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发性结直肠腺癌微卫星状态分析及其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波 马桂 +4 位作者 马淑萍 金荣 任艳妮 李晓梅 潘志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48-1351,1356,共5页
目的检测Fascin-1蛋白及DNA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MMRs)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分析Fascin-1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相关性。方法检测... 目的检测Fascin-1蛋白及DNA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MMRs)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分析Fascin-1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50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4种DNA MMRs的缺失表达及Fascin-1蛋白的表达,探讨MMRs表达情况及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Fascin-1蛋白与MMRs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ascin-1蛋白在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几乎不表达,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中85例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34%,85/250)。250例标本中,31例为MSI-H,32例为MSI-L,187例为MSS,MSI-H发生率为12.4%。Fascin-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MSI-H与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P<0.05)。MSS/MSI-L与Fascin-1蛋白呈正相关(r_(s)=0.142,P<0.05)。结论与MSI-H患者相比,MSS/MSI-L散发性结直肠腺癌患者更易出现Fascin-1蛋白高表达,提示两者可能协同参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Fascin-1蛋白有望成为MSS/MSI-L结直肠腺癌治疗的潜在新型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结直肠腺癌 MSS/msi-L msi-H FASCIN-1
下载PDF
不同形态胃黏膜损伤中再生基因4和Musashi-1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松 朱捷 郭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再生基因4(Reg4)和Musashi-1(Msi-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肠化隆起灶(EIM)和肠化凹陷灶(DIM)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胃镜检查出的胃窦活检标本218例,采用免...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再生基因4(Reg4)和Musashi-1(Msi-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肠化隆起灶(EIM)和肠化凹陷灶(DIM)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胃镜检查出的胃窦活检标本218例,采用免疫组化和PCR法分别进行Reg4和Msi-1因子的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结果:Reg4在非萎缩性胃炎组(NAG)、萎缩性胃炎组(AG)、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凹陷组(DIM)、萎缩性胃炎伴肠化隆起组(EIM)和胃癌组(GC)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 1%、25. 6%、41. 7%、89. 6%和34. 2%;Msi-1的阳性率分别为13. 3%、20. 5%、22. 9%、70. 8%和71. 1%,呈渐进性增高,其中EIM组中Reg4和Msi-1的阳性表达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 05),而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CR检测结果显示,Reg4和Msi-1在EIM中mRNA表达水平高于DIM。结论:Reg4、Msi-1的异常表达与EI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eg4、Msi-1有望成为肠腺化生恶变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萎缩性胃炎 内镜检查 msi-1 Reg4
下载PDF
胶质瘤中LGI1的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环 王淑杰 +3 位作者 郭承承 宋振国 黄楹 徐新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 目的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标本及培养细胞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LGI1各外显子序列,采用SSCP银染分析;扩增LGI1微卫星序列,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发现异常泳动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①PCR-SSCP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1例Ⅱ级胶质瘤标本未检测到第1a外显子处扩增产物以及Ⅱ、Ⅲ级各1例胶质瘤标本均未检测到第8c外显子处扩增产物。未在30例胶质瘤标本和4个脑胶质瘤细胞系中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在细胞系TJ905第5外显子处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经DNA测序分析证实确有突变。②在30例胶质瘤标本及5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SI和LOH。结论基因突变及MSI和LOH可能不是LGI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 1) 微卫星不稳定性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中国人胃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兴秋 梁勇 李继承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17号染色体D17S3 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对胃癌nm 2 3H1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胃癌临床治疗及分析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抽提DNA ,应用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研究17号染色体D17S3 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对胃癌nm 2 3H1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胃癌临床治疗及分析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石蜡包埋组织中抽提DNA ,应用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及Leica 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nm 2 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研究。结果 40例胃癌D 17S3 96位点MSI、LOH检出率和nm 2 3H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 0 .0 0 % ,17.5 0 % ,5 5 .0 0 %。TNMⅠ+Ⅱ期的MSI检出率为3 1.82 % ,显著高于Ⅲ+Ⅳ期(5 .5 6% ) ,而LOH则相反。淋巴结转移组的MSI检出率为5 .0 0 % ,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 5 .0 0 % ) ,而LOH则相反。nm 2 3H1蛋白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MSI和LOH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散发性胃癌的发生和转移。MSI是胃癌的早期分子指标之一;LOH可与胃癌高淋巴结转移、预后差的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临床病理特性 遗传不稳定性 nm23H1蛋白 相关性 人胃癌 ENVISION 微卫星不稳定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 计算机图像分析 中国 17号染色体 石蜡包埋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无淋巴结转移 杂合性缺失 稳定性研究 MSI LOH
