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札达日乌孜细石器地点石制品研究
1
作者 朱之勇 熊娟 +3 位作者 唐睿 于春 席琳 张建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本文采用类型学、数量统计等方法,对2019年在西藏札达县日乌孜细石器地点调查中所获得的石制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其石制品类型包括普通石核、楔形细石核、锥形细石核、石叶、细石叶、尖状器、石锥、砍砸器及各类刮削器等,属典... 本文采用类型学、数量统计等方法,对2019年在西藏札达县日乌孜细石器地点调查中所获得的石制品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可知,其石制品类型包括普通石核、楔形细石核、锥形细石核、石叶、细石叶、尖状器、石锥、砍砸器及各类刮削器等,属典型细石器遗存。根据文化内涵及特征,推断日乌孜细石器地点为一处古人类的临时石器加工场所,年代可能处于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阶段,即距今7200~6000年之间。本项研究详细揭示了日乌孜细石器地点的文化面貌,有利于推动西藏西部的细石器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 日乌孜 细石器
下载PDF
西藏洛扎厅村石棺墓发掘简报
2
作者 赤列次仁(文/照相/绘图) 伦珠群培(文/绘图) +5 位作者 扎西次仁 魏学鹏(文/绘图) 张蕊侠(绘图) 多吉(照相) 多布杰(照相) 李亚忠(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F0002,共12页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对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南侧基本建设中发现的2座石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座墓葬结构完整,保存较好,葬具均为由石板砌筑而成的近正方形石棺,在西藏地区较为罕见。墓葬出土了较多随葬品,包括陶器、铜... 2017年4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对洛扎县拉康镇厅村南侧基本建设中发现的2座石棺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座墓葬结构完整,保存较好,葬具均为由石板砌筑而成的近正方形石棺,在西藏地区较为罕见。墓葬出土了较多随葬品,包括陶器、铜器、石器、料珠等。根据测年结果,墓葬年代距今3000年左右。2座石棺墓的发现为研究西藏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洛扎县 厅村 新石器时代 石棺墓
下载PDF
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2021~2022年发掘简报
3
作者 席琳 张博(文/照相) +5 位作者 张娜(文/绘图) 沈云遥(照相) 张蕊侠(绘图) 周思聪(绘图) 达哇才让(绘图) 王平华(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0,52,共18页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要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沿革。遗址出土了大量吐蕃时期的琉璃质砖瓦建筑材料,是研究吐蕃高等级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珍贵材料,也为深入研究吐蕃与中原王朝及周边地区的交流与联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温江多遗址 吐蕃时期 高等级建筑
下载PDF
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潘嘉云 武松 +7 位作者 王学忠 蒋伟康 卓玛央金 胡永红 周水森 次仁曲珍 桑丹拉姆 汤林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8月在墨脱县选择3个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自然村,采用通宵/半通宵室内、外人/牛饵帐诱捕法、通宵人/牛房诱蚊灯诱捕法和清晨人房搜捕法捕蚊,对捕获的按蚊... 目的调查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8月在墨脱县选择3个疟疾发病率较高的自然村,采用通宵/半通宵室内、外人/牛饵帐诱捕法、通宵人/牛房诱蚊灯诱捕法和清晨人房搜捕法捕蚊,对捕获的按蚊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进行种群组成、密度、叮人率、吸血习性、栖息习性和经产蚊比率等观察;在不同的水体捞取按蚊幼虫,进行蚊种鉴定,调查按蚊幼虫孳生环境。结果共捕获按蚊5345只,经形态鉴定,只发现伪威氏按蚊、威氏按蚊和带足按蚊等3种,其中伪威氏按蚊占94.71%(5062/5345),威氏按蚊与带足按蚊分别为2.39%(128/5345)和2.90%(155/5345)。伪威氏按蚊室内和室外的半通宵诱捕平均密度分别为17只/人和105只/人;全通宵室内和室外的人饵帐诱平均叮人率分别为15.80只/(人·夜)(79/5)和326.22只/(人·夜)(1468/4.5);全通宵室外人、牛饵诱捕及人、牛房诱蚊灯灯诱,伪威氏按蚊趋吸人血与牛血的比率分别为30.51%(714/2340)和69.49%(1626/2340)及32.02%(57/178)和67.98%(121/178),表明伪威氏按蚊偏吸牛血并兼吸人血;清晨人房搜捕,共捕获伪威氏按蚊7只,均为胃血未消化的饱血蚊;共捞获按蚊幼虫106条,其中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幼虫62条,带足按蚊幼虫44条,按蚊幼虫孳生的水体类型仅限于稻田。结论伪威氏按蚊具备在当地传播疟疾的媒介生物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墨脱县 疟疾 媒介调查 多斑按蚊种团 伪威氏按蚊 威氏按蚊
下载PDF
1980-2010年西藏波密地区典型冰川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向灵芝 刘志红 +5 位作者 柳锦宝 李林 邹孝 娄梦筠 戴睿 祝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3-600,共8页
