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etation change in the Mt. Qomolangma Nature Reserve from 1981 to 2001 被引量:8
1
作者 ZHANG Wei ZHANG Yili +4 位作者 WANG Zhaofeng DING Mingjun YANG Xuchao LIN Xuedong LIU Linsh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Based on the NOAA AVHRR-NDVI data from 1981 to 2001, the digitalized China Vegetation Map (1:1,000,000), DEM,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vertical character... Based on the NOAA AVHRR-NDVI data from 1981 to 2001, the digitalized China Vegetation Map (1:1,000,000), DEM,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ver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vegetation chang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Mt. Qomolangma Nature Reserve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is remarkable spatial difference of natural vegetation changes in the Mt. Qomolangma Nature Reserve and stability is the most common status. There are 5.04% of the whole area being seriously degraded, 13.19% slightly degraded, 26.39% slightly improved, 0.97%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54.41% keeping stable. The seriously and slightly degraded areas, which mostly lie in the south of the reserve, are along the national boundaries. The areas of improved vegetation lie in the north of the reserve and the south side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The stable areas lie between the improved and degraded areas. Degradation decreases with elevation. (2) Degeneration in the Mt. Qomolangma Nature Reserve mostly affects shrubs, needle-leaved forests and mixed forests. (3) The temperature change affects the natural vegetation changes spatially while the integration of temperature changes, slopes and aspects affects the natural vegetation change along the altitude gradients. (4) It is the overuse of resources that leads to the vegetation degeneration in some parts of the Mt. Qomolangma Nature Res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 Qomolangma (Everest) nature reserve AVHRR vegetation degradation HIMALAYAS
下载PDF
VEGETATION CHANGE IN THE MT.QOMOLANGMA NATURAL RESERVE FROM 1981 TO 2001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YILI & ZHANG WEI Dr.Zhang Yili is a researcher of 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ITP),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 Dr.Zhang Wei comes from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IGSNRR),CAS.. 《China's Tibet》 2007年第4期8-19,共12页
1 Introduction On 18 May 1989,the Mt.Qomolangma (Everest)Natural Reserve(abbr.MQNR)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formally came into existence and it was listed as World Network of Biosphere Reserves(WNBR)in May 2005.The ... 1 Introduction On 18 May 1989,the Mt.Qomolangma (Everest)Natural Reserve(abbr.MQNR)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formally came into existence and it was listed as World Network of Biosphere Reserves(WNBR)in May 2005.The MQNR is a comprehensive reserve,which mainly protects alpine ecosystems,plateau natural landscapes,geological remains and Tibet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CHANGE IN THE MT.QOMOLANGMA NATURAL reserve FROM 1981 TO 2001 MT
下载PDF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斌 彭波涌 +3 位作者 李晶晶 普穷 胡慧建 马建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56-3064,共9页
通过样线法调查并综合有关文献,录得珠峰保护区鸟类342种,并对其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其中留鸟218种,夏候鸟67种,冬候鸟43种,旅鸟及迷鸟1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二级保护鸟类31种;东洋界132种,古北界156种,广布种54种,特... 通过样线法调查并综合有关文献,录得珠峰保护区鸟类342种,并对其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其中留鸟218种,夏候鸟67种,冬候鸟43种,旅鸟及迷鸟1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二级保护鸟类31种;东洋界132种,古北界156种,广布种54种,特有种19种。多样性指数2.4340,均匀性指数0.4371。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将保护区明显阻隔为南坡和北坡两种不同的生态景观。南坡鸟类群落以森林鸟类为主,东洋界成分占67%,垂直分带明显,多样性系数3.3983,均匀度指数0.6396;北坡鸟类群落以湿地和荒漠鸟类为主,古北界成分占77%。呈斑块状分布,多样性指数1.8751,均匀度指数0.4199,南、北坡鸟类群落的相似百分率为15.70,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珠穆朗玛峰 自然保护区 西藏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玮 张镱锂 +4 位作者 王兆锋 丁明军 杨续超 蔺学东 阎宇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21,137,共11页
