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tleman disease and TAFRO syndrome: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consciousness is the key 被引量:1
1
作者 Qian-Yun Zho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5期1536-1547,共12页
BACKGROUND Castleman disease(CD)and TAFRO syndrome are very rare in clinical practice.Most clinicians,especially non-hematological clinicians,do not know enough about the two diseases,so it often leads to misdiagnosis... BACKGROUND Castleman disease(CD)and TAFRO syndrome are very rare in clinical practice.Most clinicians,especially non-hematological clinicians,do not know enough about the two diseases,so it often leads to misdiagnosis or missed diagnosis.AIM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CD and TAFRO syndrome.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of 39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CD from a single medical center.RESULTS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identified 18 patients(46.15%)with un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UCD)and 21 patients(53.85%)with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MCD),the latter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13 patients(33.33%)with idiopathic 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not otherwise specified(iMCD-NOS)and 8 patients(20.51%)with TAFRO syndrome.UCD and iMCD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reatment,and prognosis.However,a few patients with MCD were diagnosed as UCD in their early stage.There wa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of Thrombocytopenia,anasarca and elevated creatinine,which we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AFRO syndrome.In UCD group,the pathologies of lymph modes were mostly hyaline vascular type(13/18,72.22%),however plasma cell type or mixed type could also appear.In iMCD-NOS group and TAFRO syndrome group,the pathologies of lymph mode shown polarity of plasma cell type and hyaline vascular type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TAFRO syndrome,patients with iMCD-NOS were diagnosed more difficultly.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types of CD are not completely separate,there is an intermediate situation or mixe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ends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type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tients with CD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pathological type.TAFRO syndrome is a special subtype of iMCD with uniqu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 disease Diagnosis lymph node biopsy TAFRO syndrome
下载PDF
Hypercalcemia-Leukocytosis syndrome and adenosquamous lung carcinoma:An overlooked conjugation
2
作者 JOÃO OLIVEIRA PEREIRA JOÃO GAMA +1 位作者 DIANA FERREIRA ARSÉNIO SANTOS 《Oncology Research》 SCIE 2021年第2期81-85,共5页
Hypercalcaemia and leukocytosis are two paraneoplast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Adenosquamous carcinoma is a rare and aggressive histological subtype of lung cancer consisting of adenocarcinoma and sq... Hypercalcaemia and leukocytosis are two paraneoplastic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Adenosquamous carcinoma is a rare and aggressive histological subtype of lung cancer consisting of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omponents.We report the case of a 57-year-old male smoker who wa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Room with skull and neck tumefactions,confusion and deteriorated general condition.The complementary study in the ER revealed severe hypercalcaemia(19.8 mg/dL),leukocytosis(18.7×10^(9)/L)and extensive osteolytic lesions of the skull on cranioencephalic computer tomography(CT).The patient was stabilized and admitted.Thoracoabdominopelvic CT showed lung parenchyma consolidation with necrotic areas,supra and infradiaphragmatic adenopathies and scattered osteolytic lesions.Percutaneous lymph node biopsy was consistent with metastasis of adenosquamous lung carcinoma.The patients’clinical situation evolved unfavourably after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This case is characterized by a rare presentation of advanced stage adenosquamous lung carcinoma with scattered osteolytic lesions and severe hypercalcaemia-leukocytosis syndrome,an underrecognized marker of poor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calcaemia-leukocytosis syndrome adenosquamous lung carcinoma skull metastases percutaneous lymph node biopsy
下载PD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xillary Web Syndrome:An Overview
3
作者 Elan YANG Xiongwei LI Xiao LONG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0年第2期128-136,共9页
