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黄韧带退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长峰 贾连顺 魏梅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486-48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黄韧带退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9例颈椎外伤患者的黄韧带标本,对其进行厚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用Woessner法及盐析法测定黄韧带中Ⅰ型与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对黄韧带厚度与Ⅰ、Ⅱ型胶原... 目的:探讨颈椎黄韧带退变和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9例颈椎外伤患者的黄韧带标本,对其进行厚度测量及组织学检查;用Woessner法及盐析法测定黄韧带中Ⅰ型与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对黄韧带厚度与Ⅰ、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颈椎黄韧带退变后弹力纤维含量下降,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含量增加,颈椎病组黄韧带厚度和Ⅰ/Ⅱ型胶原含量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椎不稳节段的黄韧带胶原含量较其它节段显著增加。结论:颈椎不稳与黄韧带退变密切相关,黄韧带中Ⅱ型胶原过度增加可能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退变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太存 邓展生 +3 位作者 王欢喜 朱峥嵘 童杰 龙文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161-2163,2166,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间隙者34例,4个椎间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术中硬膜撕裂2... 目的探讨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间隙者34例,4个椎间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咽痛6例。38例随访平均2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 ̄28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螺钉松动、钢板翘起3例。无钢板、螺钉折断等并发症。JOA评分平均提高8.4分,手术有效率为94.7%,优良率为78.9%。结论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减压 前路 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2例报告)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澎 李靖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8-660,共3页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8年4月,本院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JOA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1、2、3、6...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8年4月,本院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JOA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1、2、3、6、9、12个月摄片,观察植骨融合效果。[结果]32例获得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JOA评分,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和消失,由术前7~10分(平均8.6分)恢复至术后12~14分(平均12.8分);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1例术后3h颈部血肿形成,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个月螺钉松动,延长颈围外固定时间至术后6个月,固定节段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手术 椎间植骨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与无端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宏 卢一生 +5 位作者 张志敬 李玢 潘兵 许文根 邹庆 黄波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6期474-478,共5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钛网与无端盖钛网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1-01-2014-01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术治疗的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端盖钛网组40例患者记为A组,无端盖钛网46例患者记为...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钛网与无端盖钛网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1-01-2014-01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术治疗的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端盖钛网组40例患者记为A组,无端盖钛网46例患者记为B组。影像学评价指标为椎间高度,钛网沉陷率,融合节段前凸角度(Cobb角),颈椎曲度及钛网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结果 8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3月和1年。影像学测量:两组术后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月A组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钛网沉陷率明显低于B组,而两组钛网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3月及1年两组JOA评分及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与钛网下沉距离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端盖钛网在术后维持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方面均优于无端盖钛网,端盖钛网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钛网沉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钛网 端盖 并发症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刚(综述) 李放(审校)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3期2010-2013,共4页
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法主要有椎板切除和椎板成形术,近年来各种改良的和新增的手术方法不断地得以设计和描述来进一步提高减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出现了侧块钢板、椎弓根螺钉的应用。但每种手术都有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和并... 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法主要有椎板切除和椎板成形术,近年来各种改良的和新增的手术方法不断地得以设计和描述来进一步提高减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出现了侧块钢板、椎弓根螺钉的应用。但每种手术都有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本文综述了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发症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等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及其伸缩肌群扭矩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邓信昌 梁晓 王楚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颈椎运动、及伸缩肌群扭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颈椎运动、及伸缩肌群扭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单开门组)、32例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对比两组术后颈椎运动及伸缩肌群扭矩。结果术前,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患者的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右旋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较术前均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低于双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和本组术前比较均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颈椎中立位伸、屈肌群的等长收缩最大扭矩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是较双开门手术对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影响更大,对颈椎伸缩肌群扭矩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运动 扭矩
下载PDF
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严晓云 李玉伟 苗宝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5期146-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行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体位训练、气管与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术后采取精心细致的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颈部制动、康复指导及并发症防治,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行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体位训练、气管与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术后采取精心细致的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颈部制动、康复指导及并发症防治,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8例患者截瘫平面下移,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风险性高,手术前后科学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路联合手术 护理
下载PDF
慢性颈脊髓压迫的磁共振质谱成像
8
