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奉城--浙江湖州长周期MT剖面揭示的深部电性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鹏 吴健生 +3 位作者 王家林 张新兵 章振铨 姚保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3-510,共8页
利用GMS-06电磁观测系统对上海奉城—浙江湖州剖面进行了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获得了超过4000s的高质量长周期观测数据,为沪浙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反演处理,综合倾子解释结果和重磁资料以及最新的地震解释结果,在电性... 利用GMS-06电磁观测系统对上海奉城—浙江湖州剖面进行了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获得了超过4000s的高质量长周期观测数据,为沪浙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反演处理,综合倾子解释结果和重磁资料以及最新的地震解释结果,在电性和断裂结构上获得了新的认识,对湖州—苏州、乌镇—马金、枫泾—川沙以及太仓—奉贤这几条深大断裂带的展布以及对区域构造格架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新的评价,其中枫泾—川沙断裂是上海断隆和湖州—南通台拱之间推覆构造过渡带的控制断裂,太仓—奉贤断裂带的主体位置推断在亭林附近.同时,对高阻基底以上电性层进行了解释,揭示了岩石圈底界面的结构和构造形态,推断湖州—苏州断裂西侧存在壳内高导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深部电性结构 深部断裂 壳内高导层 倾子 岩石圈 沪浙地区
下载PDF
MT、CSAMT和磁法在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的探测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赓 赵宏刚 +2 位作者 庹先国 金远新 汪楷洋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92-295,共4页
在高放废物深部地质处置过程中,围岩岩性、完整性及空间分布特征是构成天然屏障的关键地质因素。新疆某预选地段分布有大量花岗岩,场址评价工作初期开展了MT、CSAMT和磁法综合物探测量。据电性和磁性异常特征,初步查明花岗岩体的平面展... 在高放废物深部地质处置过程中,围岩岩性、完整性及空间分布特征是构成天然屏障的关键地质因素。新疆某预选地段分布有大量花岗岩,场址评价工作初期开展了MT、CSAMT和磁法综合物探测量。据电性和磁性异常特征,初步查明花岗岩体的平面展布、底板埋深等分布特征,探测并验证了工区深大断裂的存在。3种物探方法相互印证,突显了综合物探方法的技术优势,为后续场址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库 大地电磁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高精度磁法 花岗岩
下载PDF
基于MTS的混合动力汽车数据通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尹安东 朱云骁 江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8-881,共4页
通过分析固定优先级和动态优先级的优缺点,文章介绍了混合调度算法的原理,提出了控制器局域网络报文的一种新的截止期分区策略,并将该策略应用在MTS算法中,进行优先级分配,同时还利用TrueTime仿真和硬件在环仿真的方法来测试基于MTS的... 通过分析固定优先级和动态优先级的优缺点,文章介绍了混合调度算法的原理,提出了控制器局域网络报文的一种新的截止期分区策略,并将该策略应用在MTS算法中,进行优先级分配,同时还利用TrueTime仿真和硬件在环仿真的方法来测试基于MTS的混合动力汽车CAN总线数据通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调度算法 数据通信 CAN总线
下载PDF
下扬子北部YF地区MT资料综合解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胜 程海生 +1 位作者 郑团结 赵挺 《安徽地质》 2013年第3期216-219,共4页
大地电磁测深(MT)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YF地区MT资料的解释研究,系统总结了电性结构在垂向上的组合类型分为"三低两高"Ⅰ型、"两低一高"Ⅱ型及"三低一高"Ⅲ型;划分出三种类型在平面上的分... 大地电磁测深(MT)为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YF地区MT资料的解释研究,系统总结了电性结构在垂向上的组合类型分为"三低两高"Ⅰ型、"两低一高"Ⅱ型及"三低一高"Ⅲ型;划分出三种类型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及对印支面之下地层的解释;预测中、上古生界的残存状况,为油气勘探选区选带等地质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电性层 mt资料解释 印支面地层 下扬子区
下载PDF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ELEMENTS IN PROCESS OF LANDSCAPE GEOCHEMISTRY IN MT.NAMJAGBARWA AREA 被引量:1
5
作者 窦贻俭 彭补拙 +2 位作者 赵培道 刘育民 李春华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2年第3期51-61,共11页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appraising natural resources in Mt. Namjagbarwa area, th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chemical microelements, such as Zn, V, Ti, Pb, Ni, Cu, Cr, Co, Be and Ba, in the landscape zone...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appraising natural resources in Mt. Namjagbarwa area, th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chemical microelements, such as Zn, V, Ti, Pb, Ni, Cu, Cr, Co, Be and Ba, in the landscape zones of alpine scrub and meadow, the mountainous dark coniferous forest, the mountainous mixed broadleaf and coniferous forest, the mountainous quasi-subtropical semi-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the mountainous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 and the valley quasi-tropical monsoon rainforest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lement MIGRATION LANDSCAPE ZONE mt. Namjagbarwa area
下载PDF
WHEN THE KUNLUN MTS.PASS AREA UPLIFTED TO PRESENT ELEVATION 被引量:1
6
作者 Wu Yongqiu 1,2 , Cui Zhijiu 3, Ge Daokai 3, Liu Gengnian 3 Fax:+86(10)62208178 +1 位作者 E\|mail: yqwu@bnu.edu.cn 2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01-202,共2页