Axillary web syndrome(AWS)is a self-limiting disease that can occur as an early or possibly l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post-axillary surgery.This syndrom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pread of the cords of subcutaneo... Axillary web syndrome(AWS)is a self-limiting disease that can occur as an early or possibly l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post-axillary surgery.This syndrom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pread of the cords of subcutaneous tissue extending from the axilla into the arm and is clinically associated with pain and limited movement of the shoulder in the affected limb.Although its pathophysiology is not well established,the most common cause is surgery-related axillary lymphatic injury.Both the ech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sults support the lymphatic hypothesis.The diagnosis of AWS is based on physical examination.Risk factors may include extensiveness of surgery,younger age,hypertension,lower body mass index,ethnicity,and healing complications.Effective clinical intervention shortens the natural course of AW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WS.Treatments may include physical therapy,drug therapy,manual drainage,instrument-assisted soft tissue mobilization(IASTM),thoracic manipulation and stretching,manual axial distraction,percutaneous needle cord disruption with fat grafting and Xiaflex injection,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Routin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AWS may not be recommended.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llary web syndrome Breast cancer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下载PDF
冠状动脉Z值等四联指标模型对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的辅助诊断价值
4
作者 张绍洁 阎国辉 甘书芬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Z值联合发热时间、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四联指标模型对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收治的怀疑为川崎病的患儿165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Z值联合发热时间、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四联指标模型对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收治的怀疑为川崎病的患儿165例,以临床诊断标准作为金标准最终确诊的83例为病例组(包括不完全川崎病),排除川崎病诊断的82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冠脉Z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川崎病四联指标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用约登指数确定最佳诊断阈值。用Kappa值评价四联指标模型与临床诊断标准的一致性。结果冠脉Z值、发热时间、IL-6、CRP是川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冠脉Z值1.5,发热时间5.5 d,IL-631 pg/mL,CRP 42 mg/L。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四联指标模型AUC为0.960,Kappa值为0.867,诊断价值高于各独立危险因素,与临床诊断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冠脉Z值联合发热时间、IL-6、CRP构建的四联指标模型能有效地辅助临床诊断并减少漏诊,为提高KD诊断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 Z值 发热时间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病儿瓣膜炎性损伤与IL-6/STAT3信号通路表达变化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李丽 张谦 +1 位作者 刘冬 孙爽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397-2403,共7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支原体感染病儿瓣膜炎性损伤与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KD-MP)感染...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支原体感染病儿瓣膜炎性损伤与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KD-MP)感染病儿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6例单纯KD病儿为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病儿瓣膜炎性损伤情况。再根据KD病儿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伤(CAL)损伤分为CAL组(n=84)、无CAL组(n=72),比较两组病儿IL-6和STAT3表达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D病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比较KD并CAL不同预后病儿IL-6和STAT3表达变化,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IL-6、STAT3水平对KD并CAL病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KD病儿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初诊CAL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KD病儿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IL-6 mRNA表达水平和STAT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51.32±12.62)mg/L比(36.58±10.98)mg/L,(1.33±0.35)μg/L比(1.21±0.31)μg/L,(84.69±15.66)mm/h比(49.62±16.43)mm/h,4.14±1.09比3.06±1.15,2.81±0.89比1.68±0.54,均P<0.05]。CAL组病儿IL-6、STAT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CAL组(4.13±1.22比2.56±0.87,2.46±0.71比1.55±0.44,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IL-6 mRNA、STAT3 mRNA表达是KD病儿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KD并CAL预后良好组病儿IL-6、STAT3 mRNA表达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3.57±1.06比4.57±1.13,1.94±0.58比2.87±0.87,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L-6、STAT3及其联合预测KD并CAL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81、0.91,且联合检测的AUC高于IL-6、STAT3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KD合并MP病儿瓣膜炎性损伤更为严重,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是其危险因素,且该信号通路对KD并CAL病儿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瓣膜炎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支原体感染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应变定量分析技术评估川崎病患儿左心房功能
6
