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Typical Forests in Jinyun Mountain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杨 王百田 +1 位作者 饶良懿 王玉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期181-188,共8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forest type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four ty...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forest type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four typical forest stands in Jinyun Mountain of Chongqing was explored, including conifer-broadleaved mixed for- e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bamboo forest and shrub forest. [Result]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saturated 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soil in four forest stands was shrub forest (266.48 mm) 〉 conifer-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190.40 mm) 〉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186.80 mm) 〉 bamboo forest (174.80 mm); the order of maximum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litter was shrub forest (8.06 mm) 〉 conifer-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4.71 mm) 〉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4.32 mm) 〉 bamboo forest (3.34 mm); the order of canopy interception in various forest stands was conifer-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16.15%) 〉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 est (14.70%) 〉 bamboo forest (12.64%). [Conclusion] The study had great signifi- cance to rational manage forest resources, improve water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conservation jinyun mountain Canopy interception Water-holding of litter Water conservation of soil
下载PDF
Mountain Land Use Planning of Metropolitan Suburbs:the Case of the Jinyun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Chongqing,China 被引量:14
2
作者 SHAO Jingan WEI Chaofu XIE Det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Open space of metropolitan suburbs in mountain reg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upling mosaic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actions and landscape behaviors. However, the local governments, when making land use p... Open space of metropolitan suburbs in mountain reg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upling mosaic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actions and landscape behaviors. However, the local governments, when making land use planning, often aim 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arely refer to the coordination of compatibilities and conflicts between industrial actions and landscape behaviors in the mosaic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land use in the Jinyun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Chongqing is adjusted by gray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approach and local-leve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o cope with conflicts between objectives for human welfare and objectives for landscape conserv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compatibilities and conflicts among different behavior characters and different landscape types result in the compatibilities of landscape to human behavior; 2) a land use planning in the study area is produced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social-eco development, whi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nstraints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and follows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rare resources; 3) in the study area, cultivated land of 1,207.27 ha can meet the demands for food and byproducts by the residents there, orchard land and forestland of 632.55 ha, 2,276.61 ha, respectively can provide