Introduction There are big disputes on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e plateau uplifted to its highest elevation by 14Ma BP,and it decreased in elevation afterward. The second idea about... Introduction There are big disputes on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e plateau uplifted to its highest elevation by 14Ma BP,and it decreased in elevation afterward. The second idea about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was similar to the first one in tectonic theory, but they consider the time of C3 plant change to C4 in the South Asia, as the time when the plateau reached its highest elevation. This time is 8Ma BP. The third idea, the most Chinese scientists believed, the nearest uplift of the plateau took place since 3 4Ma BP. The occurrence of fault depression and gravel deposit with large thickness in the inner and the marge of the plateau represented the speed uplift. After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 plate and the Eurasia plateau by the 36Ma, the Tibetean area uplifted several times, but it had been planed to lower area. The plateau with 4500m elevation formed in the Quaternary. While our recent research in the Kunlun Pass area suggest , the nearest uplift occurred at the border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Pleistocene, and before that time, the elevation of this area was no more than 1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NLUN mts. PASS area UPLIFT PRESENT ELEVATION
下载PDF
Biomarkers in the Molar Tooth (MT)Bearing Limestones in the Jilin-Liaoning Area of China 被引量:3
7
作者 旷红伟 李艳霞 +2 位作者 曾艳涛 孟祥化 葛铭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4年第4期334-341,共8页
The origin of Molar Tooth(MT)carbonates has been argu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which are a kind of Proterozoic carbonates especially composed of microsparite with ptygmatically folded and sheet-like structures. Biom... The origin of Molar Tooth(MT)carbonates has been argued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which are a kind of Proterozoic carbonates especially composed of microsparite with ptygmatically folded and sheet-like structures. Biomarkers detected in the microcalcsparite from the Wanlong and Xingmincun formations in the Jilin-Liaoning area showed there are abundant normal alkanes, isoprenoids, hopanes, steranes, alkylmethylcyclohexanes, and alkylcyclohexanes, indicating a diversity of biological source: long-chain isoprenoids,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chlorophyll, such as C 19, C 20, a kind of major biomarkers synthesized early by isoprenoid monomers; hopanes a type of characteristic biomarkers from prokaryote, such as archaebacteria and cyanobacteria; sterane a biomarker for eukaryote; and two kinds of alkanes with C 17, C 18 as the main peaks representing aquatic bacteria and with C 23, C 24 as the main peaks representing fungi, respectively. Biomarker analysis showed that MT is the result of bacterial and algal activities, which is a kind of organisms between aerobic and anaerobic bacteria, reproducing well in normal or slightly saline sea water under weak oxidation-reduction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rapid deposition of calcite as microsparite due to som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 碳酸盐 有机物 吉林-辽林地区 地球化学 矿床沉降
下载PDF
MT-III基因在不同海拔地区藏羊及其脑组织不同部位的差异表达研究
8
作者 王佳丽 王欣荣 +2 位作者 赵生国 王建福 吴建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为了了解金属硫蛋白-3(Metallothionein-3,MT-III)基因在不同海拔地区饲养的藏羊脑组织及脑组织不同部位间的表达差异,随机选取高海拔地区(青海河南县)饲养的成年雄性藏羊6只和低海拔地区(甘肃临洮县)饲养的成年雄性藏羊3只,屠宰后分别... 为了了解金属硫蛋白-3(Metallothionein-3,MT-III)基因在不同海拔地区饲养的藏羊脑组织及脑组织不同部位间的表达差异,随机选取高海拔地区(青海河南县)饲养的成年雄性藏羊6只和低海拔地区(甘肃临洮县)饲养的成年雄性藏羊3只,屠宰后分别在脑组织的颞叶、顶叶、延髓、小脑及松果体各部位取样,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MT-III基因在藏羊脑组织及其不同部位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T-III基因在藏羊脑组织各部均有表达,但不同部位相对表达量有差异;藏羊松果体中MT-II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0.01);饲养在高海拔地区藏羊的脑组织的颞叶、顶叶和延髓中,MT-II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饲养的藏羊(P<0.01)。MT-III是在藏羊脑组织不同部位普遍表达的一种蛋白,其在颞叶、顶叶和延髓较高的表达量可能与该区域脑细胞对低氧及高辐射的耐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Ⅲ 基因表达 藏羊 脑组织不同部位 不同海拔地区