下载PDF
Musashi-1基因启动子区域-2297T>C多态与人群食管癌的易感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琳 杨磊 +5 位作者 赵建伟 黎银燕 曾波航 张鑫 Xiaoyang Wang 吕嘉春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Musashi-1基因(MSI-1)启动子区-2297T>C(rs3742038)多态与我国人群食管癌发病的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Taqman技术检测300对食管癌病例的基因与正常对照-2297 T>C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并用SAS9.13软件分析该... 目的:研究Musashi-1基因(MSI-1)启动子区-2297T>C(rs3742038)多态与我国人群食管癌发病的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Taqman技术检测300对食管癌病例的基因与正常对照-2297 T>C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并用SAS9.13软件分析该位点变异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以-2297TT基因型携带者为参照,携带C变异基因型(-2297CT/CC)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将显著增加(adjusted OR=2.27;95%CI=1.29-4.02),且随着变异等位基因个数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呈剂量—效应关系地增加(P_(trend)=0.0088)。结论:MSI-1基因启动子区-2297T>C基因变异型能显著增加我国人群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性,将为食管癌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重要的遗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usashi-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下载PDF
PD-L1和PD-1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免疫检查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甜甜 刘斌 +2 位作者 王丽 苏勤军 范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803-1807,共5页
免疫抗癌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在这个新的领域,免疫系统里作为负向调节因子的免疫检查位点,在抗肿瘤免疫反应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诸如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程序性... 免疫抗癌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实体肿瘤的方法。在这个新的领域,免疫系统里作为负向调节因子的免疫检查位点,在抗肿瘤免疫反应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诸如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现在已经研发出了针对前述这三者免疫检查位点的阻断因子,用于抗肿瘤的药物,在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有着可喜的成果。本文综述关于在结直肠癌中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的生物背景和临床研发最新进展。关于阻断PD-1和PD-L1的临床前期试验结果的前景令人充满希望,尤其是在带有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更加明显。接下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临床试验将证实这些初步结果,并且评估这二者联合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确认这两个生物标记物作为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的效应在哪些人群中更有可能受益或更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位点阻断剂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PD-1/PD-L1阻断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境泽 吴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3-627,共5页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癌症基因图谱计划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特征提出了POLE(DNA polymeraseε,POLE)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拷贝数低型和拷贝数高型/浆液性四种分子亚型。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PD-1/PD...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癌症基因图谱计划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特征提出了POLE(DNA polymeraseε,POLE)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型;拷贝数低型和拷贝数高型/浆液性四种分子亚型。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PD-1/PD-L1阻断治疗是极具潜力的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中的POLE突变型和MSI高突变型具有肿瘤突变负荷较高的特征,可能是PD-1/PD-L1阻断治疗的获益人群。该分子分型为子宫内膜癌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分型 MSI POLE 肿瘤突变负荷 PD-1/PD-L1阻断治疗
下载PDF
肠上皮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永波 吴承堂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肠上皮干细胞是位于肠黏膜陷窝内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为成熟肠上皮细胞功能的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不断更新及肠黏膜损伤的修复均通过肠上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完成。根据抗损伤能力的不同肠上皮干细胞可分为三级,一定程度内可适应... 肠上皮干细胞是位于肠黏膜陷窝内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为成熟肠上皮细胞功能的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不断更新及肠黏膜损伤的修复均通过肠上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完成。根据抗损伤能力的不同肠上皮干细胞可分为三级,一定程度内可适应不同生理、病理变化。陷窝内干细胞之间存在竞争,占优势的干细胞迅速分裂、增殖,使陷窝表现为单克隆性。肠上皮干细胞所处微环境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及端粒酶共同影响肠上皮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目前尚缺乏确切的肠上皮千细胞标记,Msi—1、Hes-1和β整合素可能是肠上皮干细胞的自然标记物,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干细胞 细胞因子 端粒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MSI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悦 陶冀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西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目前认为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和微卫星...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西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目前认为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其发生的主要基因途径,本文就MSI结直肠癌在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I 黏液腺癌 PD-1 CIMP BRAF
