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I Studio软件结合DTI在脑功能区肿瘤术后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菲 牛光明 +3 位作者 陶胜忠 刘展 娄金峰 王在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研究DSI Studio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41例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研究DSI Studio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41例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3.0T磁共振成像常规序列及DTI检查,分别测量患侧及健侧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投射区DTI参数,分析与患者MRC肌力评分及CST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患侧FA值明显低于健侧FA值(P<0.001),患侧ADC值明显高于健侧ADC值(P<0.001);患侧FA值、偏侧rFA值与CST分级呈负相关(P<0.01);ADC值、rADC值与CST分级呈正相关性(P<0.01);患侧FA值、偏侧rFA值与手术前后肌力评分程度呈正相关(P<0.01);ADC值、rADC值与CST分级呈负相关性(P<0.01);患者术前CST分级与对侧肌力呈负相关;患侧FA值,rFA值、ADC值、rADC值和CST分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分别是0.820(P<0.01)、0.796(P<0.01)、0.698(P<0.05)、0.638(P>0.05)、0.708(P<0.05)。结论DTI参数与肌力评分及CST分级对脑功能区肿瘤患者的术后运动功能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脑功能区肿瘤 DSI STUDIO 运动功能 纤维束成像 皮质脊髓束
下载PDF
脑功能区病变术前运动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东海 龚洪翰 +7 位作者 淦作松 肖香佐 汪阳 纪玉强 李美华 王进华 庞克军 魏萍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脑运动区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20例累及运动区的脑内占位病变患者,术前采用手握拳运动block激发模式,fMRI获取运动激活信号,术前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脑运动区病变患者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20例累及运动区的脑内占位病变患者,术前采用手握拳运动block激发模式,fMRI获取运动激活信号,术前分析病变与运动区的关系及功能重组织类型。结果病变位于中央前回前或后15例,fMRI均表现为病变对侧第一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激活并向后或向前移位,病灶边缘与激活信号之间的最小距离为5~9mm,平均9.6mm。病变位于中央前回5例,表现为瘤周激活3例,运动前区激活并皮层弥散激活2例。结论fMRI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在术前对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及皮层功能重组织类型有较好的认识,对运动区病变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运动区 脑肿瘤 术前评估
下载PDF
术前DTT在运动区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肖胜 刘金 袁学刚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8-481,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脑运动区肿瘤术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了解肿瘤对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 Spinal Tract;CST)的影响情况,从而探讨DTT技术在运动区脑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指引作用,进一步指... 目的通过对脑运动区肿瘤术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素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了解肿瘤对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 Spinal Tract;CST)的影响情况,从而探讨DTT技术在运动区脑肿瘤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指引作用,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及术后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方法对2013年09月~2016年06月诊治的32例运动区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TT检查,了解肿瘤与周边神经纤维束的关系,从而进行手术规划,并对患者术前、术后功能恢复进行早期评估。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患者3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早期DTT技术评估结果高度一致。结论 DTT通过早期了解神经纤维束与肿瘤的关系,能够准确评估患者术后远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有效地指导临床康复工作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区 脑肿瘤
下载PDF
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毛德旺 袁建华 +4 位作者 丁忠祥 狄幸波 徐建国 郑劼 林春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693-695,706,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在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T磁共振上,49例额顶叶肿瘤病例术前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加增强和fMRI检查。依据fMRI成像后处理脑功能活动定位图(functional brain mapping,FBM)及常...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在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T磁共振上,49例额顶叶肿瘤病例术前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加增强和fMRI检查。依据fMRI成像后处理脑功能活动定位图(functional brain mapping,FBM)及常规MR扫描图像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找出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最佳路径切除肿瘤。结果 49例FBM图清晰的显示了大脑皮层左右两侧运动功能区的位置、大小和移位情况,为确定手术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49例微创手术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3.0TfMRI对额顶叶肿瘤神经微创手术的术前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周围肿瘤并保留运动功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运动功能区 神经微创外科 脑肿瘤
下载PDF
术前功能磁共振在脑功能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段鸿洲 张家涌 +1 位作者 鲍圣德 谢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功能磁共振(fMRI)在功能区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肿瘤邻近脑运动功能区患者,平均51.3岁,7例肢体无力,2例抽搐,1例口角偏斜,术前Karnofsky评分平均82分。常规行头颅核磁增强扫描,证实肿瘤位于功能区,再行fMRI... 目的探讨术前功能磁共振(fMRI)在功能区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肿瘤邻近脑运动功能区患者,平均51.3岁,7例肢体无力,2例抽搐,1例口角偏斜,术前Karnofsky评分平均82分。常规行头颅核磁增强扫描,证实肿瘤位于功能区,再行fMRI检查。依据fMRI中活化区与肿瘤的位置关系决定全切或者次全切除肿瘤,术中避免活化区的损伤。术后观察肢体肌力恢复情况、进行术后Karnofsky评分并复查核磁了解术后肿瘤切除情况,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10例fMRI活化区显示清晰,8例活化区被肿瘤挤压移位,拉伸变形。肿瘤边缘与活化区的最近距离0~26 mm,平均13.6mm。本组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肌力好转7例,2例抽搐患者术后未再出现抽搐;1例口角歪斜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减轻。术后1个月Karnofsky评分平均93分。术后1周复查MRI显示:肿瘤消失7例,余3例肿瘤缩小95%~99%。结论fMRI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的术前评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周围肿瘤并保留运动功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运动功能区