下载PDF
Glacier variations and rising temperature in the Mt.Keny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被引量:1
9
作者 CHEN An-an WANG Ning-lian +2 位作者 GUO Zhong-ming WU Yu-wei WU Hong-b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6期1268-1282,共15页
High-resolution imagery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former glacier boundaries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glacial erosional and sedimentary geomorphology. We employed moraine mapping and the accumulation–area ratio ... High-resolution imagery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former glacier boundaries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glacial erosional and sedimentary geomorphology. We employed moraine mapping and the accumulation–area ratio method(AAR), in conjunction with Landsat, Google Earth, and SRTM imagery, to reconstruct glacier boundaries and equilibrium-line altitudes(ELAs) for Mt. Kenya in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LGM), the Little Ice Age(LIA), and at pres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s of Lewis Glacier and the Tyndall-I glacier system were 0.678 km^2 and 0.390 km^2,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maximum of LIA. Those mean that the both glaciers have shrunken by 87.0% and 88.7%, respectively since the LIA. Area change ratios for each glacier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the period of 2000 through 2015 than the former periods, indicating that glacier recession has accelerated. Continuous ice loss in this region has been driven by rising temperature and fluctuating precipitation. Linear regression data for Lewis glacier show that mass balance sensitivity to dry season temperature was –315 mm w.e./℃, whereas the sensitivity to dry season precipitation was 5.2 mm w.e./mm. Our data also show that the ELA on the western slope of Mt. Kenya rose by 716-816 m from the LGM to the modern era, corresponding to that temperature rose by 5.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Last Glacial Maximum Little Ice Age Glacier area Equilibrium-linealtitudes mt. Kenya
下载PDF
A Method for Reducing Ocean Wave-Induced Magnetic Noises in Shallow-Water MT Data Using a Complex Adaptive Filter
10
作者 WU Yunju LUO Ming +2 位作者 LI Yuguo GE Jiaqi PAN Lind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9-106,共8页
In shallow-water areas,the marine magnetotelluric(MT)method faces a challeng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seabed conductivity structures due to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noises induced by ocean waves,which seriously contami... In shallow-water areas,the marine magnetotelluric(MT)method faces a challeng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seabed conductivity structures due to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noises induced by ocean waves,which seriously contaminate MT data.Ocean waves can affect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to different extents.In general,their influence on magnetic fields is considerably greater than that on electric fields.In this paper,a complex adaptive filter is adopted to reduce wave-induced magnetic nois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The processing results of synthetic and measured MT data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wave-induced magnetic noises and provide reliable apparent resistivity and phas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water areas wave-induced magnetic noises complex adaptive filter mt data processing
下载PDF
Mt. Longhu Scenic Area and Its Taoist Legacy
11
《China Today》 2001年第9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Longhu Scenic Area and Its Taoist Legacy mt
下载PDF
