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土壤表层团聚体变化规律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磊 王嘉学 +3 位作者 刘保强 肖梦景 程艳芳 许路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5,共8页
山原红壤是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效应,以滇东喀斯特典型山原红壤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不同覆被条件下0~20 cm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特征。结果表明:从草地→灌丛→松林→... 山原红壤是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退化机理及效应,以滇东喀斯特典型山原红壤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种不同覆被条件下0~20 cm土壤表层团聚体的特征。结果表明:从草地→灌丛→松林→红裸土,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和平均重量直径(MWD)逐渐减少,分形维数(FD)显著增大;团聚体破坏率(PAD0.25)则表现为松林〈草地〈灌丛〈红裸土。山原红壤从有植被到无植被(红裸土)退化过程中,表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和其他物理性质劣化,抗水蚀能力变弱,有机质含量减少;草地、灌丛、松林之间的土壤团聚体特征变化不明显,尚不能准确反映植被间的退化过程。研究还表明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指标(WSAC、MWD)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通气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对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其他物理性质具有促进作用,植被的保育是改善山原红壤结构状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山原红壤 团聚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滇东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剖面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磊 王家文 +3 位作者 王嘉学 尹一凡 赵茜 肖梦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3,共6页
山原红壤是在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质地和退化程度,以滇东山原红壤典型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对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剖面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 山原红壤是在古气候影响下残存于高原面的古红土,近年来退化严重。为认识山原红壤的质地和退化程度,以滇东山原红壤典型发育地带为研究对象,对灌丛、草地、松林、红裸土剖面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2.734~2.829,土壤质地整体属于粉质粘壤土。随着深度的增加,灌丛、草地、松林的土壤分形维数逐渐变大,红裸土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黏粒含量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土壤剖面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砂粒和粉粒规律不明显。分形维数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由黏粒决定,与粗砂呈负相关,与细砂和粉粒呈正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呈正相关,与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呈负相关,均不显著(p〈0.05)。分形维数可以表征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剖面质地的均一程度,作为判断土壤质地差异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也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原红壤 剖面 质地 分形维数
下载PDF
不同根系含量对山原红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宗恒 黄丽苹 +1 位作者 杨正辉 尹李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9,66,共7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段家营一植被覆盖的斜坡区不同含量植被根系对山原土壤抗剪强度的增强效应,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0(无根系空白样),0.467,0.93,1.4 mg/cm^3这4种根系含量以及20%,25%,30%,35%,40%这5种含水量... [目的]探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段家营一植被覆盖的斜坡区不同含量植被根系对山原土壤抗剪强度的增强效应,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0(无根系空白样),0.467,0.93,1.4 mg/cm^3这4种根系含量以及20%,25%,30%,35%,40%这5种含水量的根-土复合体试验样品进行抗剪强度试验。[结果]根-土复合体中,植被根系能提供给土壤额外的抗剪能力和抵抗土体变形来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植被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有明显的增强效应,但这种增强效应是有限的。根系含量在0.93 mg/cm^3时,根系对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强效果最好。随着根系含量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总是呈现负相关性的关系,在低含水量情况下,黏聚力随根系含量增加而先降低后增加,内摩擦角随根系含量变化则相反。当含水量低且根系含量相对较少时(当含水量≤35%,根系含量≤0.93 mg/cm^3时),土壤参与剪切整个过程且为被剪主体,得到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为正值,符合库仑定律;当含水量较高且根系含量较多时(当含水量=35%,根系含量=1.4 mg/cm^3时以及当含水量=45%,根系含量≥0.467 mg/cm^3时),被剪主体为根系,得到的黏聚力为负值,不符合库仑定律。[结论]库仑定律不适用于高含水量和高含量植被根系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研究。在采用植被护坡时可用试验确定边坡土壤抗剪强度最高时的最佳含根量和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原红壤 根-土复合体 直剪实验 增强效应
