ、Ⅸ层的大型运动神经元;在前、后肢骨骼肌的MNTF1及其受体样物质的阳性物质位于肌细胞的肌浆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第一期(3周龄)WR小鼠比同窝正常对照鼠脊髓颈、腰段和前、后肢肌含阳性物质的细胞数量减少(P<0.01),细胞内阳性物质的相对含量低(P<0.01);在第四期(3个月龄)WR小鼠的相应结构中,MNTF1及其受体样物质阳性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内阳性物质的相对含量,与其同窝正常对照小鼠相比较减少得更为明显(P<0.01和P<0.01)。提示随wR小鼠病程的恶化,其靶源骨骼肌细胞产生MNTF1及其受体样物质的量减少,不能保障运动神经元的存活,进而会导致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诱向因子 运动神经元病 受体
下载PDF
EFFECT OF 22kD,35kD PROTEIN MOLECULES FROM EXTRACT OF SKELETAL MUSCLE ON CULTURED ANTERIOR HORN MOTONEURON OF LUMBAR SPINE IN RAT
7
作者 周明华 吴玺印 +4 位作者 任峰 赵丽萍 黄威权 杨执庸 任麟孙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2年第20期1742-1746,共5页
Ⅰ. INTRODUCTION The survival of motoneurons in vertebrates during their embryonic period depends on certain neurotrophic substances provided from their skeletal muscles. Skeletal muscles have been shown, in in vitro ... Ⅰ. INTRODUCTION The survival of motoneurons in vertebrates during their embryonic period depends on certain neurotrophic substances provided from their skeletal muscles. Skeletal muscles have been shown, in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to contain substances which are capable of enhanc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otoneurons but preventing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band-fishing by cells motoneuronotrophic factor ANTERIOR HORN MOTONEURON SKELETAL muscle EXTRACT phast system gel electrophore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