高干扰矿集区大地电磁噪声抑制技术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社锋 田少兵 +2 位作者 梅荣 彭荣华 李兆令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大地电磁测深(MT)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应用广泛,但强人文电磁干扰严重制约了高质量的原始MT数据的获取。本文详细总结了国内常见电磁噪声源的类型,对其产生的电磁噪声特征进行分类分析;对国内外MT电磁噪声去噪方法进行对比,结合实际生产... 大地电磁测深(MT)在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应用广泛,但强人文电磁干扰严重制约了高质量的原始MT数据的获取。本文详细总结了国内常见电磁噪声源的类型,对其产生的电磁噪声特征进行分类分析;对国内外MT电磁噪声去噪方法进行对比,结合实际生产需求,总结了一套适用于高干扰矿集区快速有效的MT数据去噪施工与处理工艺。研究表明:Robust处理、远参考道技术和人工挑选是提高MT数据采集质量的有效和必要的手段,而通过理论计算,远参考站设置距离不小于3.56倍趋肤深度即可;在江苏洪泽盐盆矿集区开展的MT试验工作验证了该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电磁噪声 去噪 远参考道 矿集区
下载PDF
早古生代北秦岭—北祁连结合部构造格局的地层及构造岩浆事件约束 被引量:74
13
作者 徐学义 何世平 +3 位作者 王洪亮 张二朋 陈隽璐 孙吉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21,共21页
通过对位于华北、北秦岭、北祁连交界部位的武威—贺兰山—礼泉地区奥陶纪地层格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认为奥陶纪时,北祁连洋、北秦岭洋和华北西南海盆相通。早—中奥陶世,自鄂尔多斯碳酸盐台地—鄂尔多斯西南缘—北祁连走廊台地边缘—... 通过对位于华北、北秦岭、北祁连交界部位的武威—贺兰山—礼泉地区奥陶纪地层格架进行对比分析,初步认为奥陶纪时,北祁连洋、北秦岭洋和华北西南海盆相通。早—中奥陶世,自鄂尔多斯碳酸盐台地—鄂尔多斯西南缘—北祁连走廊台地边缘—北祁连火山沉积盆地,存在一个基本连续,由陆缘相至盆地相的沉积格架。对构造岩浆事件的对比研究表明,北秦岭西段的关子镇蛇绿岩中的火山岩具N-MORB特点,武山高家河蛇绿岩中火山岩具E-MORB特征,它们均形成于洋中脊环境,是早古生代商丹洋盆西延的证据。对北祁连东端的早古生代地质体初步确认有:具有N-MORB特征的赤沙火山岩系;形成于弧后环境的红土堡基性火山岩系和形成于岛弧环境的陈家河酸性火山岩系,显示了北祁连东端保存有早古生代洋盆及俯冲构造演化的地质记录。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揭示北秦岭西端和北祁连东端均发育450~391Ma俯冲碰撞型花岗质岩浆侵入事件及408~415Ma碰撞变质事件,表明北秦岭和北祁连经历了相似的洋陆转化过程。因此,北秦岭和北祁连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末—早古生代可能为同一洋盆演化的产物,经历了大体相当的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两者可能在统一的构造动力学机制下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大体相当的古构造格局。对比研究认为,东秦岭商丹断裂带向西可能与武山-唐藏断裂带相对应;北秦岭的二郎坪群向西可能与北祁连的葫芦河群相对应;北秦岭的秦岭群可能与北祁连的陇山群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局 地层格架对比 构造岩浆事件约束 早古生代 北秦岭-北祁连给合部
下载PDF
山区岩溶作用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以金佛山碧潭泉和水房泉两区岩溶系统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冬银 章程 +2 位作者 谢世友 杨平恒 张文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2-230,共9页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使土地理化性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和差异,从而影响到岩溶作用的方向和强度。通过野外溶蚀试片实验法,对金佛山典型岩溶区碧潭泉和水房泉两泉域岩溶生态系统的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溶蚀速率进行雨季短时间尺...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使土地理化性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和差异,从而影响到岩溶作用的方向和强度。通过野外溶蚀试片实验法,对金佛山典型岩溶区碧潭泉和水房泉两泉域岩溶生态系统的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溶蚀速率进行雨季短时间尺度变化的野外观测。2006年7月中旬开始,重庆地区罕遇43天高温无雨的特殊天气,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甚至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海拔的岩溶区石灰岩试片溶蚀速率都存在较大差异,碧潭泉域雨季绝对溶蚀量仅为水房泉域的13.3%,6个测试点土下溶蚀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房泉竹林地、水房泉林地、水房泉草地、碧潭泉林地、碧潭泉灌草丛、碧潭泉耕地。在研究时间内降雨量、温度和土壤CaCO3含量差异的基础上,金佛山两泉域岩溶作用主要有两个控制因素:土壤CO2浓度、土壤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土地利用 溶蚀 重庆金佛山
下载PDF
大兴安岭查巴奇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9
15
作者 戴慧敏 代雅键 +3 位作者 马振东 杨忠芳 宫传东 孙中任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3-1050,共8页
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和衬值累乘法,圈定综合异常以消除地质背景对异常圈定的影响。重要综合异常区主要发育在变质岩及其与酸性侵入体接触部位。综合异常具有沿着NE和NNE向断裂构造发育的特征,依据综合异常特征和地质信息圈定出3个成矿... 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和衬值累乘法,圈定综合异常以消除地质背景对异常圈定的影响。重要综合异常区主要发育在变质岩及其与酸性侵入体接触部位。综合异常具有沿着NE和NNE向断裂构造发育的特征,依据综合异常特征和地质信息圈定出3个成矿远景区。查巴奇小东沟屯和平顶山是本区寻找石英脉型和破碎带型金铜矿的有利区段;新兴屯—德胜屯是寻找热液型(斑岩型)矿床的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异常 水系沉积物 找矿方向 查巴奇地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北部侏罗纪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76
16
作者 隋振民 葛文春 +3 位作者 吴福元 张吉衡 徐学纯 程瑞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1-480,共20页