下载PDF
MSI-2小干扰RNA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及NUM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芸菲 牧启田 +2 位作者 余梦霞 王云贵 金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Musashi-2(MSI-2)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下游通路基因NUM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针对MSI-2基因三种不同的siRNA片段,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THP-1细胞,采用MTT法、集落形... 目的:探讨Musashi-2(MSI-2)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下游通路基因NUM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针对MSI-2基因三种不同的siRNA片段,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THP-1细胞,采用MTT法、集落形成实验及AnnexinⅤ/PI法分别观察沉默MSI-2基因后对细胞增殖、集落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PARP和NUM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SS 133730片段干扰后MSI-2 mRNA及蛋白水平的降低最明显。转染MSI-2 siRNA 24 h后,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为(47.89±7.64)%,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无关序列)(P=0.005)。培养9 d后,MSI-2 siRNA组细胞集落数为7.50±1.53,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5.75±7.46(P&lt;0.001);转染MSI-2 siRNA 24和48 h后,THP-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22±1.52)%和(33.83±3.96)%,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9.67±1.27)%和(12.42±2.07)%(P值分别为0.008和0.001),并伴随caspase-3和PARP剪切增加;同时也观察到潜在下游基因NUMB上调。结论沉默MSI-2基因能抑制THP-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上调NUMB可能是其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si-2 RNA 小分子干扰 THP-1细胞 基因 NUMB
原文传递
Musashi-1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玲 赵治国 +5 位作者 郑鹏远 马军 周英发 崔广林 于泳 任景丽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Musashi-1(Msi-1)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不同形态胃窦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256例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46例、萎缩性胃炎... 目的探讨Musashi-1(Msi-1)和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不同形态胃窦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256例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46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取材由2名内镜科医师负责完成,标本送检,由3名病理科医师独立阅片进行病理学诊断。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标本进行胃镜下分型(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和黏液染色检查分型(Ⅰ、Ⅱ、Ⅲ型);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1)临床检查结果:胃镜分型:21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中,局灶隆起型65例,疣状隆起型85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60例。黏液染色分型:Ⅰ型肠上皮化生70例,Ⅱ型肠上皮化生75例,Ⅲ型肠上皮化生65例。(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204例患者的标本(CNAG36例、局灶隆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52例、疣状隆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68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8例,Ⅰ、Ⅱ、Ⅲ型肠上皮化生分别为56、60、52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在CNAG组织的腺体颈、峡部发现Msi-1少量阳性表达,在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中表达呈阳性。Msi-1在CNAG、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9/36)、69.2%(36/52)、76.5%(52/68)、75.0%(36/48),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50,P〈0.05)。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Ms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与CNA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5,25.714,20.677,P〈0.05)。Msi-1在Ⅰ、Ⅱ、Ⅲ型肠上皮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40/56)、73.3%(44/60)、76.9%(40/52),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2,P〉0.05)。CNAG组织中未发现在特定部位CDX2表达增强;在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的腺体表达明显。CDX2在CNAG、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9%(5/36)、80.8%(42/52)、82.4%(56/68)、83.3%(40/48),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73,P〈0.05)。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D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与CNA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289.45.496,39.886,P〈0.05)。CDX2在Ⅰ、Ⅱ、Ⅲ型肠上皮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3%(50/56)、80.0%(48/60)、76.9%(40/52),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02,P〉0.05)。(3)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结果:52例患者的标本(CNAG10例、局灶隆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3例、疣状隆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7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2例)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NAG组织未发现Msi-1和CDX2双阳性共表达细胞。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织中可见杯状细胞周围Msi-1和CDX2双阳性共表达细胞明显增多。局灶隆起型、疣状隆起型、“棉絮状”增厚或凹陷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Msi-1和CDX2双阳性共表达率分别为41.4%±11.9%、43.7%±12.7%、42.8%±12.7%,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1,P〉0.05)。Msi--1和CDX2双阳性共表达在Ⅰ、Ⅱ、Ⅲ型肠上皮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8%±10.6%、43.8%±10.1%、51.0%±2.7%,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17,P〈0.05);Ⅰ型分别与Ⅱ、Ⅲ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型与Ⅲ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i-1、CDX2、Msi-1和CDX2双阳性的表达与肠上皮化生的3种形态无关;Msi-1和CDX2双阳性共表达可能是肠上皮化生组织向胃黏膜瘤变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肠上皮化生 msi-1 尾型同源盒基因2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渝宏 杨彪(综述) 廖正银(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1-635,共5页