利用1981~2001年美国NASA 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以11∶00万植被图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资料、DEM数据和2000年人口空间化数据,研究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空间格局和海拔梯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1~2001年珠... 利用1981~2001年美国NASA 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以11∶00万植被图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资料、DEM数据和2000年人口空间化数据,研究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空间格局和海拔梯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1~2001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以稳定为主,有5.09%的区域发生严重退化,13.34%的区域发生退化,54.31%的区域保持稳定,26.31%的区域变好以及0.95%的区域植被显著变好。退化和严重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国境沿线;植被变好地区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北部,雅鲁藏布江南岸。稳定区域位于退化区域和变好区域之间。植被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m ̄4000m带上。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构成了区域植被退化的主体。③从空间上看,主要是气温变化对植被变化有影响。在海拔梯度上,气温变化和坡度共同影响植被变化。④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造成了部分地区的植被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自然保护区 植被退化 海拔梯度 资源利用方式
下载PDF
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区系及其垂直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一鸣 姚志军 +5 位作者 黄志文 田园 李海滨 普琼 杨道德 胡慧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7,共10页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世界最高峰为代表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在生态和生物的演化及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受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外界对其哺乳动物区系的了解尚不完整。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保护区的调查点内...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着以世界最高峰为代表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在生态和生物的演化及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受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外界对其哺乳动物区系的了解尚不完整。我们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保护区的调查点内利用样带法、访问调查法、自动感应照相系统监测法和夹日法进行了5次哺乳动物区系调察,共确认10目23科81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有34种,占总数的42.0%;地域特征明显,高地型17种和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14种,共占38.3%。区内可以划分为6个自然带,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表现为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并以2 500-3 300 m的物种数最多,共48种。区系组成南、北翼差异显著,南翼的76种哺乳动物中,东洋界41种,古北界25种;而北翼的29种中,东洋界仅2种,古北界23种。南翼3 300 m以下东洋界优势明显,而4 000 m以上古北界则占绝对优势,据此我们认为保护区位于东洋界和古北界分界线上,且分界线在3 300-4 000 m之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哺乳动物区系 青藏高原 垂直变化
下载PDF
野放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家域面积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渊 初红军 +4 位作者 韩丽丽 陶永善 布兰 刘钊 蒋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553,共9页
采用MCP方法研究了2011年至2012年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放普氏野马家域的变化。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年间、季节间不同群体家域及其两两重叠无差异。以家族群大小为协变量进行了野放野马家域协方差分析。利用野放野马家族大... 采用MCP方法研究了2011年至2012年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野放普氏野马家域的变化。通过方差分析验证了年间、季节间不同群体家域及其两两重叠无差异。以家族群大小为协变量进行了野放野马家域协方差分析。利用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分析检验了野放野马家族大小与家域关系。结果表明:(1)野马平均家域面积由2011年的(20±2)km^2/匹扩大到2012年的(30±2)km^2/匹。对部分野放群体中头马未发生更替的野马群的研究表明,随着野马群体增大,其家域面积显著增大(P<0.05)。(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野马群的家域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异显著,且春季家域>秋季家域>夏季家域。(3)2011年不同群家域两两间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无显著相关(r=0.256,P=0.580>0.05)。而2012年野马群家域两两之间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4.521,df=8,P<0.001)。家域两两相互重叠面积与群大小显著相关(r=0.706,P=0.033<0.05)。(4)不同季节间野马群家域重叠面积有显著差异(F=5.695,df=8,P<0.001)。5号群、7号群和8号群的自身家域重叠面积(P<0.05),3号群、6号群和9号群的家域重叠面积(P<0.05)。(5)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的生物因子有草本盖度、灌木盖度,非生物因子主要有温度、湿度、风速、最近水源地距离和最近居民点距离等。温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野放野马家域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两者与野放野马家域面积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放普氏野马 家域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重引入
