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罗之勇 谢艳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27,共5页
基于"多元文化教育三态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仫佬族文化传承的内容和途径,提出应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衔接的多元一体的仫佬族民族文化传承系统。
关键词 仫佬族 多元文化教育 意识三态说 民族文化传承
下载PDF
仫佬族银姓宗族及其婚姻圈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兴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仫佬族集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县内,总人口仅4000余人。银姓宗族是仫佬族中的大宗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该宗族形成了自己的宗族圈。宗族内的通婚和人口的繁衍是宗族活动的重要内容,其通婚范围的不同形成了宗族的婚姻圈。过去,银姓宗族的... 仫佬族集中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县内,总人口仅4000余人。银姓宗族是仫佬族中的大宗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该宗族形成了自己的宗族圈。宗族内的通婚和人口的繁衍是宗族活动的重要内容,其通婚范围的不同形成了宗族的婚姻圈。过去,银姓宗族的宗族圈和婚姻圈几乎相近,而今婚姻圈的拓展,不仅在生物学的社会意义上提高了该宗族人群的身体素质,而且发展了宗族及其他社区的社会关系和经济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宗族圈 婚姻圈 经济条件 宗族人口
下载PDF
仫佬族房族祭祖考察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莫艳婷 马强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仫佬族为了加强族员间的认同与互动,进而规范其日常生活行为,盛行房族祭祖仪式。在现代化进程中,仫佬族房族祭祖因参祭人员的"两级"化导致仪式内容出现消褪,族员通过该活动构建各自的社会网络。家庭权力中心下移削弱了老人的... 仫佬族为了加强族员间的认同与互动,进而规范其日常生活行为,盛行房族祭祖仪式。在现代化进程中,仫佬族房族祭祖因参祭人员的"两级"化导致仪式内容出现消褪,族员通过该活动构建各自的社会网络。家庭权力中心下移削弱了老人的权威,同时仪式也强化了房族内部不同利益小团体间的积怨与隔阂,使房族面临着分裂忧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房族祭祖 仪式
下载PDF
从《潘曼的故事》看仫佬族文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莫艳婷 谢杰忠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57-60,91,共5页
仫佬族民间故事《潘曼的故事》反映了仫佬族以口头文本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具有天地和鬼神信仰的宗教心理、独特的婚姻形式及相对自由的婚姻观、反抗与拼搏的民族品格、朴实自然的审美观,以及跨地域的民族文化交流状况。
关键词 仫佬族 潘曼 民间故事 文化特征
下载PDF
非遗传承下仫佬族刺绣元素的提取与再设计研究
5
作者 李菲菲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9期94-96,共3页
通过研究了解广西罗城仫佬族的民族文化,找出其仫佬族刺绣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仫佬族刺绣中提取元素并分离,结合当代衍生设计,衍生出新的设计元素,从而把仫佬族文化进行传承与推广,进而使广西罗城仫佬族刺绣技艺跟上时代的步... 通过研究了解广西罗城仫佬族的民族文化,找出其仫佬族刺绣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仫佬族刺绣中提取元素并分离,结合当代衍生设计,衍生出新的设计元素,从而把仫佬族文化进行传承与推广,进而使广西罗城仫佬族刺绣技艺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一研究路径是一种审美提升,是让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继续传承下去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刺绣 元素 提取 衍生设计 传承
下载PDF
表征民族交融团结的史诗:仫佬族《古今对唱》研究
6
作者 吴颉 滕志朋 《创新》 2021年第2期84-91,共8页
广西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地区。历史上,广西各少数民族之间,以及他们与汉民族之间交流密切,文化互通。广西仫佬族“古条歌”《古今对唱》是对民族交融团结的史诗性咏叹。《古今对唱》叙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近现代中国这一个时间跨度无比... 广西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地区。历史上,广西各少数民族之间,以及他们与汉民族之间交流密切,文化互通。广西仫佬族“古条歌”《古今对唱》是对民族交融团结的史诗性咏叹。《古今对唱》叙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近现代中国这一个时间跨度无比巨大的历史过程。《古今对唱》歌颂了远古传说故事中的祖先神,也展示了进入文字—文明时代后中华民族的真实历史,记录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也引述了汉民族文字经典中创造的艺术形象。仫佬族非常认同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历史,《古今对唱》等“古条歌”也主要用汉民族语言演唱,而且有意识地在重要的场合演唱,从而起到凝聚民众的作用,形成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古今对唱》呈现了仫佬族等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在当今也成为民族交融团结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古今对唱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
下载PDF
仫佬族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传承——评杨衍瑶的文学创作
7
作者 荆炜琪 《民族艺林》 2021年第2期70-76,共7页
仫佬族文化包含着具有显性特点的民俗文化和蕴含着民族精神及其悲剧内涵的隐性文化。杨衍瑶的作品因个人经历和集体无意识而传承了仫佬族的文学传统。他的戏剧作品体现出显性文化元素,小说则笼罩着悲剧氛围。其作品从娃崽带、民歌、陋... 仫佬族文化包含着具有显性特点的民俗文化和蕴含着民族精神及其悲剧内涵的隐性文化。杨衍瑶的作品因个人经历和集体无意识而传承了仫佬族的文学传统。他的戏剧作品体现出显性文化元素,小说则笼罩着悲剧氛围。其作品从娃崽带、民歌、陋习等方面传达着民族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文化 杨衍瑶
下载PDF
