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s between Artemisia ordosica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llowing sand-dune stabilization in the Mu Us desert,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Dongqing Fan Yuqing Zhang +1 位作者 Shugao Qin Bin W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Artemisia ordosica is an excellent sand-fixing shrub for sand stabilizat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Sand dune stabilization, a critically important process, leads changes in abiotic factors, such as soil structure and ... Artemisia ordosica is an excellent sand-fixing shrub for sand stabilizat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Sand dune stabilization, a critically important process, leads changes in abiotic factors, such as soil structure and nutrient content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factors on an A. ordosica community following sand stabilization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us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ordosica communiti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three habitats: semi-fixed dune (SF), fixed dune with low-cov- erage biological soil crust (F), and fixed dune with high- coverage biological soil crust (FC) in Mu Us desert. The mean height and coverage of plants increased with sand stabilization, while species diversity and richness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then reduced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CA revealed that slope,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utrient contents, proportion of fine soil particles, soil moisture, and thicknes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 were all highly correlated with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uld explain 40.42 % of the vege- tatio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t the three habitats. The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il moisture in the SF dune. Soil moisture, soil nutrient, and fine-particle contents mainly affected plants distribution in the F dune. In the FC dune,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was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ickness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 and soil moisture at a depth 0-20 cm,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ce value of typical steppe spec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llowing sand-dune stabilization and relations between species and samples in CCA ordination bi-plots showed that perennial grasses could invade the A. ordosica community on FC, indicating A. ordosica communities had a tendency to change into typical steppe vegetation with the further fixa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not only occurred i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mong the three stages of dune fixation. So,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dune ecosystems should be based on habitat conditions and ecological n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sia ordosica analysis Environmental factor stabilization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mu us desert sand dune
下载PDF
A late Holocene winter monsoon record inferred from the palaeo-aeolian sand dune in the southeastern Mu Us Desert,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Bing Liu HeLing Jin Fan Y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6年第5期388-399,共12页
The variation of the Asian winter monsoonal strengt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Asian monsoonal region, and even in marginal islands and the ocean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 The variation of the Asian winter monsoonal strengt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Asian monsoonal region, and even in marginal islands and the ocean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However, relevant under-standing remains unclear due to the lack of suitable geological materials and effective proxies in the key study areas. Here, we present a grain-size record derived from the palaeo-aeolian sand dune in the southeastern Mu Us Desert, together with other proxies and OSL dating, which reflect a relatively detailed history of the winter monsoon and abrupt environmental events during the past 4.2 ka. Our grain-size standard deviation model indicated that 〉224 μm content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intensity of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it shows declined around 4.2–2.1 ka, enhanced but unstable in 2.1–0.9 ka, and obviously stronger since then. In addition, several typical climate events were also documented, forced by the periodic variation of winter monsoonal intensity. These include the cold intervals of 4.2, 2.8, 1.4 ka, and the Little Ice Age (LIA), and relatively warm sub-phases around 3.0, 2.1, 1.8 ka, and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MWP), which were roughly accordant with the records of the aeolian materials, peat, stalagmites, ice cores, and sea sediments in various latitud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progresses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we prelimi-narily confirmed a millennial-scale anti-correlation of Asian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s in the Late Holocene epoch.