enough spaee for the local people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structure and meet their demands for reereational activities, and urban residential land, rural residential land, mining land and transportation land of 1107.60 ha, 120.27 ha, 162.48 ha, 100.91 ha, respeetively can satisfy the resident's eeonomie development and infrastructures; 4) the equilibrium among industrial actions, landscape accessibility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can b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possible impae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scape eeologieal proeess in open spaee of metropolitan suburbs in mountai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land use planning metropolitan suburbs land optimal allocation jinyun mountai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CHONGQING
下载PDF
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花岗岩坑穴成因 被引量:9
3
作者 朱诚 崔之久 +6 位作者 李中轩 高洁 王立新 邬祥林 郑朝贵 沈庆凡 郑献章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5-743,共9页
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海拔1477m,在其山顶花岗岩表面发现大量直径几十厘米至1m左右、深度10cm至45cm的坑穴。经对60处坑穴的形态量测发现,坑穴主要发育在山坡的NE和SE一侧;坑穴积水后出水口流向亦主要朝向NE和SE。对岩石标本的偏光显... 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海拔1477m,在其山顶花岗岩表面发现大量直径几十厘米至1m左右、深度10cm至45cm的坑穴。经对60处坑穴的形态量测发现,坑穴主要发育在山坡的NE和SE一侧;坑穴积水后出水口流向亦主要朝向NE和SE。对岩石标本的偏光显微镜和X荧光光谱鉴定分析发现,该处基岩为易风化、泥化明显的中细粒钾长花岗岩。该处年平均气温9.2oC,年降水量在1700mm以上,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会经历4个月日气温在0oC上下波动的冰缘作用期,雨雪水冻融交替对基岩的崩解作用明显。该处位于夏季台风雨迎风坡(NE和SE坡)一侧,暴雨常伴随有10级以上大风。现场常可见风力吹蚀带动坑穴中细岩屑对坑穴内壁产生加速旋转磨蚀作用。上述研究表明,该处花岗岩坑穴形成的主要动力成因首先是冰缘寒冻风化作用,暴雨和山顶大风的风力吹蚀加速了坑穴的形成。观察表明,此种作用目前仍在进行之中,风向的转变是造成坑穴出现多种形态的主要原因。由于此处海拔距雪线尚有1500m高差,即使在第四纪盛冰期也仅是接近雪线高度,且因山顶无积雪屯冰的低洼地形,因此,第四纪"冰臼"成因说难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缙云大洋山石鼓尖 花岗岩坑穴 冰缘作用 风蚀作用 水蚀作用 寒冻风化
下载PDF
基于RS/GIS的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及碳储量密度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徐少君 曾波 +2 位作者 苏晓磊 类淑桐 刘建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74-2184,共11页
对森林植被类型和碳储量密度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提高、充分发挥"增汇减排"的碳库经营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利用缙云山高分辨率影像(WorldView-2)解译植被专题图和1∶10 000地形图... 对森林植被类型和碳储量密度空间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提高、充分发挥"增汇减排"的碳库经营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利用缙云山高分辨率影像(WorldView-2)解译植被专题图和1∶10 000地形图生成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野外样方调查、文献中植被生物量回归(经验)模型和碳含量数据资料,在ArcGIS支持下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和碳储量密度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缙云山植被以针叶林为主(30%),人为干扰程度较高的灌木林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1%),地带性顶级植被——常绿阔叶林面积较小(6%);碳储量密度为针阔混交林(74.23 Mg/hm2)>针叶林(62.97 Mg/hm2)>常绿阔叶林(62.65 Mg/hm2)>针竹混交林(59.84 Mg/hm2)>慈竹林(48.72 Mg/hm2)>毛竹林(47.88Mg/hm2)>灌木林(10.66 Mg/hm2),平均碳储量密度高于全国和同地区的平均值,达到了50.45 Mg/hm2;在空间分布上,针叶林在中高海拔(>500 m)和斜坡(>15°)以上优势明显,灌木林则相反,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优势随着海拔升高或坡度增大而增加,植被的碳储量密度也随海拔的增高或坡度增大而增势明显。结果表明缙云山积累和存贮了较多的碳,"库"的功能强;而处于演替阶段初期的针叶林及灌木林明显占优,表明其在碳的积累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有"汇"的潜能。此外,在较高海拔和较大坡度上的高碳储量密度,与人类的活动频度较小和对植被干扰较轻相关。因此可以推测,随着自然演替和保护区的封育改造、退耕还林及择伐补阔等森林管理措施的进行,将利于森林植被的保护、发育和更新,促使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密度进一步增大,碳"汇"潜能进一步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GIS 碳储量密度 碳汇 生物量 缙云山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林隙与非林隙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周平 李旭光 +4 位作者 石胜友 齐代华 何正明 许文蔚 邓先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运用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优多指数和群落优势度指数对缙云山森林群落林隙与非林隙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对群落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林隙以个体数... 