罗城仫佬族文化保护内生机制探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谢艳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赢得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尽管在这方面已有诸多努力与实践,但是相较于全球化、城市化而言,仍显得弱势。可喜的是,在一些地方性的实践中已走出了依靠人民群众的"内生"发展路子,罗城仫... 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赢得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尽管在这方面已有诸多努力与实践,但是相较于全球化、城市化而言,仍显得弱势。可喜的是,在一些地方性的实践中已走出了依靠人民群众的"内生"发展路子,罗城仫佬族文化保护即是例证。通过剖析认为只有实现文化、社会、经济、民生的多赢格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才能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城仫佬族 民族文化保护 内生机制 民生
原文传递
罗城仫佬族银氏“五冬”清明祭祀活动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银浩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2,共6页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符号,而与节日相关的仪式活动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承担着族群赋予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在此,以广西罗城仫佬族银氏"五冬"清明节祭祀活动为例,探讨该祭祀活动在仫佬族...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符号,而与节日相关的仪式活动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承担着族群赋予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在此,以广西罗城仫佬族银氏"五冬"清明节祭祀活动为例,探讨该祭祀活动在仫佬族节日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祭祀活动 社会功能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罗城仫佬族婚姻习惯法民族志
10
作者 兰元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共4页
仫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其在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习惯法也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实行并不严格的民族内婚和严格的血缘团体外婚制,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走坡"的方式自由恋爱,但婚姻以包办为主,一般是由父母在"赶... 仫佬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其在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习惯法也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实行并不严格的民族内婚和严格的血缘团体外婚制,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走坡"的方式自由恋爱,但婚姻以包办为主,一般是由父母在"赶圩"时吃米粉谈亲事,盛行"送嫁十姊妹"和"走媳妇路"(不落夫家)习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城 仫佬族 婚姻习惯法
原文传递
人口流动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小玉 邹海霞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基于文化传承主体视角,以桂中GZ仫佬族乡T村为个案,探讨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田野调查资料表明,人口大量流出导致仫佬族文化保护的自然主体和文化主体处于缺场与逐渐消逝之中。只有实施就地城镇化战... 基于文化传承主体视角,以桂中GZ仫佬族乡T村为个案,探讨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田野调查资料表明,人口大量流出导致仫佬族文化保护的自然主体和文化主体处于缺场与逐渐消逝之中。只有实施就地城镇化战略吸引人口的回归才能解决仫佬族文化的主体性危机,即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充分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及在国家层面对落后民族地区加大转移支付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等措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文化传承发展 内生主体 人口流动
原文传递
仫佬族依饭节的道德教化思想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艳敏 谢唯唯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9,共6页
仫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依饭节是仫佬族人在传统农耕文明和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仫佬族依饭节蕴含着感恩、诚信、勤劳、尊老爱贤和劝人从善等道德价值,在今天依... 仫佬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依饭节是仫佬族人在传统农耕文明和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节庆活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仫佬族依饭节蕴含着感恩、诚信、勤劳、尊老爱贤和劝人从善等道德价值,在今天依旧保留有深刻的社会伦理价值,发挥着道德教化的作用。依饭节是仫佬族传统的仪式型民族节日,节日中蕴含的道德教化价值均通过仪式展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仫佬族依饭节的仪式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考证了仫佬族依饭节在社会道德教化中的价值,也发现了仫佬族依饭节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危机,提出了仫佬族依托依饭节进行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本研究能够为仫佬族的道德教育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少数民族道德教育提供借鉴,进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仫佬族 依饭节 道德教化 功能 教育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