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iotic Methane Reservoirs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HP–UHP Metamorphic Belt,China
1
作者 ZHANG Lijuan ZHANG Lifei +1 位作者 LI Xiaowei WANG Xi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37-349,共13页
Natural gas,consisting primarily of methane(CH_(4)),has become a major source of clean energy in modern society in many parts of the globe.Recent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discoveries of deep-sourced abiotic CH_(4... Natural gas,consisting primarily of methane(CH_(4)),has become a major source of clean energy in modern society in many parts of the globe.Recent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discoveries of deep-sourced abiotic CH_(4)in cold subduction zones indicate the important ability of cold subducted slabs to generate natural gas reservoirs.However,most CH_(4)flux and reservoirs remain unknown and their potential is overlooked in global carbon flux estimations.Massive abiotic CH_(4)-rich fluid inclusions(FIs)in garnet and omphacite from ultrahigh-pressure(UHP)eclogite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Western Tianshan(WT)UHP metamorphic belt,which provides one ideal case for quantification of abiotic CH_(4)stored in the cold subducted crust.By two methods,we assess the abiotic CH_(4)content stored in the Chinese WT HP–UHP metamorphic belt.Our calculations show that at least 113 Mt CH_(4)is stored in the WT eclogites.We also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CH_(4)reservoirs in subduction zones worldwide and speculate that the cold subduction zones may represent one of the largest,yet overlooked,sources of abiotic CH_(4)on Earth,wh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global natural resource and carbon flux esti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resources abiotic CH_(4)reservoirs fluid inclusions carbon flux cold subduction zone ECLOGITE tianshan Mts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FACIES IN THE WESTERN TIANSHAN MT. AND ITS ADJACENT AREA,NORTHWESTERN CHINA
2
作者 WU Shimin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and Gcophysics,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rny of Sciences.) MA Ruishi +2 位作者 LU Huafu JIA Dong CAI Dongshen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210093, China )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6年第Z2期171-179,共9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 the authors combined the concept and analytic methods of tectonic facies, and divided the western Tianshan Mt. and its adjacent area into eight tectonic facies. i. e.① Kulukta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 the authors combined the concept and analytic methods of tectonic facies, and divided the western Tianshan Mt. and its adjacent area into eight tectonic facies. i. e.① Kuluktage rejuvenational foreland basement fold-thrust facie, ②Kalpin rejuvenational foreland basement fold-thrust facie,③ Kuqa rejuvenational foreland fold-thrust facie. ④ Southern Tianshan backarc foreland mollasse facie. ⑤ Southern Tianshan Late Paleozoic magmatic arc facie. ⑥ Southern Tianshan backarc melange facie. ⑦ Central Tianshan composite magmatic are facie, and ⑧ Northern Tianshan foreare melange facie. F1nally. we reconstructed the history of the western Tianshan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facies. WESTERN tianshan Mt. NORTHWESTERN China
下载PDF
OXIDES AND TRACE ELEMENTS OF THE CARBONIFEROUS CARBONATE ROCK IN TIANSHAN MT.,CHINA
3
作者 Zhang Qinhua, Qin Qingxiang and Wei Zhouling(Changsha Institute of Geotectonics, Academia Sinica, Changsha, 410013, Hunan, China)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6年第Z1期77-81,共5页
The Carboniferous carbonate rock with complicated composition and various rock types and lithofacies develops well in Tianshan Mt. ,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ectonics and metallogeny in the ... The Carboniferous carbonate rock with complicated composition and various rock types and lithofacies develops well in Tianshan Mt. ,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ectonics and metallogeny in the area. The content an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pxides and elements are illustrated here based on a great amount of geochem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e trace element CARBONATE rock CARBONIFEROUS tianshan Mt.
