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ssociated with Mud Diapir Structures in a Superimposed Basin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被引量:1
1
作者 QIAN Xing ZHANG Li +3 位作者 WU Shiguo SUN Zhongyu LEI Zhenyu LUO Shuaibi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861-875,共15页
Mud diapirs are significant structure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gas hydrate forma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A total of 30 mud diapirs were observed in the northwestern Ze... Mud diapirs are significant structure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s well as gas hydrate format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A total of 30 mud diapirs were observed in the northwestern Zengmu Basin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2D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The structur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an NW-SE trend near the shelf break of the Kangxi depression in the Zengmu Basin.The mud diapirs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according to their vertical shapes,intrusion heights,and effusive activities:tortoise,piercing,and nozzle types,which represent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of diapirism.The mud diapirs in the study area suggest that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mud diapirs considerably exceed the rock rupture limit of the overlying strata.Diapir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eps:the accommod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mud in the Zengmu Basin and the movement of plastic mud induced by gravity-driven flow and regional tectonic compression.Combining seismic interpretations with analyses of the regional geology and tectonic subsidence,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that rapid subsidence in the Kangxi depression sufficiently accommodated the vast amount of sediments deposited since the Middle Miocene,which 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mud diapirs.Furthermore,the N-S directional stress field in the Zengmu Basin and the gravity slide northward along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depression further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ud diapirs since the late Miocene.The mud diapir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s were accompanied by the accumulation and release of overpressured flu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 diapir genetic mechanism gravitational slide Zengmu Basi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Seismic Signature Analysis for Clarification of Mud Volcanoes from the New Mud Diapirs Discovered at the NE-SW Moroccan Atlantic Margin
2
作者 Asher Hategekamungu Nadia Mhammdi Amine Manar Mohamed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CAS 2022年第11期973-982,共10页
Our aim is to clarify mud volcanoes from the new mud diapirs resulting from the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low resolution Burmah oil “1973-1974” seismic data. The latter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arach... Our aim is to clarify mud volcanoes from the new mud diapirs resulting from the seismic attributes analysis applied to the low resolution Burmah oil “1973-1974” seismic data. The latter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arache and Tanger-Larache offshores from the NE-SW Atlantic margin. The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data was essential for this evaluation. In this case, we applied seismic signature analysis to four seismic profiles from the map of the seismic data set, which includes all new mud diapirs. This helped us to classify different types of mud diapirs within the seismic profiles. And as a result, six deep mud diapirs from the Prerifaine Nappe of Morocco, a shallow mud diapir, and four seafloor-piercing mud diapirs have been observed. Furthermore, the seafloor-piercing mud diapirs show a mushroom-shaped and conical-shaped cone. As they break through the seafloor, these kinds of cones characterize mud volcanoes. In this case, we may conclude that the resultant seafloor-piercing mud diapirs are likely to be mud volcanoes. However, more geological sampling and seafloor observation are still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ignature Analysis CLARIFICATION mud Volcanoes Discovered mud diapirs NW-SW Moroccan Margin