下载PDF
BOLD-fMRI联合DTI在运动区占位性病变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东 黄雪莹 +4 位作者 贾晓雄 詹茸婷 张伟 马辉 夏鹤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1期1193-1197,1309,共6页
目的术前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位于大脑中央沟附近运动区,包括初级运动皮层区、前运动区及辅助运动区脑肿瘤与上述脑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评价其在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邻近运动区... 目的术前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估位于大脑中央沟附近运动区,包括初级运动皮层区、前运动区及辅助运动区脑肿瘤与上述脑功能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评价其在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邻近运动区肿瘤的患者术前分别行BOLD-f MRI与DTI检查,所得到的图像分别经SPM 8软件和工作站(ADW4.4)提供的分析软件包获得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和三维白质纤维束示踪图,观察并分析肿瘤与运动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 1)运动区激活图像对激活区的数目、位置和分布范围显示良好,M1区受累者90%(27/30),其中63%(17/27)的患者M1区位于瘤周水肿区内,并且发生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移位;37%(10/27)的患者无水肿区,但M1区紧邻肿瘤。13%(4/30)患者出现双侧PMA区激活,30%(9/30)患者出现SMA区激活。2)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显示了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表现为单纯受压、移位者67%(20/30),发生浸润、破坏者33%(10/30),其中单纯破坏者30%(3/10),不仅纤维束中断、破环,残留部分纤维束轻度受压、移位者为70%(7/10)。16例脑膜瘤患侧皮质脊髓束表现为受压、移位,14例星形细胞瘤患者中,仅有29%(4/14)也表现为单纯受压、移位,其余71%(10/14)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结论术前联合应用BOLD-f MRI与DTI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运动区附近的脑肿瘤与运动区及皮质脊髓束的关系,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肿瘤 初级运动皮层区
下载PDF
King达标理论护理干预对运动区脑肿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园园 王雷 张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究运动区脑肿瘤患者采用King达标理论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的运动区脑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究运动区脑肿瘤患者采用King达标理论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的运动区脑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King达标理论护理干预。对两组康复效果及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Ⅲ级及以上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角色、躯体、社会、情绪、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King达标理论护理干预运动区脑肿瘤患者可有效提高康复效果,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达标理论护理 运动区脑肿瘤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上下肢肌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琳 王守森 +1 位作者 黄银兴 周晓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20例,手术前后均行DTI检查并应用Brunnstrom评...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偏瘫肢体术后运动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20例,手术前后均行DTI检查并应用Brunnstrom评分法评价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根据DTI结果将皮质脊髓束(CST)的受损级别分为4级:1级(CST完整1;2级(CST完整,但轻度受压推移);3级(CST部分中断);4级(CST大部分至完全中断),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ST受损级别和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患侧肿瘤实质的FA值(0.387±0.012)小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FA值(0.498±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CST受损级别、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CST的受损级别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呈负相关(r=-0.901,P=-0.000;r=-0.912,P=-0.000)。结论DTI能够显示脑皮质运动区肿瘤患者CST的损伤程度,反映患者术后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皮质运动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脑肿瘤对初级运动皮层BOLD信号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高万军 张云亭 +2 位作者 李威 张权 张敬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08-91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脑肿瘤对两侧初级运动区(M1)激活强度和范围的影响,分析影响运动区BOLD信号的主要因素。资料与方法选择位于幕上中央沟附近,累及或邻近M1区的脑肿瘤患者32例。按照脑肿瘤的类型、级别、部位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同时选择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脑肿瘤对两侧初级运动区(M1)激活强度和范围的影响,分析影响运动区BOLD信号的主要因素。资料与方法选择位于幕上中央沟附近,累及或邻近M1区的脑肿瘤患者32例。按照脑肿瘤的类型、级别、部位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同时选择1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采用组块设计,同时获取脑肿瘤侧及非脑肿瘤侧M1区激活强度及范围。采用Stepwise逐步筛选法,引入脑肿瘤直径、脑肿瘤与M1区距离、M1区移位、脑肿瘤类型、分级、部位进入模型,分析影响BOLD信号的主要因素。结果按脑肿瘤类型分组的胶质瘤组、脑膜瘤组、转移瘤组、正常对照组间在激活强度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激活范围上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照脑肿瘤WHO分级、部位分组,各组间在激活强度和范围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Stepwise逐步筛选法显示,在激活范围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脑肿瘤WHO分级和M1区移位(t=3.98,P=0.00;t=2.80,P=0.01)。在激活强度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脑肿瘤WHO分级(t=3.00,P=0.01)。结论在脑肿瘤对M1区BOLD信号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脑肿瘤的级别是影响M1区激活强度的主要因素;肿瘤级别和M1区移位程度是影响M1区激活范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初级皮层运动区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