下载PDF
Diagenesis of the Paleogene Sandstones in the DN2 Gas Field,Kuqa Foreland Basin and its Link to Tectonics
4
作者 YU Guoding YUAN Jing +4 位作者 LIU Keyu YANG Xianzhang DONG Daotao MA Pengjie HUANG Chi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38-1554,共17页
We investigated diagenesis of the sandstones from the DN2 Gas Field of the Kuqa Foreland Basin(KFB),in order to infer the timing of fluid migration and discuss the linkage between fluids and tectonics.The textures and... We investigated diagenesis of the sandstones from the DN2 Gas Field of the Kuqa Foreland Basin(KFB),in order to infer the timing of fluid migration and discuss the linkage between fluids and tectonics.The textur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uthigenic minerals,fluid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s and formation water measurements were all used to fulfill this aim.Eodiagenesis occurre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eteoric water and connate water.Mesodiagenesis is related to high salinity fluids,which were attributed as originating from the overlying Neogene Jidike Formation evaporite(principal minerals including halite,anhydrite,glauberite,carnallite and thenardite).The onset of high salinity fluid migration is inferred to occur during the late Miocene(12.4-9.2 Ma)through the use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measured in the present study and K-Ar dating of authigenetic illites from previous work.This perio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rucial phase(13-10 Ma)that witnessed the rapid uplift of the southern Tianshan Mts and the stage when calcite and anhydrite veins formed in the studied strata.We thus argue that diagenesis related to high salinity fluids occurred as a response to the Tianshan Mts'rapid uplift and related tectonic processes.The flow of high salinity fluids was probably driven by a density gradient and channeled and focused by fractures formed contempor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GENESIS high salinity fluids meteoric waters TECTONICS Kuqa Foreland Basin tianshan Mts
下载PDF
西南天山特克斯科桑溶洞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朱永峰 安芳 +2 位作者 薛云兴 陈博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55-2263,共9页
新疆特克斯县乌孙山科桑溶洞火山-沉积岩剖面由变质岩、火山-沉积岩(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生物碎屑灰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质岩石组成,花岗岩中保留着英安岩-安山岩顶垂体。夹在火山岩地层之间的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其中发育溶洞)... 新疆特克斯县乌孙山科桑溶洞火山-沉积岩剖面由变质岩、火山-沉积岩(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生物碎屑灰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质岩石组成,花岗岩中保留着英安岩-安山岩顶垂体。夹在火山岩地层之间的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其中发育溶洞)发生褶皱变形。在剖面多处见到逆冲构造,断裂带局部塑性变形。采自剖面下部英安岩样品的锆石232Th/238U比值为0.4~0.6,U-Pb谐和年龄368.3±1.7Ma(MSWD=1.5,n=15)。剖面上部流纹岩中锆石的232Th/238U比值为0.8~2.2,U-Pb谐和年龄为356.4±1.7Ma(MSWD=1.3,n=19)。大约12Ma的时差说明存在两次火山喷发事件,在这两次火山喷发的间歇形成了巨厚生物碎屑灰岩(>1000m)。这种间歇性的火山喷发在西天山地区普遍发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滨海相火山-沉积盆地。剖面下部的英安岩与剖面上部的流纹岩的锆石具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组成,预示着其岩浆源区性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SHRIMP 西天山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哈密白石泉铜镍矿区基性—超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8
6