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aeo-aeolian sand dune has the potential for comprehending the history of Asian monsoon across the desert regions of the modern Asian monsoonal margin in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Holocene winter monsoon palaeo-aeolian sand dune grain-size standard deviation model mu us desert
下载PDF
掺粉煤灰、沙漠砂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云龙 马菊荣 +1 位作者 刘海峰 宋建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84,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砂率、沙漠砂取代率对不同龄期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并给出了配制高强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用沙漠砂替代中砂配制高强混凝土是可行的;综合考虑各阶段的抗压强度,高强混凝土的...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砂率、沙漠砂取代率对不同龄期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并给出了配制高强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用沙漠砂替代中砂配制高强混凝土是可行的;综合考虑各阶段的抗压强度,高强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24、粉煤灰掺量10%、砂率30%、沙漠砂取代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砂 粉煤灰 高强混凝土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高温后高强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帅 刘海峰 宋建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为了研究高强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采用室温、200℃,400℃,600℃,800℃和900℃六个温度等级,利用自然冷却方式,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对高强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对高强沙漠砂混凝土... 为了研究高强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采用室温、200℃,400℃,600℃,800℃和900℃六个温度等级,利用自然冷却方式,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对高强沙漠砂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对高强沙漠砂混凝土试件高温后的外观颜色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了高温后高强沙漠砂混凝土试件的质量变化。试验研究表明:与室温下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相比,200℃高温后高强沙漠砂混凝土强度有所降低,在400℃至600℃高温后抗压强度有所升高,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抗压强度逐渐降低;随着温度升高,高强沙漠砂混凝土外观颜色由深变浅,质量损失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通过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给出了高强沙漠砂混凝土最佳配合比,为高强沙漠砂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毛乌素沙漠砂 正交试验 高温 自然冷却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焱勋 彭建兵 +2 位作者 王治军 李喜安 赵兴考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4-899,共6页
在对毛乌素沙漠风积砂物理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击试验、压缩试验及三轴剪切试验,对毛乌素沙漠风积砂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击实特性与粉、黏性土有较大的差异,在干燥和最佳含水率状态下易... 在对毛乌素沙漠风积砂物理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击试验、压缩试验及三轴剪切试验,对毛乌素沙漠风积砂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击实特性与粉、黏性土有较大的差异,在干燥和最佳含水率状态下易于击实,击实曲线呈双峰形态;压缩试验表明毛乌素沙漠风积砂一般属于低压缩性土,其压缩特性与试样初始密度、含水率、荷载级别及加载条件有关;三轴剪切试验表明毛乌素沙漠风积砂抗剪强度指标受试样密度的影响较大,虽然含水率对抗剪强度指标有一定影响且具有一定规律性,但影响程度并不明显。本文相关成果为解决该区风积砂相关岩土工程问题和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风积砂 力学特性 室内试验
下载PDF
沙漠砂对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6
作者 张国学 宋建夏 +4 位作者 杨维武 杨建森 贾军 张晓天 崔自治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在对腾格里沙漠砂和毛乌素沙地砂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测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沙漠砂配置砂浆和混凝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砂和毛乌素沙地砂可以作为工程用砂,用于抹面砂浆和一般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细骨料.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砂 毛乌素沙地砂 化学组成 物理性质 水泥砂浆 混凝土 细骨料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风积砂地层碎石桩载荷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焱勋 王治军 +8 位作者 李喜安 何军 李亮 贾丽娜 陈文军 宋继文 马崇 田安家 王锦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1-605,共5页
在榆林地区典型风积砂地层中开展了碎石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通过试验对碎石桩有效桩长及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试验得到天然地基临塑荷载为128kPa,极限荷载320kPa;碎石桩单桩临塑荷载为1019.2kPa,极限荷载不小于3312.4kPa... 在榆林地区典型风积砂地层中开展了碎石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通过试验对碎石桩有效桩长及承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试验得到天然地基临塑荷载为128kPa,极限荷载320kPa;碎石桩单桩临塑荷载为1019.2kPa,极限荷载不小于3312.4kPa;桩间土临塑荷载为318kPa,极限荷载1590kPa;复合地基临塑荷载为535kPa,极限荷载不小于2072kPa;除此之外,在本文试验条件下,碎石桩的有效桩长可达8m左右,但上部荷载则主要由4m以上桩体承担。本文的有关结论为该区振冲砂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风积砂 振冲碎石桩 承载力 载荷试验