下载PDF
史氏鲟和达氏鳇养殖亲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牛翠娟 胡红霞 +1 位作者 罗静 李陈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95-1799,共5页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史氏鲟,425bp,达氏鳇,434bp)分析检测了两个养殖场留做后备亲鱼的史氏鲟和达氏鳇的遗传多样性。在所检测的养殖史氏鲟后备亲鱼4个年龄群体共34个体中,发现5个单倍型,共有11个多态位点,占碱基总数的2.6%,无简... 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史氏鲟,425bp,达氏鳇,434bp)分析检测了两个养殖场留做后备亲鱼的史氏鲟和达氏鳇的遗传多样性。在所检测的养殖史氏鲟后备亲鱼4个年龄群体共34个体中,发现5个单倍型,共有11个多态位点,占碱基总数的2.6%,无简约信息位点。不同单倍型之间有1~10个变异位点,占碱基总数的0.2%~2.4%。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24。单倍型多样性Hd=0.76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4.367,核苷酸多样性Pi=0.011。而分别来自2个养殖场的2个达氏鳇养殖群体都是1个群体仅1个单倍型,2个单倍型之间仅有2个碱基差异,遗传距离为0.005,遗传变异极度缺乏。结果提示在利用史氏鲟和达氏鳇后备亲鱼进行繁殖育苗时要充分注意近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达氏鳇 后备亲鱼 线粒体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郝秀东 谢世友 +5 位作者 欧阳绪红 罗伦德 石胜强 孙爱芝 李林立 赵增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81,共7页
通过对金佛山山顶以药池坝为中心的5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了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现代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孢粉组合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Chun et Kuang.)、... 通过对金佛山山顶以药池坝为中心的5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研究了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及其与现代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孢粉组合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Chun et Kuang.)、流苏树(Chiananthus retususLindl.)、峨眉栲(Castanopsis plautycathaHayata.)、珍珠栗(Castanea henryiRehd.et Wils.)、银叶杜茎山(Maesa argenteaA.DC.)、山枇杷(Zanthoxylum dissitumHemsl.)、十大功劳(Mahonia japonicaDC.)、大楼梯草(Elatostema umbellatumBl.)、清明草(Gnaphalium multi-cepsWall.)、什科洛费里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Newmann.)、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Presl.)、粗糙鳞蕨(Microlepia hirtaPr.)和介蕨(Dryoahyrium boryanumChing.)等为主,这与该区域内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运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将孢粉鉴定到种,共225种,为今后在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提供参考性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组合 植被 岩溶 重庆金佛山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秦岭太白山4类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分布与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6
9
作者 张玲 方精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了解种子生态学对于发展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理论具有关键性作用。土壤种子库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植被的潜在更新能力。本文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室内试验 ,从 2 4 0份土样中 ,采用物理方法挑选土壤中的种子进行分...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了解种子生态学对于发展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理论具有关键性作用。土壤种子库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植被的潜在更新能力。本文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和室内试验 ,从 2 4 0份土样中 ,采用物理方法挑选土壤中的种子进行分类统计 ,研究了秦岭太白山南坡的锐齿槲栎 (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林、糙皮桦 (Betulautilis)林、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林、太白红杉 (Larixpotaniniivar .chinensis)林 4类森林的土壤种子库分布状况 ,了解土壤种子库储量分布以及物种多样性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4类森林中 ,糙皮桦林的土壤种子库总储量最大 ,为 1.77× 10 4ind ./m2 ;太白红杉林的土壤种子库总储量最小 ,为 1.74 2× 10 3 ind ./m2 。种子的特性对于土壤种子库储量有较大的影响。 (2 ) 4类森林的土壤种子库储量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为枯落物层 >腐殖质层 >心土层 ;锐齿槲栎林土壤种子库中物种种类最多 ,有 5 0种 ;阔叶林中潜在的群落优势度为多个种群分配 ,而针叶林的种子库中优势种较少 ;巴山冷杉林种子库群落均匀度大于其他 3种林地的。 (3)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储量与种子密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用种子密度来表示种子库的大小特征 ,考虑了土壤性质等对种子库的影响 ,比用种子储量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山地森林 土壤种子库 种子数量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下载PDF
大别山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光富 沈显生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68-473,共6页