作者 张琥 杜炎鑫 +5 位作者 林定坤 陈博来 田铁桥 陈树良 陈加良 蔡懿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831-183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颈脊髓压迫患者脊髓磁共振质谱(1H-MRS)成像特点及临床意义,筛选颈脊髓慢性压迫下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将MRI证实为退变性颈脊髓压迫者34例,按照脊髓功能JOA评分分为两组:症状组(Ⅰ组)15例和无症状组(Ⅱ组)19例。... 目的探讨慢性颈脊髓压迫患者脊髓磁共振质谱(1H-MRS)成像特点及临床意义,筛选颈脊髓慢性压迫下出现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将MRI证实为退变性颈脊髓压迫者34例,按照脊髓功能JOA评分分为两组:症状组(Ⅰ组)15例和无症状组(Ⅱ组)19例。选择同时期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Ⅲ组)。3组分别测量颈髓代谢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肌醇(Ins)、谷氨酰氨(Glx)波峰下面积,计算NAA/Cr、Cho/Cr、Lac/Cr、Ins/Cr、Glx/Cr。结果 MR发现硬膜压迫4例,脊髓压迫30例,17例有脊髓异常信号。MRS检测发现Ⅰ组NAA/Cr和Glx/Cr较Ⅲ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7,P=0.007和Z=-3.011,P=0.003)。Ⅱ组Glx/Cr较Ⅲ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7,P=0.014)。Glx/Cr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保护因素,(Wald2=3.951,P<0.05,OR=0.23),MRI信号改变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2=13.561,P<0.001,OR=35.991)。结论 1H MRS可以半定量测量颈髓代谢物变化,从代谢角度反映颈髓慢性压迫损伤病理变化。脊髓型颈椎病颈髓NAA/Cr和Glx/Cr比值下降,NAA/Cr和Glx/Cr比值有评价脊髓神经功能的潜在价值。慢性脊髓压迫患者有乳酸峰出现,说明存在神经细胞缺血缺氧。Glx/Cr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保护因素,MRI信号改变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脊髓MRI信号改变的患者应该更注意随访和预防脊髓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脊髓压迫 磁共振质谱 代谢
下载PDF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人工植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4期68-71,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ydroxyapatite artificial bone)即HAB植骨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对颈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HAB植骨治疗...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ydroxyapatite artificial bone)即HAB植骨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和对颈脊髓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HAB植骨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法、X线片联合CT检查观察判定颈椎管平均矢状径扩大率、ROM、颈椎弯曲类型中前弯型比率、相邻椎间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状况等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最狭窄部颈椎管平均矢状径均改善明显;颈椎ROM由术前(41.7±10.1)°下降为(25.1±11.3)°;前弯型比率由术前下降5%;5年人工骨完全融合率为55.8%,症状体征得到改善,无局部异常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相邻椎间失稳。结论应用HAB的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后稳定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人工骨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春雷 李正维 +3 位作者 周伟 郑连杰 李靖年 南丰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3例患者接受传统C3~7单开...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受压节段两端行部分椎板切除,中央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3例患者接受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率、减压程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随访,并比较评估。结果41例全部获得随访,JOA评分恢复率A组为(62.0±26.4)%,B组为(6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后MRI均显示椎管减压充分,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A组为(2.75±2.68)%,B组为(5.23±2.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A组为(7.21±4.07)°,B组为(13.16±6.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者A组为22.2%,B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获得了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与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相比,在对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的影响以及轴性症状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轴性症状 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伟锋 王文己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411-2413,共3页
脊髓型颈椎病(CSM)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一经诊断常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可直接减压并可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尤其近年来前路非融合技术及微创技术迅速发展,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因单节段、连续两节段、多节段、... 脊髓型颈椎病(CSM)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一经诊断常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可直接减压并可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尤其近年来前路非融合技术及微创技术迅速发展,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因单节段、连续两节段、多节段、非连续节段CSM减压及稳定性重建方式不同,针对其治疗的最佳术式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 融合 微创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福豹 宋文慧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4期164-168,共5页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经典术式,手术近远期疗效好。但是有些患者在手术后可以出现轴性症状,并且发病率高,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术后轴性症状发生...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经典术式,手术近远期疗效好。但是有些患者在手术后可以出现轴性症状,并且发病率高,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和颈椎后伸机制的破坏及颈椎活动度的减少有关。目前对轴性症状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大部分学者通过对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改良来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性症状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有效颈椎管率、颈椎管率对退行性腰椎侧凸症、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覃静 李小峰 +1 位作者 陈海涛 黄海波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讨有效颈椎管率、颈椎管率对退行性腰椎侧凸症(DLS)、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及结合临床(金标准)诊断结果,分为DLS患者和非DLS患者各50例,CSM患者52例和非CSM患者48例。测量所有患者C6椎... 目的探讨有效颈椎管率、颈椎管率对退行性腰椎侧凸症(DLS)、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及结合临床(金标准)诊断结果,分为DLS患者和非DLS患者各50例,CSM患者52例和非CSM患者48例。测量所有患者C6椎体的有效颈椎管率和颈椎管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效颈椎管率和颈椎管率诊断DLS、CSM的价值。结果 DLS患者的有效颈椎管率低于非DLS患者(P<0.05),但两者的颈椎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M患者的有效颈椎管率、颈椎管率低于非CSM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有效颈椎管率、颈椎管率诊断DL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8、0.612(P>0.05),敏感性分别为62.0%、64.0%,特异性分别为58.0%、52.0%;有效颈椎管率、颈椎管率诊断CS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36(P>0.05),敏感性分别为82.7%、67.3%,特异性分别为79.2%、83.3%。结论有效颈椎管率、颈椎管率均对CSM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两者效果相当,但二者均对DLS的诊断价值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症 脊髓型颈椎病 有效颈椎管率 颈椎管率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带线锚钉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占寅 韩树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9期88-90,共3页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与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35例病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带线锚钉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与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35例病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带线锚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微型钛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带线锚钉组JOA评分与微型钛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微型钛板组评分高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最窄椎管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微型钛板组最窄椎管面积大于带线锚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两种固定方法均能增加脊髓受压患者病变部位的椎管面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微型钛板固定虽有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等缺点,但能有效防止再关门现象,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板 带线锚钉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永胜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第26期769-770,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0.5年 ̄7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临床疗效用JOA评分,术前平均5.5分,最终随访平均为14.6分,平均改变率为79.1%.