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对安氏Ⅱ类高角畸形髁突位置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明锋 李爽 刘琳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 :研究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正畸治疗中,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对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15例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年龄15~30岁。治疗前ANB>5°,下颌平面角FH-MP>32°,磨牙关系为双侧远中关系。常规排齐整平及适当扩弓后... 目的 :研究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正畸治疗中,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对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15例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年龄15~30岁。治疗前ANB>5°,下颌平面角FH-MP>32°,磨牙关系为双侧远中关系。常规排齐整平及适当扩弓后,利用多曲唇弓导下颌向前,并使后牙平面平坦化。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及后牙平面的改变情况。采用SPSS19软件包对变化量进行t检验;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髁突位置改变量与后牙平面倾斜度减小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磨牙尖牙关系均调整到中性,侧貌改善明显,髁突后间隙平均增加(0.88±0.17)mm,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髁突上间隙平均增加(0.45±0.20)mm,变化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平面变平坦,POP-SN及POP-FH平均减小3.59°±2.31°及2.31°±3.62°,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髁突前间隙变化量无统计学意义,髁突位置改变量与后牙平面倾角的变化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中,通过正畸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可使髁突的位置发生适当的前下改变,有利于关节症状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牙合]平面倾斜度 安氏Ⅱ类高角畸形 髁突位置 多曲唇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