下载PDF
Diapir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aint on gas hydrate accumulation in the Makran accretionary prism, offshore Pakistan 被引量:5
3
作者 Zhen Zhang Gao-wen He +7 位作者 Hui-qiang Yao Xi-guang Deng Miao Yu Wei Huang Wei Deng Syed Waseem Haider Naimatullah Sohoo Noor Ahmed Kalhoro 《China Geology》 2020年第4期611-622,共12页
The Makran accretionary prism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Eurasian Plate,Arabian Plate and Indian Plate and is rich in natural gas hydrate(NGH)resources.It consists of a narrow continental shelf,a broad continen... The Makran accretionary prism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Eurasian Plate,Arabian Plate and Indian Plate and is rich in natural gas hydrate(NGH)resources.It consists of a narrow continental shelf,a broad continental slope,and a deformation front.The continental slop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upper slope,middle slope,and lower slope.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diapir structure in the accretionary prism,namely mud diapir,mud volcano,and gas chimney.(1)The mud diapirs can be grouped into two types,namely the ones with low arching amplitude and weak-medium activity energy and the ones with high arching amplitude and medium-strong activity energy.The mud diapirs increase from offshore areas towards onshore areas in general,while the ones favor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NGH are mainly distributed on the middle slop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accretionary prism.(2)The mud volcanoe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along the anticline ridge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lower slope and the deformation front.(3)The gas chimneys can be grouped into three types,which are located in piggyback basins,active anticline ridges,and inactive anticline ridges,respectively.The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on the middle slop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accretionary prism and most of them are accompanied with thrust faults.The gas chimneys located at different tectonic locations started to be active at different time and pierced different horizons.The mud diapirs,mud volcanoes,and gas chimneys and thrust faults serve as the main pathways of gas migration,and thus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formation,accumulation,and distribution of NGH in the Makran accretionary prism.Mud diapir/gas chimney type hydrate develop in the middle slope,mud volcano type hydrate develop in the southern lower slope and the deformation front,and stepped accretionary prism type hydrate develop o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lower slope.The middle slope,lower slope and deformation fron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Makran accretionary prism jointly constitute the NGH prospec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hydrate mud diapir mud volcano Gas chimney Makran accretionary prism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Offshore Pakistan
下载PDF
非洲西海岸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平面地质结构特征研究
4
作者 廖天奇 姚泽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9,260,共9页
