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and Benefit Assessment of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s in Xixiu District of Anshun City
1
作者 Li LAI Ying PENG +1 位作者 Yujie LIU Hongwei XI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fers to the containment of soil erosion,restor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climate regulation,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biodiversity,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fers to the containment of soil erosion,restoration of water conservation,climate regulation,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biodiversity,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self-repairing capacity of the nature and combined with appropriate artificial measures. Since the natural restoration process of karst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 is very long,it needs to be 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implemented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s in Xixiu District,Anshun City of Guizhou Province,and also introduced the afforestation tending management measures. It assessed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from five aspects: mountai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vegetation coverage,species diversity,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and landscap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mountain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Benefit assessment Xixiu DISTRICT of ANHUI city in Guizhou Province
下载PDF
Spatial Development Explorations of Middle- and Small-sized Mountainous Cities: A Case Study of Shangluo City,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Bi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12期22-24,共3页
Spatial structural features of middle- and small-sized mountainous citi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Taking Shangluo City for example, problems in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middle- and small-sized mountainous cities were e... Spatial structural features of middle- and small-sized mountainous citi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Taking Shangluo City for example, problems in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middle- and small-sized mountainous cities were explored, it was stressed that loc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respected to make plans reasonably, and handle the spatial transi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operly, so as not to lose the originality of rural areas during the urbanization. The study aimed at providing useful experience for the urb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ous CITIE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o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Quality in Coal-based Cities:A Case Study of Huainan City
3
作者 JIANG Benchuan GU Kangkang +1 位作者 ANG Lin WANG Yongzh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7年第2期49-54,共6页
Urb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is the ecological background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in... Urb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is the ecological background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of coal-based cities,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two subsystems:natural infrastructure subsystem and artificial infrastructure subsystem. According to each subsystem and its main components(such as atmosphere, green space, hydrology,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36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addition, the evalu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mean square deviation method and composite index method, and a dynam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quality of Huainan City in 2006-20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index of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in Huainan City in 2006-2015 remained at the medium level, and the natural infrastructure at the worse and poor levels, while the artificial infrastructure remained at the medium and excellent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natural infrastructure Artificial infrastructure Huainan city
下载PDF
中国古代镇山的地理想象及空间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毛华松 汤思琦 +1 位作者 程语 魏玲玲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目的】镇山是中国传统风景营建中自然与文化紧密融合的优秀产物,是多尺度视野下的典型地理想象结果。发掘其中的传统自然价值观、知识体系及空间文化体系,可为当下相关遗产的保护与“城-山”空间体系的发扬提供历史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镇山是中国传统风景营建中自然与文化紧密融合的优秀产物,是多尺度视野下的典型地理想象结果。发掘其中的传统自然价值观、知识体系及空间文化体系,可为当下相关遗产的保护与“城-山”空间体系的发扬提供历史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爱如生中国方志库量化分析镇山历史信息,结合对图文史料的解析,梳理镇山地理想象内涵的历史变迁,总结镇山地理空间体系构成,归纳城市镇山空间的构建理法。【结果】梳理了镇山地理想象内涵从国家到地方、从神性到世俗、从政治宣扬到政治教化的嬗变历程,总结了宇宙镇山、国家镇山、区域镇山、城市镇山4个层次的地理空间体系差序构成部分,归纳了城市镇山的选取特征及空间秩序组织特征。【结论】镇山文化模式及空间组织具有耦合关系,通过地理想象的视角可以深入探寻其中的内涵,从而推动镇山文化与空间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镇山 自然观 国土空间 “城-山”风景