作者 耿笑端 刘云 +1 位作者 栗河舟 吴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观察应变定量分析技术评估川崎病(KD)患儿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3例拟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KD患儿(KD组),包括23例冠状动脉扩张(扩张亚组)及20例无扩张(无扩张亚组);以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于KD急... 目的观察应变定量分析技术评估川崎病(KD)患儿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3例拟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的KD患儿(KD组),包括23例冠状动脉扩张(扩张亚组)及20例无扩张(无扩张亚组);以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于KD急性期(IVIG前10~12 h)、亚急性期(治疗后1周)及恢复期(治疗后6~10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收缩期存储应变(LASr)、舒张早期管道应变(LAScd)、舒张晚期收缩应变(LASct),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应变(LS);比较组间及KD亚组间不同时期左心房应变参数,以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急性期KD患儿左心房与左心室应变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LASr、LAScd、LASct、LVGLS及左心室各节段L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KD组恢复期基底段LS低于对照组(P<0.05)。KD组内,相比急性期,亚急性期LASr、LAScd、LASct、LVGLS及左心室各节段LS均明显增加(P均<0.05),恢复期LASr、LAScd、LASct、LVGLS、中间段LS及心尖段LS均较亚急性期进一步增加(P均<0.05)。急性期KD患儿LASr、LAScd与LVGLS、中间段LS、心尖段LS均呈正相关(r=0.43~0.67,P均<0.05)。亚组间急性、亚急性期左心房LS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扩张亚组恢复期LASr、LAScd均低于无扩张亚组(P均<0.05),亚组间LAS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左心房功能改变与其左心室收缩功能密切相关,且在KD恢复期受冠状动脉扩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血清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7
作者 焦丽华 王晓青 刘寅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814-18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2例急性期川崎病病儿(川崎病组)和182例健康儿童(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2例急性期川崎病病儿(川崎病组)和18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川崎病病儿根据入院时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L组(n=38)和无CAL(N-CAL)组(n=144)。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川崎病合并CAL的影响因素;血清NT-proBNP、CTnI对川崎病合并CAL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川崎病组血清NT-proBNP(204.96±41.37)ng/L、CTnI(5.78±0.82)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52±7.18)ng/L、(1.94±0.16)μg/L](P<0.05)。CAL组病儿血清NT-proBNP(263.91±52.68)ng/L、CTnI(6.63±0.97)μg/L水平均明显高于N-CAL组[(189.40±38.39)ng/L、(5.56±0.78)μ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NT-proBNP、CTnI是影响川崎病病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T-proBNP、CTnI及联合诊断川崎病病儿合并CAL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4(0.77,0.91)、0.81(0.74,0.89)、0.92(0.87,0.96)。结论川崎病合并CAL病儿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升高,且二者与CAL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以用于早期诊断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损害 氨基末端脑肽钠前体 心肌肌钙蛋白I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并发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杨湖 雷君 +1 位作者 杨丽 彭小铜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并发胸腔积液(PE)的临床特点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46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并发PE的11例患儿为KD-PE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选取未并发PE的KD患儿118例为KD对照组。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并发胸腔积液(PE)的临床特点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46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并发PE的11例患儿为KD-PE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选取未并发PE的KD患儿118例为KD对照组。分析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KD患儿并发PE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KD-PE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KD-PE组患儿呼吸道症状均较轻,10例为少量PE。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出C反应蛋白(CRP,OR=1.045,95%CI:1.009~1.082)及白蛋白(ALB,OR=0.755,95%CI:0.591~0.964)2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回归方程为Logit(P)=2.221+0.044×CRP-0.281×ALB。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57(95%CI:0.911~1.00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校准模型曲线与实际模型曲线重合良好(χ^(2)=4.320,P=0.827),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CRP升高是KD并发PE的危险因素,ALB升高是保护因素,本模型准确度、辨识能力及净获益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胸腔积液 C反应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 列线图
下载PDF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川崎病心肌缺血的价值
9
作者 李益卫 赵瑞芳 +3 位作者 沈燕丽 施磊峻 徐丽特 张碧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590,598,共5页
目的 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估儿童川崎病心肌缺血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8月—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有川崎病病史且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冠状动脉瘤者78例,行腺苷负荷MPI,分... 目的 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估儿童川崎病心肌缺血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8月—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有川崎病病史且经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有冠状动脉瘤者78例,行腺苷负荷MPI,分析腺苷负荷试验的安全性,并检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7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组腺苷负荷MPI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78例患儿均完成腺苷负荷试验,无严重副作用发生。其中44例负荷试验阴性者未行静息显像,减少了56.4%(44/78)的辐射暴露。腺苷负荷MPI检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0.6%(40/66)。冠状动脉无狭窄组40.3%(21/52)、轻中度狭窄组35.7%、明显狭窄组66.7%的患儿负荷试验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9,P=0.205)。结论 腺苷负荷试验在儿童中安全可行,负荷优先成像策略可减少辐射暴露,腺苷负荷MPI对评估、监测川崎病患儿心肌缺血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病变 心肌缺血 心肌灌注显像 儿童
下载PDF
2000~2004年北京川崎病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3
10