运用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优多指数和群落优势度指数对缙云山森林群落林隙与非林隙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对群落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林隙以个体数为基础的物种丰富度为 12 .14,Shannon Wiener指数为 4.6 2 ,均匀度为 0 .70 ,Simpson指数为 13 .32 ,灌木层所起作用较大 ;非林隙林分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林隙 ,依次为 6 .32、3 .74、0 .6 6、8.16 .林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非林隙 ,而生态优势度和群落优势度又明显低于非林隙 ,表明作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产物 ,林隙的存在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 ,但同时也降低了群落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林隙 非林隙 缙云山
下载PDF
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及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罗歆 代数 +2 位作者 何丙辉 刘秀华 唐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9,91,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随深度增加其pH值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养分全量,...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林下土壤随深度增加其pH值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养分全量,除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土壤养分全钾含量外,自上而下土壤养分全量逐渐降低;灌木林地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常绿阔叶林地的速效钾含量最高。灌木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和农地土壤质地为轻粘土,阔叶林地与楠竹林地土壤质地为中壤土,以A层为例,物理性粘粒(<0.01mm)含量依次为:农地(68.34%)>灌木林(62.38%)>针阔混交林(56.82%)>常绿阔叶林(51.78%)>楠竹林(24.52%)。土壤总孔隙度变动范围在56.82%~78.23%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变动范围在11.31%~16.21%之间,非毛管孔隙度表现为:灌木林>针阔混交林>楠竹林>常绿阔叶林>农地。土壤微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01~0.5mm之间,以A层为例,团聚度大小为灌木林(57.45%)>农地(对照)(53.85%)>针阔混交林(50.16%)>常绿阔叶林(31.46%)>楠竹林地(6.4%),分散系数为灌木林(15.82%)<农地(对照)(21.02%)<针阔混交林(36.43%)<常绿阔叶林(42.74%)<楠竹林(43.17%)。研究结果可为森林土壤的合理利用,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机械组成 微团聚体 土壤肥力 缙云山
下载PDF
山地土壤肥力与植物群落次生演替关系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宋会兴 苏智先 彭远英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31-1533,共3页
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出发,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重庆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山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与山地土壤肥力变化的关系。
关键词 缙云山 土壤肥力 次生演替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缙云山大头茶种群林窗动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旭光 何维明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43-548,共6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从种群的斑块结构特征,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等方面,研究了缙云山大头茶种群的林窗动态特点。结论如下:①在常绿阔叶林中,存在着该种群的林窗相循环更替,从而保证了种群的世代延续;②...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从种群的斑块结构特征,年龄结构和静态生命表的生存分析等方面,研究了缙云山大头茶种群的林窗动态特点。结论如下:①在常绿阔叶林中,存在着该种群的林窗相循环更替,从而保证了种群的世代延续;②种群生活史中,生存与死亡,死亡密度与危险率都存在着波动起伏,种群数量动态具有不停止的振荡特点;③林窗初期,种群年龄结构处于稳定的平衡态,而在生活史的较长时间内,一直处于不稳定的非平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大头茶 种群 林窗动态
下载PDF
缙云山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群落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勇 顾垚俊 +2 位作者 刘益军 黄建国 杨红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1-1167,共7页
本文以重庆市缙云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毛竹林、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为供试对象,研究了不同森林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多,混交林次之,针叶林... 本文以重庆市缙云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毛竹林、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阔混交林为供试对象,研究了不同森林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林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多,混交林次之,针叶林最少,高低之间分别相差32.3倍(细菌)、19.2倍(放线菌)和19.3倍(真菌)。说明森林植被群落的生产力越高,枯枝落叶量越大,土壤微生物数量越多。在毛竹林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针叶林和混交林,说明毛竹土壤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良好,微生物种群丰富,密度较大,种群优势突出。