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审美到审丑:莫言小说的美学走向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金城 《北方论丛》 2000年第1期90-96,共7页
莫言是80年代大陆新潮文学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近年来他的小说创作 却呈现了从审美到审丑的美学走向。莫言小说的丑多为非审美意义上的丑,其文本丑的多种 反常形态是对业已形成的东方传统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的一种无情打磨,造成... 莫言是80年代大陆新潮文学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近年来他的小说创作 却呈现了从审美到审丑的美学走向。莫言小说的丑多为非审美意义上的丑,其文本丑的多种 反常形态是对业已形成的东方传统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的一种无情打磨,造成这种样态的主 要原因是主体的文化缺席和审丑的心理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审美 审丑 美学走向
下载PDF
莫言乡土小说的悲苦主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郭群 姚新勇 《殷都学刊》 2008年第1期96-100,共5页
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莫言的乡土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对苦难和悲剧执着呈现。他不回避也不遮蔽乡土世界存在的一切苦难和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而是赤裸裸地执著于展示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各式困苦和悲凉,他以他的真诚和良知展示了一个相... 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莫言的乡土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对苦难和悲剧执着呈现。他不回避也不遮蔽乡土世界存在的一切苦难和悲剧性的生存状态,而是赤裸裸地执著于展示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各式困苦和悲凉,他以他的真诚和良知展示了一个相对真实的乡土世界。苦难和悲剧是莫言乡土小说始终不变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乡土小说 乡土苦难 生存悲剧
下载PDF
从文学翻译变通的角度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的英译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淑玲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忠实"的"背叛"。本文深层次的剖析了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英译,发现葛浩文的译作脱离了呆板的硬译死译,逾越了翻译的桎梏与障碍,以忠实为第一准则,在不同情境...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忠实"的"背叛"。本文深层次的剖析了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英译,发现葛浩文的译作脱离了呆板的硬译死译,逾越了翻译的桎梏与障碍,以忠实为第一准则,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变通,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既传达了原文的"形"与"神",又非常易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是"忠实"与"背叛"的完美结合。这种变通的翻译方法为人们重新认识翻译中不完全的忠实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较科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莫言 《红高粱家族》 英译作品 忠实 背叛 变通
下载PDF
论西方现代文学资源对于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华英 唐东堰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1,共4页
莫言一方面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壤中,一方面大胆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学的营养,最终成就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而外来文学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文学以及印象主义文学的学习、借鉴上。他的作品杂糅了多种... 莫言一方面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壤中,一方面大胆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学的营养,最终成就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而外来文学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荒诞文学以及印象主义文学的学习、借鉴上。他的作品杂糅了多种声音,融合了多种艺术技巧,促成了莫言作品的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魔幻现实主义 意识流 荒诞 文学观念
下载PDF
从莫言和莫瑞森作品看后现代社会的审丑意识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冬凉 傅志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9-41,46,共4页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莫瑞森 后现代 审丑
下载PDF
透明的高密东北乡——浅谈莫言小说的创作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磊 李跃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23-225,共3页
在莫言的小说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在"高密东北乡"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上展开叙事。"高密东北乡"成了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其发展变化,代表的是中国整个乡村的改变。在莫言的作品中,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对土地的... 在莫言的小说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在"高密东北乡"这片充满想象力的土地上展开叙事。"高密东北乡"成了乡土中国的一个缩影,其发展变化,代表的是中国整个乡村的改变。在莫言的作品中,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他对土地的恋、对母亲的爱、对人民的情。这三个方面,是莫言小说最基本的创作思想,也是莫言站在人性立场上创作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小说 高密东北乡 创作思想
下载PDF