下载PDF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33
8
作者 韩霁昌 付佩 +4 位作者 王欢元 罗林涛 胡延涛 马增辉 王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7287-7293,共7页
研究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勘测、设计,综合考虑项目选址、农田设计、灌溉设计、道路和防护林设计等,将该技术在毛乌素榆林市榆阳区进行了推广应用。运... 研究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勘测、设计,综合考虑项目选址、农田设计、灌溉设计、道路和防护林设计等,将该技术在毛乌素榆林市榆阳区进行了推广应用。运用该技术累计整治规模约2 100公顷,新增耕地约1 573.3公顷。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了毛乌素沙地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化经营为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利用新模式,增加耕地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保证了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砒砂岩 复配成土 土地整治 推广应用
下载PDF
石英光释光测年揭示的晚第四纪毛乌素沙地演化 被引量:27
9
作者 何忠 周杰 +3 位作者 赖忠平 杨林海 隆浩 梁剑鸣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4-754,共11页
本研究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的单片再生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Protocol,简称SAR)对毛乌素沙地内部西北-东南方向5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了年代测定,结合年代框架和剖面沉积相、磁化率及粒度特征探讨了晚第四纪以来... 本研究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的单片再生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ve-dose Protocol,简称SAR)对毛乌素沙地内部西北-东南方向5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了年代测定,结合年代框架和剖面沉积相、磁化率及粒度特征探讨了晚第四纪以来毛乌素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多次沙地固定与活化的交替演化:距今91.0ka,71.0ka,48 0ka,22.0ka,1 1.6ka,5.0ka,1.1 ka,1.0ka和0.4ka前后风成砂沉积,沙地活化,指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低;在距今65ka和全新世适宜期(8.5~5.0ka),沙地固定成壤,砂质古土壤发育,指示气候湿润。另外,剖面中风成砂层数变多、厚度增加、粒径变粗指示了晚第四纪以来毛乌素沙地干旱化趋势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晚第四纪 石英光释光测年 沙漠演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2 位作者 薛祥煦 杨利荣 聂浩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0-596,共7页
以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为例,将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分为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沙漠化土地的粒度... 以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为例,将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分为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沙漠化土地的粒度特征及其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同时,以遥感解译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为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的区域分布。最后,探讨了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划分的理论意义、环境地质学意义和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毛乌素沙地 沙漠化 就地起沙 风沙侵入
下载PDF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付佩 王欢元 +4 位作者 罗林涛 韩霁昌 马增辉 童伟 程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246,共5页
砒砂岩和沙是毛乌素沙地的两种主要物质,是造成当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当地被称为"两害"。针对如何将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的技术问题,开展了砒砂岩和沙不同配比混合后的"复配土"特性研究,并在富... 砒砂岩和沙是毛乌素沙地的两种主要物质,是造成当地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当地被称为"两害"。针对如何将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的技术问题,开展了砒砂岩和沙不同配比混合后的"复配土"特性研究,并在富平县及榆阳工程示范区进行了作物试种,均已取得良好成效。实验结果表明,玉米和马铃薯分别适宜在砒砂岩与沙为1∶2和1∶5的复配土中生长。对大田试种后的土壤肥力水平与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均符合种植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 复配土 作物生长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毛乌素沙地景观提取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杨 魏海平 杨景荣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8-61,72,共5页
以沙漠化研究中农、林、牧生态交错脆弱带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对象,基于CBERS和TM遥感影像数据,对毛乌素沙地类型区提取的最优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指数定量研究了2000、2006、2013年间毛乌素沙地的演化... 以沙漠化研究中农、林、牧生态交错脆弱带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对象,基于CBERS和TM遥感影像数据,对毛乌素沙地类型区提取的最优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指数定量研究了2000、2006、2013年间毛乌素沙地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机自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解译获取的沙地类型区得到的总体精度最高,在86.21%以上,是荒漠化土地分类的理想手段;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响应关系。目前4种沙地类型斑块均呈现不稳定状态,其中流动型沙地和半流动性沙地的空间位置变化较为显著,呈现由西南部逐步向西北部和南部推移或转移的趋势,斑块之间的演替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将频繁发生,但4种类型沙地的面积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由82.29%降至75.07%,证明通过治理,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环境总体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荒漠化 遥感信息提取 监督分类 景观格局
下载PDF
