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
60
1
作者
何孔旺
倪艳秀
+5 位作者
王继春
何家惠
王伟峰
杨瑛
陆承平
林继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 了解猪链球菌 2型高发地区 (疫区 )与少发地区 (非疫区 )猪群的带菌率及其毒力因子MRP与EF的分布情况 ,探讨猪链球菌 2型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方法 分别从不同地区采集正常屠宰猪或活体采集成年猪扁桃体 ,经接种马丁汤培养基增...
目的 了解猪链球菌 2型高发地区 (疫区 )与少发地区 (非疫区 )猪群的带菌率及其毒力因子MRP与EF的分布情况 ,探讨猪链球菌 2型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方法 分别从不同地区采集正常屠宰猪或活体采集成年猪扁桃体 ,经接种马丁汤培养基增菌培养后 ,用PCR方法进行 2型猪链球菌的检测 ,同时检测各 2型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与细胞外蛋白因子 (EF)基因 (mrp和epf)。 结果 除少数猪群外正常猪群中猪链球菌 2型的带菌率普遍较高 ,为 31 6 %~77% ,平均为 4 0 9% ,且疫区 (39% )与非疫区 (42 % )差异不明显。但毒力因子mrp和epf的阳性率疫区与非疫区存在明显差异 ,非疫区的 2型菌株除极少数表现为mrp+ epf-(5 % )或mrp-epf+ (5 % )外 ,绝大多数 (90 % )都表现为对猪无毒力的mrp-epf-表现型 ,无一株表现为mrp+ epf+ ;来自疫区的所有 16株 2型菌株均为对猪有强毒力的mrp+ epf+ 表现型。结论 正常猪群中 2型猪链球菌的带菌率与猪群是否暴发流行该病可能并无直接关系 ,但疫区猪群mrp+ epf+ 表现型菌株检出比率较高 ,提示携带mrp+ e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mrp
epf
PCR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猪链球菌2型安徽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与毒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燎原
陈章
+4 位作者
汪清峰
王玮
孙裴
魏建忠
李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为了解安徽地区猪链球菌2型(SS2)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及其与致病性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了58株源自临床患病猪的SS2,应用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基因:胞外蛋白因子基因(epf)、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mrp)和溶血素基因(sly),应...
为了解安徽地区猪链球菌2型(SS2)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及其与致病性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了58株源自临床患病猪的SS2,应用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基因:胞外蛋白因子基因(epf)、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mrp)和溶血素基因(sly),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动物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8株分离菌,epf^+/mrp^+/sly^+型为44.83%(26/58),epf^+/mrp^-/sly^+型为25.86%(15/58),epf^-/mrp^+/sly^+型为18.97%(11/58),epf^-/mrp^-/sly^+和epf^-/mrp^-/sly^-型均为5.17%(3/58)。共分出10种ST型,其中ST1 26株(44.83%),ST7 18株(31.03%),ST28 6株(10.34%),ST117、ST156和ST308均为1株,各占1.72%,另有4种新发现的ST型,即ST958 2株(3.45%),ST957、ST959、ST970各1株(1.72%);分为4种克隆复合物(ST1 complex、ST27 complex、ST87 complex、ST188 complex)。ST1以epf^+/mrp^+/sly^+型为主(69.23%),其中23株(88.46%)分离自全身感染病猪;ST7以epf^+/mrp^-/sly^+型为主(55.56%),其次为epf^+/mrp^+/sly^+型(38.89%),其中13株(72.22%)分离自全身感染病猪。通过对斑马鱼、昆明鼠感染试验和LD50的测定,筛选出的6株强毒菌株分为ST1型(2株)和ST7型(4株)。结果表明,epf^+/mrp^+/sly^+是安徽地区SS2的优势毒力基因型,其次为epf^+/mrp^-/sly^+型。获得10种ST型,其中4种为首次发现,并且ST1和ST7为优势型。具有ST1/epf^+/mrp^+/sly^+遗传特征的菌株在临床上均倾向于导致全身感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安徽地区SS2毒力基因型、MLST遗传特征与毒力、动物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展SS2流行病学研究,区分不同菌株间毒力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胞外蛋白因子基因
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
溶血素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
60
1
作者
何孔旺
倪艳秀
王继春
何家惠
王伟峰
杨瑛
陆承平
林继煌
机构
江苏省农科院兽所农业部畜禽疫病诊断重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省兽医总站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7,共3页
基金
国家" 973" 资助项目 (G19990 1190 6)