世界文学视域中的莫言本土文化寓言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汉文 徐文 邹婷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莫言以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小说,超越了一般意义的乡土文学,进入世界文学体系,创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字的世界共和国"。肉体残酷暴力与"倒错性欲"的结合是福克纳小说的一种重要母题,再现这一母... 莫言以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为原型的小说,超越了一般意义的乡土文学,进入世界文学体系,创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字的世界共和国"。肉体残酷暴力与"倒错性欲"的结合是福克纳小说的一种重要母题,再现这一母题的是一种隐喻性的心理语言。莫言更多的是对导致这种变态心理的文化语境的批判,由此使他的小说成为第三世界寓言的重要例证。莫言创造出一种以"地方世系"为核心的叙事模式,但与福克纳不同,莫言对意识流与神话的叙说却明显地带有齐鲁神话的特点。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看出莫言创造了本土化的叙事话语,通过一种魔幻性叙事的语言,莫言成为通向"世界文学史"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世界文学 本土化 大家族叙事 民族寓言
下载PDF
论莫言小说性爱叙事的文学场生产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仲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莫言小说中的性爱叙事是文学场塑造的结果。在初进文学场时,莫言在处理爱情主题时谨小慎微。1985年,文学场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动,短暂的自主性幻象使莫言敢于打出"高密东北乡"的旗帜,其小说中的性爱叙事也因此获得了反叛性的符... 莫言小说中的性爱叙事是文学场塑造的结果。在初进文学场时,莫言在处理爱情主题时谨小慎微。1985年,文学场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动,短暂的自主性幻象使莫言敢于打出"高密东北乡"的旗帜,其小说中的性爱叙事也因此获得了反叛性的符号意义。这一符号生产也是政治与文学一体化的文学场塑造的结果。之后,莫言小说性爱描写的符号生产受到批判和遏制,表明文学场的权力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性爱叙事 文学场 符号生产
下载PDF
论莫言八九十年代小说语句的极限式实验色彩 被引量:1
9
作者 曹金合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纵观莫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总是在语句的链条上打破以语言的线条为基础的逻辑关系,将历时态的词汇转化成共时态的线性排列组合方式,挑战语句成分的完整性和有机性。一方面,采取纵向的隐喻性词汇和横向的转喻性词汇交相叠加的极端... 纵观莫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说,总是在语句的链条上打破以语言的线条为基础的逻辑关系,将历时态的词汇转化成共时态的线性排列组合方式,挑战语句成分的完整性和有机性。一方面,采取纵向的隐喻性词汇和横向的转喻性词汇交相叠加的极端方式,造成语句繁杂的结构;另一方面,莫言也有意采取不加标点符号的长句子来试验语句的长度、韧性和力度,借鉴西方意识流的艺术手法,故意运用没有停顿标志的几百字的长句子形成流水一样的审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八九十年代 小说 语句 极限实验
下载PDF
以民间为旗——论莫言小说创作的民间意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金合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6-89,共4页
执著于表现在苦难的民间大地上,经民间立场和平民视角过滤打捞的众生世相,以民间的价值判断为准绳,以远离主流文化的边缘人角色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毫不犹豫地站到民间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势群体一边的价值选择,无疑都显示出莫言浓厚的为老... 执著于表现在苦难的民间大地上,经民间立场和平民视角过滤打捞的众生世相,以民间的价值判断为准绳,以远离主流文化的边缘人角色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毫不犹豫地站到民间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势群体一边的价值选择,无疑都显示出莫言浓厚的为老百姓而写作的民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民间意识 平民立场
下载PDF
论莫言小说叙事视角选择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祖鸿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2-25,共4页
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儿童叙事视角带领读者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者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莫言是中国... 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儿童叙事视角带领读者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者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亲缘叙述视角 美学意蕴
下载PDF
生命烛照下的心灵默契——沈从文与莫言之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红妍 《德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66-69,共4页
沈从文和莫言的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入都市的现代知识者,他们站在民间的价值立场上审视了生活在故乡的生命,并赞扬了他们身上的旺盛生命力和崇尚自由的精神。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我们会发现"... 沈从文和莫言的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入都市的现代知识者,他们站在民间的价值立场上审视了生活在故乡的生命,并赞扬了他们身上的旺盛生命力和崇尚自由的精神。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我们会发现"民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某些发展趋向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莫言 自由 生命力 民间价值立场 作家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莫言余华小说的苦难叙事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龙田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6-49,共4页
莫言和余华都擅长苦难叙事,但他们对苦难的态度却不同。莫言高扬人类对抗苦难的力量,而余华则展现人类面对苦难的无奈。莫言面对苦难的态度是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莫言 余华 苦难 人性 文学价值
下载PDF
莫言《丰乳肥臀》中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1
14