对大别山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科、属、种分别进行统计 ,分析了其区系组成、区系性质和区系特点及其生态学特征。种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与九华山、黄山、板桥山地的区系联密切 ,而与武夷山、长白山、秦岭的区系关系则较... 对大别山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科、属、种分别进行统计 ,分析了其区系组成、区系性质和区系特点及其生态学特征。种的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与九华山、黄山、板桥山地的区系联密切 ,而与武夷山、长白山、秦岭的区系关系则较为疏远。在植物区第亲缘上 ,该区隶属东亚植物区、中国 -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自然保护区 大别山 植被 生态学
下载PDF
2000—2007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与驱动因子 被引量:5
11
作者 阚瑷珂 王绪本 +2 位作者 高志勇 李国庆 罗永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1-1271,共11页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珠峰自然保护区2000—2007年之间的植被时空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问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斜率计算获取了基于EVI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趋势,以及表现2000—2007年植被变化的矢量图层。利用GIS时间...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珠峰自然保护区2000—2007年之间的植被时空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问题。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斜率计算获取了基于EVI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趋势,以及表现2000—2007年植被变化的矢量图层。利用GIS时间动画技术,建立了7个时间点内不同间隔的植被时空演化过程快照,并结合ArcEngine构建了植被变化监测的时序分析流程,提取和分析了植被变化过程的时空特征。依据年平均温和年降水量观测记录进行了植被变化的气候因子分析,依据道路、河流缓冲区的居民点密度与植被退化面积比例的相关性,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并讨论了不同植被退化区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驱动因子。拟合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植被变化的相关性,从统计数据方面讨论了珠峰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植被变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的总体趋势以稳定为主,但植被退化趋势超过了变好趋势。同时,核心区植被变好趋势明显,实验区植被退化趋势严重。保护区南坡植被受气候变化干扰小,保持了大部分变好趋势;北坡由于降水减少造成湿地植被退化,对草地的长势带来消极作用。人类活动与植被状态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沟谷地带的破坏作用明显。并且,植被退化趋势与农业耕地面积扩大以及放牧影响关联紧密,而牲畜饲养与林业发展都未对保护区植被变化造成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自然保护区 植被变化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根际土壤中的5种AM真菌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重华 唐明 +1 位作者 马义生 李学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9-52,共4页
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 ( Abies fargesii Franch)林木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了2属 5种 AM真菌 :1.双网无轴孢囊霉 ( Acaulospora bireticulata Rothwell Trappe) ;2 .扭形球囊霉 ( Glomus tortuosum Schenck & Smith) ;3.根内球囊... 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 ( Abies fargesii Franch)林木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了2属 5种 AM真菌 :1.双网无轴孢囊霉 ( Acaulospora bireticulata Rothwell Trappe) ;2 .扭形球囊霉 ( Glomus tortuosum Schenck & Smith) ;3.根内球囊霉 ( Glomus intraradicesSchenck & Smith;) 4.漏斗孢球囊霉 [Glomus mosseae( Nicol.Gerd.) Gerd.& Trappe];5 .苏格兰球囊霉 [Glomus caledonium( Nicol.& Gerd.) Trappe & Ge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冷杉 AM真菌 生态分布 开发利用 根际土壤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捕食性昆虫及其食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陈志明 邓世福 《昆虫天敌》 CSCD 2001年第1期6-21,共16页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国家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捕食性昆虫 (含蜘蛛 )的种类与食性。全文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捕食性昆虫种类和捕食性昆虫食性分析。食性分析包括捕食性昆虫栖息习性和各目捕食性昆虫的捕食能力。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捕食性昆虫 蜘蛛 栖息习性 食性 广东南岭大东山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Ⅰ)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蜻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竹节虫目、直翅目和革翅目等 7目昆虫名录 ,计有 53科 169属 2 53种 ,其中蜻蜓目 1种、竹节虫目 8种、直翅目 1种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种。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昆虫名录 广东南岭 大东山
下载PDF
基于PCA的森林生物量遥感信息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天蜀 张王菲 岳彩荣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9-1762,共4页