下载PDF
基于生态韧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框架
5
作者 李强 吕军骁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生态韧性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风险适应性的创新路径。本文阐述了生态韧性内涵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一体化生态修复同生态韧性内涵关联逻辑,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 基于生态韧性内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风险适应性的创新路径。本文阐述了生态韧性内涵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特征,明确了一体化生态修复同生态韧性内涵关联逻辑,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的韧性作用机制和“问题识别-要素分析-策略制定”研究框架。以石家庄市为例,识别了其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明确流域单元关键生态要素,并基于石家庄市生态系统地理空间格局以及面临的生态风险,提出调田节水、生境修复、林草保育等保护策略。以期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工作以及增强生态系统应对干扰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态韧性 一体化保护修复 石家庄市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长时序变化及其评价——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苟晓娟 刘瑞 李谷琳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24-234,共11页
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选择以重庆市为例,利用遥感技术和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评价重庆市2000年~2021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长时序变化。为探讨... 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选择以重庆市为例,利用遥感技术和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评价重庆市2000年~2021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及其长时序变化。为探讨山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海拔、坡度、气温和降水四个影响因子,得到RSEI的海拔依赖性与坡度依赖性以及RSEI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遥感生态指数RSEI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质量为“优”的面积增加了130.27%,生态质量为“差”的面积减少了65.68%,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②从RSEI随海拔、坡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0 m~1800 m范围内RSEI缓慢增加,1800 m~2800 m范围内开始减小,RSEI随坡度增加而增长,坡度>40°之后RSEI趋于平稳;③从RSEI与气候因子的响应曲线可以看出,温度和RSEI呈负相关,温度越高,RSEI越低;随着降水的增加,RSEI指数逐渐上升。研究表明,使用GEE平台可以对多云雾、植被覆盖度高的西南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长时序的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精细化管理,从而根据区域特色进行环境治理,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RSEI 西南山地城市 重庆 海拔 气候 生态保护
下载PDF
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逻辑框架与实践
7
作者 卢涛 刘亚丽 +2 位作者 刘方 张臻 闫晶晶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20,共9页
在总结我国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发展进程及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面临的困境基础上,以“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切入点,立足“水土—水城—水系”3大空间尺度,确定“屏、源、城、岸、系、流”6大生态维度,提出“全域国土空... 在总结我国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发展进程及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面临的困境基础上,以“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切入点,立足“水土—水城—水系”3大空间尺度,确定“屏、源、城、岸、系、流”6大生态维度,提出“全域国土空间—山水城聚合空间—水系网络空间”的山地城市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逻辑框架,围绕水土保护、水源涵养、水城相融、水岸协同、水系优化、水质共保6大生态功能,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关键技术,以期为其他山地城市的国土空间水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国土空间 “水土—水城—水系” 水生态规划
下载PDF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竹笋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包刘媛 杨科 +4 位作者 环颜平 杨成翠 韩多 张永至 杨顺强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 测定分析了乌蒙山方竹春季笋和秋季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与春季发笋的筇竹笋和秋季发笋的永善方竹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蒙山方竹笋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纤维素含量均高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筇竹笋、略高于永善方竹笋,可食率高于筇竹笋但低于永善方竹笋;乌蒙山方竹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筇竹笋和永善方竹笋有明显的差异,且与永善方竹笋的差异小于与筇竹笋的差异。总体而言,乌蒙山方竹笋的营养品质相对较好,且春季笋品质优于秋季笋。研究结果可为探明乌蒙山方竹的亲缘关系及其笋营养价值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方竹 筇竹 永善方竹 营养成分 亲缘关系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昭通
下载PDF
人化自然与家园建构:云南一个多民族移民村生态振兴之路
9
作者 倪慧 马翀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完整内涵。原本不适宜人居住的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在政府和多民族移民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攻克重重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生态振兴,又在生活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建设和美家园,促成乡村人文生态振兴。这一家园建构目标的达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化自然 “绿水青山” 多民族移民村 人文生态 家园建构
下载PDF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十齿花林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0