运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波密县1960-2010年气象数据,分析了西藏波密地区冰川的主要分布特征和典型大冰川1980-2010年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波密县共有冰川数量2 040条,总面积为4 382.5km2,其中,分布在海拔4 000~6 000... 运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波密县1960-2010年气象数据,分析了西藏波密地区冰川的主要分布特征和典型大冰川1980-2010年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波密县共有冰川数量2 040条,总面积为4 382.5km2,其中,分布在海拔4 000~6 000m的高山冰川总面积达4 086km2,占冰川总面积的93.2%;南坡分布冰川1 504条,面积3 180.04km2,分别占波密冰川总量的73.73%和72.56%,而北坡占还不到三分之一.提取1980、1990、2000和2010年4期面积大于20km2的24条大冰川面积进行对比分析,1980-2010年间波密县大冰川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由1980年的1 592.78km2退缩至2010年1 567.04km2,共退缩了25.74km2;其中,1980-1990年冰川变化贡献最大,冰川面积退缩了16.62km2,占冰川总面积退缩量的64.6%.波密县气象站数据显示,50a来冰川退缩主要受温度持续上升的影响,降水量变化对冰川变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变化 气候变化 LANDSAT 西藏波密
下载PDF
中国真缓步纲熊虫一新种及四新纪录种记述(离爪目,小斑熊虫科,近爪目,大生熊虫科,高生熊虫科)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0-895,共6页
记述了采自中国安徽省黄山、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和海南省三亚市的减化小斑熊虫Milnesium reductum Tumanov,2006中国新纪录种;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伊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小隙大生... 记述了采自中国安徽省黄山、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和海南省三亚市的减化小斑熊虫Milnesium reductum Tumanov,2006中国新纪录种;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伊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小隙大生熊虫Macrobiotus areolatus J.Murr.,1907中国新纪录种;采自安徽省黄山,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和伊春市,山东省曲阜市的懒惰大生熊虫Macrobiotus argueiPilatoet al.,1975中国新纪录种;采自安徽省黄山的具斑双相熊虫Diphascon(Adropion)punctatum(Iharos,1962)中国新纪录种;采自中国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的等高熊虫属标本因大的外爪不在底部分叉,有尖锥形的共同基部,较小的内爪在底部分叉,初级分枝与次级分枝顶部均成钩状弯曲而与该属中已知其它种均不相同,定名为当雄等高熊虫新种Isohypsibius damxungensis sp.nov.。所有的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缓步纲 熊虫 中国新纪录种 新种 西藏自治区当雄县
下载PDF
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体会和建议——以西藏自治区八宿县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树林 杜正才 陈功 《草业与畜牧》 2014年第2期46-49,共4页
自2011年启动以来,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在西藏自治区已经得到全面落实和实施。本文简要介绍了草原生态补奖的背景及其意义,阐述了昌都地区八宿县以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生产性补贴为主要内容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结合自身工作体会,提出... 自2011年启动以来,草原生态补奖工作在西藏自治区已经得到全面落实和实施。本文简要介绍了草原生态补奖的背景及其意义,阐述了昌都地区八宿县以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生产性补贴为主要内容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结合自身工作体会,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 西藏自治区八宿县 禁牧 草畜平衡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棘球蚴病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罗钊辉 肖丹 +5 位作者 艾佳佳 庞华胜 李景中 秋尼措姆 张颋 陈家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6-11月采取普查的方式,对改则县所辖7个乡镇的2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疑似病例进行血清中棘球蚴IgG抗体检测,计算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并在改则镇、麻...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改则县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6-11月采取普查的方式,对改则县所辖7个乡镇的2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疑似病例进行血清中棘球蚴IgG抗体检测,计算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并在改则镇、麻米乡和物玛乡采集犬粪,采用ELISA检测棘球绦虫抗原。结果B超共检查21376人,发现棘球蚴病患者353例,改则县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为1.65%(353/21376)。