作者 代柯洋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生命意识在莫言的创作中表现得一直都很强烈,从《透明的胡萝卜》、《红高粱》开始,到《白棉花》、《红蝗》、《欢乐》,再到《丰乳肥臀》,无不体现着作者浓郁的生命情结和作品强烈的生命气息。然而学术界很少有人对《丰乳肥臀》中的生命... 生命意识在莫言的创作中表现得一直都很强烈,从《透明的胡萝卜》、《红高粱》开始,到《白棉花》、《红蝗》、《欢乐》,再到《丰乳肥臀》,无不体现着作者浓郁的生命情结和作品强烈的生命气息。然而学术界很少有人对《丰乳肥臀》中的生命意识做过比较全面的论述和研究。通过抒写苦难、解构正史英雄神话、构建自由性爱的天空、批判现代"文明"四个方面体现出《丰乳肥臀》强烈的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丰乳肥臀》 生命意识 生命力
下载PDF
地域文化与莫言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景林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3-56,共4页
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莫言的小说以其独特的乡土区域魅力引发了读者的兴趣,本文从创作素材、人物品格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探讨地域文化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地域文化 莫言 小说创作
下载PDF
葛浩文《红高粱》译本中方言词汇的翻译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伟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32-134,共3页
方言词汇是作家们刻画人物形象、还原原文语境和增强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作家,莫言能够娴熟地运用当地方言。其作品《红高粱》通过方言词赋予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 方言词汇是作家们刻画人物形象、还原原文语境和增强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作家,莫言能够娴熟地运用当地方言。其作品《红高粱》通过方言词赋予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正确理解方言词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方言词汇的语言效果。基于此,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葛浩文《红高粱》译本中方言词汇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红高粱》 方言 葛浩文译本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莫言、诺奖、批评及批评的批评——对话《对话〈直议莫言与诺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金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98-105,共8页
在众多批评莫言小说的评论家中,李建军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的否定性批评的代表之一,其《直议莫言与诺奖》可谓全面评析莫言创作的论文。针对此文,孟祥中的《对话〈直议莫言与诺奖〉》从各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鉴于孟文对一些事实的轻忽,... 在众多批评莫言小说的评论家中,李建军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的否定性批评的代表之一,其《直议莫言与诺奖》可谓全面评析莫言创作的论文。针对此文,孟祥中的《对话〈直议莫言与诺奖〉》从各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鉴于孟文对一些事实的轻忽,在论辩过程中也存在割裂李文论述的连续性、抽离具体语境和跨论域批评等问题,未顾及"全篇""全人",而未能切实而有效地达到对话和商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直议莫言与诺奖〉》 《直议莫言与诺奖》 莫言 文学批评
下载PDF
论莫言长篇小说《蛙》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一媚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5期112-113,127,共3页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及2011年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无论在选材、人物塑造,还是在立意、构思上均有不同凡响之处,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它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题材的长篇小说,确实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及2011年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无论在选材、人物塑造,还是在立意、构思上均有不同凡响之处,忍不住让人拍案叫绝。它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计划生育题材的长篇小说,确实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部反映现实、直面人生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蛙》 思想性 艺术性
下载PDF
从葛浩文英译看莫言前景化语言翻译得失
19
作者 江南 岳德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14,共6页
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将莫言作品译成英文,行文流畅、严谨,提升了原作的语言水平,极大地提高了莫言海内外的知名度。莫氏风格的重要因子"前景化"语言在西方的传播中面临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障碍,葛浩文采用了三种方法翻译... 美国汉学家、翻译家葛浩文将莫言作品译成英文,行文流畅、严谨,提升了原作的语言水平,极大地提高了莫言海内外的知名度。莫氏风格的重要因子"前景化"语言在西方的传播中面临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障碍,葛浩文采用了三种方法翻译:一、坚持"信、达"原则,译文与原文的前景化语言相得益彰;二、译文对原作中前景化语言的折中——"拿汉语读,用英语写";三、前景化语言省略不译。文章运用个案分析法,选择莫言极具代表性的两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及葛浩文英译本"Red Sorghum""Reincarnation Fatigue"作为语料,通过不完全统计得出这三种译法在翻译文本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1.8%、35.3%、12.9%,进而从翻译角度来探析莫言小说译文效果的优劣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化语言 莫言小说 葛浩文 英译得失
下载PDF
莫言与福克纳写作之比较
20
作者 汪莉 李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当代作家莫言多次坦陈美国作家福克纳对自己写作生涯的启发和引导,两位作家在作品主题、写作旨意和写作技法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从写作影响和写作发生的角度对两位作家的写作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 莫言 福克纳 写作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