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于脊柱融合的动态系统的循证研究
1
作者 曹文 薛桂松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2期1818-1820,共3页
对于脊柱疾病而言,脊柱融合术是一项重要、非常有用的技术,无论是畸形、外伤、节段性失稳,还是有症状的椎间盘退变。与无器械固定或者半坚强固定而言,借助节段间固定、牢固的轴向螺钉以及大直径的纵向连接杆构建的力学环境形成的坚强脊... 对于脊柱疾病而言,脊柱融合术是一项重要、非常有用的技术,无论是畸形、外伤、节段性失稳,还是有症状的椎间盘退变。与无器械固定或者半坚强固定而言,借助节段间固定、牢固的轴向螺钉以及大直径的纵向连接杆构建的力学环境形成的坚强脊柱固定,其脊柱融合率明显提高。但是,坚强的节段间固定可能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包括增加邻近节段的应力,应力遮挡效应影响移植骨的再生。对于疼痛节段而言,动态固定可能是脊柱坚强固定的一种替代方法内固定,可能有助于提高融合率,或者提供一种非融合技术。动态固定技术得到了发展,其治疗颈椎和腰椎退行性疾病、胸腰椎损伤和畸形的作用也得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融合 动态 坚强 弹性
下载PDF
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对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太行 杨继文 +1 位作者 秦春 孙先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 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及对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观察2组临... 目的 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及对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CASCS)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aing rading index, PRI)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部失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 JOA)分数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PRI指数(感觉评分、情感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颈椎生理曲度明显优于对照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JO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颈椎病症状,改善颈椎和腰椎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动态关节松动术 冲击波
下载PDF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动态小面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琼 熊慧萍 严娇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刺颈夹脊穴联合动态小面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动态小面... 目的 探讨针刺颈夹脊穴联合动态小面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2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动态小面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颈夹脊穴联合动态小面关节松动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进行评分,检测患者左侧和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48%(43/46) vs 78.26%(36/46),χ^(2)=4.389,P=0.036],两组患者量表各项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管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明显改善(P<0.05)。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联合动态小面关节松动术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提高患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夹脊穴 动态小面关节松动术 颈性眩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臂屈伸锻炼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黏连性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芸 张广莉 吴宁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臂屈伸锻炼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黏连性肩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86例黏连性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43)和常规组(n=43).联合组接受后臂屈伸锻... 目的:探讨后臂屈伸锻炼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黏连性肩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86例黏连性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n=43)和常规组(n=43).联合组接受后臂屈伸锻炼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常规组接受后臂屈伸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SPADI)评分、患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7.67%(42/43)较常规组81.40%(35/43)高,VAS、SPADI评分较常规组低,患肩关节前屈上举、内收、后伸、旋转活动度均较常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臂屈伸锻炼与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治疗黏连性肩周炎患者可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升肩关节功能,以及减轻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 后臂屈伸锻炼 黏连性肩周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