此外,土壤微生物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与土壤有效氮、磷的季节变化基本耦合。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r有机质=0.592**~0.741**,r碱解氮=0.490*~0.581**,n=24);在毛竹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r毛竹林=0.461*,r混交林=0.450*,n=24),说明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和氮、磷供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森林植被群落的生产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森林土壤 微生物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储量及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力 高祥阳 +6 位作者 齐猛 周侠 杨超 李笑寒 杨圣贺 钱深华 杨永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 【目的】实地调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的储量和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与粗木质残体相关的物质循环等关键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全球碳汇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内已建立的2块0.5 hm^2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CWD的储量、类型组成、分解等级、径级分布格局以及地形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为38.42 t·hm^(-2),其中倒木、枯立木、大枯枝和木桩储量分别为27.70,4.91,2.91和2.90 t·hm^(-2),倒木是CWD的主要组成部分; CWD的树种组成与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相似,栲占CWD总量的88.44%;从径级分布来看,直径>35 cm的倒木和枯立木是CWD的主体; CWD主要处于分解中后期,中级分解和高级分解CWD的比例分别为63.20%和23.01%;地形对CWD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坡面和山脊CWD储量高于沟谷(P<0.01)。【结论】缙云山常绿阔叶林CWD储量较大,处于该类森林系统的前列; CWD主要以处于分解中后期的优势种大径级倒木和枯立木为主,并主要分布在坡面和沟谷。在森林管理中应降低对CWD的人为干扰和去除,维持森林中枯立木、倒木、大枯枝和树桩等组分的自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木质残体 储量 组成 常绿阔叶林 缙云山
下载PDF
缙云山几种林分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评价 被引量:39
11
作者 陈引珍 程金花 +1 位作者 张洪江 李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0,共5页
在对缙云山几种天然林林分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拦蓄降水和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重庆缙云山几种天然林林分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和保土综合能力由大到小顺... 在对缙云山几种天然林林分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拦蓄降水和保土功能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重庆缙云山几种天然林林分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和保土综合能力由大到小顺序为:常绿阔叶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常绿阔叶灌丛水源涵养和保土综合能力评价值(0.0653)比其它林分少两个数量级,说明其水源涵养和保土功能明显优于其它林分类型。由分析可得,树种组成丰富、枯落物储量多的灌木林水源涵养和保土能力最强,针阔混交林的水源涵养和保土能力要优于单一的阔叶林,而楠竹林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水源涵养 保土功能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地土壤分形特征对水分入渗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1 位作者 齐实 朱金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8,共6页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型林地土壤入渗率和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缙云山土壤分形特征表现为:机械组成分维明显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分维,各层之间...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型林地土壤入渗率和入渗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缙云山土壤分形特征表现为:机械组成分维明显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分维,各层之间孔隙分维变异最大,从表层到底层,孔隙分维呈下降趋势;根据土壤入渗过程曲线将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①初渗阶段(0-5min);②过渡阶段(5-30min);③稳渗阶段(30-180min).在初渗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1层土壤结构影响;在过渡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B层孔隙组成和B层土壤结构影响;稳渗阶段,C层土壤结构是入渗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入渗过程受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和孔隙组成的综合影响.在入渗整个过程中灌木林地的入渗率远大于其他林地和农耕地.在初渗阶段,农耕地大于其他林地;到稳渗阶段,林地大于农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入渗过程 土壤结构 分形特征 分维
下载PDF
