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ep tectonics 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s of the seismic source zone of the Jishishan M_(s)6.2 earthquake on December 18,2023,at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1
作者 Qiong Wang ShuYu Li +3 位作者 XinYi Li Yue Wu PanPan Zhao Yuan Gao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14-521,共8页
On December 18,2023,an M_(s)6.2 earthquake occurred in Jishishan,Gansu Province,China.This earthquake happen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Qilian Orogenic Belt,which is situated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NE margin of t... On December 18,2023,an M_(s)6.2 earthquake occurred in Jishishan,Gansu Province,China.This earthquake happen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Qilian Orogenic Belt,which is situated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NE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i.e.,Qinghai-Tibet Plateau),encompassing a rhombic-shaped area that intersects the Qilian-Qaidam Basin,Alxa Block,Ordos Block,and South China Block.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deep tectonic pattern of the Jishishan earthquake by incorporating data on the crustal thickness,velocity structure,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strain field,and anisotropy.We discovered that the location of the earthquake was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crustal 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ishishan M_(s)6.2 earthquake occurred in a unique position,with rapid changes in the crustal thickness,Vp/Vs,phase velocity,and S-wave velocity.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was situated at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high and low velocities and was in proximity to a low-velocity region.Additionally,the source area is flanked by two high-velocity anomalies from the east and west.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orientation near the Lajishan Fault is primarily in the NNE and NE directions,which align with 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direction in this region.In some areas of the Lajishan Fault,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orientations show the NNW direction,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upper crustal fast-wave polarization from local earthquakes and the phase velocity azimuthal anisotropy.These features undersc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ccurrence of the Jishishan M_(s)6.2 earthquake and the deep inhomogeneous structure and deep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The NE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thickened by crustal extension in the process of northeastward expansion,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al materials underwent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may have been filled with salt-containing fluids during the extension process.The presence of this weak layer makes it easier for strong earthquakes to occur through the release of overlying rigid crustal stresses.However,it is unlikely that an earthquake of comparable or larger magnitude would occur in the short term(e.g.,in one year)at the Jishishan east margin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shishan M_(s)6.2 earthquake crustal structure anisotropy stress and strain seismogenic mechanism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Rapid report of source parameters of 2023 M6.2 Jishishan,Gansu earthquake sequence
2
作者 ZhiGao Yang Jie Liu +2 位作者 YingYing Zhang Wen Yang XueMei Zh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36-443,共8页