以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使多种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直肠癌、肝癌等能够获得持续缓解和生存获益,尤其是对有转移或者复发的患... 以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使多种消化道肿瘤如胃癌、直肠癌、肝癌等能够获得持续缓解和生存获益,尤其是对有转移或者复发的患者获益更多。但并非所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对抗PD-1和抗PD-L1的治疗均有较好的反应。因此亟需其他生物标志物来识别对治疗有效和无效的患者,以更好地预测其临床疗效。PD-L1的表达已逐渐成为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仅依靠PD-L1不足以对患者可能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类。其他生物分子,如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等也在进一步探索中。但由于这些分子自身的局限性,目前在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中尚缺乏较好的生物标志物来实现患者识别和筛选,尤其是肝癌。本文将对已发现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探索其他新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肿瘤突变负荷 微卫星不稳定性 循环肿瘤 DNA
下载PDF
Msi1调控恶性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惠丽娜 徐忠法 范开席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787-1790,共4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Musashi homolog 1(简称Msi1)与各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2010-06-2015-6文献,以"Msi1、MSI-1、Musashi-1和肿瘤"等为关键词,共检...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Musashi homolog 1(简称Msi1)与各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2010-06-2015-6文献,以"Msi1、MSI-1、Musashi-1和肿瘤"等为关键词,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11条,中文文献180条。纳入标准:1)Msi1的研究进程;2)Msi1与肿瘤之间的关系;3)发表年限较近的文献。剔除标准:1)与肿瘤不相关;2)年代久远;3)重复性。根据上述标准纳入分析文献33篇。结果 Msi1是通过调节转录后的翻译过程来保持干细胞处于未分化的状态,通过调节Notch,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干细胞细胞增殖和细胞命运的决定以及肿瘤形成的发展。Msi1基因在各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其作用是参与影响肿瘤有关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及其凋亡等;降低Msi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有效诱导癌症细胞凋亡,阻止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导致肿瘤消退。结论 Msi1通过对多种基因的转录后调控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过程,且与肿瘤的预后及治疗有关联。Msi1的研究将对临床肿瘤疾病基因层面的深入研究和诊断治疗提供新途径,有望成为肿瘤诊疗及靶向药物研究的新靶点,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i-1 Msi1 MUSASHI-1 调控 肿瘤生长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and precision therapy of cancer: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被引量:11
14
作者 Yingyan Yu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29-235,共7页
On May 23, 2017,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pproved a treatment for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 markers or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 markers. This... On May 23, 2017,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pproved a treatment for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 markers or 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 markers. This approach is the first approved tumor treatment using a common biomarker rather than specified tumor locations in the body. FDA previously approved Keytruda for treatment of several types of malignancies, such as metastatic melanoma,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head and neck cancer, refractory Hodgkin lymphoma, and urothelial carcinoma, all of which carry positive programmed death-l/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biomarkers. Therefore, indications of Keytruda significantly expanded. Several types of malignancies are disclosed by MSI-H status due to dMMR and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neoantlgen load, which elicits intense host immune response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cluding portions of colorectal and gastric carcinomas. Currently, biomarker-based patient selection remains a challenge. Pathologis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evaluating histology and biomarker results and establishing detection methods. Taking gastric cancer as an example, its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is built on genome abnormalities, but it lacks acceptabl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logists are expected to act as "genetic interpreters" or "genetic translators" and build a link between molecular subtypes with tumor histological features. Subsequently, by using their findings, oncologists will carry out targeted therapy based on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precision medicine pembrolizumab PD-1/PD-L1 msi-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