森林生物量和遥感多光谱数据、植被指数及地学因子存在相关关系,但这些因子间可能存在着多重相关性,如利用这些因子直接建模估测森林生物量,则可能出现病态模型。因此,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遥感及地学因子的主成分,再建立主成分... 森林生物量和遥感多光谱数据、植被指数及地学因子存在相关关系,但这些因子间可能存在着多重相关性,如利用这些因子直接建模估测森林生物量,则可能出现病态模型。因此,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遥感及地学因子的主成分,再建立主成分与生物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估测森林生物量,达到既可保留多个遥感及地学因子的主要信息,又可避免因子间共线性的问题,以及降维,简化模型的作用。文章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样地胸径每木调查数据,结合生物量相对生长式,得样地生物量。利用2006年印度卫星(IRS)数据,包括B2、B3、B4、B5四个波段,提取DVI、NDVI、PVI、RVI、VI3、SLAVI六种植被指数,利用DEM提取海拔、坡度、坡向值共13个遥感及地学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取13个因子的主成分,第一主成分至第五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8.7%。以前5个主成分值作自变量,建立主成分与地面生物量的回归模型,模型经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相关系数R=0.7129,可用于森林生物量估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主成分(PCA) 遥感模型 IRS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河南鸡公山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贺文同 任宪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华中、华东和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区之一,木本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该区有木本植物71科、181属、543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之一,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华中、华东和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区之一,木本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该区有木本植物71科、181属、543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7种。该区木本植物区系具有下列基本特点:1)区系成分比较丰富;2)古老和孑遗成分繁多;3)区系成分过渡性明显。该区木本植物可分为14种地理成分(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属占35.0%,温带和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木本植物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不同适应温度对镉暴露中大型溞生理和亚细胞水平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爽 盛连喜 姜海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8-286,共9页
虽然水生生物大多是变温动物并且温度对化合物的毒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生态毒理学实验一般在实验室标准温度(20℃)或者生物最适温度下进行。我们调查了适应温度(20℃、24℃和28℃)对镉暴露(0,20和40μg·L^(-1))中大型溞生理和亚... 虽然水生生物大多是变温动物并且温度对化合物的毒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生态毒理学实验一般在实验室标准温度(20℃)或者生物最适温度下进行。我们调查了适应温度(20℃、24℃和28℃)对镉暴露(0,20和40μg·L^(-1))中大型溞生理和亚细胞水平的作用,实验终点包括镉的急性毒性(48 h-EC50)、大型溞的21 d存活率、21 d累积繁殖数(21-d CR)、第一次生育时间(time to first brood,TFB)、能量储存、电子转移活性(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activity,ETS)、热应激蛋白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结果显示:适应温度升高时大型溞的镉耐性降低,20℃、24℃和28℃下的48 h-EC50分别为(40.2±9.9)μg·L^(-1)、(15.6±2.7)μg·L^(-1)和(10.7±1.9)μg·L^(-1);28℃下,大型溞21 d存活率分别比对照(20℃,0μg·L^(-1)镉暴露)降低23%(20μg·L^(-1)镉暴露)和87%(40μg·L^(-1)镉暴露)并且大型溞的21 d累积繁殖数(21-d CR)显著降低。大型溞的能量储存随适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4℃和28℃时分别降低了46%和62%(0μg·L^(-1)镉暴露),48%和60%(20μg·L^(-1)镉暴露)、80%和91%(40μg·L^(-1)镉暴露)。而镉浓度只有达到40μg·L^(-1)时,对大型溞的能量储存有明显影响。适应温度和镉暴露对电子转移系统活性(ETS)没有显著影响。28℃的适应温度和40μg·L^(-1)的镉暴露都能诱导大型溞热应激蛋白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显著上升,但适应温度(20℃~28℃)和镉暴露(0~40μg·L^(-1))的结合对hsp70先诱导后抑制,MT则一直被诱导上升。总之,生物在不同温度下对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异,将不同适应温度下的毒性数据整合到生态危险性评价能够保证生物获得更充分的保护;此外,hsp70和MT的变化是环境压力的综合反应,作为某种污染物的生物标志物时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大型溞 21 d存活率 能量储存 HSP70 MT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Ⅳ)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昆虫天敌》 CSCD 2002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广翅目 1科 2属 2种、脉翅目 3科 8属 1 0种、长翅目 1科 1属 1种、鳞翅目 (蛾类 ) 2 7科 2 1 3属 2 99种的昆虫名录。
关键词 广翅目 脉翅目 长翅目 鳞翅目 广东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东山 昆虫名录
下载PDF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Ⅱ)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振耀 梁铬球 +6 位作者 贾凤龙 谢委才 陈志明 邓世福 唐长根 陈景烈 杨清云 《生态科学》 CSCD 2001年第4期42-47,共6页
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同翅目和半翅目等二目昆虫名录 ,计有 4 1科 179属 2 4 7种 。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昆虫名录 同翅目 半翅目 广东南岭 大东山
下载PDF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量:13
20
作者 苏秀 朱曦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
根据1997—2005年对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动物、植物考察资料,从物种多样性水平上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作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特有种及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受威胁的原因,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物种 濒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