The M6.2 earthquake in Jishishan,Gansu Province,on December 18,2023,caused extraordinary earthquake disasters.It wa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which is a key area for earthquake moni... The M6.2 earthquake in Jishishan,Gansu Province,on December 18,2023,caused extraordinary earthquake disasters.It wa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which is a key area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in China.The newly built dense strong motion stations in this area provide unprecedented conditions for high-precision earthquake relocation,especially the earthquake focal depth.This paper uses the newly built strong motion and traditional broadband seismic networks to relocate the source locations of the M3.0 and above aftershocks and to invert their focal mechanisms.The horizontal error of earthquake location is estimated to be 0.5−1 km,and the vertical error is 1−2 km.The focal depth range of aftershocks is 9.6−14.6 km,distributed in a 12-km-long strip with SSE direction.Aftershocks in the south are more concentrated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while aftershocks in the north are more scattered.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main shock and aftershocks are relatively consistent,and the P-axis orient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strain direction.There is a seismic blank area of M3.0 and above,about 3−5 km between the main shock and aftershock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energy released by the main shock rupture is concentrated in this area.Based on the earthquake location and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ain shock,it is inferred that the Northern Lajishan fault zone is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main shock,and the main shock did not occur on the main fault,but on a secondary fault.The initial rupture depth and centroid depth of the main shock were 12.8 and 14.0 km,respectively.The source rupture depth may not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evere earthquake disas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shish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relocation focal mechanism strong motion data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震害异常的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运生 赵波 +1 位作者 吉锋 李为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Mw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地质灾害。为了对该次地震的震害有初步认识,基于已有文献资料、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本文尝试对该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地震为逆冲型事件,发震断裂为拉脊山北缘断裂东段;震源浅叠加松散覆盖层产生了明显的地震波放大效应,使得极震区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异常高,强震动使得房屋大量倒塌;而位于断裂上盘的积石山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相对不发育,仅在黄土覆盖的官亭盆地产生了数百处小型滑坡和中川乡一处较大规模的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地震液化滑坡泥流 地形放大 震害异常 松散堆积层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4
4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s 6.2级地震的同震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风险防控建议
5
作者 王立朝 侯圣山 +8 位作者 董英 铁永波 张鸣之 杨旭东 肖锐铧 刘明学 冯振 张永军 王仲复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生命与基础设施的安全。地震后,甘肃、青海两省迅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文章基于这次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积石山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特征、控制因...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生命与基础设施的安全。地震后,甘肃、青海两省迅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文章基于这次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积石山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特征、控制因素、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截至12月23日,共核查隐患点2044处,包括78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88处地震加剧变形的在库隐患点和1878处无明显变形的在库隐患点。新增和变形加剧的隐患点数量以崩塌居多,占67.5%,滑坡次之,占31.9%;规模等级以小型居多,占84.9%,中型次之,占10.8%;成灾模式多为小型崩塌威胁房屋和道路。同震地质灾害密集分布于发震断层附近,发育密度随地震烈度增强而增大。国家地质安全监测台网震中50 km范围内206组加速度计数据显示,震区峰值加速度为30.4~1969.7 mg,并随与震中距离的增大呈对数衰减。此外,地表变形监测设备也记录了典型滑坡的同震位移曲线。分析认为,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与链式致灾效应将增强,建议尽快更新震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实施风险防控措施,深入开展综合遥感监测与同震地质灾害机理研究,完善气象预警模型及阈值,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震 甘肃积石山 黄土 风险防控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Ms 6.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发育特征
6