下载PDF
江西省丘陵山区红壤非耕地土壤退化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蔚东 郑诗樟 +2 位作者 卢志红 王景明 陈淑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7-31,共5页
江西省内丘陵山地红壤非耕地主要有天然阔叶林、人工杉木林、人工马尾松林、人工油茶林和荒地。经过对这些非耕地土壤进行大量面上调查和定位研究后发现,除天然阔叶林外,这些非耕地土壤的退化现象极为普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土壤剖... 江西省内丘陵山地红壤非耕地主要有天然阔叶林、人工杉木林、人工马尾松林、人工油茶林和荒地。经过对这些非耕地土壤进行大量面上调查和定位研究后发现,除天然阔叶林外,这些非耕地土壤的退化现象极为普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土壤剖面的逆向发育、土壤质地突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研究同时表明,导致土壤产生退化的主要原因为:1)林业生产过程中林木更新和营林技术粗放,2)林地投入少,3)陡坡开垦,4)人为采薪对地表有机物层的破坏。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红壤非耕地 土壤退化
下载PDF
云南北部山原红壤成土年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况明生 赵维城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7年第1期66-72,共7页
根据红壤成土过程中的元素迁移模型,本文初步求解了云南北部山原红壤成土过程中的硅迁移强度值(Px),并对不同海拔高程上的山原红壤发育年龄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 山原红壤 发育年龄 云南北部 成土年龄 古土壤
下载PDF
喀斯特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的速效养分变异 被引量:3
6
作者 许路艳 王家文 +4 位作者 王嘉学 程燕芳 张磊 秦洪元 王浩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山原红壤是一种地带性古土壤,是中国退化最为严重的土壤之一,速效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贵高原山原红壤区同一坡面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土壤剖面速效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山原红壤速效养分以表层含量最高,但多低于云贵高原... 山原红壤是一种地带性古土壤,是中国退化最为严重的土壤之一,速效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贵高原山原红壤区同一坡面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土壤剖面速效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山原红壤速效养分以表层含量最高,但多低于云贵高原其他土壤;从有植被退化至无植被的过程中,0~3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速效养分变异最为敏感,严重退化的、多年难以生长植被的"红裸土"明显呈现低铵态氮、高硝态氮和高速效钾的特征,与有植被山原红壤差距较大,三者可以考虑作为指示山原红壤退化的养分指标;而有植被山原红壤中,0~30 cm深度范围内不同剖面同一土层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呈现"火棘灌丛〉云南松林〉草地、火棘灌丛〉草地〉云南松林、火棘灌丛〉草地〉云南松林、草地〉云南松林〉火棘灌丛"的特点,说明山原红壤速效养分变化难以准确反映植被退化的先后秩序。研究还表明:不同覆被条件无耕作干扰下的山原红壤各土体均缺磷,除"红裸土"外均缺钾。因而,"红裸土"生态恢复中,补充磷肥是关键,而对于草地和林地,人工补充钾肥、磷肥是改善土壤养分条件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原红壤 土壤剖面 速效养分
下载PDF
滇东山原红壤退化过程中的土壤剖面有机质与养分变异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路艳 王嘉学 +1 位作者 余洁芳 王浩瀚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7-952,共6页
山原红壤是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古土壤,近年来退化严重,为了解山原红壤退化过程,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对云贵高原山原红壤区同一区域林地、灌丛、草地和裸地土壤剖面养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能生长... 山原红壤是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古土壤,近年来退化严重,为了解山原红壤退化过程,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对云贵高原山原红壤区同一区域林地、灌丛、草地和裸地土壤剖面养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能生长植被的山原红壤至多年难以生长植被的"红裸土",土体平均有机质含量呈灌丛>草地>林地>裸地的变化趋势;灌丛和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剖面深度递增而降低,裸地和林地土壤削面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与有植被覆盖的各土体相比裸地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钾剖面含量具有特殊性,硝态氮含量随剖面深度的递增明显减小,铵态氮含量随剖面深度的递增而增大;随着植被的退化,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相关性大致呈减弱趋势,灌丛的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的相关性最强,裸地土壤有机质与养分相关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原红壤 土壤剖面 有机质 养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137)Cs示踪法的滇东喀斯特“红裸土”景观形成的侵蚀证据研究
8
作者 余洁芳 王嘉学 +3 位作者 许路艳 代云川 肖梦景 赵茜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4期195-198,共4页