位于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缘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了大规模泥底辟,其活动时间和形成机理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对里奥-德雷盆地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面成图,对其中中新世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重新厘定。结果表... 位于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缘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了大规模泥底辟,其活动时间和形成机理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对里奥-德雷盆地三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和平面成图,对其中中新世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重新厘定。结果表明:(1)Nguti构造层顶面的泥底辟可分为北部隐伏区、中部刺穿区和南部刺穿区;(2)北部隐伏区的泥底辟形成于Nguti构造层沉积前,是受早期沉积作用控制的被动泥底辟;中部刺穿区的泥底辟形成于上新世S0构造层沉积前,是受重力构造作用控制的主动泥底辟;南部刺穿区的泥底辟形成于Nguti构造层沉积后,是受重力构造前缘逆冲断层控制的逆冲泥底辟;(3)泥底辟整体上为向南凸出的舌状体,分东、西两段,西段为北北西-北西走向,东段为北北东-北东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里奥-德雷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 大西洋
下载PDF
渤海地区底辟构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周心怀 余一欣 +4 位作者 汤良杰 彭文绪 魏刚 吕丁友 王应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8-521,共4页
渤海地区主要发育盐底辟和泥底辟,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渤海地区的底辟构造及其伴生构造的几何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底辟构造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盐底辟外部形态变化较大,周缘伴生构造包括盐边凹陷、龟背构造... 渤海地区主要发育盐底辟和泥底辟,根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渤海地区的底辟构造及其伴生构造的几何形态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底辟构造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盐底辟外部形态变化较大,周缘伴生构造包括盐边凹陷、龟背构造和丰富的正断层等,盐底辟的形成演化主要受重力滑动作用和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控制;泥底辟形态变化较小,主要受郯庐断裂带的走滑和反转作用控制。底辟作用形成的相关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都是渤海地区值得关注的有利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地区 盐底辟 泥底辟 底辟作用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发育演化与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规律 被引量:25
6
作者 何家雄 徐瑞松 +2 位作者 刘全稳 孙东山 万志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8,共8页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 泥底辟是南海北部边缘西区莺歌海盆地颇具特色的地震地质异常体,具有低密、低速及高温高压特征,其发育演化及所伴生的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2运聚分布乃至富集成藏均密切相关。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划分为"深埋型"(低幅度弱-中能量泥底辟)、"浅埋型"(高幅度中-强能量泥底辟)及"喷口型"(高幅度特强能量泥底辟)三大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晚期泥底辟及热流体活动不仅为浅层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提供了纵向的高速运移通道和运聚动力条件,促使深部天然气及CO2向浅层大量运移聚集,而且导致盆地具有烃源岩早熟、天然气运聚供大于散的晚期动平衡成藏,以及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规律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类型 热流体上侵 分块分层运聚 晚期富集成藏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量:25
7
作者 何家雄 祝有海 +3 位作者 马文宏 陈胜红 龚晓峰 崔莎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0-1732,共13页
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这些特殊的地质体,不仅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运动的窗口和地球深部流体活动特点的表征,而且其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火山与泥火山/泥底辟的主要差异及区别是所形成的物质基础及... 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及含气陷阱这些特殊的地质体,不仅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运动的窗口和地球深部流体活动特点的表征,而且其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火山与泥火山/泥底辟的主要差异及区别是所形成的物质基础及源动力不同,前者主要反映地壳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其物资基础来源于火山幔源活动上侵和喷发的岩浆物资;后者则是在结晶基底以上的沉积盆地中,由快速沉积充填的欠压实泥页岩发生塑性流动而产生底辟上拱所形成的产物,其物质基础为巨厚欠压实泥页岩。含气陷阱则为气侵或富含气地层所形成的地震反射畸变之痕迹。火山、泥火山/泥底辟发育演化及展布与油气运聚成藏存在明显的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且控制和制约了沉积盆地中油气分布与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及火山活动 泥底辟/泥火山 含气陷阱 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油气运聚特点
下载PDF
东海与泥底辟构造有关的天然气水合物初探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汗青 吴时国 +2 位作者 徐宁 王秀娟 张光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根据所获得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冲绳海槽南部西侧槽坡附近以及海槽内部发育有一系列泥火山(底辟)构造,在地形上表现为泥火山地貌,在穿过泥火山的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典型的泥底辟构造。对穿过泥底辟构造的DMS01-5地震剖面进一步... 根据所获得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冲绳海槽南部西侧槽坡附近以及海槽内部发育有一系列泥火山(底辟)构造,在地形上表现为泥火山地貌,在穿过泥火山的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典型的泥底辟构造。对穿过泥底辟构造的DMS01-5地震剖面进一步的处理和解释发现,泥底辟构造顶部存在明显的似海底反射(BSR),其与海底反射波组极性相反,在BSR之上存在振幅空白带,在速度谱上出现速度异常,指示存在与泥火山有关的天然气水合物。从世界广泛发现的与泥底辟构造有关的天然气水合物来看,天然气水合物既可以在泥底辟构造的丘状外围成藏,也可以在其外围的海底沉积物中产出。在泥底辟构造的丘状外围附近,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制类似于传统的矿物低温热液的形成;在泥底辟构造外围海底沉积物中,其形成过程类似于传统的矿物交代形成机制。冲绳海槽泥底辟构造的发育与很高的沉积速率和槽坡的活动断层有关。在冰期期间,长江携带大量的陆源物质直接输送到大陆坡地区,沉积速率达300 m/Ma,产生异常高压,同时张性断层极为发育,为流体的迁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在异常压力以及上覆地层压力作用下大量流体向上运移,从而发育大量的泥底辟构造。富含甲烷的流体易在其外围及外围海底沉积物中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火山 泥底辟构造 天然气水合物 东海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海底麻坑的形成与泥底辟发育和流体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20