改则县7个乡(镇)均有棘球蚴病流行,其中,以古姆乡人群患病率最高,为2.28%(54/2369);最低的先遣乡为0.76%(13/1716),各乡之间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5.891,P<0.05)。女性患病率为1.97%(205/10410)高于男性的1.35%(148/10966)(χ^(2)=12.625,P<0.05)。不同年龄组间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χ^(2)=346.854,P<0.05),70岁以上人群最高为6.85%(49/715),10岁以下儿童最低为0.24%(12/4908)。各民族中,藏族患病率(1.67%,353/21084)高于汉族和回族总和(0,0/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不同职业人群间患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4,P=0.035),其中牧民患病率最高,为1.78%(296/16614);所发现病例中,处于活跃及过渡期(CE1-3)的病灶占52.69%(186/353),处于钙化期的(CE4-5)占45.04%(159/353)。调查发现家犬和无主犬棘球绦虫粪抗原阳性率分别为20.00%(9/45)和17.65%(6/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2)。结论改则县7个乡均存在较高程度的棘球蚴病流行,以古姆乡最高。女性、藏族、牧民和60岁以上人群是重点防治对象。家犬和野犬均需纳入传染源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调查 西藏自治区 改则县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尼玛县某地锑多金属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旭铃 袁建芽 +2 位作者 黄传冠 谢国刚 唐峰林 《江西地质》 200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本文介绍的锑多金属矿点是在1∶25万西藏自治区邦多、措麦区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发现的,文中初步总结了该区地质概况、矿化特征及其找矿意义,为在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上寻找中低温热液矿床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班公错-怒江缝合带 中低温热液矿床 锑多金属矿 尼玛县 西藏自治区 矿化特征 找矿方向
下载PDF
西藏墨脱县4个茶树良种叶片表型及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游丹丹 张子威 王贞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794-5801,共8页
为了研究西藏茶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4个茶树良种(‘福鼎大白’,‘名山特早212’,‘名毫131’和’梅占’)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表型性状及光合参数日变化,分析了影响光合参数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福鼎大白’和‘梅... 为了研究西藏茶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4个茶树良种(‘福鼎大白’,‘名山特早212’,‘名毫131’和’梅占’)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表型性状及光合参数日变化,分析了影响光合参数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福鼎大白’和‘梅占’叶型指数、叶面积和比叶重均较大,且‘梅占’叶片厚度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也较高,而‘名山特早212’和‘名毫131’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高。日变化中,净光合速率为‘福鼎大白’和‘梅占’较高且呈双峰曲线,而‘名山特早212’和‘名毫131’较低为单峰曲线;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是‘福鼎大白’和‘梅占’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和空气温度与‘福鼎大白’的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但与‘名山特早212’的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空气中CO_(2)浓度与‘名山特早212’、‘名毫131’和‘梅占’的胞间CO_(2)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相对含量与4个茶树良种净光合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总体上,‘福鼎大白’光合碳同化能力强,喜光且耐高温;‘名山特早212’和‘名毫131’较耐旱;‘梅占’也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不耐旱。结合4种茶树的光合特性,根据每种茶树对光照的需求不同采取适当遮阴,进一步提高其光合利用效率和增加产量。上述结论可为墨脱县茶树科学种植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墨脱县 茶树 叶片表型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西藏朗县列山墓地的调查与发掘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慧民 陈超 +16 位作者 刘建国 黄大路 丹扎 刘世忠 洛桑扎西 哈比布 格桑拥珠 茨珍 张培军 旺堆茨仁 洛桑珠扎 尼玛丹增 马慧军 达珍 夏格旺堆 夏吾卡先 王树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8-66,共9页