作者 吴华 李华芹 +4 位作者 莫新华 陈富文 路远发 梅玉萍 邓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白石泉铜镍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北缘,沙泉子深大断裂南侧。矿体产于同源同期侵入的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内,其含矿岩石为单辉橄榄岩和斜长橄辉岩。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 白石泉铜镍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北缘,沙泉子深大断裂南侧。矿体产于同源同期侵入的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内,其含矿岩石为单辉橄榄岩和斜长橄辉岩。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锆石SHRIMP微区原位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285±10Ma、辉长闪长岩年龄为284±9Ma和辉长岩年龄为284±8Ma。三者在测定误差范围内十分一致,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为造山期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泉铜镍矿 SHRIMP U—Pb年代学 中天山 基性—超基性岩体 超基性岩 铜镍矿 地质意义 形成时代 新疆哈密
下载PDF
近30年来天山托木尔峰东侧分水岭处冰川变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姚永慧 励惠国 张百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833,共6页
利用1978年出版的航测地形图与1976年MSS影像(地形图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测绘)、1990年landsatTM影像、2002年CBERS影像对西天山托木尔峰以东分水岭处的5条冰川近30年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5条冰川在1970年代初-2002年... 利用1978年出版的航测地形图与1976年MSS影像(地形图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测绘)、1990年landsatTM影像、2002年CBERS影像对西天山托木尔峰以东分水岭处的5条冰川近30年来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5条冰川在1970年代初-2002年近30年来整体上处于退缩状态,这与该地区20世纪80、90年代气温升高导致冰雪消融加速而冬季降水量基本稳定即补给来源基本不变的趋势是相符合的。这也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该地区冰川的补给-消融动态平衡关系被打破,冰川总体上处于退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冰川变化 气候变暖 遥感监测 托木尔峰
下载PDF
西天山菁布拉克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作衡 王志良 +3 位作者 毛景文 柴凤梅 杨富全 杨建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5-1016,共12页
对与特克斯县菁布拉克铜镍硫化物矿床密切相关的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以低Ti、亏损Nb和T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微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结合其同位素特征,提出该岩体的形成与南天山洋板块向中天山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有... 对与特克斯县菁布拉克铜镍硫化物矿床密切相关的基性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以低Ti、亏损Nb和Ta、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微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结合其同位素特征,提出该岩体的形成与南天山洋板块向中天山板块俯冲碰撞作用有关,岩浆起源于MORB源的亏损地幔,由于南天山洋壳向亏损地幔的俯冲,导致岩浆具有岛弧岩浆的特点。在侵位过程中遭受地壳和围岩的混染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杂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成岩机制 菁布拉克 西天山
下载PDF
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袁庆东 郭召杰 +2 位作者 张志诚 吴朝东 方世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0-216,共7页
新生代以来,北天山山前发育了3排冲断褶皱带。新生代晚期一系列河流普遍穿过这3排冲断褶皱带并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在最新构造活动的影响下,河流阶地普遍发生变形,遭受抬升。利用光释光及14C年代学方法确定了塔西河三级阶地的形成年龄... 新生代以来,北天山山前发育了3排冲断褶皱带。新生代晚期一系列河流普遍穿过这3排冲断褶皱带并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在最新构造活动的影响下,河流阶地普遍发生变形,遭受抬升。利用光释光及14C年代学方法确定了塔西河三级阶地的形成年龄,并实际测量了三级阶地的高程。结果表明吐谷鲁背斜的构造抬升速率在32.85-28.75 ka问为9.50-12.57 mm/a,12-13 ka间为9.67-14.5 mm/a,全新世则增至10.79-23.44mm/a,天山基底的平均隆升速率达到3.39-3.86mm/a。通过对天山最高一级夷平面、野外实测侏罗纪地层高程及天山发育的煤层的相对隆升速率的研究则表明天山自24 Ma以来平均的隆升速率约为0.085-0.146 mm/a。结合对北天山其他主要河流阶地的观察及研究可以看出自晚更新世一全新世以来,天山北缘的最新构造活动具有不断加快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河流阶地 光释光 年代学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的生物量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玉昆 李凯辉 +3 位作者 王鑫 范永刚 张晓艳 吾买尔.吾守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集中体现,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生态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以新疆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黑花苔... 