大兴安岭东北部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前人划分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花岗岩有相当一部分是侏罗纪花岗岩。根据时间先后关系,可将本区侏罗纪花岗岩的侵位顺序划分为早、晚两期,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 大兴安岭东北部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前人划分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花岗岩有相当一部分是侏罗纪花岗岩。根据时间先后关系,可将本区侏罗纪花岗岩的侵位顺序划分为早、晚两期,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190Ma和171~181Ma,这些侏罗纪花岗岩的年龄数据与东北其它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完全可以对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以将这些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低Sr高Yb型和高Sr低Yb型两类,它们有相同或相似的源岩组成而起源的深度不同,早期侵入的花岗岩为低Sr高Yb型,起源于压力较低的中地壳,而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为高Sr低Yb型,类似于"C"型埃达克岩,起源于压力较高的下地壳。锆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侏罗纪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新元古代和显生宙期间增生的地壳物质及两期增生地壳物质的混合物。本区侏罗纪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为准铝质或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Ⅰ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属于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的中国东北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带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东北部
下载PDF
珠峰北坡地区地表辐射和能量季节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马伟强 戴有学 +4 位作者 马耀明 孙方林 李茂善 仲雷 王介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7-1243,共7页
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能量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地表能量,即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得到... 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能量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地表能量,即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得到了一些有关珠峰地区地表能量的结果,即太阳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净辐射呈现出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得到的日变化是很明显的。并且讨论了计算地表能量通量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地区 地表能量通量 辐射平衡各分量
下载PDF
矿集区大地电磁噪声场源分析及噪声特点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威 范翠松 +1 位作者 姚大为 王刚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8-662,共5页
结合长江中下游某矿集区大地电磁观测环境,分析大型矿山、通讯基站及其他主要电磁噪声源对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依据时域波形将噪声分为脉冲噪声、周期噪声、三角波噪声、方波噪声、阶跃噪声、似充放电模式的三角噪声,便于在后期资料处... 结合长江中下游某矿集区大地电磁观测环境,分析大型矿山、通讯基站及其他主要电磁噪声源对视电阻率曲线的影响。依据时域波形将噪声分为脉冲噪声、周期噪声、三角波噪声、方波噪声、阶跃噪声、似充放电模式的三角噪声,便于在后期资料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噪声类型对大地电磁数据进行降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集区 大地电磁 噪声源 噪声特点
下载PDF
臼齿碳酸盐岩成因探讨——以吉林-辽宁地区新元古界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旷红伟 孟祥化 葛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3-73,共11页
臼齿(Molar Tooth)碳酸盐岩问题已经研究了100多年,许多学者都对它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但始终未能取得共识。通过对现有各种臼齿碳酸盐岩成因假说概括评述,指出了这些成因假说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臼齿碳酸盐岩生物成因... 臼齿(Molar Tooth)碳酸盐岩问题已经研究了100多年,许多学者都对它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但始终未能取得共识。通过对现有各种臼齿碳酸盐岩成因假说概括评述,指出了这些成因假说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臼齿碳酸盐岩生物成因的可能性。从元古宙生物演化的规律说明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繁盛及衰退的时期与地球上真核生物的出现和繁盛及后生动物出现的界线相一致;从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结构构造特征、化学组成(特别是黄铁矿的形态和SnO2的富集)、碳、氧同位素的分布规律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提出了臼齿碳酸盐岩生物成因可能性的证据;还特别指出元古宙叠层石的生长和繁盛与臼齿碳酸盐岩的发育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也阐述了生物成因解释遇到的困难,并指出今后应大力开展臼齿碳酸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与岩相,特别是早期成岩作用和相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从元古宙古海洋化学性质的变化着手研究将成为揭示臼齿碳酸盐岩成因的根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臼齿 碳酸盐岩 成因 新元古界 吉林-辽宁地区
下载PDF
珠峰绒布河谷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凌云 张美根 +3 位作者 马舒坡 李鹏 邹捍 李爱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8-1213,共6页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RAMS对2006年6月12~16日珠峰绒布河谷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的风温时空分布与风廓线仪LAP3000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绒布河谷地区的局地环流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至夜间盛行山风...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RAMS对2006年6月12~16日珠峰绒布河谷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的风温时空分布与风廓线仪LAP3000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绒布河谷地区的局地环流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至夜间盛行山风,可持续12h,且风速较大;在山风盛行期间,山风的影响高度可达400700m左右),其中下垫面不均匀性导致的温度差异是引起局地环流的主要因素;RAMS模式较好地反映了绒布河谷地区局地环流的时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地区 数值模拟 RAMS 山谷风环流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