蒙陕交界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及其防治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容全 朱国荣 张本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危害包含了直接与间接危害2种类型;毛乌素沙地风沙危害主要是沙丘再流动,有3种危害途径。最后,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分布规律,分析了引起沙丘再流动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及其各自所占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沙地 风沙危害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治理新思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毛乌素沙地形成的时间已有几十万年,年降水量350~500mm,是以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带。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 毛乌素沙地形成的时间已有几十万年,年降水量350~500mm,是以森林草原和草原为主的地带。根据毛乌素沙地形成的特殊成因分析,提出了治理毛乌素沙地的新思路,即除植树种草之外,更要注意利用该区以南丰富的黄土物质改良沙地,这能够阻止大气降水通过沙层向深部的快速渗透,能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性,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植物固沙,能够加速植被的恢复,而且还能够在平坦的地区发展良田,能从根本上治理和利用这一沙地。由于该区紧邻黄土高原,土壤物质丰富,采取以土盖沙的改良方式对解决该区沙漠化问题应当是现实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特殊成因 治理措施 覆土盖沙
下载PDF
沙漠砂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杨维武 陈云龙 +3 位作者 刘海峰 马菊荣 韩莉 宋建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沙漠砂替代率、粉煤灰掺量、砂率和水胶比对沙漠砂高强混凝土7、28d抗压强度和28d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进一步研究不同沙漠砂替代率对沙漠砂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沙漠砂替代率、粉煤灰掺量、砂率和水胶比对沙漠砂高强混凝土7、28d抗压强度和28d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进一步研究不同沙漠砂替代率对沙漠砂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沙漠砂替代中砂配制高强混凝土是可行的;综合考虑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的研究成果,沙漠砂高强混凝土中沙漠砂的最佳替代率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砂 高强混凝土 正交试验 单因素试验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砂替代率对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维武 陈云龙 +4 位作者 刘海峰 马菊荣 韩莉 宋建夏 杨登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7-219,共3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水胶比、砂率和外加剂掺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沙地砂替代率对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其应力-应变曲线进一步研究沙地砂替代率对高强混凝土抵抗变形能力和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沙地砂替代建筑用... 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水胶比、砂率和外加剂掺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沙地砂替代率对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其应力-应变曲线进一步研究沙地砂替代率对高强混凝土抵抗变形能力和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沙地砂替代建筑用砂配制高强混凝土是可行的,沙地砂高强混凝土中沙地砂的最优替代率为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砂 高强混凝土 单因素实验 韧性
下载PDF
振冲砂桩复合地基单桩最优桩间距的确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治军 王继华 +8 位作者 何军 李喜安 宋焱勋 宋继文 马崇 王锦霞 李亮 陈文军 贾丽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609,共4页
通过现场振冲砂桩施工及标贯试验,围绕振冲砂桩复合地基砂桩的合理间距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各种试验工况中,1.4m工况的桩间距为振冲砂桩施工的最优间距。分析认为对于振冲砂桩施工法而言,当地层条件、振动力、振动频率及施... 通过现场振冲砂桩施工及标贯试验,围绕振冲砂桩复合地基砂桩的合理间距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各种试验工况中,1.4m工况的桩间距为振冲砂桩施工的最优间距。分析认为对于振冲砂桩施工法而言,当地层条件、振动力、振动频率及施工工艺一定时,实际密实效果主要与桩间距有关。在与本文试验场地条件相似的场地进行振冲砂桩复合地基施工时,对于桩径为1m的砂桩,其设计桩间距至少应控制在1.6m以下。同时指出,由于振冲砂桩的制桩成本较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尽量采用小间距以获得更好的挤密效果。本文得出的结论为沙漠地区振冲砂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风积砂 振冲砂桩 桩间距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菊荣 韩莉 +1 位作者 刘海峰 陈云龙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4-216,242,共4页
我国是沙漠比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西部地区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用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中砂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需求,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出发,在这些地区探索利用沙漠砂替... 我国是沙漠比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西部地区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用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中砂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工程需求,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出发,在这些地区探索利用沙漠砂替代建筑用砂是必要的。本文以毛乌素沙漠南缘宁夏盐池地区沙地砂为切入点,通过实验研究,分析沙地砂替代率对不同龄期沙地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劈裂强度和比能量的影响,给出了沙地砂替代率对沙地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沙漠砂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砂 混凝土 抗压强度 劈裂强度 比能量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砂土地基处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门青波 夏玉云 吴兴辉 《岩土工程技术》 2012年第2期74-77,85,共5页
在对毛乌素沙漠南缘风积砂进行水坠砂(静水沉积和浸水饱和分层碾压)、振冲密实法(振冲砂桩)及强夯等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基处理方式后风积砂的物理特性和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风积砂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优缺点,并对不... 在对毛乌素沙漠南缘风积砂进行水坠砂(静水沉积和浸水饱和分层碾压)、振冲密实法(振冲砂桩)及强夯等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基处理方式后风积砂的物理特性和地基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风积砂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优缺点,并对不同地基处理方式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风积砂 现场试验 地基处理 承载力
下载PDF
“四带一体”风沙路基平面防护体系建设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登峰 陈飞卫 +1 位作者 栗健 王宗鹏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15年第2期51-54,共4页
本文从设计理念、内容、方案、树种选择和栽植季节、实验后评价等方面探讨"四带一体"风沙路基平面防护体系建设,同时以毛乌素沙地的新建陶利庙至鄂托克前旗铁路为例进行风沙路基平面防护试验设计。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风沙路基 平面防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