9
作者 邸鹏飞 黄华谷 +2 位作者 黄保家 何家雄 陈多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6,共11页
麻坑作为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的标志,普遍分布于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区和莺东斜坡带。莺歌海盆地单个麻坑面积5×8—24×26m2,坑深一般在0.5—6.7m之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个别为长条状,最大的面积达300×580m2,坑深为117m。... 麻坑作为海底冷泉流体活动的标志,普遍分布于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区和莺东斜坡带。莺歌海盆地单个麻坑面积5×8—24×26m2,坑深一般在0.5—6.7m之间,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个别为长条状,最大的面积达300×580m2,坑深为117m。麻坑的形成与泥底辟多期次活动和气藏中天然气等流体的向上运移和喷发有关。麻坑发育区常伴有泥火山形成。地震剖面上有古麻坑(被掩埋的麻坑)的发育,表明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冷泉流体的喷发。在同一渗漏通道内由同一泥底辟形成的2次麻坑表明历史时期发生了2次间歇性的泥底辟上侵活动。依据莺歌海盆地麻坑深度,估计向上渗漏导致麻坑形成的深部气藏中的游离气层厚约16—9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坑 泥底辟 莺歌海盆地 游离气渗漏
下载PDF
晚期泥底辟控制作用导致神狐海域SH5钻位未获水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力峰 沙志彬 +1 位作者 梁金强 陆敬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0-456,共7页
海底泥底辟构造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密切,泥底辟既能为水合物提供充分的气源物质,同时又能促使地层温度场改变进而影响水合物成藏稳定性。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H5站位虽然BSR明显,但钻探证实不存在天然气水合物。该钻位温度剖面异常高,... 海底泥底辟构造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密切,泥底辟既能为水合物提供充分的气源物质,同时又能促使地层温度场改变进而影响水合物成藏稳定性。南海北部神狐海域SH5站位虽然BSR明显,但钻探证实不存在天然气水合物。该钻位温度剖面异常高,温度场上移,同时在其下伏地层中发现泥底辟构造和裂隙通道。根据上述事实并结合泥底辟发育各个阶段中的特点,认为泥底辟构造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具有控制作用。泥底辟发育早期和中期阶段,低热导率和低热量有机气体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而在晚期阶段,高热量液体上侵稳定带底界,导致水合物分解迁移。SH5站位很可能由于受到处于晚期阶段的泥底辟上侵而未能获取天然气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天然气水合物 神狐海域 南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褶皱构造样式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兰斌 孙家振 +2 位作者 夏晓燕 蒋武明 吴光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依据构造剖面特征和变形历史,按成因可将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构造分为:冲断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皱、底辟(泥拱)和复合型褶皱5种主要构造类型。冲断褶皱构造以基底卷入强烈隆升的单向挤压不对称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昆北断隆带... 依据构造剖面特征和变形历史,按成因可将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构造分为:冲断褶皱、断展褶皱、滑脱褶皱、底辟(泥拱)和复合型褶皱5种主要构造类型。冲断褶皱构造以基底卷入强烈隆升的单向挤压不对称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昆北断隆带;断展褶皱构造以基底卷入单向挤压断层扩展不对称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尕斯—扎哈泉断褶带;滑脱褶皱构造以中浅层滑脱型近于对称褶皱构造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英雄岭滑脱断褶带和中央坳陷带以及尕斯—扎哈泉断褶带浅部;底辟构造(泥拱构造)以塑性泥岩上拱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于中央坳陷带和英雄岭滑脱断褶带东部;复合褶皱构造由断展和滑脱型共同作用形成,主要分布于尕斯—扎哈泉断褶带、英雄岭滑脱断褶带的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拱构造 褶皱 构造样式 柴达木盆地西南
下载PDF
海底泥底辟(泥火山)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杰 孙美静 +2 位作者 苏明 杨睿 吴能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8-104,119,共8页
海底泥底辟(泥火山)与周缘发育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表现在静态要素和动态成藏2个方面。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运移通道类型,泥底辟(泥火山)携带的气体将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体来源。同时,含气流体沿着泥底辟(泥火山)的上... 海底泥底辟(泥火山)与周缘发育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表现在静态要素和动态成藏2个方面。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运移通道类型,泥底辟(泥火山)携带的气体将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气体来源。同时,含气流体沿着泥底辟(泥火山)的上侵,可能会导致上覆地层中温压场和地球化学组分的改变,进而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变化。因此,泥底辟(泥火山)将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如位于构造中心部位的矿物低温热液成藏模式和位于构造边缘的矿物交代成藏模式。另一方面,泥底辟(泥火山)的不同演化阶段将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富集产生不同的影响。早期阶段,泥底辟(泥火山)形成的运移通道可能并未延伸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导致气源供给不够充分;中期阶段,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晚期阶段,泥火山喷发带来的高热量含气流体引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热异常,可能导致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直至泥火山活动平静期,天然气水合物再次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泥火山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机制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与天然气及CO_2运聚规律剖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刘宝明 张树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9-358,共10页