作者 郭富赟 张永军 +7 位作者 窦晓东 何斌 田婉婷 祁天君 陈冠 张毅 岳东霞 孟兴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 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受发震构造、岩体强度、地貌形态等的综合影响,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通常具有显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揭示该规律对抗震救灾和风险评估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12月18日23:59,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Ms 6.2级地震,在甘肃省和青海省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导致部分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加剧,同时诱发大量新生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要类型.震后,通过快速的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获取了此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数据集,结果显示地震导致新生崩塌灾害多于滑坡,而诱发滑坡数量相对较少,加剧泥石流的数量不多;空间特征表现为受逆冲构造“上下盘效应”和软弱黄土地质环境的显著控制;地貌条件,尤其是坡度、坡向和相对高差显著影响同震灾害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次生灾害 类型特征 发育规律 积石山地震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S 6.2地震数据产品
7
作者 张滨 张琪 +1 位作者 李旭茂 梁姗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1期2-12,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积石山发生MS6.2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测震台网快速产出地震数据产品,为地震发震构造研究、震源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资料,采用gCAP... 2023年12月18日,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积石山发生MS6.2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测震台网快速产出地震数据产品,为地震发震构造研究、震源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资料,采用gCAP方法获得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1次逆冲型为主、兼有左旋分量的事件,矩心深度为11 km。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积石山地震及主震后27天内623次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位置为35.75°N、102.83°E,震源深度为14 km,余震序列展布方向为NNW,长度约18 km,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5—17 km,断层面有略向东倾趋势。另外,基于研究所得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结果,采用PSGRN/PSCMP软件包,计算此次地震不同深度上的库仑应力分布,结果显示,主震发生使得主震周边区域进入应力卸载状态。最后,使用中国地震预警网数据计算此次地震仪器烈度,显示最大烈度值为Ⅸ度,烈度区域小,且主要集中在主震NNW方向。结合周边地质构造,认为甘肃积石山MS6.2地震事件为一次带有左旋走滑分量的逆冲型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地震 精定位 震源机制 库仑应力 仪器烈度
下载PDF
积石山Ms 6.2级地震区大沙沟泥土流灾害链成因分析
8
作者 刘传正 梁宽 王秀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0-974,共15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最大地面加速度达到1.0 g。距震中20 km的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大沙沟上游台地出现约15×10^(4)m^(2)液化陷落,活动水土体积约60×10^(4)m^(3),约45×10^(4)m^(3)侧流...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最大地面加速度达到1.0 g。距震中20 km的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大沙沟上游台地出现约15×10^(4)m^(2)液化陷落,活动水土体积约60×10^(4)m^(3),约45×10^(4)m^(3)侧流进入沟道,自北向南顺沟冲击形成灾害链,在草滩—金田村堆积约30×10^(4)m^(3),造成20人遇难。笔者等采用现场调查访问、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图像解译、含水量测定、分析描述和量化计算等方法,对泥土流灾害链的形成因素、动力学机理和运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大沙沟泥土流灾害链分布长度约3.1 km,可以划分为土体液化流失区、泥土流壅堵回淤区、路基堵溃冲击区、泥土堆积压埋区和泥水漫流区五部分,从上游到下游依次造成耕地损毁、电塔倒塌、灌渠破坏、摧毁村路、埋压乡道、压埋人员房屋和淤埋黄河引水灌渠等。泥土流具有过渡性三元分层结构,包括底部的冰水层、中间泥流层和上部的湿土层。液化土体从启动进入沟道到金田村被埋压的运动时间不足10 min,泥土流启动到美一村路基堵溃的时间约为4.38 min,到达到草滩村牌坊的时间约为6.15 min,在随后的3.50 min内酿成了草滩—金田村灾难。泥土流灾害链的形成是地质、水源、动力、地形和承灾体等诸多因素遭遇叠加的结果,包括厚层粉砂土、高位地下水、强烈的地震动、平缓地形倾向沟谷出口、路基阻挡蓄能溃决和沿途遭遇多处承灾体等要素。泥土流在平缓沟道实现远程运动的动力学效应包括启动区土体液化、入沟“闸门”束流、跨沟路基堵溃、沟道冰水润滑、水土“列车”接续入村堆积和灾民地震应激惊恐等多种效应的接续传递、叠加耦合。农村社区建于大沙沟冲积滩地上,无形中增大了成灾风险和自主防范的难度。笔者等提出的防范对策包括开展防灾减灾培训、农田灌溉改为渗灌滴灌、民居选址建设避开河沟洪泛冲积滩地、疏浚河道拓宽过流断面和上游开展水土保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ms6.2级地震 大沙沟 砂土液化 侧向流动 壅堵溃决 泥土流灾害链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 M_(s)6.2级地震的震害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丽 王兰民 +5 位作者 卢育霞 许世阳 夏晓雨 盖海龙 池佩红 郭梅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71,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5.70°N,102.79°E)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实地烈度评估与科学考察,对震区VI~VIII度区不同建(构)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5.70°N,102.79°E)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III度。地震发生后,通过实地烈度评估与科学考察,对震区VI~VIII度区不同建(构)筑物与生命线工程的震害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抗震设计与施工管理、场地放大效应与地震次生灾害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等角度,提出了此次地震的震害启示。