江苏省科技攻关(BE2 0 0 13 72 )项目资助
文摘
目的 了解猪链球菌 2型高发地区 (疫区 )与少发地区 (非疫区 )猪群的带菌率及其毒力因子MRP与EF的分布情况 ,探讨猪链球菌 2型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方法 分别从不同地区采集正常屠宰猪或活体采集成年猪扁桃体 ,经接种马丁汤培养基增菌培养后 ,用PCR方法进行 2型猪链球菌的检测 ,同时检测各 2型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与细胞外蛋白因子 (EF)基因 (mrp和epf)。 结果 除少数猪群外正常猪群中猪链球菌 2型的带菌率普遍较高 ,为 31 6 %~77% ,平均为 4 0 9% ,且疫区 (39% )与非疫区 (42 % )差异不明显。但毒力因子mrp和epf的阳性率疫区与非疫区存在明显差异 ,非疫区的 2型菌株除极少数表现为mrp+ epf-(5 % )或mrp-epf+ (5 % )外 ,绝大多数 (90 % )都表现为对猪无毒力的mrp-epf-表现型 ,无一株表现为mrp+ epf+ ;来自疫区的所有 16株 2型菌株均为对猪有强毒力的mrp+ epf+ 表现型。结论 正常猪群中 2型猪链球菌的带菌率与猪群是否暴发流行该病可能并无直接关系 ,但疫区猪群mrp+ epf+ 表现型菌株检出比率较高 ,提示携带mrp+ epf+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mrp
epf
PCR
流行病学
Keywords
S suis type 2
mrp epf
PCR
Epidemiology
分类号
R378.12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猪链球菌2型安徽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与毒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燎原
陈章
汪清峰
王玮
孙裴
魏建忠
李郁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基金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01710364024)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3sxzx008)
+2 种基金
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2014GA710002)
安徽省长三角联合科技攻关项目(1101c0603065)
安徽省生猪产业体系基金(皖农科[2016]84号)
文摘
为了解安徽地区猪链球菌2型(SS2)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及其与致病性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了58株源自临床患病猪的SS2,应用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基因:胞外蛋白因子基因(epf)、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mrp)和溶血素基因(sly),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动物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8株分离菌,epf^+/mrp^+/sly^+型为44.83%(26/58),epf^+/mrp^-/sly^+型为25.86%(15/58),epf^-/mrp^+/sly^+型为18.97%(11/58),epf^-/mrp^-/sly^+和epf^-/mrp^-/sly^-型均为5.17%(3/58)。共分出10种ST型,其中ST1 26株(44.83%),ST7 18株(31.03%),ST28 6株(10.34%),ST117、ST156和ST308均为1株,各占1.72%,另有4种新发现的ST型,即ST958 2株(3.45%),ST957、ST959、ST970各1株(1.72%);分为4种克隆复合物(ST1 complex、ST27 complex、ST87 complex、ST188 complex)。ST1以epf^+/mrp^+/sly^+型为主(69.23%),其中23株(88.46%)分离自全身感染病猪;ST7以epf^+/mrp^-/sly^+型为主(55.56%),其次为epf^+/mrp^+/sly^+型(38.89%),其中13株(72.22%)分离自全身感染病猪。通过对斑马鱼、昆明鼠感染试验和LD50的测定,筛选出的6株强毒菌株分为ST1型(2株)和ST7型(4株)。结果表明,epf^+/mrp^+/sly^+是安徽地区SS2的优势毒力基因型,其次为epf^+/mrp^-/sly^+型。获得10种ST型,其中4种为首次发现,并且ST1和ST7为优势型。具有ST1/epf^+/mrp^+/sly^+遗传特征的菌株在临床上均倾向于导致全身感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安徽地区SS2毒力基因型、MLST遗传特征与毒力、动物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展SS2流行病学研究,区分不同菌株间毒力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胞外蛋白因子基因
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
溶血素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Keywords
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epf
mrp
sly
MLST
分类号
S852.61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猪链球菌2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何孔旺
倪艳秀
王继春
何家惠
王伟峰
杨瑛
陆承平
林继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
6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猪链球菌2型安徽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型与毒力特征研究
张燎原
陈章
汪清峰
王玮
孙裴
魏建忠
李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