莺歌海盆地属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新生代高热盆地,其高地温场及高大地热流主要集中于盆地中部莺歌海坳陷泥底辟构造带,因此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尤其是晚期泥底辟热流体活动控制了天然气及CO2的运聚富集规律。同时,由于热流体分区、... 莺歌海盆地属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新生代高热盆地,其高地温场及高大地热流主要集中于盆地中部莺歌海坳陷泥底辟构造带,因此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尤其是晚期泥底辟热流体活动控制了天然气及CO2的运聚富集规律。同时,由于热流体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性侵入,导致了壳源型CO2及烃类气运聚富集的差异性和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富集特点。总之,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是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根据CO2与烃类气的地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可以分析和预测其运聚规律,为天然气勘探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热流体 盆地热场特征 天然气运聚特点 控制因素分析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流体活动系统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24
14
作者 孙启良 吴时国 +1 位作者 陈端新 米立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52-4062,共11页
根据高精度的3D和2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着包括:泥火山、泥底辟、气烟囱、管状通道、多边形断层和构造断层等多种类型的流体活动系统.根据地... 根据高精度的3D和2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南海北部深水区存在着包括:泥火山、泥底辟、气烟囱、管状通道、多边形断层和构造断层等多种类型的流体活动系统.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断层有关的流体活动系统和柱状流体活动系统两大类.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的流体活动系统主要受构造和沉积两方面的影响.并且,气烟囱、泥底辟和泥火山存在着单向演化的关系,可以从是否有沉积物参与运移及是否喷出海底将它们区分开来.最后,本文探讨了流体活动系统对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重要影响,建立了南海北部流体活动系统的存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活动系统 泥火山 泥底辟 气烟囱 流体运移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构造成因机制与天然气运聚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敏强 钟志洪 +4 位作者 夏斌 李绪宣 孙珍 王良书 王振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5,共8页
莺歌海盆地的泥 -流体底辟构造发育演化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和超压体系形成演化的结果。与盆地构造类型密切相关的不均衡压实和热作用引起盆地超压体系的发育 ,而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则导致盆地中中新世以泥底辟作用为主 ,晚中新世—第... 莺歌海盆地的泥 -流体底辟构造发育演化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和超压体系形成演化的结果。与盆地构造类型密切相关的不均衡压实和热作用引起盆地超压体系的发育 ,而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则导致盆地中中新世以泥底辟作用为主 ,晚中新世—第四纪以流体底辟作用为主 ,其中 ,早期泥底辟阶段形成的构造形态对晚期流体底辟作用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莺歌海组浅层底辟圈闭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泥-流体底辟 不均衡压实 热作用 幕式充注
下载PDF
泥岩底辟成因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尼日尔Termit盆地底辟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芝尧 钱茂路 +3 位作者 苏俊青 刘志英 王瑀 汤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5,共7页
底辟多为受断层影响的次生底辟,而尼日尔Termit盆地早期断层不发育,同生底辟现象明显。通过实验模拟证实研究区泥岩底辟形成机理为:区域应力场压性分量为主动力,挤压塑性层上拱,再辅以不均匀负荷两侧挤压造成。根据受力类型及所处构造位... 底辟多为受断层影响的次生底辟,而尼日尔Termit盆地早期断层不发育,同生底辟现象明显。通过实验模拟证实研究区泥岩底辟形成机理为:区域应力场压性分量为主动力,挤压塑性层上拱,再辅以不均匀负荷两侧挤压造成。根据受力类型及所处构造位置,将研究区底辟分为坡折—挤压型、低凸—引张差异负荷型和凹陷—差异负荷型。泥岩底辟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为:1欠压实高压泥岩具有生烃潜力,在达到生烃门限后,可以生烃;2底辟上拱改善了油气垂向运移能力,产生的微裂缝利于高压流体排出;3泥岩底辟形成的圈闭主要为辟顶背斜和辟边岩性遮挡圈闭;4坡折带的中斜坡临近生烃凹陷,砂体条件优越,该部位底辟形成的圈闭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勘探实例表明:在底辟活动程度最强的东部坡折带,靠近Moul凹陷一侧的下组合探井,试油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成因机理 模型 油气成藏 Termit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央泥底辟带东方区与乐东区中深层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志杰 卢振权 +1 位作者 张伟 李晓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61,共13页