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能力的集中体现,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生态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以新疆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黑花苔草(Carex melantha)、鬼见愁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和线叶嵩草(Kobresiacapillifolia)3种典型的群落类型,开展了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①黑花苔草群落盖度最大,为100%,物种数最低,每平方米拥有植物8种~11种。鬼见愁锦鸡儿群落盖度次之,为86.14%,物种组成丰富,每平方米拥有植物12种~15种。线叶嵩草群落盖度最低,55.7%,每平方米拥有植物13种~16种;②各群落内部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关系,而群落间表现出负相关,差异极显著;③黑花苔草群落的地下生物量最大,线叶嵩草群落次之,鬼见愁锦鸡儿群落最低,分别为13 608.8g/m2、6 097.8g/m2和2 554.74g/m2;④3种群落的地下生物量呈现出“T”形分布的模式,且集中分布在0cm^10cm的土层中;⑤3种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受相对湿度影响较大,二者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高寒草甸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东天山北麓2000多年以来的森林线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32
11
作者 阎顺 孔昭宸 +2 位作者 杨振京 倪健 李树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9-704,共6页
依据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桦树窝子和小西沟两个剖面进行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历史文献记录和碳屑鉴定,揭示了天山北麓最近2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2000aB.P.以前,该地植被为荒漠草原;2000~1300aB.P.(50aB.C.... 依据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桦树窝子和小西沟两个剖面进行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历史文献记录和碳屑鉴定,揭示了天山北麓最近2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2000aB.P.以前,该地植被为荒漠草原;2000~1300aB.P.(50aB.C.~650A.D.),植被为草原植被,其中1750~1400aB.P.(200~550A.D.),植被为有少量森林的草原植被,当时气候状况较今凉湿,适宜云杉生长,使得云杉林带下移,幅度可达250m左右。当时的年均气温较今低1℃而降水量较高,是新疆历史上一个相对冷湿的环境;约1300~450aB.P.(650~1500A.D.),植被为荒漠草原;450aB.P.年以来,植被为荒漠草原草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麓 孢粉分析 森林带变化 环境
下载PDF
近30a来天山西部积雪与气候变化——以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为例 被引量:60
12
作者 高卫东 魏文寿 张丽旭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3,共6页
利用位于天山西部的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1967—2000年近33 a来的观测记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季节性积雪、冬季降水、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季节性积雪的长期变化呈增加趋势, 近33 a来年平均增加1 43%; 冬季... 利用位于天山西部的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1967—2000年近33 a来的观测记录,检验了天山西部中山带季节性积雪、冬季降水、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季节性积雪的长期变化呈增加趋势, 近33 a来年平均增加1 43%; 冬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 其中冬季降水每年平均增加0 12%, 而冬季气温近30 a来升高了0 8 ℃. 对气温时间序列的一次线性倾向估计的倾向值为0 02, 气温变化表现出稳定的升温趋势, 最大熵谱分析表明气温的变化存在 2 1 a、3 6 a、10 7 a的变化周期. 对多年气温季节的变化研究表明, 升温的季节主要是冬季, 而夏季升温不明显;最大熵谱分析表明降水变化存在2 1 a、6 4 a、10 7 a的周期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趋势性特点;逐年最大积雪深度在波动中成逐年增加的趋势, 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之间密切相关, 33 a来的积雪日数是增加的. 通过对相关因子和影响因子分析表明, 季节性积雪与冬季气温之间存在着弱的负相关关系, 与冬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积雪 气候变化 相关分析 天山 新疆
下载PDF
东天山板块缝合带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曹锐 木合塔尔.扎日 +3 位作者 陈斌 李德威 曹福根 刘德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09,共10页