结果表明:1)严重破坏和毁坏的建筑结构主要集中在老旧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无设防或设防不规范的砖混结构。2)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少量自建房抗震设计和施工的不规范、场地放大效应和地震次生灾害。3)优化和改良生土砌筑材料,改进纵横墙间的拉结措施,强化结构整体性是提高土木结构抗震的有效方法;普及“上下圈梁与构造柱”等基本抗震设防措施,规范水泥砂浆强度,提升农村工匠的施工水平,可有效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避免房屋出现整体性垮塌;室内洗手间的墙体应该与房顶、纵横墙间建立有效联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4)孤突斜坡、河流高阶地与岸边为抗震不利地带。当建造用地极为匮乏,不得不选址在这些场地之上时,应该综合考虑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水文地质条件、抗震设防目标、建筑结构类型等影响因素,做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设防。灾后重建过程中,应由政府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规范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调查 场地放大效应 黄土液化流滑 震害特征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中川乡液化流滑灾害调查及诱因初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龙伟 汪云龙 +4 位作者 袁晓铭 李兆焱 王永志 聂桂波 张昊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导致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特殊的流滑灾害,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在国内外实不多见。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地震土壤液化是此次流滑灾害诱因的结论,且此次灾害是近...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导致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特殊的流滑灾害,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在国内外实不多见。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地震土壤液化是此次流滑灾害诱因的结论,且此次灾害是近70 a以来首次具有现场实证性质的液化流滑型地震灾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流滑区上游滑源区地下土壤液化触发了流滑,中游流通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剧了流滑的发展;土壤液化潜在多区、多源特性,即中游流通区存在疑似液化区;流滑区地震动强度较大,初步估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4(±0.1)g。调查分析结果可为认识此次液化流滑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土壤液化 诱因 现场调查 流滑灾害
下载PDF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11
作者 高波 董英 +6 位作者 贾俊 薛强 武文英 李林 王涛 刘港 江睿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查统计,此次地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3处。新增和变形加剧的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规模等级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崩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区,以黄土陡坎地带切坡建房、切坡修路为主。利用GIS技术的加权信息量法评价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占比分别为5.45%、9.83%、32.70%和52.0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积石山东部黄土丘陵区的山梁地带。基于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开展地震活动断裂、地震动分布以及不同降雨工况条件(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下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10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较1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的增幅最大为18.26%,说明未来区内遭遇极端降雨会显著提高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研究认为,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将增强,未来崩塌、滑坡发生频次升高,地质灾害易在降水、冻融条件下形成,需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其威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危险性评价 甘肃积石山
下载PDF
积石山6.2级地震桥梁典型震害特征
12
作者 孙得璋 彭宇轩 +4 位作者 余世舟 闫培雷 张昊宇 黄勇 聂桂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2,共9页
调查了306省道、310国道以及川亭公路上位于地震烈度8度和7度区的桥梁。GS.N0028台站记录到的大河家镇加速度峰值超过900 cm/s~2,远超当地罕遇地震设防标准,但从调查的结果看,本次地震中,8度区的桥梁震害主要以轻微破坏为主,包括挡块破... 调查了306省道、310国道以及川亭公路上位于地震烈度8度和7度区的桥梁。GS.N0028台站记录到的大河家镇加速度峰值超过900 cm/s~2,远超当地罕遇地震设防标准,但从调查的结果看,本次地震中,8度区的桥梁震害主要以轻微破坏为主,包括挡块破坏、主梁侧移和支座滑移,除了川亭公路上发现一桥梁的桥墩出现剪切裂缝外,其他桥梁未发现主体结构发生破坏。7度区的桥梁基本完好,橡胶支座中橡胶有变形无法恢复以及主梁位移导致挡块间距发生变化,但都不影响功能。混凝土挡块作为主梁防侧移装置,震害虽然表明其有效性,但缺乏快速恢复的特性,同时设置缓冲橡胶垫的挡块仍然发生了较严重的破坏,因此,以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挡块的缓冲装置和考虑可快速恢复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大河家黄河大桥 挡块破坏 支座滑移 桥台震害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13