缙云山大气氮湿沉降组成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素琪 王云琦 +5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于雷 唐晓芬 朱锦奇 周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共8页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 采用APS-2A型降水降尘自动采集仪,定位收集2012年5—10月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站的湿沉降数据,分析该地区大气氮湿沉降浓度及沉降的组成、月变化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相对于NO-3-N和DON(可溶性有机氮),降雨中NH+4-N的质量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NH3的排放量较高;2)缙云山地区大气活性氮主要是还原态的NH+4-N,其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3)监测期内湿沉降中NO-3-N、NH+4-N和DO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441±0.304)、(0.821±0.480)和(0.203±0.211)mg/L,3种形态氮的月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NH+4-N>NO-3-N>DON;4)NO-3-N、NH+4-N和DON的最大沉降量均出现在5月,其平均湿沉降量分别为(0.642±0.292)、(1.273±0.739)和(0.329±0.231)kg/hm2,占总氮湿沉降量的比例分别是29.76%、56.27%和13.98%;5)氮质量浓度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很弱,而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说明该地区氮湿沉降量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但是降雨量、降雨强度对氮质量浓度的影响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质量浓度 氮湿沉降 缙云山
下载PDF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缙云山毛竹林降雨截留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洋毅 王玉杰 +4 位作者 王云琦 刘楠 刘敏 吴云 陈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20,共6页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缙云山毛竹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毛竹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 为了验证修正的Gash模型对缙云山毛竹林林冠截留模拟的适用性,基于2009年4—7月的气象和林分特征资料以及实测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等资料,分析缙云山毛竹林林外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特征,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周降雨累计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采用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模型参数对截留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29次降雨,总降雨量为531.1mm,平均降雨强度为2.11mm·h-1,大部分为低雨强、低雨量级、长历时的降雨;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的实测值分别为463.2,6.5和61.4mm,模拟值分别为461.1,6.1和63.9mm,模拟的截留量约高出实测值4.07%,模型计算的周累积截留量和单次降雨截留量与实测值相比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5.02%和7.13%,模拟效果较好,模型适用于缙云山毛竹林;以林冠郁闭度(c)对模拟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平均降雨强度()、林冠持水能力(S)和林冠平均蒸发速率(),树干茎流系数(Pt)和树干持水能力(St)这2个参数对林冠截留总量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Gash模型 毛竹林 林冠截留 缙云山
下载PDF
缙云山风灾迹地人工混交林生态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石胜友 杨季冬 +1 位作者 王周平 李旭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4-279,共6页
根据对重庆缙云山风灾迹地人工混交林生态恢复的连续调查资料 ,采用Simpson指数 (D) ,Shannon Wiener指数 (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进行α多样性测度 ,采用Sorenson指数 ,Bray Curtis指数和Morisita Horn指数进行 β多样性测度。结... 根据对重庆缙云山风灾迹地人工混交林生态恢复的连续调查资料 ,采用Simpson指数 (D) ,Shannon Wiener指数 (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进行α多样性测度 ,采用Sorenson指数 ,Bray Curtis指数和Morisita Horn指数进行 β多样性测度。结果表明 :木本植物α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随人工混交林演替的进行而增大 ,草本植物的α多样性则减少 ;β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差异明显 ,说明风灾迹地人工混交林生态恢复过程中物种的周转速率相对较快 ,一些人工种植的针叶树种被常绿阔叶树种代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风灾迹地 人工混交林 生态恢复过程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先容 刘玉成 +1 位作者 尚进 江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35,共4页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并与相邻的大巴山、箬寮岘和泸沽湖等地进行比较。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木本植物112科,355属,694种,其中野生种类达92科,238属,427种。野生植物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 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木本植物区系的组成及其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并与相邻的大巴山、箬寮岘和泸沽湖等地进行比较。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木本植物112科,355属,694种,其中野生种类达92科,238属,427种。野生植物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87科,233属,422种。区系的基本特征可归结为:木本植物种类丰富,在整个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区系起源古老,有许多古老的科属和孑遗种;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略多于温带成分,具有明显的亚热带特性。