对东天山沿康古尔塔格缝合带分布的企鹅山群和梧桐窝子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Rb-Sr和Sm-Nd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企鹅山群火山岩富集LREE,Eu异常变化较大(从明显负异常到微弱正异常),富集Sr、Ba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 对东天山沿康古尔塔格缝合带分布的企鹅山群和梧桐窝子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Rb-Sr和Sm-Nd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企鹅山群火山岩富集LREE,Eu异常变化较大(从明显负异常到微弱正异常),富集Sr、Ba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Zr、Ti等高场强元素,Sr-Nd同位素特征是ISr=0.703 97~0.704 26,εNd(t)=5.61~6.99,具有亏损地幔性质,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来自古生代期间被古亚洲洋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熔体交代过的岩石圈地幔楔;梧桐窝子组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高场强元素没有明显负异常,样品的εNd值都在9以上,ISr(330 Ma)为0.704 71~0.705 33,表明梧桐窝子组玄武岩可能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企鹅山群和梧桐窝子组火山岩在Zr-Zr/Y判别图解中分别落在岛弧拉斑玄武岩(IAB)和板内玄武岩(WPB)范围内,表明企鹅山群可能为准噶尔洋盆向南俯冲形成的石炭纪岛弧火山岩,而梧桐窝子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在弧后盆地的基础上拉张为裂陷槽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微量元素 SR-ND同位素 东天山
下载PDF
新疆吉木萨尔县四厂湖剖面孢粉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阎顺 孔昭宸 杨振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1-536,共6页
根据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沙漠内部四厂湖剖面沉积物中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和历史资料记录,揭示了该处近1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该地近1000多年以来,植被经历了由荒漠植被演替为浅湖和沼泽植被,又回到荒漠植被的3个... 根据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沙漠内部四厂湖剖面沉积物中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和历史资料记录,揭示了该处近1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该地近1000多年以来,植被经历了由荒漠植被演替为浅湖和沼泽植被,又回到荒漠植被的3个阶段.而在广域上,一直是荒漠植被,与现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荒漠植被相当.该地在唐朝以前已经有沙漠发育,在唐朝中期—元朝,这里有发源于东天山河流的尾闾湖存在,唐朝—元朝将近400~500年间,可能是气候相对比较湿润的阶段.在清朝,尾闾湖主要出现在现沙漠南缘.在近50年,由于下新湖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小湖完全干涸.四厂湖剖面反映了沙漠南缘相对稳定,虽有向南移动趋势,但移动速度较缓,说明气候变化不大,后期水系的明显变化是由于人为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麓 孢粉分析 植被 环境 剖面沉积物 新疆 吉木萨尔县 四厂湖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蛇绿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初探 被引量:38
15
作者 高俊 汤耀庆 +1 位作者 赵民 王军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85-97,共13页
南天山蛇绿岩带分布于哈尔克山南坡-霍拉山-带,以色日克牙依拉克剖面的蛇绿岩出露较为完整。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其次为含单斜辉石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堆晶辉长岩可能已变质为斜长角门质糜棱岩,枕状熔岩主要为N-MO... 南天山蛇绿岩带分布于哈尔克山南坡-霍拉山-带,以色日克牙依拉克剖面的蛇绿岩出露较为完整。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其次为含单斜辉石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堆晶辉长岩可能已变质为斜长角门质糜棱岩,枕状熔岩主要为N-MORB。枕状熔岩的87Sr/86Sr初始比值较高(0.764~0.7099),△207Ph/204Ph(8.71~23.54),△208Ph/204Ph(41.23~78.75),△Nd(6.75~15.09),表明南天山蛇绿岩的源区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与第2类富集地幔(EMII)相混合的异常地幔区。南天山蛇绿岩形成于晚古生代早期塔里木板块和南天山微板块之间的有限洋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Sr.Nd.Ph同位素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南天山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冰川雪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晓军 刘炜 +2 位作者 侯书贵 陈拓 秦大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489,共7页
通过荧光显微计数和恢复培养,分析了东天山和卓奥友峰冰川区雪的细菌数量及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点不同深度雪中微生物数量都与可溶性离子Ca2+、Mg2+和NO3-等的浓度显著相关,两种不同类型冰川雪坑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存在明... 通过荧光显微计数和恢复培养,分析了东天山和卓奥友峰冰川区雪的细菌数量及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点不同深度雪中微生物数量都与可溶性离子Ca2+、Mg2+和NO3-等的浓度显著相关,两种不同类型冰川雪坑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从卓奥友样品中培养得到高G+C(67%)、低G+C(22%)、α-Proteobacteria(4%)、β-Proteobacteria(4%)、γ-Proteobacteria(1%)和Cytophaga-Flavobacterium-Bacteroides(CFB)(2%)6种不同类群细菌,但从东天山雪样中仅分离得到β-Proteobacteria(48.5%)、α-Proteobacteria(25.5%)、低G+C(25%)和高G+C(1%)4种不同类群细菌.冰雪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与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奥友峰 东天山 雪中细菌 可培养细菌 主要离子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疆天山山脉地壳-上地幔构造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枚 李海鸥 +2 位作者 王亚军 张立树 李庆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1-407,共7页