作者 孟月 周春琴 +1 位作者 张燕 王平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齿花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阐明十齿花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情况及养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十齿花林叶片、凋落物、土... 以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齿花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其叶片、凋落物、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阐明十齿花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情况及养分循环特征。结果表明:十齿花林叶片、凋落物、土壤C平均含量分别为592.48、540.61、51.51 g·kg^(-1),N平均含量分别为19.41、15.45、1.66 g·kg^(-1),P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67、0.35 g·kg^(-1),各组分营养元素含量表现为叶片>凋落物>土壤;同一样地内植物叶片、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不同样地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凋落物C含量差异显著,其余组分各指标差异不显著;叶片-凋落物N、C∶N显著相关,凋落物-土壤C显著相关;十齿花林生态系统主要受N素限制,凋落物的营养元素源于叶片,分解后归于土壤,为十齿花林生长发育提供养分支持,促进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十齿花林 叶片-凋落物-土壤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济南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
11
作者 李洪涛 赵龙 +3 位作者 李丹 张健先 王延明 李成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82,共12页
[目的]开展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9—2021年黄河下游济南南部山区的崮山站(北大沙河... [目的]开展基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的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河流生态需水研究,为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79—2021年黄河下游济南南部山区的崮山站(北大沙河)和卧虎山站(玉符河)的径流量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径流突变点;结合IHA-RVA法,研究济南南部山区河流径流变异特征和生态需水;通过分析河流生态需水满足度,研究区域生态水文和生态需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济南南部山区生态需水的保障措施。[结果]北大沙河和玉符河的径流量突变点为1996年,整体水文改变度分别为72.75%和69.42%,均属高度改变;北大沙河和玉符河的年生态需水分别为1.47×10^(6),1.81×10^(6) m^(3)。总体上,北大沙河月生态需水满足度平均为32.35%,玉符河月生态需水满足度平均为60.42%。[结论]济南南部山区在突变前后水文变异较大,总体的生态需水满足度整体偏低,可从河流生态调度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加强河流生态需水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南部山区 IHA-RVA法 生态水文变异度 生态需水 保障措施
下载PDF
十堰市茶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12
作者 曹堃 周华平 +4 位作者 王克健 张小福 张雁飞 冷杨 陈勋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67-70,共4页
茶产业是十堰市六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政府政策、生产结构、生产主体、绿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阐述十堰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茶产业发展的茶园老化、加工滞后、宣传薄弱、... 茶产业是十堰市六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政府政策、生产结构、生产主体、绿色发展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阐述十堰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茶产业发展的茶园老化、加工滞后、宣传薄弱、发展缓慢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十堰市茶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堰市 武当山茶 茶产业现状 生态化发展
下载PDF
基于自然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路径探索
13
作者 周妍 王金满 +4 位作者 陈妍 应凌霄 周旭 冯宇 景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理论框架、技术路径,对其全过程技术体系和适应性管理进行研究,为科学推进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梳理、对比分析... 研究目的:探索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理论框架、技术路径,对其全过程技术体系和适应性管理进行研究,为科学推进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1)山水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应围绕NbS准则和指标要求,在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管理维护全过程融入NbS理念,以有效指导工程实施;(2)将NbS作为山水工程的理论指引,应针对特定生态问题和修复对象,识别关键修复要素并选择对应工程技术;(3)串联关键生态系统要素、贯通区域(流域)—保护修复单元—场地三个尺度是将NbS融入山水工程,推动全要素、多尺度、多层级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将NbS准则融入山水工程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管理维护全过程,是保证山水工程实施成效的关键,需尽快完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具体标准和范式,推动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技术路径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山地-平原型城市土地利用冲突区分级识别
14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3 位作者 南昊 雷雅茹 董清榕 姚龙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0-137,149,共9页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地、建设用地)的叠合分析识别冲突区,并据此制定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长安区共识别生态源地79处(总面积867.57 km^(2)),潜在生态廊道178条(总长258.59 km);2)土地利用冲突类型被细分为12类,分布于秦岭北麓山前区域以及主要流域中下游;3)根据冲突区分级结果,划定不同级别的冲突管控区,即一级管控区(建设用地/耕地与生态源地等冲突)、二级管控区(与中安全缓冲区冲突)、三级管控区(与高安全缓冲区冲突)并制定相应级别的管控策略。因此,本研究在提升冲突区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土地利用冲突发生,这种差异化管理有助于管控实施的针对性和落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平原型城市 土地利用冲突区 分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下载PDF
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生态修复策略与武汉市实践
15
作者 李彦龙 吴竞雄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175,共4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以规划手段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平衡山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重要议题。以武汉市江夏区将军山、灵山为例,探索将废弃露天矿山改造为新型绿色产业聚合地的路径,...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以规划手段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平衡山体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重要议题。以武汉市江夏区将军山、灵山为例,探索将废弃露天矿山改造为新型绿色产业聚合地的路径,通过“生态修复+空间利用+绿色产业”等措施,推动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提升与产业升级,将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与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生态修复综合利用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生态文明 绿色产业 武汉市 将军山 灵山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16