与邻近6个地区木本植物区系亲缘关系的研究表明,缙云山与箬寮岘地区植物区系关系密切,而与泸沽湖地区的关系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缙云山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周平 李旭光 +4 位作者 石胜友 齐代华 何正明 许文蔚 邓先宝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研究了重庆缙云山大面积分布的亚热带次生性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 ,预测了该类型林林隙演替趋势。结果表明 :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种群表现出强烈的相互更替模式 ,四川大头茶 (Gordonia acuminata)、四川山矾 (Symplocos setc... 研究了重庆缙云山大面积分布的亚热带次生性针阔混交林林隙树木更替规律 ,预测了该类型林林隙演替趋势。结果表明 :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种群表现出强烈的相互更替模式 ,四川大头茶 (Gordonia acuminata)、四川山矾 (Symplocos setchuanensis)等常绿阔叶树种自我更替与相互更替两种模式共存 ;林隙现实树木更替过程不能维持群落现有组成 ;Markov转移矩阵分析表明未来林冠层组成中马尾松种群将失去优势地位 ,整个群落将由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方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林隙 树木更替模式 缙云山 重庆
下载PDF
重庆酸雨区缙云山典型林分冠层酸雨淋洗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唐晓芬 王云琦 +3 位作者 王玉杰 张会兰 郭平 胡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3,共6页
选取重庆缙云山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观测酸性降水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及干流等林内水分转换分量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分析林分冠层对雨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中的离子当量浓度大小依次... 选取重庆缙云山的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林、灌木林4种典型林分,观测酸性降水过程中林外雨、穿透雨及干流等林内水分转换分量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变化,分析林分冠层对雨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中的离子当量浓度大小依次是SO42->Ca2+>NH4+>Mg2+>K+>Na+>NO3-;(2)降雨经过林冠层后pH值降低,干流的酸化程度增加最大;(3)降雨经林冠层后离子浓度明显增加(除灌木林),穿透雨中通量增加最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SO42-(2.19×1036.47×103eq·hm-2)和Ca2+(1.41×1033.39×103eq·hm-2),离子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和植物分泌物或淋出;(4)同一离子在不同林分的干流和穿透雨中的通量变化不同,反映出不同林分冠层的离子交换性差异。在针阔混交林中,林下降雨净淋溶量大小顺序为SO42->Ca2+>NO3->K+>NH4+>Mg2+>Na+;常绿阔叶林为SO42->Ca2+>K+>NO3->NH4+>Mg2+>Na+;毛竹林为Ca2+>SO42->K+>NO3->NH4+>Na+>Mg2+;灌木林为Ca2+>NO3->K+>Na+>Mg2+>NH4+>SO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淋溶 穿透雨 树干茎流 养分含量 缙云山
下载PDF
缙云山针阔混交林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初探 被引量:19
19
作者 齐代华 李旭光 +4 位作者 王周平 石胜友 何正明 许文蔚 邓先宝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根据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更新层的样带调查数据 ,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R)、Simpson多样性指数 (D)、Shannon Wiener指数 (H)、Pielou均匀度指数 (J)及Alatolo均匀度指数 (E)来研究更新层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 ... 根据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群落更新层的样带调查数据 ,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 (R)、Simpson多样性指数 (D)、Shannon Wiener指数 (H)、Pielou均匀度指数 (J)及Alatolo均匀度指数 (E)来研究更新层物种多样性的林隙梯度变化。结果表明 :从非林隙到林隙中心 ,更新层物种多样性逐渐升高 ,即非林隙 <林隙边缘 <林隙近中心<林隙中心 ;物种丰富度变化与其一致 ,而均匀度变化则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的现象 ;更新层物种多样性林隙梯度变化程度受林隙发育阶段的影响较大 ,随着林隙的发育 ,变化程度为早期林隙 >中期林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物种多样性 林隙梯度 缙云山 更新层 重庆
下载PDF
土壤生态环境对游憩活动冲击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秦远好 谢德体 +2 位作者 魏朝富 杨剑虹 屈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1-65,共5页
土壤作为旅游区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土壤环境单因子变化率和土壤环境综合响应指数两种方法,探讨游憩活动冲击下的重庆缙云山土壤生态环境的响应水平与规律。结果表明:在... 土壤作为旅游区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土壤环境单因子变化率和土壤环境综合响应指数两种方法,探讨游憩活动冲击下的重庆缙云山土壤生态环境的响应水平与规律。结果表明:在游憩活动的冲击下,所有样区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粘粒、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相对于对照点平均减少22.79%,42.03%,40.31%,39.76%,37.99%和30.87%,土壤pH值和容重平均增加6.59%和56.64%,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与游憩活动冲击强度变化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土壤生态环境的综合响应水平由高到低是海螺洞游客活动区(4.655)、八角井游道(3.386)、杉木园游客活动区(3.298)、308厂-休闲竹林游道(1.433)和白云林海休闲竹林游客活动区(1.264),其响应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游憩活动冲击的强度和土壤自身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活动冲击 土壤生态环境响应 缙云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