依据地震层析和接收函数的结果获得了天山山脉东段和西段的深部构造的速度图像,探讨了印度板块向北推进和青藏高原隆升对天山山脉造山作用的影响以及天山山脉不同地段的地壳上地幔构造的差异。克拉玛依—库车剖面上清楚地展示出,天山是... 依据地震层析和接收函数的结果获得了天山山脉东段和西段的深部构造的速度图像,探讨了印度板块向北推进和青藏高原隆升对天山山脉造山作用的影响以及天山山脉不同地段的地壳上地幔构造的差异。克拉玛依—库车剖面上清楚地展示出,天山是由高速和低速的地体拼合而成。来自塔里木的高速体向北俯冲到天山达200km以下的深度,而来自准噶尔盆地的高速体则没有明显地向南推进,说明由南向北的推进是很强的,它是造成天山山脉继续隆升的主要动力,从而造就了天山山脉。天山山脉在Moho面以上的部分是中天山北缘断裂和中天山南缘断裂之间的低速体与两侧的高速体拼合成的,其南北宽度约350km,向深度延伸越过200km。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均为高速体的范围,天山山脉东段Moho面以上的地壳部分,南部高速体有向北推进和俯冲的特征,但不明显。夹在两盆地之间的天山主要为低速体,仅在乌鲁木齐和北天山山前断裂以南有残留的高速体,深度不超过30km,这表明天山是由速度不同的地质体挤压而拼合成的。天山延伸到乌鲁木齐以东,向深部的延伸仅仅100km上下。在富蕴—库尔勒剖面上,塔里木板块向北的推进相对于克拉玛依—库车剖面有所减弱。天山西段表现出强烈的造山作用,向东逐步减缓,到达天山的东段,虽然天山深部的构造活动仍然在继续进行,地震活动频繁,可是,活动区域集中在天山底部不过100km上下。说明山根的范围比西部减少了近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脉 地壳 上地幔 速度结构
下载PDF
天山和阿尔泰山冰碛物显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之久 易朝路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4期313-319,共7页
采用薄片法对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冰上融出碛、冰下融出碛和滞碛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冰上融出碛的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次棱角状和破裂状表面特征、点支撑和边支撑结构、异向组构、不规则大孔隙;冰下... 采用薄片法对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冰上融出碛、冰下融出碛和滞碛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冰上融出碛的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次棱角状和破裂状表面特征、点支撑和边支撑结构、异向组构、不规则大孔隙;冰下融出碛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次棱角状和次圆状以及碎裂表面特征、点支撑和边支撑以及镶嵌和悬浮结构、微旋转和微叶理以及粉沙团块构造、定向组构、规则的圆孔隙和扁孔隙;滞碛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次棱角状和次圆状以及碎裂状表面特征、悬浮结构和镶嵌结构、微旋转和微叶理以及粉沙团块构造、定向组构、规则圆孔隙。不同冰碛显微特征的成因与冰川冰和冰碛产生的静压力、冰川的运动和冰碛介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冰下磨蚀、压碎、剪切等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 显微结构 孔隙 阿尔泰山 天山
下载PDF
天山北坡春季雪洪形成的气候因子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仇家琪 徐俊荣 +2 位作者 陈亚宁 党新成 景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3-50,共8页
春季融雪洪水是天山北坡积雪水文特征之一,有时形成灾害,造成一定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根据天山北坡乌鲁木齐附近不同海拔四个气象台站冷季降水、蒸发、积雪和气温等资料,分析了春季融雪洪水规模及其产流的时空分布状况。
关键词 融雪 洪水 天山北坡 气候因子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产于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成矿流体与碳、硫、铅同位素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莉娟 王京彬 +1 位作者 王玉往 朱和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6-493,共8页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以科克萨依、康古尔、红石金矿为典型矿床,研究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成分、包裹体水的来源等,并进行了硫、铅同位素及近矿围岩碳同位素、矿体石英...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重要金矿类型。本文以科克萨依、康古尔、红石金矿为典型矿床,研究它们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爆裂温度、包裹体成分、包裹体水的来源等,并进行了硫、铅同位素及近矿围岩碳同位素、矿体石英包裹体中CO2、CH4气体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铅为深源,暗示了本区金成矿物质的地幔来源。部分碳为有机碳,反映了本区年轻碳质沉积地层中有机碳参与了金的迁移与成矿作用。综合研究表明,在本区特定的后碰撞地质背景下,在构造挤压与伸展作用中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的金矿床金成矿物质源于深源,成矿流体主要是变质水。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碳质围岩地层有机碳参与成矿,变质流体与岩浆热液及天水等流体的不同程度的混合与叠加,形成本区特征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准噶尔-东天山地区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铅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