作者 杨永强 田健叶 +4 位作者 周宝峰 聂桂波 王宏伟 谢贤鑫 戴君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积石山地震对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房屋建筑造成了严重破坏。调查了地震烈度7度和8度地区的11个调查点的村镇建筑震害。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区主要为乡镇和农村地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为土木、砖木和未设防砖混结构;在烈度8度地区,土木结... 积石山地震对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房屋建筑造成了严重破坏。调查了地震烈度7度和8度地区的11个调查点的村镇建筑震害。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区主要为乡镇和农村地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为土木、砖木和未设防砖混结构;在烈度8度地区,土木结构房屋主要表现为严重破坏或倒塌破坏,砖木结构和未设防砖混结构房屋主要表现为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设防砖混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主要表现为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在烈度7度地区,土木结构房屋以中等破坏为主,砖木结构和未设防砖混结构房屋以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为主,设防砖混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以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为主。此次地震震害较同级别地震偏重,与震区复杂地形、地震动峰值放大效应、建筑砌筑质量差和结构受力不合理等因素相关。建议进一步开展复杂地形场地放大效应及频谱影响研究,重视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宣传与实用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村镇建筑震害 构造措施 场地放大效应 非结构构件
下载PDF
影响地震生命损失的若干因素探讨——以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为例
14
作者 王晓青 丁香 +1 位作者 丁玲 袁小祥 《中国应急救援》 2024年第3期10-16,共7页
2023年12月18日午夜,我国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造成灾区严重的人员伤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损失。该地震造成遇难和失踪人数达151人,相对于其震级大小,是典型的“中震大灾”。本文初步分析了积石山地震区域地震构造与... 2023年12月18日午夜,我国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造成灾区严重的人员伤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损失。该地震造成遇难和失踪人数达151人,相对于其震级大小,是典型的“中震大灾”。本文初步分析了积石山地震区域地震构造与震源破裂特点、人口与房屋建筑分布与抗震能力影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作用,以及地理气象环境、发震时间与季节等因素对加重本次地震灾害的影响。结果有助于开展综合多因素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提高地震损失评估的准确性,提升震后应急处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地震生命损失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宏观灾害特征与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伟 王永志 +5 位作者 袁晓铭 汤兆光 陈龙伟 聂桂波 李兆焱 张昊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对比了宏观烈度分布特征及与仪器烈度差异,统计了不同民居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及所占比例,调查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成因;踏勘了次生流滑灾害宏观特征,对揭示其成因与触发条件提出了若干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宏观与仪器烈度具有较为明显差异,原因主要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差异及烈度仪布设缺乏统一标准;强震观测记录地表加速度明显大于2021年漾濞M_(s)6.4地震,烈度Ⅵ、Ⅶ、Ⅷ区面积分别为2022年芦山M_(s)6.1地震的2.3、1.5、2.5倍,为造成同级地震重灾的一个重要成因;泥流掩埋摧毁房屋、炕头相连淋浴间隔墙倒塌及地震发生在深夜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伤亡重的重要因素。流滑区域长约3 km,前后高程差约85 m,总面积约39万m^(2),漫出地面约3 m高,塌陷区残留若干孤岛,其可能为长期农田灌溉、地下水体富集、地震主振方向与泥流运动和天然沟谷方向相同等外在因素和黄土湿陷、土体液化等内在机理综合诱发,具体成灾诱因、物理机制和触发条件需多种手段联合验证。调查证明,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房屋建设和既有建筑加固,强化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难知识,是减轻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烈度 流滑灾害
下载PDF
甘肃积石山县M_(S)6.2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易发性评价
16
作者 刘帅 何斌 +11 位作者 王涛 刘甲美 曹佳文 王浩杰 张帅 李坤 李冉 张永军 窦晓东 吴中海 陈鹏 丰成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31,共1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诱发的同震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及时总结分析同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并进行县域易发性评价,对支撑震后恢复重建至关重要。通过应急排查、野外调查与结果分析,对同震...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M_(S)6.2地震,诱发的同震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及时总结分析同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并进行县域易发性评价,对支撑震后恢复重建至关重要。通过应急排查、野外调查与结果分析,对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震后排查的同震新增和加剧隐患点为分析样本,采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与随机森林Gini系数分析方法,筛选了15个影响因子,并运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对积石山县进行同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震区同震地质灾害总体发育程度不强,规模以小型为主,崩滑流地质灾害隐患可分为3大类、8个亚类,绝大部分分布在黄土丘陵区;积石山县同震地质灾害随机森林模型易发性评价(AUC=0.961)结果显示,极高易发区面积占比约8.67%,主要分布在胡林家乡、徐扈家乡、柳沟乡等乡镇,且县域及各乡镇易发性分级结构与隐患点密度分布吻合程度高。评价结果对已有排查隐患点以外的震裂山体或潜在崩滑流灾害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可为积石山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供决策支撑,同时将Pearson相关性系数与随机森林Gini系数的影响因子筛选方法及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应用于易发性评价中,可为其他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同震 地质灾害 易发性 随机森林 影响因子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的控震构造及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诗铭 吴中海 李智超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及时了解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特征,对于分析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区域地震构造、地质、震源机制、地震烈度和余震重定位等资料,对...