为定量探究"红裸土"景观形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联系,笔者采用137Cs示踪法,分析了同一坡度3种不同覆被条件下土壤137Cs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137Cs背景值为878.41 Bq/m2;137Cs在山原红壤剖面中的分布深度较浅,通常在15 c... 为定量探究"红裸土"景观形成与土壤侵蚀之间的联系,笔者采用137Cs示踪法,分析了同一坡度3种不同覆被条件下土壤137Cs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137Cs背景值为878.41 Bq/m2;137Cs在山原红壤剖面中的分布深度较浅,通常在15 cm以内;经测算,云南松林覆被下的土壤侵蚀速率为1252.34 t/(km2·a),草丛覆被下的土壤侵蚀速率为3069.718 t/(km2·a),"红裸土"中未能测到137Cs,土壤侵蚀速率呈现出"红裸土">草丛>松林的侵蚀趋势。山原红壤覆被条件劣化是导致土壤侵蚀速率增大的重要原因,土壤侵蚀是"红裸土"景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植被保育是控制"红裸土"景观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原红壤 137Cs示踪法 地表覆被 土壤侵蚀
下载PDF
武夷山典型红壤特征分析及改良措施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佳聪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红壤是遍布于武夷山地区面积最大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典型红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机械组成等理化性质对土壤的肥力有重大的影响,通过与其它土壤类型的比较,分析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特征;同时,结合武夷山典型红壤的现状,充分考虑武夷山地... 红壤是遍布于武夷山地区面积最大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典型红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机械组成等理化性质对土壤的肥力有重大的影响,通过与其它土壤类型的比较,分析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特征;同时,结合武夷山典型红壤的现状,充分考虑武夷山地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一致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合理改良模式,促进武夷山地区的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红壤 土壤肥力 改良 武夷山
下载PDF
华南红壤山地牧草混播组合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洁荣 苏水金 刘建昌 《中国草地》 CSCD 1997年第4期37-39,共3页
选用适宜华南红壤山地栽培的7个主要牧草品种进行7个处理的混播组合试验,结果以卡松古鲁狗尾草+宽叶雀稗+马唐+鸡眼草组合为最好,在华南红壤山地立地条件较差、年施尿素112.5kg/hm2和钙镁磷肥412.5kg/hm2... 选用适宜华南红壤山地栽培的7个主要牧草品种进行7个处理的混播组合试验,结果以卡松古鲁狗尾草+宽叶雀稗+马唐+鸡眼草组合为最好,在华南红壤山地立地条件较差、年施尿素112.5kg/hm2和钙镁磷肥412.5kg/hm2的情况下,人工草地建植当年干草产量可达7968.0kg/hm2,翌年为9073.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混播组合 红壤山地
原文传递
不同基肥处理对山原红壤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芸 李永梅 +4 位作者 范茂攀 王自林 徐智 张丹 赵吉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3-611,共9页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等量养分供应条件下,以单施化肥(NPK)为对照,研究基施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的10%(M10)、20%(M20)、30%(M30)、40%(M40)4个比例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变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山原红壤化肥减施、有机培肥和作...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等量养分供应条件下,以单施化肥(NPK)为对照,研究基施猪粪有机肥替代化肥的10%(M10)、20%(M20)、30%(M30)、40%(M40)4个比例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变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山原红壤化肥减施、有机培肥和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基施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呈增加趋势,与NPK处理相比,M10处理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变化;M20、M30、M40处理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高达7.10%-8.46%、24.18%-26.37%、13.00%-18.31%、12.43%-17.43%(P<0.05);与基肥处理前相比,M40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64 g/kg、0.31 g/kg、15.36 mg/kg、3.96 mg/kg、16.09 g/kg.基施有机肥玉米生育期土壤转化酶、脲酶、磷酸酶总体上先增后降,转化酶、磷酸酶活性相对高峰为抽雄期,脲酶活性相对高峰为大喇叭口期,过氧化氢酶呈逐渐升高趋势;M40处理土壤转化酶、磷酸酶活性较高,由25.24 mg/g、0.262 mg/g分别增加到31.53 mg/g、0.328 mg/g,成熟期较NPK处理分别提高了80.54%、77.29%;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M30处理最高,成熟期较NPK处理分别增加了11.25 mg/g、1.28mL/g.同时,M30、M40处理较NPK处理相比,玉米籽粒产量由6808.38kg/hm^2提高到7860.58 kg/hm^2和7463.66kg/hm^2,分别显著提高了15.45%、9.62%(P<0.05),且M30、M40差异不显著.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基肥处理和生育时期对有机质、全氮、有效磷、转化酶和磷酸酶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而玉米产量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之间总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在山原红壤上进行基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短期内能改善与土壤碳、氮、磷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替代范围在30%-40%作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肥 山原红壤 玉米生育期 土壤肥力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