作者 张永兰 杜忠东 +9 位作者 赵地 杜军保 鲁珊 衣京梅 侯安存 周忠蜀 丁国芳 林瑶 刘冲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儿童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急性期预后。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儿童KD调查及北京第1次KD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回顾性记录自2000... 目的 进一步了解北京儿童川崎病(KD)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和急性期预后。方法 按照日本全国儿童KD调查及北京第1次KD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向北京及其郊区所有拥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发出调查问卷,回顾性记录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的所有KD患儿。结果 北京45家有儿科住院病床的医院参加调查,共计报告1107例患儿。5年KD发病率为40.9~55、1/10万5岁以下儿童,平均49.4(95%CI,46、6~52.4)/10万5岁以下儿童。2000~2004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Pα〈0.05)。发病年龄1个月~13.8岁,中位年龄2.0岁,其中5岁以下占87.4%;男女发病比例为1、83:1;春、夏有2次发病高峰,以夏季最高,2000和2004年在2次高峰基础上冬季还有1次发病高峰。复发15例,复发率1.4%;有家族史2例,占0.2%。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为最少见的临床特征,患儿急性期无死亡。结论 2000~2004年北京KD发病率较前5年升高,但仍低于日本。发病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以往报道相似,但季节分布不同,除每年春、夏2次流行高峰外,2000和2004年冬季出现第3个发病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发病率 流行病学 预后
下载PDF
血浆前白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春雨 刘丽丽 +2 位作者 廖莹 杜军保 金红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浆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探讨联合分析PA和CRP变化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08例川崎病患者...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浆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探讨联合分析PA和CRP变化预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08例川崎病患者病例资料,包括血浆中PA、CRP水平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等。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ROC曲线分析等统计方法,对PA和CRP在疾病时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冠状动脉病变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联合分析血浆PA及CRP的变化在预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意义。结果:在川崎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浆PA水平为(44.6±34.9)mg/L,较正常参考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RP水平为(88.4±46.7)mg/L,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血浆PA<80 mg/L的55例患者中,以76.5 mg/L为界限,CRP<76.5 mg/L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扩张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和CRP在川崎病急性期有明显变化,联合分析PA和CRP的变化,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C-反应蛋白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及免疫学效应比较 被引量:16
12
作者 丁艳 尹薇 +2 位作者 熊越华 彭芳 范毅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8-952,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效应。方法 232例KD患儿随机分为3组:IVIG 1g/kg×1次组,IVIG 1g/kg×2次组,IVIG 2g/kg×1次组。对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 目的评价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效应。方法 232例KD患儿随机分为3组:IVIG 1g/kg×1次组,IVIG 1g/kg×2次组,IVIG 2g/kg×1次组。对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观察患儿总热程、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手足肿胀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冠状动脉病变(CAL)恢复情况,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T、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变化情况,并对治疗前后组内结果、治疗后组间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的WBC、FIB、CRP、CD3、CD4、CD19细胞百分比、CD4/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IgG、CD8、NK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ESR、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儿治疗前的CAL发生率、WBC、FIB、CRP水平、CD3、CD4、CD19、CD8、NK细胞百分比、IgG水平、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三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CAL发生率、WBC、FIB、CRP水平、CD3、CD4、CD19、CD8、NK细胞百分比、CD4/CD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的IgG水平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VIG 1g/kg×2次组及IVIG 2g/kg×1次组均高于IVIG 1g/kg×1次组(P<0.05),IVIG 1g/kg×2次组与IVIG 2g/kg×1次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 1g/kg×1次治疗KD与IVIG 1g/kg×2次及IVIG 2g/kg×1次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效应相当,其对冠状动脉的近期及远期保护效应相当,按照效益/价值比原则,IVIG 1g/kg×1次的治疗方法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岩 常凤玲 +3 位作者 冯俊 翟慧萍 秦金霞 卢芙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L发生的高危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川崎病住院治疗的87例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L发生的高危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川崎病住院治疗的87例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重点观察冠状动脉,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瘤、血栓及冠状动脉狭窄。常规测量冠状动脉内径,对伴有CAL者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进行跟踪随访。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NCAL)组和CAL组,比较2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分析其与发生CAL的关系。结果 87例患儿中,NCAL 46例(52.9%),CAL 41例(47.1%)。其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5例,右冠状动脉扩张9例,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4例。CAL组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均明显缩小(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转归,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是川崎病并发CAL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降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华斌 罗菲菲 +1 位作者 蒋莉 胡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皮质激素在治疗川崎病患儿当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系统搜索医学文献引擎,纳入相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高质量研究文献,分析皮质激素对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按照既定的纳入标准筛选后共... 