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及时了解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特征,对于分析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区域地震构造、地质、震源机制、地震烈度和余震重定位等资料,对此次地震的控震构造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此次强震是发生在西宁—兰州断块内部的一次北北西向逆冲断层作用事件,距震中最近的拉脊山逆冲断裂带构成了此次地震的控震构造。该断裂带处于北西向日月山右旋走滑断层与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左旋走滑断层交汇部位,整体呈北西至北北西向弧形展布,包含了南缘与北缘两条倾向相反的分支断裂带。震中位置、余震及烈度分布等数据指示此次地震的具体发震断层为拉脊山北缘逆冲断裂带南段的东支断层带,余震分布和极震区范围等符合逆断层型地震的上盘效应特征,但是否引起同震地表变形,还需进一步的现场调查确定。综合研究认为,此次积石山地震是在印度与欧亚板块持续陆陆碰撞作用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西宁—兰州断块沿海原左旋走滑断裂向东侧向滑移过程中,在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下,引发日月山断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构成的区域共扼走滑断裂系交汇挤压部位发生逆断层活动的结果。此次强震进一步指示青藏高原东缘的向东挤出构造体系仍是近年来我国陆内强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并警示应重视活断层相对发育的断块内部城镇密集区的强震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积石山地震 发震构造 青藏高原东北缘 拉脊山北缘断裂带 西宁—兰州断块
下载PDF
基于线性密集台阵的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断层低速带研究
18
作者 吴柏辰 秦满忠 +3 位作者 郭晓 王亚红 孙点峰 温淑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41,共8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_(S)6.2逆冲型地震。该地震发生在祁连活动地块拉脊山北缘断裂带,在断裂两侧曾发生过20余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地震活动频次高,因此研究拉脊山断裂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拉脊山断裂走向和此次地震...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M_(S)6.2逆冲型地震。该地震发生在祁连活动地块拉脊山北缘断裂带,在断裂两侧曾发生过20余次5级左右中强地震,地震活动频次高,因此研究拉脊山断裂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拉脊山断裂走向和此次地震余震分布,在刘集乡布设一条线性密集台阵,利用不同方位的余震事件计算体波的走时延时和放大效应。结果表明,P波和S波分别存在6个采样点(约0.012 s)和15个采样点(约0.03 s)的走时延时,推断出台阵西侧存在一个约150 m宽近似垂直的断层低速带,且该结果与远震P波相似性系数矩阵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 走时延时 体波放大效应 线性密集台阵 断层低速带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及启示
19
作者 郭安宁 苏小宁 蒲小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72-3085,共14页
介绍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的发生、震前预测、震后趋势判断、地震动参数设定,震区构造、震害特征和周边地震活动的基本情况,对地震发生日期的调制,相互构造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此影响未来发震的可能性也做了简单分析,... 介绍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的发生、震前预测、震后趋势判断、地震动参数设定,震区构造、震害特征和周边地震活动的基本情况,对地震发生日期的调制,相互构造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此影响未来发震的可能性也做了简单分析,认为与之相交的南边和北边断裂危险性会增加,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处在甘肃东部段地震可能性增大。对地震区历次烈度区划(地震动区划)的设定进行了阐述和回顾。重点在此次地震产生灾害的基础上针对地震科学与社会政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积石山地震 地震概况 发震因素分析 启示和建议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Seismic Intensity of the Hutubi Ms6.2 Earthquake on December 8,2016
20
作者 Luo Ju Chen Jianbo +3 位作者 Chang Xiangde Li Shuai Sun Jing Yao Yu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3期360-367,共8页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182 seismic hazard survey sites,combined with analysis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focal mechanism, and seismo-tectonic background, we produced the seismic intensity map of the Hutu...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182 seismic hazard survey sites,combined with analysis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focal mechanism, and seismo-tectonic background, we produced the seismic intensity map of the Hutubi M_S6.2 earthquake. The seismic intensity of the magistoseismic area is degree Ⅷ,with the orientation of long axis of isoseismic contour lines east-west. The Qingshuihezi fault is considered a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Hutubi M_S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tubi ms6.2 earthquake DAMAGE ratio earthquake HAZARD index SEISMIC INTEN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