莺歌海盆地位于越南与我国海南岛西南之间的莺歌海海域,迄今为止天然气勘探已经发现东方1-1和乐东15-1等浅层气田群。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目前仅在东方区东方13-1、13-2构造岩性圈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通过中央泥... 莺歌海盆地位于越南与我国海南岛西南之间的莺歌海海域,迄今为止天然气勘探已经发现东方1-1和乐东15-1等浅层气田群。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目前仅在东方区东方13-1、13-2构造岩性圈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通过中央泥底辟带东方区和乐东区浅层气藏地质条件及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重点剖析了东方区中深层高温超压气藏形成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其成藏主控因素,强调来自越南西部(莺西斜坡)物源、储集物性较好的上中新统黄流组海底扇储盖组合及其岩性圈闭,是其高温超压领域天然气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中央泥底辟带东南部乐东区中深层迄今尚未开展大规模天然气勘探,但天然气地质条件与东方区基本一致,只是其物源供给体系、储集层及储盖组合类型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依据目前资料分析尚好,能够形成商业性高温超压天然气藏。因此,预测乐东区中深层亦具备较好天然气运聚成藏条件,天然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泥底辟带 浅层气成藏条件 中深层成藏条件 天然气勘探前景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泥底辟/气烟囱基本特征及其与油气和水合物成藏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伟 梁金强 +2 位作者 何家雄 丛晓荣 苏丕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7期11-23,共13页
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琼东南盆地南部及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质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泥底辟及气烟囱分布特征、发育演化特点、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和水合物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泥底辟及气烟囱主要相对集中发育于凹陷中心或凹... 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琼东南盆地南部及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质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泥底辟及气烟囱分布特征、发育演化特点、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和水合物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泥底辟及气烟囱主要相对集中发育于凹陷中心或凹陷与凸起构造转换带,具有杂乱模糊地震反射特征且其模糊带形态各异;泥底辟及气烟囱展布规模大小不一,刺穿层位及幅度亦存在明显差异,且常常伴生强烈的热流体活动;泥底辟及气烟囱形成受控于沉积充填的巨厚欠压实泥页岩及其伴生的高温超压潜能、断层裂缝及构造薄弱带和有机质生烃增压等地质因素;泥底辟与气烟囱及其伴生断层裂隙是深部气源向浅层运移聚集的优势通道,通过这些流体运聚的高速通道,可以将其运移至上覆新近系储层和深水海底浅层高压低温稳定域,最终形成深部常规油气藏与海底浅层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纵向叠置复式聚集的组合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气烟囱 发育演化特征 深部常规油气藏 浅层水合物 南海北部陆坡
下载PDF
泥底辟输导流体机制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杰 孙美静 +2 位作者 杨睿 苏明 严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9-1407,共9页
详细阐述不同成因的泥底辟流体输导模式,探讨了泥底辟输导体系的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神狐海域泥底辟输导体系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底辟核外部伴生断裂、底辟核内部流体压裂裂缝和边缘裂缝带均可作为输导流体... 详细阐述不同成因的泥底辟流体输导模式,探讨了泥底辟输导体系的演化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神狐海域泥底辟输导体系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底辟核外部伴生断裂、底辟核内部流体压裂裂缝和边缘裂缝带均可作为输导流体的通道。根据运移通道和动力等差异性,提出泥底辟输导流体的2种端元模式:超压-流体压裂输导型和边缘构造裂缝输导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泥底辟(泥火山)的不同演化阶段对水合物的形成、富集和分解的影响。早期阶段,泥底辟形成的运移通道可能未延伸到水合物稳定带,导致气源供给不够充分;中期阶段,水合物成藏条件匹配良好,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晚期阶段,泥火山喷发引起水合物稳定带的热异常,可能导致水合物分解,直至泥火山活动平静期,水合物再次成藏。神狐海域内泥底辟分为花冠状和穹顶状两类,花冠状泥底辟以超压-流体压裂输导型为主;穹顶状泥底辟以底辟边缘裂缝输导型为主。泥底辟输导体系的差异性可能是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非均质分布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底辟 输导体系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机制 神狐海域
下载PDF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泥底辟流体成矿特征初探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峰 唐菊兴 +5 位作者 范小华 陈洪德 陈生华 陈文彬 王成辉 解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1-370,共10页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与油气的生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泥底辟构造在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泥底辟的上侵,塑性泥流夹带大量气体到构造圈闭中释放压力,扩大成矿空间;其次,流体的去气作用在构造圈闭中...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与油气的生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泥底辟构造在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泥底辟的上侵,塑性泥流夹带大量气体到构造圈闭中释放压力,扩大成矿空间;其次,流体的去气作用在构造圈闭中进行一系列的强改造活动,进而促使铅锌矿体的形成。文章通过对金顶铅锌矿床形成有关的泥底辟流体的来源、流体形成原因、流体在张性-挤压走滑盆地阶段的演化及金顶铅锌矿床成矿的泥底辟流体特征的分析,认为兰坪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与泥底辟构造密切相关,该矿床具泥底辟流体的成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泥底辟 流体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