目的:系统评价皮质激素在治疗川崎病患儿当中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作用。方法系统搜索医学文献引擎,纳入相关的前瞻性随机对照高质量研究文献,分析皮质激素对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按照既定的纳入标准筛选后共有8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纳入分析。总体研究提示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比单用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能显著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OR:0.32,95%CI:0.14~0.71,P=0.005),且两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33~4.67,P=0.75)。亚组分析显示,患儿的年龄似乎对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没有影响;同时,皮质激素能降低非IVIG抵抗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风险(OR:0.53,95%CI:0.28~1.01,P=0.05),而对于IVIG抵抗患儿,糖皮质激素降低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作用似乎更加显著(OR:0.19,95%CI:0.09~0.39,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IVIG和阿司匹林能够安全有效降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并发生风险,且IVIG抵抗患儿可能是皮质激素联合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的最大获益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M eta分析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玉华 吴本清 +2 位作者 黄若谷 肖智辉 王慧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49-2651,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特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发热3~5 d收治我院儿科,最后确诊为KD的10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无MP感染组和合并MP感染组。对两组患儿外周血...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特征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发热3~5 d收治我院儿科,最后确诊为KD的10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无MP感染组和合并MP感染组。对两组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两组的治疗与转归。结果 107例KD患儿中合并MP感染者36例,占33.64%。合并MP感染组患儿hs-CRP、PCT、ALT、CK-MB水平高于无MP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MP感染组与合并MP感染组WBC、PLT、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MP感染组冠状动脉异常19例(占26.76%),合并MP感染组21例(占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P<0.05)。无MP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6.5±2.1)d,合并MP感染组(8.9±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1~3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两组冠状动脉损害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MP感染KD患儿hs-CRP、PCT、GPT、CK-MB水平高于无MP感染的KD患儿,且病程长,冠状动脉损害多,合并其他脏器损害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肺炎 支原体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丹 冯媛 +3 位作者 耿玲玲 南楠 张翠 李小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2-446,共5页
背景用标准方案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存在部分患儿治疗无效的问题,此部分患儿形成冠脉瘤的风险增加,给予生物制剂或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经济压力及不良反应大,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小剂量甲... 背景用标准方案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存在部分患儿治疗无效的问题,此部分患儿形成冠脉瘤的风险增加,给予生物制剂或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经济压力及不良反应大,需要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观察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1月—2017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第2次IVIG冲击治疗,观察组在第2次IVIG冲击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第2次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第2次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个月时冠状动脉损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1.2%(52/57),高于对照组的75.4%(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IL-6、TNF-α水平及冠状动脉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后72 h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IVIG治疗后1、3个月时冠状动脉损伤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两组冠状动脉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低体温、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3 d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IVIG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反应,促进损伤冠状动脉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甲基泼尼松龙 静脉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23和前清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菱 俞晗春 +5 位作者 陈圆玲 钟世玲 狄亚珍 孙楠 王佳佩 沈梦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4437-4443,共7页
目的观察典型川崎病(KD)及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血清白介素23(IL-23)、前清蛋白(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探讨其在I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7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的KD患... 目的观察典型川崎病(KD)及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血清白介素23(IL-23)、前清蛋白(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探讨其在I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7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的KD患儿56例为病例组。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典型KD组(45例)和IKD组(11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是否异常分为超声心动图异常组(心超阳性组,11例)及超声心动图正常组(心超阴性组,45例)。同期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3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指标,检测血清IL-23、PA、清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典型KD组与IKD组性别、年龄、总热程、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时间、唇及口腔改变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手足硬肿发生率、指趾端脱皮发生率、肛周脱皮发生率、卡疤红发生率、IL-23、PA、ALB、TG、TC、LDL-C、HDL-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发生率、皮肤改变发生率、结膜充血发生率与IK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IL-23、CRP水平高于缓解期,PA、ALB、TG、TC、LDL-C、HDL-C水平低于缓解期(P<0.05)。