结论后路...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0.5年 ̄7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临床疗效用JOA评分,术前平均5.5分,最终随访平均为14.6分,平均改变率为79.1%.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手术 单开门减压 疗效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术期护理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傅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行围术期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后,8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或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 目的探讨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5例行围术期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经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后,8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或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围术期全面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 颈椎前路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单开门术中锚定法与Arch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仕锋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探讨"开门侧"采用锚定法与Arch钛板固定的治疗疗效差异。方法自2013-07-2015-09,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90例CSM患者,其中5... 目的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探讨"开门侧"采用锚定法与Arch钛板固定的治疗疗效差异。方法自2013-07-2015-09,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90例CSM患者,其中53例"开门侧"以锚定法处理(A组),37例"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处理(B组)。对两组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JOA改善率、术后椎管扩大面积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且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也较为相近(均为P>0.05);但B组术后24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且其术后3个月时的椎管扩大率仅丢失(1.7±0.6)%,显著低于A组的(8.5±10.9)%,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例出现轴性症状(24.3%),B组仅出现4例(7.5%),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予以Arch钛板固定后,患者后期颈椎功能改善情况更佳,能显著减少轴性症状发生率,更好地保持椎管开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锚定法 Arch钛板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62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万汉 吴秀明 汤凯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0期10-12,共3页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收治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24收治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ROM)、生活质量[颈痛量表(NPQ)]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12个月时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手术节段ROM[(6.08±1.21)°vs(13.05±1.86)°、(4.68±0.82)°vs(13.39±1.59)°]均较术前降低(t=24.733、38.336,P<0.05),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t=7.542、P<0.05);两组NPQ评分[(15.92±3.14)分vs(24.27±4.25)分、(18.53±3.61)分vs(23.49±4.16)分]亦较术前降低(t=12.443、7.091,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295,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Z=6.429、5.933,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联合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可提高CSM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手术效果,于患者预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术 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齐超 王海蛟 +1 位作者 何兵 张永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11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骨刀在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实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6—2016-01经影像学诊断证实的3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 目的分析超声骨刀在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实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6—2016-01经影像学诊断证实的36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试验组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对照组术中使用微型磨钻。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术后48 h引流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JOA评分、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术后48 h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椎板(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与使用微型磨钻相比,使用超声骨刀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对骨组织及软组织损伤更小,更为安全、高效、精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超声骨刀 微型磨钻 椎管扩大成形术 JOA评分
原文传递
前后路手术治疗矢状序列异常的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和预后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琨 杨操 +6 位作者 杨述华 郜勇 李帅 刘伟 张正东 李志良 宋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729-1734,共6页
[目的]对比前后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矢状序列异常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2012年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5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前路手术31例,后路手术22例,... [目的]对比前后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矢状序列异常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2012年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5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前路手术31例,后路手术22例,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m JOA)评分法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颈椎功能的评价。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16.5个月。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颈椎(C_(2~7))Cobb角,脊髓横截面积。[结果]前路手术组术后JOA评分较后路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末次随访差异消除(P=0.31),前路手术组与后路手术组术后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随访中也是如此(P=0.21)。前路手术组中立位术后Cobb角较后路手术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随访中结果也是如此(P=0.021)。前路手术组得分较后路手术组脊髓横截面积更大(P=0.039)。术前Cobb角与术前JOA评分没有相关性(P=0.32),术前Cobb角与术前椎管横截面积没有相关性(P=0.20)。[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矢状面序列异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满意,随访疗效没有差异,尚没有有效方法能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融合术 椎管成形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