作者 陈亮 孙钰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基于2013、2017和2021年的Landsat-8 OLI/TIRS影像,计算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数据探讨RSEI的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3、2017和2021年的RSEI平均值分别为0.251... 基于2013、2017和2021年的Landsat-8 OLI/TIRS影像,计算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数据探讨RSEI的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3、2017和2021年的RSEI平均值分别为0.251、0.397和0.597,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均衡发展趋势加重,实验区则趋于平衡。(2)RSEI变化以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为主,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净改善面积为79.67 km^(2),占比75.30%。(3)中海拔(309~464 m)、坡度5°~35°以及阳坡(南、西南、西、西北)区域是RSEI降低的主要区域,建议加大该区域的保护治理力度,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形效应 连康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核算与实现路径探索——以成都市为例
17
作者 李紫薇 李雪 +1 位作者 陆琪 舒建英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2016年以来,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而生态价值实现是公园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核心是建立生态价值核算体系与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在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价值当量法,通过耦合区域生物量... 2016年以来,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而生态价值实现是公园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其核心是建立生态价值核算体系与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在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价值当量法,通过耦合区域生物量、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距离,得到了公园城市市域尺度下的生态价值结果,主要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总价值可达3273万亿元。在生态价值核算的基础上,选择重点区域开展了生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提出了典型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实现路径:(1)挖掘生态文旅资源,实现生态产业开发;(2)整合各类自然资源,实现资源产权流转;(3)擦亮区域生态名片,实现生态载体溢价;(4)创新保护补偿路径,形成差异化生态补偿模式;(5)激发公共生态产品活力,探索生态权益交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生态价值 自然资源 成都市
下载PDF
屏南县坡地聚落生态智慧研究
18
作者 李华珍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39-446,共8页
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屏南县坡地聚落因山就水、趋吉避凶的选址智慧,随形就势、因势利导的布局智慧,因地(时)制宜、就地取材的营建智慧和多元文化共融的人文生态智慧。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智慧与动态发展的人文生态智慧相互作用,... 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屏南县坡地聚落因山就水、趋吉避凶的选址智慧,随形就势、因势利导的布局智慧,因地(时)制宜、就地取材的营建智慧和多元文化共融的人文生态智慧。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智慧与动态发展的人文生态智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成就了人-自然-建筑和谐共生、共融的传统生态经验。这些经验对城镇与乡村实现高质量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聚落 山地建筑 自然生态智慧 人文生态智慧 屏南县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伦理观视域下对“两山理论”的哲学探究
19
作者 杨昀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1-8,75,共9页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性表述,是对马克思生态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研究“两山理论”的哲学内涵,需要在明确自然概念的基础上,立足于人不同层次需求的维度,分析马克思生态伦理观对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性表述,是对马克思生态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研究“两山理论”的哲学内涵,需要在明确自然概念的基础上,立足于人不同层次需求的维度,分析马克思生态伦理观对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关系的观念。以伦理学的视角对“两山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对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把握程度,让剖析资源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与唯物辩证法紧密融合,揭示“两山理论”蕴含的必须尊重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两山理论” 人与自然
下载PDF
中国式花园城市: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20
作者 薄凡 赵笛 韩瑞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花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潮流下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一种理想模式,与中国本土文化和城市发展形势相结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中国式花园城市吸收国外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延续中华传统自然山水观意蕴,拓展现代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成为建设人与自... 花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潮流下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一种理想模式,与中国本土文化和城市发展形势相结合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中国式花园城市吸收国外花园城市建设经验,延续中华传统自然山水观意蕴,拓展现代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其特性包括系统性、人民性、人文性、生态性、强韧性等。在具体构成上以城市要件、环境要件和连通要件为支撑,涵盖微观花园要素、中观花园场景、宏观花园体系三个层次。实践方面可在景观设计上建设开敞花园空间、在空间形态上打造全域花园体系、在功能设置上营造多元花园场景、在治理方式上共享多重花园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花园城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居环境 自然山水观 生态营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