病例组KD患儿急性期IL-23、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A、ALB、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KD患儿急性期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超阳性组与心超阴性组性别、总热程、TG、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超阳性组年龄、首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时间、IL-23、PA、ALB、HDL-C、CRP水平与心超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IL-23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PA水平与ALB、HDL-C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ALB水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TC水平与LDL-C、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KD患儿急性期HDL-C水平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IL-23、PA、HDL-C水平变化可为早期诊断IKD提供有意义的实验室依据;IL-23、PA、HDL-C水平对预测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白介素23 前清蛋白 脂蛋白类
下载PDF
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婧 张春霞 +3 位作者 雪梅 张丹 胡燕华 张小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71-874,880,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临床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的KD患儿416例为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Ⅱ、Ⅲ、Ⅳ级损害179例,为病例组,未损害的23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临床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的KD患儿416例为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Ⅱ、Ⅲ、Ⅳ级损害179例,为病例组,未损害的23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性别和血小板计数等44项可能为Ⅱ、Ⅲ、Ⅳ级损害的相关因素予以收集记录。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热程每增加1d、血小板计数每增加1×10^9L^-1、血沉每增加lmm/h、C反应蛋白每增加1μg/L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每增加1ng/L,促进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分别是原来的1.254、2.813、1.073、3.845和1.083倍(均OR〉I,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均P〈0.05),促进患病;男性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是女性的12.276倍(OR〉1,其95%可信区间内不包含1,P〈0.05),亦促进患病;而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及其应用初始时间为5~〈10d。促进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分别是不应用IVIG和应用其初始时间为〈5d或≥10d的0.412及0.115倍(均OR〈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均P〈0.05)。阻止患病。结论:增加热程、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男性为Ⅱ、Ⅲ、Ⅳ级损害的危险因素;而应用IVIG和应用初始时间5~9d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创伤和损伤 冠状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汪芸 孙丽萍 +5 位作者 刘敏 刘春燕 赵地 马官福 王俐 李尔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7-668,670,共3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探讨其在KD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2003年10月~2005年12月住院91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并分析二者间差异;分析病程不同时期、有无感染及是否出...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探讨其在KD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以2003年10月~2005年12月住院91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并分析二者间差异;分析病程不同时期、有无感染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下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1.急性期74例、亚急性期14例KD患儿血清PCT为0.55(0.30~2.09)μg/L和0.49(0.19~0.50)μg/L,33例健康对照PCT为0.16(0.14~0.24)μg/L。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儿与健康对照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原学阳性30例KD患儿PCT水平0.53(0.28~0.88)μg/L,61例病原学阴性KD患儿PCT水平0.50(0.30~1.93)μ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扩张患儿33例PCT为0.50(0.32~0.60)μg/L,58例冠脉无扩张患儿PCT为0.52(0.30~2.17)μg/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无其他系统并发症65例PCT为0.47(0.27~0.80)μg/L,其他系统并发症26例PCT为0.83(0.48~4.41)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PCT≤0.5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当PCT>0.5时,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4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血清PCT水平增高,尤以急性期明显,检测其水平有助于监测KD病程发展;有无并冠脉扩张KD患儿中PCT水平变化不大;并其他系统并发症KD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增高,随PCT增高,发生其他系统并发症的可能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降钙素原 并发症
下载PDF
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国成 易定华 +4 位作者 郑奇军 朱海龙 赵壁君 张金洲 张胜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1-872,共2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干预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7岁,冠状动脉瘤体直径1·5... 目的探讨终末期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干预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7岁,冠状动脉瘤体直径1·5~2·5cm,其中右冠状动脉多发冠状动脉瘤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冠状动脉瘤2例,左、右冠状动脉瘤2例。术前心电图显示ST改变5例。心脏超声EF值明显减低4例,心衰急诊入院1例。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室壁运动幅度减低1例。手术方法包括体外循环直视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4例,其中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切口远端支架置入。另1例直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全部自动复跳。术后ICU病程平稳,4例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心脏超声EF值明显提高,1例ST段及EF值改善不显著。结论临床Ⅲ期以上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外科干预,采用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及冠脉搭桥等综合方法,结合术后抗凝及免疫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瘤 心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