列山墓地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海拔32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3°6′,北纬29°4′。金东曲自东向西流经墓地南缘,在6公里外注入雅鲁藏布江。墓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已发现不同规模和形制... 列山墓地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朗县金东乡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海拔32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3°6′,北纬29°4′。金东曲自东向西流经墓地南缘,在6公里外注入雅鲁藏布江。墓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已发现不同规模和形制的墓葬213座以上,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墓葬191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朗县 列山墓地 吐蕃时期
原文传递
西藏墨脱县疟疾暴发自然村伪威氏按蚊与威氏按蚊生态习性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松 黄芳 +8 位作者 王多全 许国君 蒋伟康 周水森 汤林华 王洪举 卓玛央金 永健 次仁旺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调查西藏疟疾流行区墨脱县中、高海拔地区主要按蚊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的生态习性及其传播疟疾的潜能。方法采用人诱、动物诱(牛、马、猪)和诱蚊灯诱捕方法捕获成蚊,分析按蚊密度、夜间活动规律、室内外吸血习性;对于捕获的经形态... 目的调查西藏疟疾流行区墨脱县中、高海拔地区主要按蚊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的生态习性及其传播疟疾的潜能。方法采用人诱、动物诱(牛、马、猪)和诱蚊灯诱捕方法捕获成蚊,分析按蚊密度、夜间活动规律、室内外吸血习性;对于捕获的经形态学鉴定为多斑按蚊复合体的蚊虫,按照捕蚊时间、地点和捕蚊方式进行标记,带回实验室后采用PCR方法鉴定蚊种;采用晨捕和白天搜捕法判断按蚊栖息习性;在不同类型水体捕捞幼虫,饲养羽化以判定孳生地。结果共捕获多斑按蚊复合体蚊虫1 053只,其中伪威氏按蚊331只,威氏按蚊722只。室内与室外威氏按蚊的数量均高于伪威氏按蚊(P<0.01,P<0.05)。室内外两种按蚊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经产蚊比例分别为65.90%和6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伪威氏按蚊室外吸血蚊数大于室内吸血蚊数(P<0.05),威氏按蚊室内外吸血蚊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按蚊夜间活动均为单峰分布,威氏按蚊密度日落后21:00-22:00达高峰,随后逐步下降,凌晨4:00后未捕获威氏按蚊;伪威氏按蚊密度高峰为24:00至凌晨1:00,几乎整夜都有活动。结论西藏墨脱县中、高海拔地区威氏按蚊构成与密度均高于伪威氏按蚊,两种按蚊生态习性有差异;威氏按蚊比伪威氏按蚊更具传播疟疾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威氏按蚊 威氏按蚊 疟疾 传疟媒介 生态习性 墨脱县 西藏
原文传递
西藏琼结县青瓦达孜遗址的调查与试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锋 李帅 +2 位作者 夏吾卡先 强巴次仁 徐承炎霍大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64,共15页
青瓦达孜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城北面的青瓦达孜山上,东南面山下为巴雄曲,隔河与藏王陵相对,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遗址,最低处碉堡中部的地理坐标为东经91°40’49.15”、北纬29°1’49.36”,海拔高程为385... 青瓦达孜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城北面的青瓦达孜山上,东南面山下为巴雄曲,隔河与藏王陵相对,为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遗址,最低处碉堡中部的地理坐标为东经91°40’49.15”、北纬29°1’49.36”,海拔高程为3855米(图一;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琼结县 青瓦达孜遗址 吐蕃时期建筑 明清时期琼结宗
原文传递
西藏琼结县邦嘎遗址2015年的发掘 被引量:3
14
作者 夏格旺堆 陈祖军 +8 位作者 吕红亮 宋吉香 杨锋 张正为 唐莉 陈心舟 徐海伦 丁增达吉 伦珠群培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5,共9页
In July through August of 2015,Tibet Autonomous Reg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and other institutions conducted the fourth excavation to Bangga Site.Stone architectures,pottery,lithics,archaeobotan... In July through August of 2015,Tibet Autonomous Reg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Conservation and other institutions conducted the fourth excavation to Bangga Site.Stone architectures,pottery,lithics,archaeobotanical and zooarchaeological remains were recovered in this excavation.The early phase of Bangga site can be dated to approximately 1045-230 BC based on the radio-carbon dating results.Bangga site is an important occupational site as our excavation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ancient subsistence in central Tibet in the first millennium 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琼结县 邦嘎遗址 石构建筑 雅鲁藏布江中游 史前考古学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